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扪虱而谈”形容举止言谈不凡,态度从容不迫,无所顾忌。
“出处”此典出自《晋书·王猛传》:“猛瑰姿俊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少游于邺都,时人罕能识也。唯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遁而不应,遂隐于华阴山。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王猛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小时候以卖畚为业,养家糊口。
王猛俊秀而高大,又博学多识,喜读研读兵书,性情严谨庄重,态度严肃,气度不凡,志向远大,从不考虑琐事,也不屑参拜天地神灵,更不与他人来往。因此,那班华而不实的士人都轻视他、嘲笑他。王猛心安理得,从不放在心上。少年时代,他到邺都游历,当时很多人都不欣赏他。只有徐统认为他有杰出的才能,想征召他为功曹。但是,王猛不肯答应,溜到华阴山隐居。他有济世的志向,希望出现一个贤明有为的君主。他收拢着翅膀,以等待展翅高飞的机会。桓温率领军队进入函谷关时,王猛身披麻布短衣,前去求见。他一面同桓温谈论天下大事,一面把手伸进衣服内旁若无人地捉虱子。桓温看见王猛在捉虱子,感到很惊异,问道:“我是奉天子的命令,率领精锐部队十万人来匡扶正义,讨伐叛逆,为老百姓扫灭残败的贱人的。可是,三秦的英雄豪杰都不来见我,这是为什么呢?”王猛回答道:“桓公能不远数千里深入贼寇的境地,可是长安离这个地方这么近,却不肯过灞水,老百姓不知你心中的想法,所以不来拜望。”桓温被说得哑口无言。桓温退兵时,赐给王猛车辆马匹,任他为督护高官一起去江南。王猛回到华阴山同师傅商议,师傅说:“你同桓温怎么能同时在世上存在呢!你留在这里,将来也会得到富贵,何必远行!”于是,王猛没有跟随桓温而去。王猛心里明白,回到高级士族专权的东晋朝,自己不可能有前途,与其帮着桓温来篡晋,还不如留在关中再找机会。不久,王猛就成为苻坚的亲信人,发挥了他杰出的政治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