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91300000009

第9章 天文大发现

日心说

在中世纪的欧洲,托勒密的地心说一直占有统治性的地位。因为地心说符合神权统治理论的需要,它与基督教会所渲染的“上帝创造了人,并把人置于宇宙中心”的说法不谋而合。在当时,如果有谁怀疑地心说,那就是亵渎神灵,大逆不道,要受到严厉制裁。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哥白尼的时代。

哥白尼对天文学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广泛涉猎古代天文学书籍,很早就开始用仪器从事天文观测。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留学时,该校的天文学教授诺法拉对地心说表示怀疑,认为宇宙结构可以通过更简单的图式表现出来。在他的思想熏陶下,哥白尼萌发了关于地球自转和地球及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见解。

回到波兰后,哥白尼继续进行长期天象观测和研究,更进一步认定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因为行星的顺行逆行,是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不同造成的假象,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太阳在绕地球转,实际上则是地球和其他行星一起,在绕大阳旋转。

长期的观察和大量数据的积累,终于让哥白尼创立了以太阳为中心的日心说。为避免教会的迫害,起初,他只是将自己的主要观点写成一篇《浅说》,抄赠给一些朋友。但是在探索真理的强烈冲动下,哥白尼还是决心将自己的心血公之于众。

1543年,这部6卷本的科学巨著《天体运行论》几经周折,终于艰难地面世了。此刻,哥白尼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他在临终前一个小时才看到这本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著作,他颤抖的手摩挲着书页,溘然长逝。

《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一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日心说把地球从宇宙中心驱逐出去,显然违背了基督教义,为教会势力所不容。

为了捍卫这一学说,不少志士仁人与黑暗的神权统治势力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付出了血的代价。开普勒、牛顿等自然科学家,都为这场斗争作出过重要贡献。

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早期的开普勒深受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神秘主义宇宙结构论的影响,以数学的和谐性去探索宇宙。他用古希腊人已经发现的五个正多面体,跟当时已知的六颗行星的轨道相结合,从而解释了太阳系中包括地球在内恰好有六颗行星以及它们的轨道大小的原因。他把这些结论整理成书发表,定名为《宇宙的秘密》。这个设想虽然带有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但却也是一个大胆的探索。后来,开普勒在伽利略的影响下,通过对行星运动的深入研究,抛弃了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的学说,逐步走上真理和科学的轨道。

对火星轨道的研究是开普勒重新研究天体运动的起点。因为在第谷遗留下来的数据资料中,火星的资料是最丰富的,而哥白尼的理论在火星轨道上的偏差最大。

起初,开普勒的研究局限在第谷遗留下来的观测资料中,传统观念认为,行星作匀速圆周运动。但是经过反复推算发现,对火星来说,无论按哥白尼的方法,还是按托勒密或第谷的方法,都不能算出同第谷的观测相合的结果。虽然黄经误差最大只有8′但是他坚信观测的结果。于是他想到,火星可能不是作匀速圆周运动的。他改用各种不同的几何曲线来表示火星的运动轨迹,终于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于焦点之一的位置”这一定律。这个发现把哥白尼学说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接着他又发现,火星运行速度虽不均匀(最快时在近日点,最慢时在远日点),但从任何一点开始,在单位时间内,向径扫过的面积却是不变的。这样,就得出了关于行星运动的第二条定律:“行星的向径,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开普勒还指出,这两条定律也适用于其他行星和月球的运动。

经过长期繁复的计算和无数次失败,1612年,开普勒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第三条定律:‘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等于轨道半长轴的立方。”这一结果发表在1619年出版的《宇宙和谐论》中。

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首次定量地揭示了行星运动速度变化和轨道的关系,而运动速度变化又直接和作用力相联系。这个重大发现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并导致了数十午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开普勒也因此得到了“天空立法者”的美誉。

星云假说

至哥白尼创立日心体系,他的后继者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定律;继而牛顿以他的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成功地解释了行星运动的物理原因。太阳系的结构完全搞清楚了,人们很自然地就会对太阳系的起源产生兴趣。

关于这个理论的探索,虽然已有200余年历史,但基本上还只是一些揣测的看法。没有人能目睹行星的形成,太阳系的起源至今仍停留在假说的阶段。人们根据太阳系的现状及特征,设想着它的形成过程。

天文学家通过对太阳系的整个图像的研究,发现了大阳系整个结构中某些统一的特征,诸如: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等。根据这些特征,天文学上最合理的推测是,行星系统是由同一薄层物质所形成的。

据此,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出版了《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这本书中首次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康德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原理解释了太阳系起源及初始运动问题。

康德星云假说的基本论点是:太阳系是由弥漫星云物质,大团的气体和尘埃演化而来,并且形成太阳系的动力是各部分星云之间相互吸引的力量。因此,那些组成星云的粒子在引力的作用下凝聚成粒子团;随着粒子的碰撞和排斥又使粒子团按一定方向旋转和运动起来,这样,在中心形成了太阳,周围粒子团则聚集为行星,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按椭圆轨道围绕它旋转起来。康德的星云假说提出后并未立即引起人们的注意。

1796年,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在他的《宇宙体系论》中独立地提出了与康德类似的另外一个星云假说,使得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研究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拉普拉斯与康德的观点基本一致,只是拉普拉斯的假说在细节上作了很多动力学方面的解释,与康德的假说相比,论证更严密、更合理、更完善。因此,人们把他们俩人的假说合称为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哈雷彗星

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就是他对那颗后来用他名字命名的彗星的准确预言。其实,哈雷彗星本来也应带上牛顿的名字。因为没有牛顿,哈雷是永远也不会有这一重要发现的。

17世纪初,牛顿开始把他的万有引力理论应用于天体研究,以确定行星、卫星以及彗星的运动。牛顿的挚友和同事埃德蒙·哈雷,对他的计算结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他在1684年拜访了牛顿,并且与他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后来,哈雷在整理彗星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发现1682年出现的一颗彗星的轨道根数,与1607年开普勒观测的和1531年阿皮延观测的彗星轨道根数相近,出现的时间间隔都是75年或76年。

哈雷运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反复推算,得出结论认为,这三次出现的彗星,并不是三颗不同的彗星,而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出现。哈雷以此为据,预言这颗彗星将于1759年再次出现。16年后,哈雷还未能证实他的预测便去世了,但是这颗彗星的确再次出现了。

1759年3月,全世界的天文台都在等待哈雷预言的这颗彗星。3月13日,这颗明亮的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出现在星空中。根据哈雷的计算,预测这颗彗星将于1835年和1910年再次回来,结果,这颗彗星都如期而至。为了纪念哈雷,人们就把他发现的这颗彗星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也就是今天人人所知的哈雷彗星。

天王星

1781年3月13日深夜,赫歇尔和往常一样,将自制的望远镜架在楼顶的平台上,指向预定目标——双子星座。突然,视场内出现了一个略显暗绿色的光点。凝神一看,似乎又是一个极小的圆面。赫歇尔心中不禁怦然一动,敏锐的他马上意识到:这绝不是恒星!他换上了倍数更大的目镜观察,结果发现这个圆面又大了不少。

据此,他马上断定,所看到的天体一定是大阳系中的。对于恒星而言,不管多大的望远镜,也不可能把它放大成圆面(只能使星点更亮些)。第二天夜晚,他又把望远镜对准了这个目标,这个圆面的位置已经稍稍变动了些。连续数日的观测使他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为了慎重起见,4月26日,他还是先把它当作彗星,写了一份名为《一颗彗星的报告》呈给英国皇家学院。赫歇尔在报告中指出,这颗闯入镜头的“新客”是一颗无尾彗星。他企图用抛物线以及用极长的椭圆去表示新星的轨道,始终没有成功。他后来发现这颗新星的轨道接近圆形,并算出它的半径等于19个天文单位。至此,真相大白。威廉·赫歇尔发现的是太阳系中的新行星。

赫歇尔公布了这一发现后,科学界几经迟疑,终于承认了这是一个新发现的行星。在此以前,长期以来人们公认土星是大阳系的边缘,现在被确定为行星的天王星所代替。要打破这一边界可不是件容易事情。赫歇尔的发现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

赫歇尔建议把他发现的这颗行星叫作乔治星,以纪念他的资助者——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这个提议遭到了其他天文学家的反对,他们建议用赫歇尔的名字命名。在激烈的争论之后,大家一致同意依照行星命名的惯例,用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之名来命名这颗新发现的行星。

为保持一致,由波德首先提出把它称为乌拉诺斯(Ura-nus)(天王星),因为在神话中天王是Sarurn(土星)的父亲。这样就使得Jupiter(木星)、Saturn(土星)和Uranus(天王星)子、父、祖父三代并列于太阳系中。但这样的提法直到1850年才开始广泛使用。一些科学家仍然把这颗星叫作赫歇尔,以纪念它的发现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天王星和赫歇尔两个名字并存。

海王星

天王星被发现之后,为确定其轨道,天文学家对其位置作了数年之久的观测,以确定其瞬时位置和运动速度。牛顿的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准确描述了行星的绕日运动,因此用它便可预报行星和彗星的位置,只要它们的轨道数据是已知的。然而天王星的运动却出乎所料。

天王星的反常运行引起了天文学界的注意。有人怀疑万有引力定律对于那些远离地球的天体也许并不可靠。另一些人则提出,在天王星之外可能还有一颗未知的行星。而验证后一种揣测惟一的办法,就是运用天体力学将造成天王星摄动的新行星算出来。

最先从事这一工作的是英国的青年天文学家亚当斯。在剑桥大学读书时,他就开始研究天王星的运行问题。亚当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大量计算,并在大学毕业那一年得出了一个计算结果。大学毕业后,他成为剑桥的研究生,这期间亚当斯继续改进他的计算结果,于1845年得出了新行星轨道的一个令人满意的计算结果。

论文写好后,亚当斯来到伦敦求见皇家天文学家艾里,希望他能帮助确认这颗新行星。艾里拒绝见这位年仅26岁的无名小辈,亚当斯只得将自己的论文写成了一篇摘要,请人转交给艾里。

之后,亚当斯又求助于剑桥大学天文台。当时的天文台台长沙利愿意试一试,但他拖拖拉拉,直到1846年7月才开始进行观测,而且由于他手头没有该天区完备的星图,虽然两次看到了这颗新行星也未能认出来。

就在亚当斯计算新行星轨道的同时,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也在进行同样的工作。

1846年8月31日,他完成了对新行星轨道和大小的计算,写出了“论使天王星运行失常的行星,它的质量、轨道和现在位置的决定”,其结论与亚当斯基本相同。

勒维烈将论文提交给了科学院,由于巴黎没有那一天区的详细星图,他又于当年9月18日将论文寄给了柏林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加勒。9月23日,加勒收到了勒维烈的论文和信,当天晚上就将望远镜对准了勒维烈所说的天区,他仔细地记下了他所观察到的每一颗星,然后将新记录的诸星与不久前刚得到的一张详细的星图进行比较,发现在勒维烈所说的位置以外52角秒的地方有一颗星是星图上所没有的。为了可靠起见,第二天晚上他又仔细地进行了观察,发现这颗星果然移动了70角秒,正与勒维烈所预言的每天移动69角秒相符合。就这样,又一颗行星被发现了!

柏林天文台发现新行星的消息传到英国,引起了皇家天文台台长艾里的震惊,他马上从资料堆里找出了勒维烈的论文摘要,才知道亚当斯早就给出了同样准确的预言。于是,他马上发表了这份一年前交给他的论文摘要,使科学界得以知道事情的真相。

太阳黑子周期

太阳活动周期的发现者不是天文学家,而是德国一位名叫亨利·施瓦布的天文爱好者。施瓦布的职业是药剂师,但他却是一个狂热而勤奋的天文迷。

19世纪初期,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刚刚发现天王星,许多天文学家就开始怀疑,在水星轨道之内、离太阳很近的地方还有一颗尚未发现的大行星,它的存在使水星的运动呈现出异常状况,他们将之称为火神星。

许多人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都想成为这颗火神星的发现者,施瓦布也是其中极热心的一个。他从1826年开始对太阳进行观测,想利用火神星凌日的机会发现它。只要天气晴朗,他的观测从不间断。

为了把大阳黑子与火神星区别开,施瓦布每天都把日面上的黑子画下来。他整整坚持画了17年,但直到1843年,他也没有找到火神星的踪影。施瓦布把积累了几柜子的黑子图全部翻出来进行比较,想从中寻觅到“火神星”的蛛丝马迹。然而,火神星没有找到,他却意外地发现了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变化。

施瓦布马上将自己的发现写成论文,寄到天文期刊编辑部,但是因为他是一位药剂师,编辑们根本没有理睬他。施瓦布没有气馁,继续坚持每天观测。

时间又过去了16年,1859年,施瓦布已经是一位双鬓斑白的老人。火神星依然没有踪影,而太阳黑子变化的规律却更加明显了。施瓦布把自己的观测成果告诉了一位天文学家,这位天文学家帮助施瓦布把这一重大发现公之于世。

施瓦布的发现受到天文学家的极大重视,并很快得到了证实。目前,太阳活动的11年周期变化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大阳活动基本规律。

哈勃定律

早在1912年,美国天文学家斯里弗就得到了“星云”的光谱,结果表明许多光谱都具有多普勒红移,这些“星云”在朝远离我们的方向运动。

随后人们通过哈勃的论证知道,这些“星云”实际上是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哈勃在发现河外星系的以后十年,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哈勃做实验时,最初是研究各星系间的距离和它们的红移。根据这些数据,他能够测量各星系的速度并能够从中发现距离和速度间的关系。

1929年,哈勃对河外星系的视向速度与距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当时只有46个河外星系的视向速度可以利用,而其中仅有24个有推算出的距离,哈勃得出了视向速度与距离之间大致的线性正比关系。

现代精确观测已证实这种线性正比关系:V=H0×d,(其中V为退行速度,d为星系距离,H0为比例常数,称为哈勃常数),这就是著名的哈勃定律。

哈勃定律揭示出宇宙是在不断膨胀的。这种膨胀是一种全空间的均匀膨胀。因此,在任何一点的观测者都会看到完全一样的膨胀,从任何一个星系来看,一切星系都以它为中心向四面散开,越远的星系间彼此散开的速度越大。1929年,他进一步发现宇宙膨胀的速率为一常数,该常数以后就被冠以了哈勃的名字,以表彰他在这一领域的重要贡献。

冥王星

海王星被发现以后不久,从1850年开始,一些天文学家就分析,在海王星以外可能还有一颗未知的新行星。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在仔细研究了天王星和海王星轨道异动的误差后,认定还存在一颗更远的行星。为寻找这颗行星,洛韦尔付出了十几年的心血。1905年,他完成了对未知新行星运行轨道的观测推算,并且着手用照相方法进行搜寻。由于这颗未知行星距离地球太遥远,搜寻起来极为困难,所以直到1916年11月洛韦尔去世时,都还没有什么结果。洛韦尔所创建的天文台继承了他的遗愿,继续不懈地搜寻着这未知的行星。

1925年,洛韦尔的兄弟捐献了一架口径32.5厘米的大视场照相望远镜,性能非常好,为继续搜寻新行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1929年,洛韦尔天文台台长邀请美国天文工作者汤博加入搜索未知行星的行列。

在数以百万计的星点中,要找到这颗未必存在的行星,其难度可想而知。汤博深知,行星看起来只是个恒星状的光点,似乎和恒星没什么区别,但如果从动态观察看,行星会绕着自己的恒星转,因而它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

为发现星点位置的变化,汤博想了一个办法:把它们的分布状态随时拍摄下来,再从比较中发现变化。确定了观察方法后,汤博根据洛韦尔的计算,首先把冥王星所在的天空区域划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对一个个天区逐一进行搜索,并且在搜索过程中拍摄大量底片。每隔两三天时间,汤博就要重新拍摄相同的天空区域,进行认真的比较。拍摄工作并不困难,但却极其费事——每张照片上平均有16万颗恒星,要在这么多星点中找到位置发生变化了的行星,无异于大海捞针,而且,有些小行星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但它们并不是洛韦尔预言的那颗在“海王星之外的大行星”。可想而知,这项工作有多艰苦和乏味。

汤博特地设计了一种特殊的观测装置,可以同时比较两张底片,并能够较快地寻找到发生闪烁的光点。这项艰苦的工作持续了近一年之久。1930年2月28日,汤博正在检查一组双子星座的底片,细心的他发现其中有一颗星在一段时间内在其他星星之间跑了一段。“难道这就是洛韦尔预言但却没能找到的那颗行星?”面对日思夜盼的发现,汤博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为了进一步确证清楚,他继续拍摄这个星点的照片。几个星期过去了,汤博终于确证:这个星点正是期盼已久的新行星。正如洛韦尔所说的那样,它是运行在海王星之外的一颗行星。

这颗行星也就是以后被确认为太阳系中第九颗行星的——冥王星。这是汤博在大约两万多个“嫌疑分子”中千辛万苦找到的“海外行星”。1930年3月13日,汤博对外宣布:他发现了“海外行星”!这也就是后来的冥王星。

宇宙背景辐射

20世纪60年代,为改进与卫星的通讯,美国东海岸接收站建造了一个直径6米的喇叭形反射天线接收系统。这个天线接收系统,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它有很高的机械稳定程度,而且几乎完全不受来自地球的热辐射干扰。从无线电接收到的信号通过红宝石行波微波激射器放大,它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原则上可对微波辐射通量进行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测量。正是这些先进的校术装置为发现宇宙背景辐射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从1964年开始,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年轻的工程师彭齐阿斯和威尔逊俩人利用这个系统测量银河系的背景射电噪声。他们跳出了早期工作的框框,不是对这些噪声视而不见,而是仔细深入地研究这些噪声。他们装上一个低温参考噪声源,以便和来自天空中的噪声相比较。结果发现,所测得的噪声总是比根据接收系统中大气层内以及天空中任何已知噪声源算得的噪声总和要大。换句话说,他们接收到了波长为7.15厘米的来历不明的噪声。这种奇怪的无线电干扰噪声,在各个方向上信号的强度都一样,而且历时数月而无变化。

起初,他们认为这可能是某种其他故障,但经过几个月反复细心的观测以及改进系统,排除其他各种干扰后,他们断定,这绝不是接收系统的故障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而只能是一种他们当时还不了解其来源的辐射。他们还发现,这种辐射是各向同性,相应的黑体辐射温度是3.5K。以后人们又在其他波长处,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测量,得出这辐射的温度约为3K。

彭齐阿斯和威尔逊将他们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尤其是那些从事大爆炸宇宙论研究的科学家们,更是获得了极大的鼓舞。因为他们两人的观测竟与理论预言的温度如此接近,毋庸置疑,这正是对宇宙大爆炸论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支持!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为观测宇宙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也为各种宇宙模型提供了一个新的观测约束,被列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之一。彭齐阿斯和威尔逊也因此于1978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脉冲星

1967年,休伊什带领乔斯林·贝尔一起对来自遥远天体的射电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受气体与尘埃等星际介质的影响进行观测和研究,他们试图利用星际介质来研究这类天体的真实大小。

为此,研究小组专门新建造了一台特殊的射电望远镜,它能够识别快速变化的脉冲信号。7月,这台仪器正式投入使用,用望远镜观测并担任繁重记录处理的正是贝尔。贝尔的工作之一是仔细检查射电望远镜接受器30米长的记录纸带,并在上面把来自太空的无线电讯号以弯弯曲曲的曲线表示出来。

望远镜对整个天空扫视一遍需4天时间,因此,每隔4天贝尔就要详细分析一遍记录纸带。由于望远镜的整个装置不能移动,所以只能依靠各天区的周日运动进入望远镜的视场进行逐条扫描。贝尔必须用双眼,仔细地审视记录纸带。她既要从纸带上分离出各种人为的无线电信号,又要把真正射电体发出的射电信号标示出来。这是一项枯燥、艰苦的工作,需要观测者极度的细心与耐心。

其实,早在1967年8月,贝尔就在部分纸带上发现过一些稀奇的信号。当贝尔看到与本星期初从天空相同部分的狐狸星座中记录下来的相似信号再次出现时,感到很惊奇。遗憾的是,两次记录下来的信号都只有一厘米纸带长度,并且贝尔把这个“颈背皱纹片断”归因于局部的地上无线电干扰。于是,她把这个记录放在一边。所幸运的是,到了11月,新的研究需要用到高速记录器,引起注意的这种信号再次出现了。

11月28日,贝尔终于获得了清晰的连续脉冲图。她惊奇地发现自己所记录到的曲线咋看好像也毫无规律,但仔细观测,就会发现这中间掩藏着一组极有规律的脉冲信号——脉冲周期只有1.337秒,短而且非常稳定;脉冲随天体东升西落的视运动而移动,脉冲来自狐狸座方向。

贝尔兴奋地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她的导师休伊什,休伊什对此大感兴趣。第2天同一时间,在同一天区通过视场的时候,奇怪的脉冲信号又出现了。经过缜密的思考和分析,休伊什提出这种天体可能是一种脉动着的恒星,在不断地膨胀、收缩或变形,每一次脉动都对应着一次能量爆发。1968年2月,休伊什等人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对一个快速脉动射电源的观测》的报道,文中称他们的剑桥研究组收到了来自宇宙空间的无线电信号。后来,经过系统观测,这类天体被休伊什和贝尔正式命名为脉冲星。脉冲星的发现为天文学的研究写下了新的篇章。

黑洞

由黑洞这两个字,我们就会联想到这个神秘天体的特点:不会发光,是黑洞洞的。其实,黑洞不是通常意义下的星体,而是空间的一个区域,一种特殊的天体。它具有强大的引力场,以致任何东西,甚至连光都不能从中逃逸,成为宇宙中一个吞食物质和能量的“陷阱”。

最初指出黑洞存在,开假设为一个质量很大的神秘天体,是在1798年,当时法国的拉普拉斯利用牛顿万有引力和光的微粒说提出这一见解。他说:“一个密度如地球而直径为250个太阳的发光恒星,由于其引力的作用,将不允许任何光线离开它。由于这个原因,宇宙间最大的发光天体,对于我们却是不可见的。”他称这种天体为“黑暗的一团”,并猜测宇宙太空中可能有很多这样的暗天体。这样的暗天体就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黑洞。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不久,德国物理学家史瓦西得到了广义相对论方程的一个精确解。他预言存在5种不旋转、不带电的黑洞。当时就已算出,若要成为黑洞,一个质量如太阳的星体,其半径必须缩到2.96千米,而地球则需压缩到半程为0.89厘米。

然而,史瓦西提出的黑洞概念在当时并没有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才把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结合起来,进行黑洞表面量子效应的研究,最终才使得黑洞理论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同类推荐
  • 天都遗迹

    天都遗迹

    本书分为五大部分:红旗飘飘——红军与海原长征西征文献摘编;旧闻拾遗——沧桑岁月往事并不如烟的见证;风雨履痕——荣辱历劫无怨无悔的人生之路;天都访古——海原古代地理文化考述;金石览胜——海原钟铭碑刻宗教文化展示。
  • 烽火戏三国

    烽火戏三国

    事情还真的不是一般的大条了。话说秦始皇陵怎么和三国扯上关系,这不是瞎搞吗?一个盗墓贼莫名其妙的跑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莫名其妙的多了个弟弟。但不论结果如何,此时此刻,这里就是东汉末年,一个出生在这个时代的人,先踏踏实实的做自己,不论在那里都要活的精彩,活的绚丽多姿,活的无怨无悔。归根到底,必须在这个时代里好好的活下去,这可是听着都让热血沸腾的三国,铁马金戈,猛将如云,能人辈出的时代,怎么可以默默无闻的在这世上走上一遭。三国,给我听着,爷来了。
  • 可爱的广东人

    可爱的广东人

    (此账号和要你命三千是同一人拥有。)整个故事根据我父亲和他的几个兄弟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了1963年到1983年间他们几个人的经历。如果你不是广东或者重庆人,相信这部小说能有助于你了解他们。
  • 江月何时照初人

    江月何时照初人

    庸王执政,小人当道,且看锦公子如何步步为营,运筹帷幄,巧谋江山,觅得初人。
  • 穿越之三国霸主

    穿越之三国霸主

    一个企业的小员工,一个神秘的中年人。开启了一段新的三国传奇!!!
热门推荐
  • 华晨宇——勿忘我

    华晨宇——勿忘我

    十七岁是多么美好的花季,是什么让她把自己伪装起来,她从小背负这仇恨。
  • 丧劫

    丧劫

    丧尸混乱末世时代下,被用丧尸病毒制造出的“人形丧尸体”代号S-07在完成搜寻古墓任务时,上古墓穴意外崩塌,被吞噬在了永恒之墓中。苏醒,睁开双眼,末世异种丧尸,带着异种病毒重获肉身,来到了他未曾知晓的修真世界,开启了恒古至今从未有过的修真之法!每周六更新…(」?ω?)」
  • 风流三国美人系统

    风流三国美人系统

    金戈铁马,二十军爵。风流才子,十大美人。建安风骚,七步成诗。美人如虎,十五姬妾。没错,这就是我,我就是曹植曹子建。(草……自贱,这名字不好。)我是魏武帝老曹的儿子,魏文帝小曹的老弟。(这……不好,为嘛自己不当皇帝!)曹小直这个渣男,带个美人系统,穿越到了三国官渡前期,一上场就成为老曹的儿子曹植。现在这个时代,当不成你老婆,就当你大嫂!爷怕啥,一天三顿小烧烤,窃国之后窃大嫂。
  • 亿万继承者:老婆请入房

    亿万继承者:老婆请入房

    他,A市的权少,在外人的眼中就是冰酷而高贵的男子,女人们趋之若鹜爱而不得的国民初恋。她,他名义上的嫂子,却也是他的初恋情人。——都说,人最难忘的感情就是初恋,这句话说得没错,欧阳堇是所有女人们最难忘的国民初恋;全部女人对他趋之若鹜,他却嗤之以鼻,满不在乎。可是谁又会想到如此无情之人却也是最长情之人。他也有忘不掉的初恋,“终于,你回心转意了,在我刚想去抓你回来的时候……”】
  • 被放逐的星球

    被放逐的星球

    1970年,西伯利亚平原通往地底的深坑里隐藏着什么秘密?以至把星球大战中的红色巨兽苏联拖入泥潭深渊。时隔40载,俄罗斯企图联手中国重启被尘封的秘密,它会给地球带来什么?(纯属虚构,如意雷同,不胜荣幸)以滚去九库,这里就弃坑了。
  • 迷糊小妻,帅少来袭

    迷糊小妻,帅少来袭

    一见钟情,二见倾心,再次相见,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站在他身边保护她了。婚礼上宣读自己的誓言时,他说:“她很羡慕小说里的主角,我想告诉她我会让她更幸福”他等了她十七年,终于拐到了自己的户口本上,再顺带着把她吃掉。
  • 主仙

    主仙

    在仙境有一句很有意思的问答话。有人问:成仙为的是什么?仙人们都会回答:看金光大道,烟花灿烂!“仙人,修到了天仙便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前进踏入金仙之境,冲击上仙!另一个,就是停留在天仙的阶段,寻找大威力的仙器提升实力!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第二个,因为金仙是一个仙劫期,极度危险,随时都会自爆,炸出如烟花一样炫目的光彩。金仙晋升为上仙的机率跟修真者渡劫成功的机率一样低。仙人们修炼了几千上万年,又有多少人愿意修入金仙这条死路。”李屋继续说道:“每一个敢修入金仙的人,都是真正的勇士。于是其它的仙人,活着就是为了等这些金仙自爆。看着一个个天才人物死去,从而证明自己还活着。”只有真正的强者才会知晓,金光大道,烟花永远也不会寂寞!
  • 王的霸道狐宠

    王的霸道狐宠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女特种兵重生妖狐公主,一朝醒来却成了九王爷的契约宠物。主人强悍,宠物更强悍。什么?!万一主人挂了,宠物也会挂!不行,我要解除契约!在此之前,各位想对我家主人图谋不轨的童鞋请小心,本妖很霸道很阴险!此文秉承上本祸水的YD和美男多多的良好传统,某北尽量写得轻松,如不慎沉重,请见谅!
  •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功励志经典。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世界最伟大的成功学家——卡耐基一生中最重要、最生动的人生经验的汇集。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如何征服忧虑走向成功的书,发掘人性的优点,拓成功幸福的新生活之路,享受快乐的人生!
  • 化鲲之修

    化鲲之修

    “东方那是什么地方?”楚河曾揪着阿爸的拐杖问道。“东方、、、,传说哪里有人生的三头六臂,有人抟土造人,更有人持一方神铁捣碎苍穹。”年迈的阿爸,抬起枯黄的手指指了指东方。“有人持神铁捣碎苍穹,,,”年幼的楚河心中震惊,他清楚地记得阿爸眼中的火热。“传说那是东方的仙人,他们能腾云驾雾,长生不老。”阿爸仿佛在讲一段传奇故事一般,继续说道。“东方的仙人,能腾云驾雾,长生不老,那我的父母也在东方,他们是不是也可以长生不老,等我长大了去东方找到他们。”这一刻的楚河异想天开,似乎快要高兴的跳了起来。“是啊!是啊!长生、、、”年迈的阿爸回答道,眼中却露出了一丝悲伤,一抹落日的余晖洒在阿爸枯黄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