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世事洞明皆学问
在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思想史上,儒家讲成圣,道家讲成仙,佛家讲成佛,都是人生最高境界的追求。可是,在人间,有一个词最现实、最活跃:这个词,比火还热比铁还坚,比丝还韧,比海还深,比喜玛拉雅山还高,比雅鲁藏布江还长;这个词,可以惊天地,可以泣鬼神,可以动风雨,可以贯古今;这个词,造就了人间的文学、艺术,一切精神、文化领域的创作,甚至美学、心理学也都离不开它,这是一个什么字?不用我说,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它就是智慧。人们常说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智慧,当然不同的民族对智慧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其实人生的智慧并不高深莫测,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古人正确看待问题的眼光、巧妙解决问题的手段,在今天看来仍然体现出极高的智慧。每天读一点古训就能启迪思想,开悟心灵,改变你处理问题的方式。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本章选取了一些古代经典的智慧古训,相信它们一定会给读者带来一些人生智慧方面的启迪。
适用作文主题
做人、自知、自强、成功、智慧。
原典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春秋〕老子《老子·二十三章》
译文
善于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是高明的。
故事
战国时,赵国的平原君赵胜以养士闻名,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的门下养了许多具有各种才能的门客。
赵军在长平之战中遭到惨败以后,兵力很弱,无法抵挡秦国。赵王就让平原君想办法到楚国去求援。
平原君准备在他的门客中挑选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到楚国去。他手下有三千名门客,但要挑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还是不那么容易。平原君挑来选去,只挑到十九个。他正在着急,心里想:“我平时花这么大的本钱养这么多的人,可真正到了要用他们的时候,却连二十个人都挑不出来!”就在这时,有个门客站了起来,说自己可以试试。
平原君感到很惊讶,因为这个人不但没什么名气,而且自己认都不认识。于是,平原君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到我这里多久了?”那人回答说:“我叫毛遂,已经来了三年了。”
平原君听了,有点失望,心想:要是真有本事,早就该出名了,怎么会来了三年我还不认识?就对毛遂说:“有才能的贤士在世上,就好像一把锋利的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尖马上就会钻出来。你到我门下都已经三年了,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你有什么才能啊!”
毛遂说:“您是今天才看到我这把锥子,要是您早点把我放在口袋里,它早就钻出来了。而且不仅仅只是钻出个尖尖,恐怕连整个锥子都会钻出来!”
其他门客都以为毛遂在说大话,可是平原君很赏识毛遂的胆量和口才,就把毛遂选上了。
到了楚国以后,平原君与楚王讨论了一天,楚王也没有同意发兵救援。结果毛遂上殿,只一席话,就使得楚王同意发兵,并当场歃血结盟。毛遂自己推荐自己的勇气来源于自我的了解,正所谓“自知者明”。他凭借着自己的才能赢得了平原君的赏识,也为我们的成才留下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心得
要想求取进步只有自知才能有所收获,成功源于自己的自知,而不是别人的给予,所谓“自怨自艾”、“杞人忧天”只能让自己丧失信心,埋怨别人是没出息的表现,所以要克制。一个想成大事业者,必须要有自知的智慧和接受一切磨难的勇气,因为世界上只有依靠自己的自知和智慧,才能把握好自己的命运。
古训链接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范晔
不勤学,则无以为智;不勤数,则无以为仁。
——李昉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心坚石也穿。
——王懋
马不打不奔,人不激不发。
——《渔樵记·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