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原指东方道路上的人,后泛指接待宾客的主人,也称东道主人。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年》。
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曾逃亡国外达19年。在他逃亡19年中,有一次路过郑国,郑国国君郑文公因其是逃亡人,对他很轻视,重耳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怀恨在心,在当上晋文公之后,伙同秦国,出兵攻打郑国。
郑文公非常着急,大夫佚之狐说:“如能请烛之武去要求秦穆公退兵,我国就可脱险。”郑文公就立刻去请烛之武。晚上,用绳子把烛之武从城头上吊送城外,让他偷偷地到秦军营中去见秦穆公。
烛之武一见秦穆公,就说:“郑国在秦晋强大攻击下,定会灭亡,但郑国的土地一定要落入晋国之手,而非你秦国,秦国将会一无所获。那时,和你们相邻的晋国,可就更强大了,而你们秦国,也就要相对地显得比它弱了。我不明白,您何必要灭亡郑国,加强晋国,削弱秦国?”
烛之武还对秦穆公说:“你们如果让郑国做‘东道主’,秦使者在东方道上往来经过的时候,郑国一定尽主人的责任,好好招待贵宾,这对你们没有什么不利啊?再说,晋国的侵略野心,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东边灭亡了郑国,难道就不想向西边的秦国扩张了吗?请您认真考虑吧!”
烛之武的话打动了秦穆公,这样于人于己都不利的事,只有愚人才会做,其后果只能惹祸上身,自讨苦吃,便没有同晋商量而悄然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