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主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后迁居河阳(今河南孟县),所以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宪宗时从裴度平淮西藩镇有功,升刑部侍郎,因上书谏阻遣使往凤翔迎佛骨事,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转兵部、吏部侍郎。卒谥“文”。著有《昌黎先生集》。
只有勤学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原文]
木之就规矩[1],在梓匠轮舆[2]。人之能为人[3],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同[4]。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5]。少长聚嬉戏[6],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7]。二十渐乖张[8],清沟映污渠[9]。三十骨骼成[10],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11],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12]。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金璧虽重宝[13],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即有馀。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14]。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锄。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15]。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苗畬[16]。潢潦无根源[17],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18]。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
——节录自《戒子通录》
[注释]
[1]就规矩:就,按。规矩,校正圆形方形之圆规曲尺。
[2]梓匠:木工。轮舆:制车轮的轮人和制车箱的舆人。
[3]能为人:能成才。
[4]所入遂异同:所走的门径各不相同。
[5]提孩:幼儿;孩童。巧相如:一样聪明。
[6]少长:年岁稍大。
[7]头角稍相疏:表现出来的就稍有不同。
[8]乖张:指差别大。
[9]清沟映污渠:像污渠与清沟对映一样泾渭分明。
[10]骨骼成:喻人已长成。
[11]飞黄腾踏:神马飞驰。比喻聚然得志、官位升迁之快。
[12]潭潭:宽深;宽大。
[13]金璧:黄金璧玉。
[14]系:涉及;关系。
[15]无驴:喻指无交通工具。
[16]经训:经籍的解说。菑畬:耕耘;开荒。
[17]潢潦:潢,积水池。潦,积水沟。
[18]襟裾:泛指衣服。
[译文]
木材能按圆规曲尺做成器具,就在于木工和轮匠、舆匠的辛勤劳动;人之所以能够成才,就在于他饱读了诗书。诗书中的千般知识只有勤奋才能获得,不勤奋肚子里就会空空的。人之初生,学习的能力是完全一样的,并无贤愚高下之分。由于有的后来不能勤学,所走的路也就不同了。
两家各自生下来的小孩,小的时候是一样的聪明。年岁稍大一点在一起玩耍游戏,就像一个鱼群里的鱼一样没有什么不同。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各人表现出的才智就稍有不同了。到了二十岁的时候,差别就变得很大了,就像污渠与清沟对映一样泾渭分明。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人已完全长成,更大的区别就有如龙和猪一样了。像神马一样飞驰而去的人,就不能照顾像癞蛤蟆一样飞不动、跳不快的人。一个为马前卒,被人驱使;一个为三公或宰相,居住在宽深的府第。如果问如此大的差别是什么原因的话,就是学与不学的缘故。黄金璧玉虽是贵重的珍宝,花费用度却难以储藏;学问藏在自己身上,就用之不竭、用之有余。君子与小人这两种人,全是他们自己努力不努力的结果,不关系到他们的父母。难道不见有这样的公与相吗?他们就是出身于农家;难道不见有这样的三公后代吗?他们饥寒交迫,外出连坐骑也没有。文章是很可贵的,经籍的解说也是耕耘、开荒的工作。积水池、积水沟里的水是没有源头的,早晨还是满满的,到了晚间就干涸了。人不懂得古今之事,就好比马牛穿着人的衣服一样。如果将自身陷于不义之地,还想得到什么名誉呢!
[评析]
韩愈在这篇家训中告诫儿子:人之初生和孩提时代,原没有什么贤愚高下的区别,其后由于学与不学,差别慢慢增大,以致增大到有的成龙,有的为猪。因此,年轻人必须努力学习,博古通今,成为有用的人才。诗中既有比喻,又有议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是一篇句式整齐、耐人寻味的好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