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93400000023

第23章 虚心——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

原文

大抵人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入德之门。如觉天之待我甚厚,我愧对天;君之待我过优,我愧对君;父母之待我过慈,我愧对父母;兄弟之待我过爱,我愧对兄弟;朋友待我过重,我愧对朋友。便觉处处皆有善气相逢。如自觉我已无愧无怍,但觉他人待我太薄,天待我太啬,则处处皆有戾气相逢。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此念愿刻刻凛之!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读

大概人心中常常怀有愧对别人的想法,就是能载福的器具,进德的门径。如感到天待我很厚,我愧对天;君待我过于优厚,我愧对君;父母对我过于慈爱,我愧对父母;兄弟对我过于爱重,我愧对兄弟;朋友对我过于看重,我愧对朋友。这样一来,就会感到处处都是善气。如果自我感觉没有什么可愧怍的,就会觉得他人待我太刻薄,天地对我太吝啬,这样一来,便会处处都碰到乖戾之气。德因为过于盈满而亏损,福因为过于骄傲而削减。这一念头希望时刻能记住。

原文

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彼岂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自秦汉以来,迄于今日,达官贵人,何可胜数?当其高据势要,雍容进止,自以为才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而其间又有功业文学猎浮名者,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亦无以甚异也。然则今日之处高位而获浮名者,自谓辞晦而居显,泰然自处于高明。曾不知其与眼前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之营营者行将同归于澌尽,而毫毛无以少异,岂不哀哉!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读

大凡有血气之性的人,都会油然生出想超过他人的念头。他们讨厌卑下,追求高位,讨厌贫贱而希图富贵,讨厌默默无闻而思慕显赫的名声。这是世人的常情。而普通人中间的那些君子,大都常常是终身沉寂,悄悄退守。难道他们跟一般人天性相异吗?事实上,他们是看到了大的方面,而知道一般人所争逐的是不值得计较的。自从秦汉以来,直到今天,所谓达官贵人,哪里能数得清呢?当他们高据权势要职时,举止仪态从容高雅,自以为有超过他人万倍的才智。但等到他们死后来看,就跟当时的杂役贱卒,低下行当的买卖人,浑浑噩噩地活着又死去的人,没有什么不同的。而其中又有所谓依靠功业文章猎取浮名的人,也自以为有超过他人万倍的才智。但等到他们死去来看,他们跟当日的杂役贱卒,低下行当的买卖人,浑浑噩噩地活着又死去的人,是没有什么特别不同的。既然这样,那么今日那些身居高位而取得虚名的人,自以为自己文章蕴含高深的义理而地位显贵,因而毫无愧色地自认为高明,而不知道自己跟眼前那些浑浑噩噩的执劳役供使唤的杂役贱卒、低下行当的买卖人一样都将要同归于尽,而没有丝毫差异,难道不让人感到悲哀吗!

原文

古之英雄,意量恢拓,规模宏远,而其训诫子弟,恒有恭谨厚藏,身体则如鼎之镇。以贵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此易达事耳。声乐嬉游,不宜令过。奕酒渔猎,一切勿为;供用奉身,皆有节度。奇服异器,不宜兴长。又宜数引见佐吏,相见不数,则彼我不亲。不亲,无因得尽人情;人情不尽,复何由知众事也。数君者,皆雄才大略,有经营四海之志,而其教诫子弟,则约旨卑思,敛抑已甚。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读

古代的英雄,胸怀都很恢宏广大,事业规模宏远,而他们教训与告诫子孙,总是显得恭谨深藏,身体如同鼎一样稳固。依仗贵重欺凌别人,别人难以服气;以威望加于人,人不讨厌。这是容易理解的事情。声色嬉游之类活动,不应该让他们太过度了。赌博酗酒钓鱼打猎,这一切都不要做;供应身体享用的物品,都有规定。奇异的服装玩物,不应有太大兴趣。应该适宜地多多引见佐吏,与他们相见次数不多,他们与我就不亲近。不亲近就无法了解他们的心情;不了解他们的心情,又如何知道各类事情呢?这几位先生,都具备雄才大略,都有经营天下的志向,而他们教育告诫子孙,都是意旨简约,从卑微处着想,收敛抑制自己得很厉害。

原文

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小忍以待其定。知天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读

静下来细细思考,古往今来已有亿万年,而且没有穷尽。人在其中生存,只不过几十年的时间,恰与一霎那相似!大地广阔几万里,无法知道它的边缘,人在上面生活,睡觉休息,活动游走,白天只需一间屋子,晚上只需要一张床!古人和近人写作的书籍,浩如烟海,人的目光所能涉及的地方,不过只是九牛一毛!世事千变万化,有各种途径的美名,而人一辈子的力量所能达到的,不过是太仓中的一粟!懂得了时间的无限而我所经历的时间极短,那么碰到了忧患逆境,就需稍作忍耐,等它安定。知道了大地的宽广而我所居住的地方是如此的小,那么碰到了名利争夺之事,就应退让隐忍。知道了书籍是如此的多而我所看过的书是如此的少,就不会因为稍有心得就沾沾自喜,而应当考虑选择其中好的去持守。知道发生的事情很多而我所处理的很少,就不敢夸耀自己的功名,而应当考虑推举贤人以共同去处理。如果这么做了,自私自满的偏见就会慢慢消除了。

“评析”

只有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才能去重视别人,重视万物,重视天地宇宙,这是曾国藩有关“虚心”的核心思想,对此,《颜氏家训》中也有类似表述: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藉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意即:世上的人大多昏聩不清,重视听到的,轻视看见的,重视远处的人,轻视身边的人。从小在一起长大的人中,即使有贤人名士,也常常加以戏弄,不知敬重;而对外地异乡的人,即使他稍稍有点名声,就伸长脖子,踮起脚跟,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子。但在比较对照了他们的长短高低之后,又感到他们也不过如此。所以鲁国人居然称孔子为“东家丘”。虞国的宫之奇比君王稍大一些,两人关系密切,因此君王对他不够尊重,不听他的劝谏,以致国家灭亡。这些都是应该注意的。

面对古人的教导,曾国藩觉得自己一身毛病,百孔杂出,而各种毛病的根源就在于不诚实。不诚实大多源于“傲”字,自以为是便会狡辩或信口抵赖。他认为天地之所以运行,国家之所以建立,圣贤的德业之所以可以光大,可以持久,都是因为诚实的缘故。所以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在给贺长龄先生的信中,他曾猛烈抨击当世的社会种种不诚实的现象,他说:

今天的学者,考据是他们辩论的武器,经济是他们猎名的工具,说的人不实在,听的人引为宝贝,转而相互欺骗,不以为耻。至于官场积习,越来越崇尚虚文,做的人不奇怪,知道的人不揭露,互相掩饰,聊以自保,并且蔚然成风。

在谈到他自己时,他说:

我反思往年的所作所为,涉览书册,讲求众艺,哪一件不是欺人之事?高谈阔论,嘐嘐自许,哪一句不是骗人的话?半夜思考,汗如雨下。纵观先生所作的楹帖,说的都是“存诚”二字啊!如果真能存诚而不自欺,那么圣学王道还有其他的吗?人诚实。在文化里,在日常生活里,该有多少自欺而又欺人的东西!比如精彩的文章,漂亮的书法,华美的服饰,而这些东西都是给人看的,因此就具有相当的表演性,其中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吸引人,赢得他的人好感和赞美。然而这一目的却被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掩盖了:追求艺术的精湛,追求美,使你对它简直动弹不得。还有比这自欺而又欺人的吗?

曾国藩又说:“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他指出,骄傲是败身、败家的根源:“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他称“傲为凶德”,因为“骄则满,满则倾矣”。

有些人恃才而傲,有些人恃富而傲,有些人恃贵而傲,有些人则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傲气。骄傲的表现很多,“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

治傲的办法,首要的是要有自知之明,高度警惕自己。曾国藩告诫说:“余家后辈子弟,全未见过艰苦模样,眼孔大,口气大,呼奴喝婢,习惯自然,骄傲之气入于膏肓而不自觉,吾深以为虑。”傲而不知其傲,是最可怕的。

其次,对于奢、傲、懒,都要防微杜渐。他告诫儿子:“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皆是,舆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由俭入奢易,由骄返谦难,由谦入骄易,由奢返俭难,这都是常情。故须时时检点,事事注意,方不致陷入“骄、奢”险地。

“谦者,骄之反也”,“所以儆傲也”。曾国藩反复告诫子弟要谦虚、谦逊、谦和、谦让。他说:“劳而逸,谦而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又说:“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谦字。”

同类推荐
  • 孝道

    孝道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 思维创新

    思维创新

    什么是思维?思维与思考、思想是什么关系?思维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本书提出,思维是由人的品格与习惯决定的,人的深层底蕴决定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思维创新是一切创新的由来与去向。如何实现思维创新?作者提出养成假设的习惯、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尽最大可能地发散思维、不断地自我否定、培养和磨练直觉、更广泛地使用和开发工具、时刻自问自答、思无定势等八个取径。书中运用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对思维创新的八个取径进行了系统论述与具体解析,读来令人感觉别开生面、深刻细腻、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本书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与分析,并打破以往解读《道德经》的俗套,在原文、注释、译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按理分析版块。分析是本书的精华之处,读者可以通过此版块第一时间了解到每一章的内容及思想,从而更深层次领悟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热门推荐
  • 我们十年的守候

    我们十年的守候

    十年的青春,相识十年,相约十年。我们都在变,都成长,十年你怎样了?在人海茫茫中,我们四人相见难,但是校园的誓言却将我们永远捆绑在一起。曾经球场的誓言一直回荡在我们的耳边。“永远不离不弃”。我们的故事就是这四个字改变了我们的一生。
  • Allan Quatermain

    Allan Quatermai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别哭

    别哭

    吴岚离开了承载着悲伤回忆的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开始全新的生活,本以为美好的日子就此开始,却没想到等待她的是更大的灾难。面对室友的排挤、同学的嘲弄、自尊心的受挫,她会如何选择?面对小三风波、遭遇潜规则、金钱和名誉的诱惑,她会如何选择?面对种种误会和欺骗,吴岚和周晓阳的爱情能否坚持到最后?人性的丑恶、心灵的救赎、友谊的背叛、爱情的动摇、生死的抉择、梦想的追求;初入社会的女大学生,带着懵懂与无知、天真与善良,却一次次被欺骗、被背叛。爱恨交织的虐心悲剧,将会以怎样的故事结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血色花之最后的净地

    血色花之最后的净地

    普通的人,普通的生活,内心渴望寻求刺激,可当真实的事故发生,又当何去何从。心底最后一片净土,是否也随之飘散。是拖着当午夜梦回,背后冷汗连连,颇为疲惫的躯壳苟延残喘活下去,还是,禁受不住良心的谴责,无声的死去。
  • 枯叶之无心

    枯叶之无心

    梦,你依旧那么美。但是你确实虚无缥缈,让人心生遗憾的存在,我不想做一个怀揣虚无的梦的人,我想做没有思想的枯叶,秋风萧瑟,我便知脱落时,落地时,也是归根结。男主,经过了一千八百年的洗礼,从三国时期,到现在充满飞机大炮的22世纪。
  • 那三年流过的青春

    那三年流过的青春

    初中时?父母离婚?她自我封闭,直到了高中,害怕爱情的她遇上他,会发生什么故事,分班后,她又该如何与新的同学相处....他,为她转班,而后,又将遇到什么.....敬请期待,那三年流过的青春。
  • 杀神异界

    杀神异界

    行走在黑暗之中,卑鄙却不失本性,无耻却不丢风度的勾魂使者!老天顺我老天昌,老天逆我叫他亡!新书《黑道高手在校园》求关注……………………
  • 真是如何修的

    真是如何修的

    看看主角如何穿越地球,拯救世界,修真,升级,召唤,灵术,斗气,魔法,样样精通,主角不仅拯救了世界,还拯救了这个宇宙,看主角如何升级练功,拯救宇宙。
  • 熊孩子呀

    熊孩子呀

    一个20多岁的ACER无意间翻看到了小时候的日记本,发现原来自己曾经是一个如此天(调|)真(皮|)烂(捣)漫(蛋)的乖(熊)孩子。于是满(厚)怀(颜)爱(无)心(耻)的分享给大家.
  • 你是我美丽的意外

    你是我美丽的意外

    她是克死双亲令千夫所指的扫把星,度过了二十六年灰暗的时光。他是温文儒雅感性善良的富家公子,却因与父亲不和而自立门户。他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有为青年,睿智果敢且不择手段。一个是偶然的邂逅,令她如沐春风,驱散长期留在她心里的阴霾;一个是刻意的相遇,自私霸道,强取豪夺……他们同时爱上了她,一个爱如春风,一个情如烈火,她终于迎来了生命里的春天,却又迷失在他们的情网里,无从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