那天,看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被采访的主人公是我国著名的电台播音员雅坤。当那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雅坤老师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再次撞击我的耳鼓,“观众朋友,八点半到了,欢迎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综合文艺节目‘今晚八点半’……”
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20年前,由于我还是一个刚满十岁的少年,那时电视还不普及,所以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曾陪伴我度过寂寞的童年,雅坤老师的声音也成为我最熟悉的“朋友”。在我的想像里,雅坤老师的形象既模糊又清晰,模糊的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她,清晰的是我把自认为最美丽的女性形象都加在了雅坤老师身上。然而,20年后,当我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雅坤老师的时候,我在惊喜之余仍有一丝失望,毕竟真实的她和我想像中的她存在一定的差距。也难怪雅坤老师自己说,她最不愿意面对电视的镜头,她最愿意面对的还是话筒,是听众而不是观众。我完全能够理解雅坤老师的心情,因为她知道,她是用自己的声音“认识”了亿万观众,观众最熟悉也最认可的还是她的声音。
前不久,参加一次笔会,文友来自五湖四海。当大家一一自我介绍时,我和身边的文友几乎都不由自主地惊叫起来。因为,当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作者真的就在眼前时,我们怎么也不会相信,能写出青春美文的作家竟是年近花甲的老人,文笔老辣的杂文高手居然是20出头的小伙子,而写出大量纯情诗歌的却是一位满头白发的大妈。我们互相善意地取笑,内心却别有一番滋味。
是的,也许我们都有一个思维定势,都愿意把自己的想像强加在某个人或者某件事上,并且深信不疑,一旦真相大白,我们难免失落。这是想像带给我们的一份美好,也是想像带给我们的一份残酷。人们常说,看景不如听景。事实上,是因为我们在看景以前就赋予了太多的想像。
至今记得一个颇有意味的故事:有一位火车司机,常年在一条铁路线上奔跑,每每经过一个村庄的时候,他都会看到一位身材优美的女子伫立在村边,眺望着火车,有时候还向火车挥动着一条红色的纱巾,火车司机也挥动帽子向她示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火车司机就要退休了,他终于决定要看看那位女子。当他终于站在女子身边的时候,他才知道,女子是一位双目失明的盲人,每天当她听见火车经过的时候,都会向火车挥动纱巾……老司机的梦圆了,却也碎了。
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在你拥有的刹那,其实已经失去。如果你真的喜欢一种文字,那么就好好地品读吧;真的喜欢一种声音,那么就好好地倾听吧。喜欢,不一定必须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