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95200000004

第4章 (2)

《老子》第四十五章是老子人生论的一部分。在这一章里,老子运用朴素的辩证观点指出:有道德修养的人,其言行的实质和表现出的现象未必都是一致的。他说:大的成就好像亏缺,但它的用处是不会失败的。大的充实好像空虚,但它的用处是不会穷尽的。大的正直好像弯曲。大的灵巧好像笨拙。大的辩才好像语言迟钝。大的得利好像亏本。在生活方面,活动可以战胜寒冷,静止能够战胜炎热。在政治方面,清而无欲,静而无为,可以做天下的君长。

一九、老将军邓芝

三国时期蜀国有一位老将军,名叫邓芝。他对于蜀吴联合共同抗击魏国有着很大功劳。

原来刘备在世的时候,吴国孙权曾派人到蜀国,商讨两国和好,一起抗魏。蜀国也派使者去过吴国回拜孙权。可是刘备死了以后,与吴国那边和好的事情不再提了,为此诸葛亮很十分担心,怕吴国改变主意,不再与蜀国和好。

一天,邓芝来见诸葛亮,说:“先帝故去,今主上幼弱,现在应该派人与吴国谈判,重修友好。”“你说的对呀,我每天担心的就是这件事!可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当使者去吴国,现在可找到了……”诸葛亮高兴地拉住邓芝的手说。“那是谁呀?”邓芝十分急切地询问。诸葛亮笑了:“就是你呀,你去吴国最合适!”

邓芝到了吴国,孙权称病不见他。邓芝猜到孙权变了心,不打算与蜀国友好了,可能吴国要依附魏国。邓芝就写了一封信,送给孙权。信上说:“我这次来不单是为了蜀国,也是为了吴国。”孙权这才答应召见邓芝。

孙权坦率地告诉邓芝:“我是诚心愿意与蜀国和好,可是担心的是刘禅幼弱,国小势微,如果魏兵攻击,你们自身难保呀,我为这事忧虑啊,因此犹豫不决……”

邓芝说:“吴、蜀两国四州之地,这是成就王业的基础。诸葛亮乃当今英杰,蜀国地势险要十分牢固;吴国有三江之阻,固若金汤。假如把我们两国的优势合为一股,像唇、齿那样互相帮助,进攻可以兼并天下,退却可以鼎足而立。这不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吗?如果吴国屈服魏国,那江南之地就不再是大王的了……”

孙权沉思良久,缓缓地说:“你说得很对,还是吴蜀联合为妙!”接着吴国拒绝了魏国的和谈要求,另派使臣与蜀国商谈和约。邓芝后来当上车骑将军,为蜀国屡建战功。

二〇、韩信千虑一得

汉时韩信用背水一战的巧妙战略,打败了赵国二十万大军,并且杀死了赵相成安君,活捉了赵王和赵国谋士李左军。

韩信知道李左军是一个很有智谋的人,于是便邀请他前来,十分虚心请教道:“我现在想北伐燕国,东伐齐国,请问怎样才能取得胜利?”李左军一开始自己身为俘虏,不敢妄议大事,后经不起韩信再三请求。就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狂无之言,圣人择焉”。我的意见未必中用,但也姑且提一提,赵成安君虽有百战百胜的计谋,可是一旦有失,就为将军击败身死,今日将军渡西河,擒魏王,一举而下井径,不到一日破赵二十万大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哪个不知将军智勇。可是,今民众劳苦,士卒疲乏,将军想以这劳倦疲惫的军队,进军于燕国坚固城垣之下,可能日子拖久了,力不能自拔,那时,弱燕不服,齐必拒守边境以自疆,齐、燕不肯降,楚、汉西边胜负没能分出来,那时局面危急,将军恐怕还未考虑到。根据我的看法,我认为进军一事是错误的。韩信问:“那怎么办呢?”

李左车说:“为今之计,不应进军。一方面抚恤赵国死士遗孤,在百里之内,请宴大夫,搞劳士卒;另一方面,以兵势北向燕国,并写一封信说明自己的优势,向燕国示威,这样燕国不敢不服从。燕国的事定下来之后,再派一辩士出使齐国,齐国一定被震慑住。这就是兵书说的‘先虚而后实’。”韩信便照李左车的计策办理,燕国果然主动投降了。

二一、龚遂治齐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今山东邹县)人。以明经为官,至昌邑王郎中令,事昌邑王刘贺。龚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泣递,蹇蹇不已。当面指责刘贺的过失,常说得刘贺掩耳而走,说:“郎中令善丑人。”昌邑国中人尽皆畏惮之。汉昭帝死,刘贺立,动作多无法度,龚遂屡谏,刘贺不听。后刘贺被废,昌邑群臣坐谄刘贺于不道而被杀者二百余人,只有中尉王阳和龚遂二人以多次谏争,得以减死,髡为城旦。

汉宣帝即位以后,渤海郡(治今河北沧州东南)和邻近的郡县屡次发生饥荒,盗贼蜂起,郡二千石不能擒制。宣帝想选择有治民之材的官吏前去任职,丞相御史推荐龚遂可以任用,宣帝便任龚遂为渤海太守。当时,龚遂已经七十多岁了,人又长得形貌短小,没有气派。宣帝召见时,见龚遂是这个样子,和龚遂的盛名不相符合,心中微感失望,有点轻视,对龚遂说:“渤海郡治废乱,朕甚忧之。你想采取什么办法止息盗贼,以称朕意呢?”龚遂回答说:“渤海郡地处海滨,偏僻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官吏却不体恤,故使陛下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器玩于污池中耳。如今陛下是想使龚遂压服他们呢?还是安定他们呢?”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非常高兴,说:“选用贤良,本就是为安定之。”龚遂说:“臣听说治理乱民就像治理乱绳一样,不能着急。只有缓缓办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暂且不要以文法拘绊臣的手脚,使臣得以一切便宜从事。”宣帝同意,并加赐黄金,赠给龚遂乘传之车。龚遂上任至渤海郡界,郡中听说新太守到来,派出郡中的军队出来迎接,以壮声威。龚遂把他们都遣返回去,然后移书郡中各个属县,全部撤回那些逐捕盗贼的官吏,并下令说,那些手中持着鉏钩锄头镰刀的人都是良民,那些手中持着刀枪剑戟等兵器的人才是盗贼,要依法惩治。之后,龚遂单车独行至郡府,郡中安然。那些为盗贼的人也都感到疲厌,不愿再为。郡中有许多劫略别人、敲诈勒索的人,听到龚遂的号令之后,便都将劫来的人遣散,扔掉兵弩而拿起了鉏钩等耕田之器。于是,盗贼很快便平息下来,百姓又可以安居乐业,不再提心吊胆。龚遂见盗贼已平,便下令打开郡府仓库,假贷钱粮给贫民,又选择良吏以治之。龚遂见渤海郡一带的风俗奢侈,不喜欢耕田种地而喜工商之业,为改变这个习惯,龚遂亲自带头,率以俭约,劝百姓务力于农桑,令郡中人每人种植一棵榆树,五十棵葱,一畦韭菜;每家养二只母猪,五只鸡。百姓有带刀剑的,让他们把剑卖掉买牛,把刀卖掉买牛犊。使百姓们在春夏之间不得不到田亩上干活,秋冬天派人查收,令百姓再增加种植些其它的经济作物。经过一段时间后,郡中百姓皆有蓄积,吏民家里都富实起来。而狱讼之事则止息下来。

数年之后,宣帝派使者龚遂还京师,议曹王生愿跟随龚遂到京师去。王生平时喜欢喝酒,没有节度,不足以任事。但龚遂不忍心拒绝,便答应了。到了长安之后,王生天天饮酒,不管龚遂的事。一天,龚遂被召入宫,王生喝醉了酒,从后面叫住了龚遂,说:“明府(汉代人对太守的习惯尊称)暂且等一下,请您听我说一句。”龚遂停下来,问王生想说什么,王生说:“天子若问君何以治渤海,君不可有所陈对,应该回答:‘此皆圣主之德,非小臣之力也。’”龚遂听从了王生之言。见了宣帝后,宣帝果然问起如何治渤海,龚遂以王生所教之言回答。宣帝为龚遂的谦让感到高兴,笑着说:“你是从哪里学来的长者之言而称之?”龚遂说:“臣本不知此,这是臣的议曹教戒臣所说。”宣帝因为龚遂年纪太大,不宜任公卿,便拜龚遂为水衡都尉,而拜王生为水衡丞,以示褒显。几年以后,龚遂在任上去世。

二二、赵充国击西羌

秦汉时期,羌族分布在西海(今青海省)附近,南抵蜀汉以西,西北接西域诸国,部落众多,总称西羌。西汉初年,羌族臣服匈奴。汉武帝击败匈奴后,从令居(今甘肃省永登县境)向西筑令居塞,并在河西陆续列置四郡,以隔阻羌族与匈奴的交通。羌族与匈奴连兵十余万人攻令居塞,围抱罕(今甘肃临夏)。汉派李息等卒兵十万征服了羌族,并设护羌校尉统领羌族,严禁羌族在湟中居住。

宣帝即位后,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出使诸羌。分布在湟水以南、青海西北的诸羌之一部先零部族的首领会见义渠安国,扬言准备根据季节渡过湟水,以汉民不种田之地放牧牲畜。此后,羌族以曾向汉使提出过渡湟水北牧的要求为借口,冒犯汉廷禁令,渡过湟水定居。汉沿边郡县无力禁止。汉宣帝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先零族与诸羌首领二百多人除解怨仇,互相交换人质,宣誓共同结盟,酿成边患。汉宣帝对此向赵充国询问对策。赵充国认为,羌人之所以容易被汉征服,是因为诸羌之间的首领内部互相攻击,不能团结一致。三十多年前,西羌反叛时,也是先解除部族间的仇嫌,共同订约进攻合居,与汉相抗衡五、六年。由此看来,西羌族可能会与匈奴联兵进攻边塞。一个多月后,西羌侯锒何果然派使者出使匈奴,请匈奴派兵相助。企图袭击鄯善、敦煌,隔绝汉朝往来西域的通道。赵充国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又向汉宣帝分析了形势。他指出,狼何是小月氏人,在阳关西南,不会出此攻汉计策,可能是匈奴使者已至西羌进行谋划,这样,匈奴与西羌联兵进攻必定无疑。要缓解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该派遣使者巡行边境,提醒边境守军提前作好准备。同时,还应当派出使者出使西羌,破坏西羌各族首领之间的解仇盟誓,并进一步了解其真正内幕。汉宣帝派义渠安国再次出使西羌。安国至西羌后,召先零诸首领三十多人,以滋扰生事为借口,将他们全部处死。又派兵攻击其部族,杀死一千多人。于是,诸降及归义羌侯杨玉等,担心被汉使者诛杀,联络小种举兵反抗,戟汉要塞城邑。义渠安国派骑都尉率三千骑兵驻扎在边境上,以抵御羌族的戟。骑兵开到浩亹(今甘肃州永登大通河西),与羌族军遭遇,接战后汉骑溃败,安国只得率领残兵败卒退保令居塞。

汉宣帝得知军情后,拟征召兵马击羌。当时,赵充国已年过七十,汉宣帝认为他年纪已大,不宜作战,拟派御史大夫丙吉另择将领击羌。赵充国主动上表,请求带兵出战,宣帝准其请。充国率一万多骑军到达金城郡(今甘肃省兰州市)。部队驻扎完结后,充国遣侦察士兵多方了解敌情,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谋略得当,爱惜将帅。汉宣帝又征发三辅一带刑徒,三河、颖川、沛郡、淮阳、汝南一带的材官(受过训练的部卒),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等地的骑兵,共六万人,调拨到武威、张掖、酒泉,帮助守边太守保守郡城,以备不测。酒泉太守辛武贤上书汉宣帝,陈述击羌的计划。他认为汉兵皆长备在南山(今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一带,北地空虚,应派长扎在武威、张掖、酒泉的一万多轻骑兵,从张掖、酒泉两地出击,分兵包围驻扎在鲜水(今青海湖)的浬、诸羌。这样,即使不能将其全部击溃,也可掠夺其牲畜,俟冬天来临,再以大批军马出击,就可以大获全胜。赵充国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汉军轻骑冒进,羌族军队一定会避其锋锐而撤退,汉军若追击的话,就会被诱进羌族所占据的地势险要地区,羌军必定切断汉军粮援,那样,汉军不战自败。况且,一直虎视眈眈想乘机攻击汉边境要塞的匈奴和马桓,也会派兵骚扰边境。介于这种情况,他建议,汉军应先集中优势兵力消灭领头叛乱的先零族,先零被击溃后,跟随先零起兵的浬、诸羌就会不战先怯,如朝廷再下诏赦免其叛乱罪行,进行安抚,浬、诸羌就会顺从汉朝,这样,羌族就会不战而溃,汉军也可保存势力。但是,汉宣帝及朝中诸臣都认为先零兵力强大,又有浬、诸羌为援,如不先击先零后援,恐无法击败先零,因而均赞成辛武贤的击羌建议,并任命侍中乐成侯许延寿为强弩将军、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准备实施这一进攻方案。

赵充国认为,将率兵在外,应据作战情况制定策略,这样才能有利于国家。因此,又上书陈述自己作战方案的正确性。汉宣帝反复考虑充国的报告,决定按照其战略方案出兵击羌。赵充国随即率兵进攻先零兵营。先零兵久屯不战,军士懈怠散漫,见汉大举进攻,不敢接战,丢辎重,欲渡湟水而逃,但因道路狭窄,撤退很慢。赵充国据兵法“穷寇勿追”的理论,只是驱兵在后慢慢追赶。先零兵渡湟水时淹死数百,投降及被斩杀有五百多人,汉军缴获马牛羊十余万头,车四千多辆。随后,充国指挥大军开至浬羌驻扎地。赵充国令士兵只在浬羌营地周围屯田,并不围攻。浬羌首领靡充得知后,派使者来到充国营中,请求归还占领的汉边郡,充国对使者所求未置可否。靡充又亲至汉营中,拜见赵充国。充国命设宴招待。汉宣帝下诏赦免浬羌侵扰之罪,浬果然不战而退兵。

此后,汉宣帝又命破羌,强弩两将军和中郎将邛出兵击羌。强弩将军击羌四千多人,破弩将军斩杀二千余人,中郎将邛斩杀及接受投降的羌兵有二千多人。赵充国军队又迫使五千余羌投降。随即,赵充国根据边地形势,上书请奏罢骑兵屯田,条陈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率军而还。

汉神爵二年(前60年)秋,羌族的若零、离留、且种、儿库诸族联合起来,处死先零首领犹非、杨玉等,率所部四千余人降汉。汉宣帝封其官爵,始置金城属国安置降羌。后赵充国以年老求解甲,但是,直至他汉甘雨二年(前52年)卒,朝廷有关少数部事务的处理,仍不时征询其意见。

二三、忍辱负重的陆逊

陆逊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曾任荆州牧、丞相等官职。

公元221年,蜀主刘备为了从孙权那儿夺回战略要地荆州,为结拜兄弟关羽报仇,于是就亲自率领部队攻打东吴。战争开始,蜀军接连取得胜利,深入吴境达五六百里,一直打到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东),连营数百里,声势十分浩大。吴主孙权,任命年轻有为的陆逊为大都督,带领五万人马,前往前线迎战。陆逊在吴将中资历较浅,归他指挥的诸将如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恒等,有的是跟随孙氏征战多年的老将,有的是皇亲贵戚。他们都十分傲慢,对年轻的书生陆逊当上大都督,很不服气,甚至不肯服从他的命令,陆逊非常着急。

有一次,陆逊召集众将,他手中紧握宝剑,高声说道:“刘备天下知名,连曹操都有些怕他。如今他率大军进攻吴地,是我们的强敌,千万不可以轻视他。希望众位将军以大局为重,同心协力,一起消灭来犯之敌。我虽然是个书生,但主上任命我为大都督,你们就要服从。主上之所以委屈诸位将军,使你们屈尊于我,就是因为我还有些微薄的能力,能够忍受屈辱,挑起重担。从今往后,希望你们各负其责,不要推辞,军令如山,违者必按军法从事。”经陆逊这么一说,诸将心中虽有不服,但行动上再也不敢违抗他的命令了。

陆逊指挥军队坚守七八个月之久,一直不与刘备决战。到了后来,蜀军十分疲惫,而且又骄傲轻敌,陆逊乘机利用顺风进行火攻,大破蜀军,歼敌万余人,取得夷陵之战的重大胜利。刘备败退白帝城,没过多久便病死了。从此,东吴诸将都很佩服陆逊的才能了。

二四、贾谊厝火积薪

西汉初年,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叫贾谊。他很有才华,在二十余岁时就做了博士,他提出了一套改革政治法制的主张,汉文帝没有采纳。朝廷里的大臣嫉贤妒能,极力排斥他,于是贾谊被派做长沙王太傅。他悲叹自己的遭遇,在长沙写了《吊屈原赋》、《鹏(fú)鸟赋》等作品。贾谊任长沙王太傅三年,由于汉文帝想念他,又被召回朝廷。这些日子里,汉文帝忽然对鬼神发生了兴趣,叫贾谊给他讲述鬼神的本末。贾谊口若悬河,讲得娓娓动听、头头是道。夜深了,文帝却听得入了迷,情不自禁地靠近贾谊,静静地听他侃侃而谈,始终不愿离去。后来,文帝说:“我好久没有见到贾谊了。我觉得有些对不起他,感到很后悔。”于是,文帝叫贾谊做梁怀王(文帝的小儿子)太傅,对他很信任。那时,西汉的政权并不稳固。从外部来说,北方的匈奴很强大,常常侵扰汉朝的边境。从内部来说,天下初定,各项规章制度都没有建立和健全起来;诸侯王个个野心勃勃,都想同天子争个高低,从而扩大自己的地盘,淮南王和济北王都因为发动叛乱而被杀掉,天下人心不古。在这种情况下,贾谊数次向汉文帝上书,写出了著名的《陈政事疏》。在这篇文章中,贾谊根据儒家的政治理想,要求汉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严格等级,使君臣之间上下有别;父子六亲各得其所;削减诸藩,控制诸侯王等等。

贾谊写道:“我认为,当前的政治形势很不好,应当为之痛哭的,有一条;应当为之流涕的,有二条;应当为之扼腕叹息的,有六条;其他违背情理、伤害道义的事情,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了。有些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天下已经安定、大治了,可我却不能苟同。那些大谈‘安定’、‘大治’的人,如果不是愚蠢,那么就是阿谀奉承陛下,他们的一派胡言乱语,都没有实事求是,也不懂得什么是治与乱。打个比方说,将火种放到堆积起来的木柴下,却又躺在上面睡大觉,在大火燃烧起来之前,认为平安无事。当今的政治形势,跟这个十分相似啊!”

二五、一身抱负的班昭

班超因长期在西域,年老思乡,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向皇帝上疏说:臣曾听说过从前太公封于齐,及五世以后都返葬于周,狐至死还恋故穴,代地之马依恋北风。周和齐都在中土,相隔不过千里,何况远处西域,小臣能无思乡之情?蛮夷的风俗,畏壮健者而欺侮老弱。臣超牙齿尽落,常常害怕衰病,突然倒下;孤魂不能回乡。从前苏武留匈奴中十九年,现在臣幸得奉节挂印为西域都护,如能在驻地寿终正寝;倒也没有什么;就怕后来的人或有名臣僚为此而死在西域。

臣不敢存有到酒泉郡的希望,但愿能够活着进人玉门关。臣又老又病,冒死说了许多不合适的话,谨派臣之子班勇随同进献之物人朝,趁臣还活着,让班勇见识中士风物。班超的妹妹同郡曹寿之妻班昭,也上书请求让班超回来,书中说。委的胞兄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有幸以微小的功劳而受到朝廷的重赏,爵列通候,位至二千石,特殊恩典,实在不是小巨所应当承受的。班超刚刚出塞的时候,希望能立下微功,报效国家。当时正逢西域都护陈睦被焉耆所攻杀,道路阻隔不通,班超孤身在西域各国之中辗转流离,对各国晓以大义,用各国之兵,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受伤不退,舍死忘生。赖陛下神灵。得以在沙漠活下去,到现在已经三十年,骨肉生离,见面怕都不认识了。当时随他出使的。人,都已经逝世,班超在他们中年纪最大,现年已七十,年老多病,头发全白,两手麻痹,耳聋眼花,不扶拐杖就走不了路,虽想竭力尽心,报答陛下天大之恩,奈年已衰老,力量耗尽。蛮夷的习俗,非常不尊敬老年人,而班超早晚就要人土,不派人去代替他,恐怕不法之徒会起坏心,各国也会萌生叛乱之心。朝廷的大臣都想得过且过,没有长远的考虑。如果一旦有事,班超已是力不从心,那样一来,上则损坏了朝廷历代经营西域的功绩,下则使忠臣志士尽心竭力的结果毁于一旦,实在可惜。

所以班超自万里之外来到朝廷,向朝廷申述自己的难处,殷切盼望朝廷恩准,至今三年,未得到答复。妾曾听说过古时人年十五服役,年六十即可还家,也有休息不任职的时候,陛下以孝道治理天下,得到万国的欢心,即使是小国之臣,也给予关心照顾,何况班超是朝廷的侯爵,所以才敢冒死替班超请求,望朝廷让班超安享晚年。一旦归来、再列朝廷,使国家不再挂念西边之事,西域无突然发生变乱的危险,班超也可以得到朝廷优待老年的恩惠。诗经上说:‘民有劳有息,可以到小康,施思于中国,乃安定四方。’班超有信来与妾诀别,怕再也见不到。班超壮年时为朝廷效忠于沙漠,老来让他在旷野中死去,实在可哀可怜。如若不蒙允准,将来一旦西域有事,班超老病处理不好而得罪,请不要累及班超的家属。姜知识无多不懂得大道理,所说或有不当。书奏上以后,皇帝为班昭的话所感动,于是下令召回班超。

二六、百折不挠的乔玄

桥玄是东汉时期汉灵帝当政时的尚书令。后来还被任命为太尉。因为桥玄为人刚直不阿,敢于同贪官污吏作斗争,所以当时朝野上下,他的知名度很高。

有一天,桥玄十岁的小儿子在家门前独自玩耍,忽然来了三个强盗将孩子绑架掠走。几天后强盗来找桥玄,向他索要一笔钱赎回孩子,否则就杀掉孩子。桥玄气愤地骂道:“我是朝廷命官,岂能容许你们这样横行霸道,我一定要捉拿你们归案!”

这时河南尹、洛阳令率兵来捕强盗,包围了桥玄府,就是不敢进到院子里,怕逼急了强盗会伤害孩子。桥玄见此情景,在院里大声疾呼:“快来捉拿强盗,我岂能因一个孩子而放掉贼人!”结果强盗虽然被捕获了,但桥玄的小儿子也因此被杀害了。

桥玄失去了爱子悲痛不已,但他想如何才能杜绝这类案件呢?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便向皇帝上书:

“凡是被贼人绑架走的,不许用钱赎回,否则贼人会越来越凶的;官府捉到掠人为质的强盗一律处斩!”

朝廷按照桥玄的建议公布了法令。绑架劫持的事件真的就逐渐绝迹了。

桥玄年轻时候,在县里做过功曹,官虽然小,可是他尽职尽责,敢检举朝廷大将军梁冀的朋友羊昌的罪行。他当汉阳太守时,发现自己属下的皇甫祯贪赃枉法,就马上处死了他,使整个郡的官民都为之一震。后来,桥玄担任尚书令,他又告发太中大夫盖升搜刮民财,罪行累累,应该被捕入狱。可是皇帝与盖升有旧恩,关系密切,不同意桥玄的意见,后来不但没有判盖升的罪,反而给他升了官。桥玄一气之下称病辞职,回家乡了。

曹操对桥玄一向非常景仰,那时曹操还只是东汉的小官,名气不大。一天,曹操去拜访桥玄,两人谈得很投机。桥玄就对曹操说:

“现在天下动荡不安,我看你才智超人,将来安定国家、将息百姓的可能就是你了……”曹操非常感谢他,觉得桥玄才是知己。

后来曹操掌握了大权,专程到桥玄坟地上吊唁他,还在祭文中赞扬桥玄说:桥玄太尉是品德高尚的人,对待我像孔子对待颜渊,我永远不会忘记他。

二七、霍去病战匈奴

霍去病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将领。他自幼习武,擅长骑马射箭。大将军卫青根据皇帝的旨意,提拔他为票姚校尉。有一次,霍去病率领八百轻骑兵奔袭数百里之外的匈奴军队,结果以少胜多,杀掉、俘虏许多匈奴兵。汉武帝于是重重地赏赐他,以二千五百户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天,霍去病又拜为骠骑将军,他率领一万多名骑兵从陇西出击,差一点就捉住了单于的儿子。接着转战六天,越过焉支山千余里,苦战于皋兰山下,杀死匈奴折兰王,砍了庐侯王的脑袋,活捉了浑邪王的儿子和相国、都尉。在霍去病的大力打击之下,匈奴的军队人数减少了十分之七。汉武帝非常高兴,又给霍去病增加二千二百户封地。这一年的夏天,霍去病兵出祁连山,捕获和斩杀了许多匈奴兵,活捉单于单桓、酋涂王,以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等。汉武帝于是再给霍去病增加五千四百户封地。接着,霍去病又迫使匈奴浑邪王投降,同时投降的还有十万匈奴兵。汉武帝又给霍去病增加一千七百户封地。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汉武帝命令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出击匈奴。结果,霍去病比卫青取得了更大的战功,汉武帝给霍去病增加了五千八百户封地,并封他为大司马。

霍去病为人沉默寡言,富有勇气和胆略,敢做敢为,遇事一往无前。有一次,汉武帝想教他吴起孙武兵法,霍去病却回答说:“学习军事,只要掌握方法和策略就行了,没必要照搬古人的兵法。”汉武帝给他修好了宅第,让他去看看,霍去病回答说:只要“匈奴一天不灭,我就一天没有安家的理由啊。”

二八、荆湖军将李处耘

朗州军队叛乱,宋太祖下诏书令慕容延钊率部队讨伐,并任命李处耘为都监。处耘人朝辞别,太祖亲自授予他作战计划,命令部队会合于汉江之上。在此之前。朝廷先派遣内酒坊副使卢怀忠出使荆南国,观察敌我势力的强弱,使者还朝后,陈述情况,认为可以出兵消灭荆南,于是太祖便命令处耘趁机攻取荆湖之地。李处耘兵至襄州,先派遣合门使丁德裕向荆南国借道,并请求城中为军队准备饮食补给,荆人以百姓士绅恐惧军队为理由推辞人城,却愿在离城百里之外处提供柴米干粮。李处耘再派丁德裕前去交涉,荆人终于听从了命令。李处耘传令三军:“凡是不经道路进人江陵城者和进城后擅人民宅者一律斩首!”

部队进驻荆门后,荆南国王高继冲派他的叔叔高保寅和军校梁延嗣,牵牛挑酒前来劳师,企图探听虚实,观察形势。李处耘非常热情地接待他们,并告诉他们明天可以先回江陵。梁延嗣喜出望外,派手下人报告高继冲不要疑虑。荆门距离江陵一百多里地,这天夜里,处耘招待高保寅等人在慕容延钊的帅帐中宴饮,自己却秘密派遣数千名轻骑兵快速前进,直扑江陵。高继冲只想着等待高保寅、梁延嗣归来,忽闻宋军突至,立即怀着惶恐的心情出门迎接,在江陵城北十五里处与李处耘相遇。李处耘在马上向高继冲作揖问候,并命令他原地等待慕容延钊的大军,自己率领亲兵先人城登占北门。等高继冲回到城下,宋兵已分别占据城池,荆人只好束手听命。李处耘立即调拨一万多江陵士兵,合并在自己的部队中,星夜直扑朗州。又事先派遣别的将领分兵攻取岳州,在三江口大破叛军,缴获船只七百余艘,斩首四千级。又在澧江遭遇敌帅张从富,并打败了敌人,追敌至敖山寨,敌兵弃寨而逃,宋军捕捉了大量俘虏,李处耘释放数十名身体肥胖的俘虏。令手下的人将他们吃掉,又把身体健壮的俘虏脸上刺了字,令他们先进人朗州城。恰值夜幕降临,宋军宿营寨中,天明时分,慕容延钊的大军到来。那些被刺了字的俘虏进人城后,逢人便说俘虏们都被宋军活活吃掉了,朗州人非常恐惧,守军放火烧城后溃退。适逢朗州节度使用保权年岁尚幼,被大将军江端劫持,藏匿在江南寨僧寺之中。李处耘派手下将领田守奇率军队渡江,俘虏了周保权。于是,宋军顺利地进人潭州,并全部占领了荆湖地区。

二九、贤臣范仲淹

宋仁宗曾经派范仲淹去西北抗击西夏。范仲淹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他不但是一个军事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是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他两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跟着改嫁的母亲背井离乡,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很有志气,爱好读书。十多岁的时候,他借住在一所寺庙的僧房里,昼夜苦读。每天,他只烧一锅粥,等粥冷却后,用刀划成四块,一天两餐,早晚各吃两块。菜呢,也只是几根咸菜。后来,人们称他这种生活为“断齑划粥”,成为历史上刻苦好学的佳话。

经过艰苦的学习,范仲淹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同时养成了严肃认真和刻苦节俭的作风。

范仲淹青年时就考中了进士,开始做官。早年的贫困生活使他了解并同情民间的疾苦。他决心为国家和百姓做一番事业。

宋夏战争初期,宋军不断失利。公元1040年,范仲淹和韩琦同时被派到陕西,前去抗击西夏。

范仲淹到了延州,发现一个很不合理的现象。当时,宋朝政府把边兵分给各级官员带领,官职越高的带兵越多,官职越小的带兵越少。这本来是正常的现象,但宋仁宗却下了一道命令,说敌人来进犯时,不管来的敌人多少,一概由官小的带领自己的少量人马先去作战。这样做哪有不败的道理。范仲淹却不管皇帝的命令,立即改变做法。他把延州的一万八千军队,分给六个将领带领,每将三千人,负责训练。有了敌情,该多派就多派,该少派就少派。同时,他又下令修筑一些城堡。经过一番整顿,延州的防守力量顿时改观了。

西夏军队看到范仲淹防守严密,就互相警戒说:“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从此,他们再不敢轻易侵犯延州了。

范仲淹镇守陕西几年,除延州外,还驻过庆州、州等地,很受当地羌人部落的尊敬。羌人因为范仲淹做过龙图阁直学士,都称他做“龙图老子”。

公元1043年,范仲淹由陕西调回京城,担任副宰相。

那时候,北宋政治非常腐败,封建官僚的特权大得惊人。做官全凭关系,升官更靠资历。只要一个人当了大官,家属亲戚都可以做官。结果大小衙门里塞满了多余的官员,好多官员又尽干坏事。

范仲淹早就看不惯这种状况。他担任副宰相后,决心改革,就大胆地向宋仁宗提出十项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一、明确规定官吏提拔或者降职的办法;二、严格阻止凭借特权、关系等取得官职;三、改革科举制度;四、慎重选择官员;五、重视生产;六、加强武备;七、减轻劳役等。

宋仁宗正信任范仲淹,对范仲淹提出的方案全部接受了。因为范仲淹是在宋朝庆历年间提出这个方案并进行改革的,所以历史上称为“庆历新政”。

为了推行新政,范仲淹首先整顿官吏制度。他派一些官员担任监司(监察官),到全国各地视察,然后根据他们的报告,把各地的坏官从登记簿上除名,加以撤换。

有一次,和范仲淹一起推行新政的大臣富弼,看到范仲淹在登记簿上勾掉坏官的名字,心里不忍,就上前劝阻说:“一笔勾掉一个名字很容易,可是,被勾掉的一家人都得哭了。”

范仲淹毫不动摇,斩钉截铁地回答说:“一家哭总比一路的百姓哭好啊!”

富弼听了,觉得范仲淹既有胆量,又有见识,心里非常钦佩。

新政在推行中,触犯了一些封建贵族的利益。许多保守的官僚纷纷起来反对,诽谤范仲淹和推行新政的人,说他们结成朋党,滥用职权。

宋仁宗动摇了。新政只推行了一年多,范仲淹就被降职,调到外地做官去了,新政也跟着失败了。

范仲淹虽然遭受打击,但他忧国忧民的信念却丝毫不变。不久,他到邓州(今河南邓州)去做地方官。这时,他的朋友滕子京也被降职,在岳州做地方官。滕子京在岳州重新修建岳阳楼,请范仲淹写一篇纪念文章。范仲淹答应滕子京的要求,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文中反映范仲淹伟大抱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公元1052年,范仲淹又被调到颍州(今安徽阜阳)去当地方官。他在上任的路上生病死了。

范仲淹生前,生活非常节俭,但待人却很亲热厚道,乐于助人。他喜欢将自己的钱财赠送给别人,还设法救济同族的人。所以,他死后,人们都很悲痛。

三〇、虚堂悬镜

“虚堂悬镜”比喻只要存心公正,自能洞察是非。

此典出自《宋史·陈良翰传》:“陈良翰字邦彦,台州临海人。早孤,事母孝。资庄重,为文恢博有气。中绍兴五年进士第。知温州瑞安县,俗号强梗,吏治尚严,良翰独抚以宽,催租不下文符,但揭示名物,民竞乐输,听讼咸得其情。或问何术,良翰曰:‘无术,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

这段话意思是说:

南宋大臣陈良翰,字邦彦,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少年时丧父,非常孝顺母亲。性情庄重,写文章很有气势。在宋高宗(赵构)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考取进士,做温州瑞安县(今浙江瑞安县)知县。当地民风以强悍耿直闻名,官吏治民崇尚严厉,而陈良翰却用宽厚的方法对待百姓,催缴租税时不下达命令,只是宣布各种东西的名号物色,老百姓高兴地争着缴纳,审理诉讼案件与事实很相符。有人问他用的什么办法,陈良翰说:“没有什么办法,只是存心公正,洞察是非,就像在空堂里悬挂镜子一样。”

三一、亚相迁钟

“亚相迁钟”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反动统治者所谓重臣元老,不过是些养尊处优,什么实际问题也解决不了的废物。究其原因,是用人唯亲造成的。

此典出自《艾子杂说》:“齐有二老臣,皆累朝宿儒大老,社稷倚重。一曰冢相,凡国之重事乃关予焉。一日,齐王下令迁都,有一宝钟,重五千斤,计人力须五百人可扛。时齐无人,有司计无所出,乃白亚相,久亦无语,徐曰:‘嘻,此事亚相何不能了也?’于是令有司曰:‘一钟之重,五百人可扛。今思均凿作五百段,用一人五百日扛之。’有司欣然承命。”

齐国有两个老臣,都是几朝为官学识渊博的老先生,向来都被当做国家的栋梁。其中一个是六卿之首,官拜亚相,凡国家军政大事都要由他决断和处理。

一天,齐王下令迁都。有一只宝钟,重达五千斤,估计需要五百多人才能搬运。当时,由于齐国人烟稀少,一时半会找不到这么多劳力。主管人束手无策,只好请示亚相。亚相沉思了好久,慢吞吞地说:“嘻,这点小事,我亚相怎么会没有办法呢?”果断地下了命令:“既然要五百人才能搬动这个钟,那么我考虑可以把钟凿成五百等份,用一个人在五百天内搬完就是了。”主管人茅塞顿开,高高兴兴地照办了。

三二、齐寇将至

“齐寇将至”意指不准别人讲真话,就会使问题成堆,终至不可收拾。

此典出自《吕氏春秋·雍塞》。

齐国军队进攻宋国,宋王派人前去侦察齐军入侵到了什么地方。

使者回报说:“齐军已经迫近了,城里的百姓们都很恐慌。”使者的话刚说完,宋王左右的亲信们纷纷对宋王说:“这真叫做肉里生出了虫子,真是无中生有啊!我们宋国这样强大,齐国兵力又那样弱,哪会像他说的那样呢?”宋王听了这些,非常生气,屈斩了使者。

宋王又另派人前去侦探。不料回报和第一个一样,宋王又恼怒地把他屈杀了。这样,一连杀了三个使者。

后来,又派了一个人前去侦察,真有齐军迫近,于是百姓们惶惶不可终日。就在这时,使者遇见了他的哥哥。哥哥问:“国难当头,危在旦夕,你这是往哪儿去呢?”弟弟回答说:“我奉大王之命,前去侦察敌情。不料齐军离城这样近,百姓恐慌到如此地步!现在我很担心,前几个使者都因回报齐军迫近而被处死。现在,我据情实报是死,不据情实报,恐怕也是死。你看怎么办好呢?”他哥哥说:“既然据情实报,会比别人先死;不如谎报,在齐军破城之前,先行逃走。”

于是,这个使者报告宋王说:“连齐军影子也看不见,谁也不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百姓人心十分安定。”宋王听了,非常高兴。他左右的亲信们都说:“前几个使者真是该死!”宋王便赏赐了这个使者很多金子。

不久,齐军打来,宋王惊慌失措,只好跳上车去,赶快逃命。那个使者,早已逃到其他国家,做了富翁。

三四、巧取豪夺

“巧取豪夺”形容施用不正当的方法,攫取自己不应得的财物。

此典出自《清波杂志》:“老米(芾)酷嗜书画,尝从人借古画自临,拓竟,并与真赝本归之,俾其自择而莫辨也。巧偷豪夺,故所得为多。”

宋朝大书法家米芾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喜爱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羲之真笔字帖,喜欢得不得了,马上要拿一幅好书交换,主人不同意,他大呼大叫,攀着船舷竟就往水里跳,幸亏别人很快地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个很大的本领,便是学会模仿古人的书品。他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图》。后来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还给他,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拿着走了。过了好多日子,才来讨还原本。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说:“真本中的水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临摹这一幅却没有。”然而米友仁摹仿古人的书品,很少被人发觉他的摹本是假的。他常常千方百计向人借古画描摹,而摹完以后,总是拿摹本和真本一齐送给主人,请主人自己选择。由于他摹仿古画的技艺很精,摹本和真本摹得完全一样,主人往往把摹本当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

三五、大庭广众

“大庭广众”指人很多的公众场所。

此典出自《孔丛子·公孙龙》:“使此人于大庭广众之中,见侮而不敢斗,王将以为臣乎?”

战国时,齐国国君齐湣王自称很喜欢结交士人(当时对知识分子的统称)。有一天,他对当时著名的人物尹文说:“我非常喜欢士人,可齐国没有这样的人才,这是为什么呢?”尹文说:“大王所指的士人,是指什么样的人呢?”齐湣王回答不出来。尹文说:“有这样一种人,他讲忠、孝、信、义,这能算士人吗?您能任用他为臣吗?”齐湣王认为这就是他心目中的士人,是自己求之不得的。尹文说:“如果这种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欺侮却不敢争斗,您也任用他做臣子吗?”齐湣王说:“这算什么士人啊!受欺侮却不敢争斗,这是一种耻辱,我是不会让他做臣子的。”

三六、大冶铸金

“大冶铸金”的意思是,从洪炉中跃出来的金属。人们用它比喻自命不凡,自行炫耀,以求有所表现。

此典出自《庄子·大宗师》。

子犁与子来都是达观生死的高士,二人是好朋友。子来生病了,奄奄一息,妻子、儿子环绕在他身旁哭泣。子犁前去问候,把子来的妻子、儿女都赶开了,以免她(他)们惊动了正在变化中的人。子犁倚着门,对子来说:“大自然的造化又要把你变成什么,变到哪里去呢?是让你变成鼠肝呢,还是变成虫臂呢?”

子来回答说:父母对于儿子来说,是至高无上的。无论儿子走到哪里,也要遵从父母的命令。而阴阳造化,比父母之命更不可违抗。自古以来,不孝之子违抗父母之命的事情有时会出现过,而能够抗拒阴阳变化的事,却从来没有发生过。造化让我快要死了,如果我不听从,那就是我抗拒阴阳变化,造化本身有什么过错呢!大自然赋予我以形体,让我活着操劳,让我年老得到安乐,让我以死得到休息。它能让我很好地活着,也能让我很好地死去。举例说吧,名匠冶炼金属铸剑时,忽然有一块金属从洪炉中跳出来,请求名匠说:“你用我铸剑,我一定成为有名的莫邪宝剑”。这时,名匠必然大吃一惊,认为这块金属是不祥之物。今一遇人的形体,就说‘我只愿当人,我只愿当人’,造化者一定认为你是不祥之人。同样的道理,如今天地就像大洪炉,造化就像铸剑的名匠,它可以随意变化你,能像那块金属一样跳出洪炉,提出自己的要求吗!生与死的关系,就像睡与醒的关系。应当安闲地入睡,惊喜地醒来。睡与醒虽有区别,但为什么不能从容乐观地对待它呢?同样,生与死也有一定的差别,但是,也应像对睡与醒那样,从容乐观地对待它。

三七、字盗与殴

“字盗与殴”比喻名同而实异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是常可遇见的;如不细加分辨,就可能造成误导。

此典出自《尹文子·大道下》。

庄里有位老大爷,给大儿子取名叫“盗”,给小儿子取名叫“殴”。一天,“盗”外出,他的父亲跟随在他的后面,追着喊他:“盗!盗!”小吏听到了,便把“盗”捆起来。

他的父亲又想喊“殴”去对小吏讲明实情,由于心里着急,一时声气转不过来,只喊出:“殴!殴!”小吏于是使劲地殴打“盗”,打得“盗”几乎丧了命。

三八、道不拾遗

“道不拾遗”形容民风淳厚,现在多用来形容社会风气和道德良好。

此典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

春秋时代,鲁定公时,孔子曾在鲁国做过几任官。起初仅做了中都宰,后来升为大司寇(系掌理一国刑罚的官职)摄行鲁国宰相的职务。孔子在当时被认为是最有学问、最有道德的一个人,他在职不过三个月,鲁国的政治便得到了很大的改良;民间的风气,也有了极大的转变;连市上售卖猪羊肉的贩子,也自动地取消了讨价还价的恶习,全部统一了价格;路上行人都各自谨守秩序,毫不混乱。在路途上,如果遗失了贵重的物品,不必用严厉的法律制裁,老百姓也知道各自尊重自己的人格,不会据为己有。所以四方的游客都不必惊动到官府,自然就可以取回。这种大家严守纪律的廉洁风气,当时称为“道不拾遗”。

同类推荐
  • 德川家康(名人传记丛书)

    德川家康(名人传记丛书)

    他是一名机智勇敢的武士,年少时身为质子,步步为营。最终脱颖而出,在日本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南征北战;首开江户幕府,填海造陆;在航海时代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奠定了日本繁荣的根基。
  • 俞敏洪的人生江湖

    俞敏洪的人生江湖

    本书与读者分享俞敏洪的创业经验、处世哲学、人才策略、管理之道、危机应对及发展之道,是俞敏洪创业精神、创业真经与商道智慧的精华所在,汇集了俞敏洪艰辛创业历程的自述,集中了俞敏洪创业、管理、用人以及励志人生思想的精华。《俞敏洪的人生江湖》将从不同的角度带你走进俞敏洪的人生,翻开的每一页都将为你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精彩故事,为你带来不一样的视野!本书是对创业者、管理者的忠告与提醒,是俞敏洪创业精神、创业真经与商道智慧的精华所在!它汇集了俞敏洪艰辛创业历程的自述,精彩的创业、管理、用人以及其励志人生思想的精华。
  • 汉月天骄:不败战神霍去病

    汉月天骄:不败战神霍去病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天之骄子霍去病!出版社与秦汉史学家力荐:这是迄今为止,将文学创作与真实历史结合最完美的有关霍去病的历史小说,历史底蕴深,文学造诣高。作者倾情八年创作,参考了正史、大量民间传说以及巨量的匈奴、游牧民族、西域等史料和著作,把关键重大历史事件自然巧妙融入故事,积极正面反映霍去病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当汉帝国向匈奴发起反击战之时,匈奴内部亦发生夺位之乱,身有月氏王族血统的月歌在流亡中被关中大侠郭解之子郭允和汉廷贵族霍去病所救,三人机缘巧合结为异姓兄弟,并相约一起投身从戎保疆卫国。曾经同生共死的三兄弟却因各自人生际遇和立场不同,最终决裂,并在汉帝国对匈奴用兵的舞台上,相互扶持或斗争着。
  • 杰克·伦敦(名人传记丛书)

    杰克·伦敦(名人传记丛书)

    杰克·伦敦来自社会最底层,幼年的他几乎没有享受过爱与家庭幸福,他因贫困而辍学,做过苦力、当过船员,甚至一度沦为小混混。但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创作,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想。本书生动地叙述了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曲折的一生,把他人生的每一个精彩转变展现给青少年读者,了解并学习杰克·伦敦不凡的经历和勇于搏斗的精神。
  • 董其昌与松江派

    董其昌与松江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与松江派》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全能奇才

    重生之全能奇才

    陈放有了预测未来的能力,世间的繁华对我如过往云烟,一切的灾难我能统统避开。伸手一摸鉴证真伪。古董,玉石,翡翠,有了超能力拥有这些都不是梦,以小博大对于我来说家常便饭。‘我有超能力了,灵气,灵气。只要给我足够的玉石我能长生不老;’“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猫的诱惑

    猫的诱惑

    八年前的一场车祸让赵尔儒成为了孤儿,本来与姑姑住在一起的他,因为姑姑的工作调动,不得不开始独自生活。尔儒在放学的路上捡到了遇见了四只流浪猫,把它们带回了自己的家中,没想到其中的一只黑猫,竟然可以在晚上的时候变成美丽的少女,并且告诉尔儒,她叫希希。希希的到来让尔儒有些抓狂,原本平静的生活就这样被打破,尤其是希希提出要跟自己一同上学的要求,更让他没法接受。后面还会发生哪些意想不到的故事呢?
  • 凤鸾凰

    凤鸾凰

    她,是被疯狂科学家研制出来的高智商低情商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穿越为楚家大小姐,被姨娘庶子欺凌,遭遇齐太子退婚,她虽为机器人却本性腹黑,天赋异禀,成为史上最年轻的符咒师召唤师双重领域的最高掌握者,她会如何璀璨人生?他,路过天启国顺道从楚家拐走一个不知男女之事的小王妃,圣朝国三皇子,天才炼药师,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血盟,竟成他小王妃的扫荡大队,在漫漫情路上,他又该如何成功将小王妃吃干抹净呐,让咱这些吃瓜观众拭目以待吧!
  • 望天纪

    望天纪

    混沌初开,两仪分化;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这是一个关于天与地,清与浊的故事。
  • 谁偷走了我的梦想

    谁偷走了我的梦想

    通往新宿的满员电车,装载了多少人的理想,也摧毁了多少人的理想,二十四岁的我,比起十六岁的我丝毫没有长进。是什么改变了我的人生,沈小雨,你后悔吗?
  • 中国古碑

    中国古碑

    本书介绍了十五种中国石碑,其中包括:御碑、功德碑、文献碑、经济碑、诗词碑、科技碑、反腐倡廉碑等。
  • 淘气公主误惹妖孽王子

    淘气公主误惹妖孽王子

    她,是天使。而他,却是地狱修罗。她,有疼爱她的哥哥弟弟姐姐朋友父母。而他,了无牵挂,只身一人。她,活泼乐观。而他,冷漠无情。他,喜欢上了她。而她……命运跟他们开了个大大的玩笑。最后的最后,他的手抚上她精致的面容,苦笑离去。而她,哭出来的泪,早已染上了血红……
  • 用幽默的方法表达你的看法

    用幽默的方法表达你的看法

    幽默是一种语言表述方式,它融技巧性和轻松感于一体,让人们在诙谐与笑声中解决问题。当对方出言不逊时,我们不一定要针锋相对,用一句幽默而颇含深意的话以巧盖强,既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不好,又巧妙的给对方以回击,让其不能发作又有苦难辩;当别人有意挑衅时,用幽默的方式合理回避,一场毫无意义的争执便止于萌芽……在工作与生活中,幽默的表达方式还有着很多意想不到的作用,但很多人并非生来就具备幽默的天赋,这需要后天的积累和培养,多看一些范例,多了解一些幽默的语言,把控好适当的环境,合理运用这些语言,这样既有利于解决问题,又能增添自身的魅力。学会用幽默的方法表达你的看法,还可以帮你减少麻烦、积累人脉、获得成功。
  • 星空浪客

    星空浪客

    来自遗失文明的智能蒂法与联邦的放逐者将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呱族部落

    呱族部落

    呱族部落里面有白煞的领导,有魏欣的医学专长,有苏萌的聪明才智,有黑煞的傲娇,有涵的战斗能力,这里的生活更是乐趣不断。有囧的剧情,有欢乐的剧情,更是有熬心的剧情。都在白煞的领导下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