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中学时,曾希望从事他最喜欢的体育运动——篮球,但这个愿望由于他长到175米后再也没长而告破灭。从那以后,他对运动就不再那么有兴趣了。而是把全部精力致力于使自己成为多面手。
罗伯特一直很喜欢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把自己比作救火员,“公司总会有什么地方发生问题,接着警铃响起,然后就来找我万能的罗伯特,由我去抢救。专业咨询顾问就应该是这种样子,要能应付所有的问题。”
我们不妨听听这位“杂家”20年来工作的心得:“要解决任何事情,包在我身上。”他34岁时这样说。而在36岁时他说:“无论什么时候发生什么问题,我都会有办法解决——否则我也会有办法从外头找到解决之道。”39岁时他说:“我对各行业都很精通,这是我的职业,你该知道我的意思吧!没有任何事情能逃过我的注意力的。”41岁时则说:“我很擅长站在整体的立场来看事情,从各个环节中找出事情的症结。”到了46岁时:“我告诉他们不要找其他什么人了,我有办法应付一切的。”49岁时他说:“只有我才是他们惟一需要的人,如果连我都没办法解决,大概也就没有什么人能解决了。”
但实际上呢?罗伯特的公司一直经营平平,向他进行咨询的客户,大都对他的服务表示满意,但却很少有再次向他咨询。
罗伯特绝对不是一个单独而不正常的例子,根据美国某调查机构连续10年对350位企业管理硕士所作的追踪研究显示,罗伯特的情形也发生在很多自行创业都没能成功的人身上。
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的事事精通背后隐藏着什么危机呢?
最大的危机就是他们业不专精,没有一项自己的特长。在上面所提到的调查中,分析人员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加入并留在大公司工作的企业管理硕士往往更加执着于自己的方法,发展专长的范围虽然有限,但却十分专精,而自行创业的人却比较喜欢凡事一把抓,以至于专业无法专精。由于没有人限制他们在某一特定的专业领域发展所长,因此他们也认为没有必要总把自己局限在那里。更重要的,也是那些人最乐不可支的,是他们因为能有较多的自我发展机会而幸运不已。这些恰恰正是造成他们失败的最主要因素:这不光是指自己创业的企业管理硕士,对其他创业的人士来说,也是一样。
为什么呢?当问起罗伯特的客户为什么他们不再继续让罗伯特提供服务时,他们说:“罗伯特是个很帮忙的家伙,给了我们很多很好的建议。但是,我们发现,对于某一特定的方面,别人比他做得更好。”
可是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多才多能而业无专精的人,往往并没有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的真正原因。例如罗伯特就将其归结为客户的变化无常。“这些公司的经理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所以就每种都想试试看。”
这实在是一个天真的解释。客户并没有找个和他相似的多面手来取代他,而是找了那些能提供更专精服务的人来取代他。
当罗伯特43岁时,有人问他:“你认为你对一个公司的哪方面最精通?”“我什么都精通”
罗伯特回答说,“财务、生产、销售、存货等等各方面都懂。”
他的这番话还真对一家运动用品公司的老板起了作用,他与罗伯特签了半年的顾问合约。但是期满后,老板并没有续约,使得罗伯特感到非常沮丧。和以前一样,这家公司对他的服务也没有任何不好的批评。“他已经尽全力了。”事后,那位老板这样说。但是一个月之后,这家公司还是找了另外一家专门进行存货控制系统的咨询公司来帮忙。
这种转换绝不是因为客户善变,这家公司只是想从一个比他更专精的咨询公司那里得到协助罢了。不同的公司需要不同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果罗伯特真的能行行都精通、都出类拔萃,那当然是最好的,他当然会因此而获得极大的成功。但是实际上几乎没有人能成为行行都出色的专家,包括罗伯特,虽然他很聪明,也很勤奋。
由此,我们想到另外一个现象:那就是近年来我国各高校中学习经济学等专业的人很难分配,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包括一些著名的名牌学校。
为什么呢?
高校学生处专管学生分配工作的教师这样说:“这些系所学的课程很杂但很浅,使这些系的学生就像万金油,似乎什么都懂。但是一旦更深入一点,用人单位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学生又什么都不懂,从而形成了这些学生哪里都能要,哪里都不要的局面。”
当然,这些专业成为长线专业并不仅仅因为以上这个原因,还有其他很多很复杂的社会、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并且也并不是说现在社会上不需要这些“杂家”和“多面手”了;但是随着分工的越来越细,专业程度的越来越高,对他们的需求量已经很小了,并且还在迅速减小。因此,如果你要想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最好放弃“懂得越多,机会越多”的想法而改为“钻得越深,机会越多”,让自己能在某一方面有所特长,出类拔萃。如果是能在这个基础上再对其他方面有所了解,那当然是更好了,但万不可因此而把前提给忘了。
另外,如果你在某一方面非常精通(这一方面对于你的事业应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而其他方面懂得不多甚至一窍不通时,你不要不好意思承认自己在这方面的无知,不要充当这方面的专家,你应该向这方面的专家请教,“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会有人因此而低贱你。更重要的是,你从专家那里得到的指教和意见远远不是你自己一个门外汉经过冥思苦想能得到的。你只有集中了各领域最优秀者的智慧,才能使你的事业成为本领域中最优秀的一个。
4“门内汉”也有尴尬之时
所谓“门内汉”是指那些在某一领域内具有专长的人。可是,这些“有专长的人”有时也会发现自己处于被这一领域所抛弃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自认为“门内汉”掌握了这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就肯定能胜券在握,而听不进他人的建议和劝告,从而被无情的事物发展规律所淘汰掉。这就证明了,人生也罢,创业也罢,自以为有专长的人不一定都能成功。而往往是一些“门外汉”,在不断的摔打中增长了见识与才干,凭借过人的胆量和超人的头脑,在事业发展中成为了打造辉煌的人。智慧确实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我们从热比亚的创业史中可以得到些有益的启示。
1992年9月,新疆乌鲁木齐的二道桥街,平地拔起8层商业大厦——热比亚大厦。这五个大字,金光闪闪,引人注目,成千上万的人观光、赞叹。它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用2000万元建成的,这仅是其主人亿万财产中的一小部分。
这是新疆第一座私人大厦!
它的主人,就是红极新疆、誉满全国并正在走向世界的亿万“富婆”——热比亚·卡德尔。
热比亚的亿万财富是怎样取得的呢?
用她自己的话说,主要是靠“差价法”。即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间,价钱不同,而且往往差额很大。在经商的道路上,谁能抓住商品的差价,谁就能取胜。热比亚,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
一次,她带着3000元现金,走出新疆,观光南方。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出疆旅游。首选的是首都。她以无比激动之情,饱览了北京的风光。
之后,南下上海。在这里,她主要是看琳琅满目的商场。具有商业头脑的她,总是留意商品的价格,有时干脆用日记本一一地记录下来,并且觉得开心。
到了广州,她一头扎进了大大小小的商场。有时还钻“小胡同”,百看不厌。结果,她发现同一种商品,上海和广州价钱不同;和新疆比,差距就更大了;就是同一种商品,因产地不同,厂家不同,价格也有差别。还是那个“商业头脑”的细胞,使那个日记本记得满满的了。她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对比数字,眼前忽然闪现出“生意”二字,“差价”就是生意,她好像看到了晨光!“差价”也许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她满怀希望地思考着。
就这样,她结束了全国性的旅游之行。当她悄然回到乌鲁木齐的时候,3000元已经花光了。
不过,她仍然很坦然。记忆犹新的“差价”二字,使她马上走上了“生意”之途。
一天,在开往阿克苏的客车上偶然听说,一桶油漆在那里卖13元,但在喀什只7元一桶,两地相差6元之多,这不就是生意吗?
在“差价法”的鼓舞下,她到喀什一下子买了500桶油漆,运到阿克苏去出卖,不久便销售一空,立即二次进货,又赚了一笔。一个月下来,赚了13000元!她继续前进,50000元很快进了她的腰包。可见,“差价”就是利润,“差价”就是财富!
从此之后,她在“差价法”的催促下,开始追逐”阳光下的每一笔利润”。
于是,她带上50000元,再次南下,走上海,闯广东,转福建,到深圳,利用差价法,贩皮鞋,批服装,一举赚了15万元。可是,她最终没有挣到钱。因为她太单纯与忠实,竟一次被一个广东佬骗走15万元!当她回到新疆时,手里仅剩60多元钱。这是1981年。
不过,她并不绝望。一是因为她是从难以忍受的磨难中走过来的人。那是1971年,她因为在街头上卖点衣衫和童鞋,赚一两元钱,竟被挂上“投机倒把”的牌子,在大道上被“游街”
批斗,丈夫因丢不起脸皮,硬逼着离了婚,扔下六个孩子,现在单身一人,还怕什么!因为有“差价法”,有它就有钱,失败了再挣。
于是,她又涉足天山南北,再下上海、广州等地,根据地区差价,将那里的服装、家电等商品,贩运到西北内地进行销售。
为了站稳脚跟,她在二道桥子租了一个摊位。这里是穆斯林大聚集的地方,不但最具穆斯林风情,而且是著名的商业小区。她每天在这里将贩运来的商品卖给消费者。
为了尽快地将货卖掉,她给自己定了四条准则:
第一,保证做到货真价廉,这是市场买卖的关键。
第二,保证多渠道进货,品种多,花色全,这是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的前提条件。
第三,保证服务周到,态度和好,允许挑拣,三天之内可以退货,这是争取回头客的关键。
第四,保证说话算数,讲究商业信誉,从不拖欠批发商的货款,这是保证货源的重要一环。
这四条准则,同时也就是她的经营诀窍。它像磁石一样,将顾客吸引到摊位前,没过多久,就成了生意最红火的个体户了。到1986年,30万元流进了她的腰包。从此,她成了天山南北最为著名的女大款了。
1987年,热比亚又凭着地区和国别差价,冒着风险,当起国际“倒婆”了。她利用北京——莫斯科的国际列车,利用各种关系,将国货运到当时的苏联和后来的独联体各国销售,再让过来的亲朋好友等带货或美元给她。就这样,一举赚了500万元!
当时,热比亚的双脚变成了两个圆心,一只脚在国内,一只脚在国外。根据商品的差价,随时调整两脚之间的重心。她穿梭似的来往于新疆与中亚各国之间。
凭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她承包了二道桥子菜市场。并在费10万元,把这个菜市场改建成乌鲁木齐市第一个个体经营市场,取名三八商场。场内设140个摊区,准备用50个青年女工进入市场经营。
三八商场落成了。然而,没有人来租柜台。因为当时还没有以个人名义开商场的。热比亚首先吃了螃蟹。一时间,议论纷纷:“你还是回家给男人做拉面吧!”
议论、讽刺,对于热比亚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了,她从容不迫。可是,刚招进来的50个女青年却守着空柜台不解地问道:“我们卖什么?”
“不用急,有东西可卖,现在主要是学怎样对待顾客,怎样卖好东西。”
原来,热比亚早就做了准备:她根据地区差价,从苏州进了100公斤珍珠项链和一大把长筒袜。在苏州,项链3元,这里可卖13元。她又根据时空差价,以较低价格,用150万元收购国营商店和个体户长期的积压商品,准备“三·八”节那天出售。这些积压商品到了她的手里,让人重新修整、加工,将衣服和布料重新烫平,给散装珠穿线,一切变成了另一副模样。
到了“三·八”节那天,展开了强大的宣传攻势。热比亚借助麦克风,满怀激情地喊道:“为了庆祝我们妇女自己的节日,决定用我的所有商品大酬宾,一律半价出售!长筒袜6角,珍珠项链5元,请姐妹尽情地挑吧!”
热比亚望着这“差价法”呼唤出来的成麻袋的钞票,激动地流下泪水。
20天下来,净赚100万!120个摊位收租金60万,160万元入了腰包。
热比亚,神了!声名显赫的王恩茂将军来了;自治区副主席黄宝章来了;自治区妇联主席玛依努尔·哈斯木来了;电视台、报社的来了。从此,热比亚的名字响遍了天山南北,祖国大地。
1992年,她又把三八商场改建成热比亚大厦。
30年来,热比亚先后经历了“投机倒把分子”——地下商人——个体户——私营企业家这样四部曲,她的下一部曲是——国际大富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