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地是一个落后的山村,交通与信息都非常闭塞。后来村子里面发现了铜矿,于是A公司在取得了铜矿开采权之后,修建了公路,雇用了大量村民开采铜矿。A公司向村民支付的工资很少,虽然可以保证村民温饱,并比村民此前耕种土地获得的收益要多,但与外界相比,仍然远远落后。于是,一些与外界进行过沟通的村民开始外出打工赚钱,而留在村子里继续采矿的工人的地位越来越低,因此,就有了更多的人想外出打工。由于村子里劳动力越来越少,做其他的生意也赚不到钱,所以外界几乎没有人愿意到这个村子里面来。10年后,铜矿开采尽了,村子里面一些有点钱的人也离开了村子,村子里只剩下废弃的铜场,村子变得更穷了。A公司认为失去了继续经营的意义,也离开了甲地。
乙地与甲地的情况接近,也是一个发现了铜矿的落后山村,但取得了开采权的B公司支付给村民的工资比较高,而且高于外界打工的工资水平。于是不仅村子里的人不想出去打工,就连邻近村子的劳动力也愿意来B公司工作。同时,村民的收入高了,也有了消费的需求,于是餐馆、浴室、影院、理发店等陆续开张营业。由于工资水平高、生活便利,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涌入乙村。于是B公司抓住这一机会,开办了金属加工企业和地产公司,兴建了学校。虽然铜矿的储量在不断的开采中一天天减少,但乙地却越来越繁荣富裕,铜矿也不再是乙地唯一的经济支柱。
我们可以从上述两个故事中看出,足够的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所产生的消费,会直接对经济起到支撑的作用,使经济处于繁荣的态势之中。
中国自古就重视劳动人口对国家经济的推动作用。管仲辅助齐桓公时极力鼓励人口增加,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促使青年男女早婚早育。孔子更明确地坚持“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的观点,鼓励增加劳动人口。这一切都可以用一个现代经济学名词来加以诠释,就是“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适合劳动年龄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有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形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阶段。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每年可供给的劳动力增长量达千万,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达,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新生儿数量减少,少儿抚养投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降低,老年人多数有多个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也相对较小,整个社会呈现出家庭及社会保障性支出负担相对较轻,财富积累速度较快的状况。
在这个阶段的初期,由于劳动力供应充足,所以经济体系中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居多,就业率有所增长。在就业率增长的过程中,家庭的平均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同时由于可支配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较高,随之出现了较强的社会物质需求,这种需求反过来又会继续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实现了上述人口结构转变的市场经济国家,都会出现人口红利现象。早期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转变时间较长,纵深计算达到近一个世纪,所以经济发展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走势。而以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许多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则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历程,其中人口红利因素的贡献率达到30%~50%。据统计,新大陆的人均GDP增长率比旧大陆显著提升的部分,其中90%~100%可以归功于新大陆在人口结构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日本是亚洲最早实现人口结构转变的国家,同时也是亚洲最早出现经济腾飞的国家。整个人口红利的持续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结束,延续了60年左右的时间。其中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GDP曾一度超越美国。可见,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但并非只要存在人口红利的条件,一国经济就一定会突飞猛进地增长,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多地是给经济带来一个发展的契机,在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推动力。而能把这个契机利用到什么程度,还要看国家出现人口红利现象时的客观情况。比如,同样受人口红利因素的推动,亚洲相对发达的新加坡与相对落后的越南,人均GDP水平悬殊,前者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而后者仍是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红利的产生,需要以良好的人口结构作为基础,但人口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不具有稳定性。任何一个国家,也都不可能具备支撑人口总数无限增长的条件。当人口总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具有快速增长的可能了。对于处在人口红利期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平均寿命大大延长,这就必然会使老年人在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逐渐提高,家庭赡养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同时,曾经创造人口红利的适龄劳动者也将逐渐变老,此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力的高比例劳动人口,将转变为消费性人口,这会给社会保障带来较大压力,从而使“人口红利”转变为“人口负债”。可见,人口红利是不具有持续性的。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人口红利也可以看作一种透支未来社会资源的行为。所以,处在人口红利期内,不应忽视今后将要偿还的债务,而应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并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之前,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从人口红利期到人口负债期的平稳过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最近的15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奇迹”。众多机构都认为,人口红利对经济步入快车道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根据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27%得益于人口红利,这个数据与此前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经济腾飞时的人口红利的贡献率基本相当。
早在1965—1970年间,构成我国人口红利的基础就开始出现。1978年前后,中国的青年人口达到了顶峰。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为经济动能打开了闸门。多台马达高速运转,压抑的需求全面释放。改革开放伊始,可谓百废待兴,所以人口红利虽然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表现得并不明显。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十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失业人口继续大幅度减少,劳动力资源开始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这使人们更切实地感受到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有利影响和重要作用。在此期间,我国采取基础建设投资及出口拉动经济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时机,正值我国的人口红利效应充分发挥作用的时期。也可以说是人口红利效应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场影响了整个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其起因也可以追溯到日本的人口红利效应消退之时。在1995年前后,日本人口红利效应消退,日本采取超低利率政策,由此带来利用日元和泰铢进行的低风险套利机会。最终将泰铢利率不断推高,之后引发了危机。
结合“人口负债”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出,人口红利事实上是一把双刃剑。其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二是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从生产领域的劳动供给来看,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劳动年龄人口最丰富的时期。但随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将减缓,劳动年龄人口大约会在2015年左右停止增长。世界银行发布的《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从1978年开始,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开始达到高峰,并认为这种赡养率下降的窗口可以保持40年,具体时间取决于生育率下降的速度。由此可见,我国劳动力增长的现实情况与世界银行预期基本一致,我国由劳动人口总量带来的人口红利,将于2020年左右出现拐点。
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止后,劳动力数量不足的问题会很快显然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口红利的作用消失后,我国经济就将停止增长。因为我国目前的情况与其他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我国长期采用城乡二元化结构,农村劳动人口的数量庞大,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比例只达到50%。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化也是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环节,发达国家人口城镇化基本达到70%以上。如按城市化率年均增长一个百分点计算,城市人口每年增加1300万左右,到2020年城市化率才达到60%,仍然存在继续增长的空间。所以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仍然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城镇提供劳动力资源,将人口红利效应继续发挥若干年。
投资者如何利用人口红利现象进行投资呢?
在人口红利充分发挥作用之后,社会消费能力得以快速提升,在经济体系内部,供需基本平衡的商品,价格通常呈现稳步上涨的形势。但对于急剧增长的购买力来说,仍会出现很多商品供不应求的情况。我国正处在人口红利阶段中,笔者将相应地对房地产投资、股票投资、大宗商品期货投资、实体投资方面的大致思路进行分析。
房地产投资
作为生产生活的基础,房地产是具有刚性需求的产品。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在满足了“衣”、“食”的需求之后,“住”和“行”成为人们消费的重点。土地资源本身具有稀缺性的特征,在适龄劳动人口增加的同时,会出现大量的新兴家庭,加之城市化的进程,就导致房产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多数时期处于卖方市场,需求因素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并且,按照预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然有超过10年的增长期,那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房地产的需求将继续扩大。同时,随着购买力的增强,改善性住房需求也将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在人口红利以及与其同步的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房价仍然存在着继续上涨的空间。
2010年4月以来,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房产新政有效地抑制了投机行为,截至6月底,市场成交量和价格均有所下降。但由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因素仍然强劲,且考虑到2009年房价报复性反弹的前车之鉴,房价也有可能在政策的短期冲击作用平稳之后,出现新的上涨趋势。
所以,在未来的十几年当中,对于购房自住的置业者来说,还是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尽早买入自住的住房。而对于具有投资需求的购房者来说,可以考虑每逢市场出现回调,并且市面上房源供应较为充足的时候,通过多方比较,选定投资诸如学校周边、交通便捷和物业管理水平较高的具有较强增值性的房产。
股票投资
在人口红利阶段,由于具有良好的需求环境,企业的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业绩有望得到迅速增长,股权类资产的价格会保持持续攀升的趋势。在20世纪60至80年代,日本的人口红利持续发挥作用的时期,日本的股价曾在22年中上涨了29倍。在我国人口红利真正发挥作用的十几年中,股市也出现了巨大的涨幅,但如果以1998年至2020年的周期与日本1963年至1985年的周期进行比较,我国股市仍然存在巨大的上涨空间。
投资者应认清市场的长期发展方向,选择适合未来发展趋势的股票品种。比如农业、医药,由于其刚性需求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人口增长的过程中,需求量将保持稳定的增长。同时,可以进行投资的还包括食品、日用品以及汽车等消费类品种,随着中国这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从发展中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转变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型,生产生活中各种产品的需求量,都会达到一个新的层次。由此将给消费类行业带来业绩持续增长的机会,适度进行消费类行业的股权投资,也是良好的选择。
随着消费需求的提升,环境保护和能源供应的压力都将大幅增加。2009年,我国已一跃成为世界汽车需求第一大国,这势必产生很大的能源需求,同时,由于加工和使用传统能源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破坏,新型替代能源和环保产品的需求必将持续增加。所以环保、新能源也可以作为未来十几年中,长线看好的股权投资领域。
大宗商品期货投资
大宗商品的价格与市场中的产品供需存在着最为直接的关系,供大于求,价格必然下跌,供不应求,价格必然上涨。在人口红利效应对经济和需求的推动作用下,大宗商品将处在一个长期的多头走势当中,选择适合的低点,长线逢低做多,是对大宗商品进行长线投资的最佳思路。
实体投资
随着人口红利对经济的推动,社会需求会得到提升,同时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目前社会主流消费群体由70、80后构成,其未来的年龄结构将不断年轻化,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消费倾向。在未来的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仍将逐渐提高。因此,在服务业中进行适合80后群体消费倾向和习惯的投资,将是不错的选择。
同时,职业能力的提升需求,将促进各类教育培训产业的进一步延伸。在教育行业中进行投资也符合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口红利的作用的减退,人口结构中的老龄比例也将逐步提升,但这并不必然带来储蓄率的下降,相反极有可能使储蓄率进一步上升。据统计,绝大多数情况下,新进入老龄阶段的人往往都有较高的储蓄率和储蓄倾向。这种高储蓄率倾向将提升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相应地,股权类资产仍有增值的空间。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同时,生物工程方面的课题将得到有效突破,这对于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和生命周期的延长,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健康是生命之本,所以可以考虑在生物技术领域进行战略型的股权投资。同时,医药、保健类的产品的需求会得到进一步的延续,该类股权投资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回报。
届时,房地产方面的需求将出现明显的减弱。我国所施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必将导致未来新增人口数量的下降,由于房地产属于固定资产,有较长的使用周期,而独生子女的父母,甚至祖父母、外祖父母此前可能均有房产,独生子女作为继承人,在自住和投资需求上,都会极大地得到满足,由此致使房地产的需求出现明显的减弱,在房地产领域进行新的投资并不合适。
在实体投资领域,由于人口老龄化,一些保障性的社会服务产业将得到蓬勃的发展,社会保障性的产品具有更大的需求空间。
无论从生产、消费还是储蓄角度来看,人口红利都将长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利好因素。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人口红利回报最丰厚的时期,我们每个人都应充分利用这个历史赋予的良好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