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员工作为有思想、有感情、有价值取向的更加活跃、感情更加丰富的社会人,其对自我实现、尊重等精神需求越来越强烈。尊重员工与其说是一种激励方式,倒不如说是一种管理理念,这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员工的辛勤工作和默默奉献,企业无人则止,因此,企业要发展,要进步必须把尊重员工放在首位。
哈佛商学院教授罗莎贝斯?莫斯?坎特提出一个观点——管理从尊重开始。坎特认为,尊重员工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只有员工的私人身份受到了尊重,他们才会真正感到被重视,被激励;做事情才会主动承担和负责,完成交办的任务;才会与经理积极沟通想法,甘心情愿为团队的荣誉付出。这种尊重是回报率最高的感情投资,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团队合作、共谋发展的目标。
尽管现在企业中一直在提倡以人为本,但是在现实中仍然有一些企业没有做好,甚至没有做到。员工在组织中的地位还远远不如公司对原料、机器等物品的重视程度,不尊重员工、伤害员工的自尊和自信是经常的事情。
李世强是一家外贸出口公司的采购经理,在工作上颇有成就,深得公司领导层的赏识。他对下属要求很高,管理严格,他能从一个中专学历的毕业生爬到现在这个位子多半也是因为如此。因此,他便期望他的员工也能像他一样,一心扑在公司的事务上,为公司鞠躬尽瘁。
他要求他的下属在上班时间不得擅自离岗,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得闲聊,不得接打私人电话,所有的时间都得在工作。他总是想方设法把员工的时间占有,认为只有员工多做工作才能多出成绩。在他的管理下,员工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即便有些工作没有任何意义。他还要求自己的员工养成“早到晚退”的习惯,让员工每天陪自己加班一个小时,即使员工无事可做,也要陪伴在身边。
假如员工没有养成这种习惯,那么加薪晋职的机会就比较少,而且可能被他略性地冷藏,再无出头之日,要么就是莫名接到调职或解雇的通知。另外,他也将员工的节假日进行了重新规划,以适合他工作的需要。有时员工若将午休的时间全部用来休息,也会引起王可的不满。
他的举措显然引起了员工的怨言,他们抱怨自己完全没有私人的空间,随时都被经理管制和监督,好像自己是被卖给了公司,他们的自由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他们快要疯掉了。
李世强属下的员工被尊重的需求明显然没有得到满足,李世强的工作也因此陷入了被动,士气低落,效率下降,人员流失,管理混乱等问题接踵而来。
李世强的例子可能是个极端的典型,但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作为管理者,如果不把自己的部下放在眼里,那么,这些下属就不会有干劲,也不会对上司产生好感,更不可能心悦诚服地执行上司的指示。
“尊重”这个词听起来、说起来容易,做到却很难。“尊重”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是由里而外透射的人格,而这种人格是需要修炼积累的,这也成为衡量一个卓越管理者的标准。
有一次,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在一家餐厅招待客人,一行六个人都点了牛排。等六个人都吃完主餐,松下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他还特别强调:“不要找经理,找主厨。”助理注意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心想一会儿的场面可能会很尴尬。主厨来时很紧张,因为他知道请自己的客人来头很大。“是不是牛排有什么问题?”主厨紧张地问。“烹调牛排,对你来说已不成问题,”松下说,“但是我只能吃一半。原因不在于厨艺,牛排真的很好吃,你是位非常出色的厨师,但我已80岁了,胃口大不如前。”主厨与其他的五位用餐者困惑得面面相觑,大家过了好一会儿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我想当面和你谈,是因为我担心,当你看到只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厨房时,心里会难过。”
假如你是那位主厨,听到松下先生的如此说明,会有什么感受?是不是觉得备受尊重?客人在旁听见松下如此说,更佩服松下的人格并更喜欢与他做生意了。作为他的下属,看到老板时刻真情关怀别人的感受,心也将完全被捕获。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被人尊重,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就更是如此。身为企业的管理者只有尊重员工,员工才能更好地尊重你,配合你的工作。
日本企业界权威人士土光敏夫曾经为日本经济振兴作过巨大贡献,特别是在他后半生里更是宝刀不老,业绩斐然,就是得益于其尊重员工的领导作风。土光敏夫就任东芝社长时,已是六十八岁高龄,可是他不辞辛苦,遍访东芝各地工厂和营业所,同许许多多的员工交谈,乐此不疲。
一次,他到了川崎的东芝分厂,厂里的职工说:历任社长从未来过,如今土光社长一来,员工们干劲大增。他在总部的办公室完全对员工开放,欢迎他们前来讨论问题。刚开始时,员工们还不够踊跃,但他耐心等待,半年之后就变得门庭若市。
土光敏夫认为,管理者的责任是为员工提供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每个人发挥所长。
根据这种想法,他在公司实行“自己申报”与“内部招募”相结合的人事制度,即如果员工认为自己在哪里最能发挥所长,可以自动申报;同时,公司某个部门需要某一类人才时,先行在公司内部员工中招募,以鼓励员工在公司内做充分流动。这种尊重员工的做法收到了极好的管理效果,工人们干劲充足,公司业务蒸蒸日上,赢得了全球的美誉。
尊重员工,这是每一个管理者的基本品格,作为管理者应学会尊重员工,尤其是与普通员工经常在一起工作的基层管理者,更要善于尊重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这是能否搞好工作的一个关键。
尊重员工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只有员工受到了尊重,他们才会真正感到被重视,被激励,做事情才会真正发自内心,才愿意和管理者打成一片,站到管理者的立场,主动与管理者沟通想法探讨工作,完成管理者交办的任务,甘心情愿为工作团队的荣誉付出。
IBM总裁指出,最重要的共同信条是“我们尊重每个人,这观念很简单,但是在我们企业内,管理人员却在这方面花相当多时间”。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相互尊重的,尊重员工,不是管理者在委曲求全,而是管理者在寻找一个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如果管理者能尊重员工,不仅工作可以顺利完成,而且还会获得员工对我们更多的尊重。
尊重,不仅仅是我们平常的一个礼貌称呼、一个礼让动作就能诠释的,它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信任,关爱,鼓励,发展……恰恰这与公司的企业文化相呼应,在尊重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
如何尊重员工呢?如果你一时还不知该从何下手,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尊重员工的人格。任何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员工具有独立的人格,当工作有失误时,不当众训斥,而是主动承揽责任,当员工对自己有意见时,不要嫉恨,注意感化,真正在上下级之间建立一种亲密无间的同志关系,创造一种亲切、融洽、无拘无束的伙伴关系。管理者不能因为在工作中与其具有领导与服从的关系而损害员工的人格,这是管理者最基本的修养和对员工的最基本的礼仪。
2.不要对员工颐指气使。我们有些管理人员使用起员工来非常随意,对员工吆五喝六。“小王,给我打壶水来。”“小刘,给我买包烟。”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管理者就是这样随意使唤自己的员工。他们放大了员工的概念,把它与保姆等同。员工心里会怎么想呢?他们心中肯定充满了不满的情绪,觉得自己被辱了,从而对企业管理者有了抵触情绪。那他们还怎么可能会把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呢?
3.要尊重员工的意见。在工作中,管理者对员工的意见要正确对待,瑕瑜参半时,要充分肯定其正确部分;对自己提意见时,要“闻过则喜、从谏如流”,切不可耿耿于怀,挟嫌报复,甚至粗暴地以言治罪。
4.对员工一视同仁。在管理中不要被个人感情和其他关系所左右;不要在一个员工面前,把他与另一员的工作进行比较,也不要在分配任务和利益时有远近亲疏之分。尊重员工才能真正地了解员工。不带任何个人喜好,设身处地地为员工着想,你就是一个“善解人意”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