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4700000003

第3章 达·芬奇(3)

现在,米开朗基罗已完成了大型雕塑《大卫》,他已到达他艺术创作的盛期,在艺术界,他威名赫赫。他和达·芬奇都是本地人,两人都是雕塑家和画家,都是声名远扬,备受赞扬。

一些市民随着作品的进度把他们当做是一场罗马斗士般的竞赛,在双方的优点和风格上兴奋地争论。旁观者们分成两派,都认为自己支持的一方绝对会优于另一方,而且认为这场比赛的胜负会决定以后的画家到底是随达·芬奇对纤细微妙感情的喜好,还是随米开朗基罗对有力肌肉及有魔力的力量的偏好。

原本米开朗基罗就不看好达·芬奇,现在,迫在这场比赛的压力下,更对他倍增厌恶之心。

有一天,一些佛罗伦萨人在广场上讨论《神曲》里的一行诗,看见达·芬奇经过,他们便拦住他要求他解释。恰巧,就在这时米开朗基罗也出现了,他热衷于研究但丁是众所周知的。

达·芬奇说:“米开朗基罗在这里,他会解说这节诗。”

米开朗基罗认为达·芬奇在取笑他,他更生气了,非常轻蔑地说:“你自己解说!你就是那个做了个马模型却不铸铜的人,可耻!而且那些米兰阉鸡们还以为你能完成它呢!”

这一直是达·芬奇心底的伤疤。他将这视为一次巨大的惨败,他为之心痛了很久。当米开朗基罗重新揭开这道伤疤时,达·芬奇被他的粗暴吓了一跳,然后苦涩的感觉弥漫全身,他没做解释,默默地离开了。

而米开朗基罗则继续生他的气。

达·芬奇决定完成一幅杰作,他很谨慎地准备他的草图。他参观在安加到交战地点的景色,读有关它的报告,制作了无数战争的愤怒或死亡的痛苦中有关人和马的素描,他决定将动作放进他的创作中。

达·芬奇最初的想法是画出一些胜战的宏伟场面,因为,在大厅的墙上,应该表现出这场值得纪念的战役的几个事件,在整体上提供这场战役的完整印象。

但是,随着工作的越来越深入,他觉得应该简化此画。当然,对他来说,必须找到就其严整性来说令人满意的和谐,这样的和谐同时能够提供激烈的战斗,加深对厮杀者英勇的清晰印象。

最后,他决定最好以核心事件来表现骑手们的争斗,在草图上出现了骑在狂怒的马上的两个人,他们伸向前去,要把旗帜夺下来,而旗手则紧紧抓住旗杆。旗手的一个同伴身着铠甲,举着沉重的剑前来帮忙。

还有两个落马的战士,他们正在站立起来,在临死之前的最后搏斗中,他们还要给对方致命一击,右边,是一个以盾牌护身的战士。

在战斗的场景里,保持了完整性,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表现了英勇厮杀者心理状态种动作的多种多样,以至于这个局部事件简略地说明了整个战斗。

米开朗基罗也画了一张又一张的草图。

他在草图里描绘了14世纪比萨附近的卡森战事。比萨人试图趁战士们在阿诺河里洗澡的时候抓住他们,在营地里刚刚响起了警报……

画家以独具的匠心表现了游泳者各种各样的姿态:一些人忙着从水里爬出来,另一些正在背枪支弹药,有的正穿铠甲,有的在抓武器……

达·芬奇描绘了人类激情在战斗时刻突然迸发的毫无掩饰的真实情景。米开朗基罗则描绘了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人,他们那些被突然的战斗警报唤起的所有动作的最小细节,都是实实在在的。

达·芬奇也能精细加工自己的作品,直至最小的细节。

人们惊讶地发现以画圣母闻名的达·芬奇,在以女性的温柔和娇媚吸引人们的同时,竟能描绘出如此生死冲突的激烈,以至于整个佛罗伦萨在颤栗,没有人会想到达·芬奇能想像或画出这么一幕爱国战争的景象。

达·芬奇的这幅令人惊叹的草图,很快被人们传播开了,以至于整个意大利的艺术家们从四面八方匆匆赶往这座城市,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亲眼看看这个柔美画家创造的奇迹。

拉斐尔和他的老师贝鲁奇诺在韦基奥宫出现了。年轻而同样声名远扬的艺术家惊喜地看着两件作品。

“哪一幅草图你更感兴趣,拉斐尔?”贝鲁奇诺问道。

拉斐尔深深地沉思了,他那美丽的、明朗的,有着太阳一般神情的脸,被阴影遮住了。他摇了摇长满浓密棕色卷发的头。年轻画家热情地说道:“两人我都喜欢,两个人,老师,请您相信,我说这个是出自真心诚意,如果我对达·芬奇先生个人的美表示尊敬,那对波纳罗蒂先生是不公正的,那我就会感到于心不安。”

没有哪两个人像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那样缺乏相似之处了。

对科学的多方面的兴趣和考察者的天赋把达·芬奇从艺术中吸引开来,他在一个殷实的家庭里,受到良好教育,就像一株娇嫩的小草,女性的、关怀备至的手,对他倍加珍爱。他美丽、优雅,穿着很得体,以其美好的素质超群出众。

米开朗基罗则是另外一回事,长得不美,不是那么大方,生性粗犷,他很少顾及所谓的“行为得体”。习惯当面把真话说出来,为了表示客气说什么也不昧良心。不管和哪一个宫廷大公、教皇,他都无法和睦相处,只有和普普通通的人,和同行、石匠和别的手艺人在一块,他才感到自在。

这场艺术比赛,既无失败者,也无胜利者,因为壁画谁也没有完成。

执着的达·芬奇想借助地板上火盆热量将墙上的色彩固定住,但房间是潮湿的,冬天又很冷,热力传达不到上面的部分;灰泥不能吸收色彩,上面的颜色开始褪落,而任何疯狂的努力也不能修复这些损坏。

与此同时政府的财政出现了赤字,佛罗伦萨贵族院每个月只付达·芬奇15个金币,而在米兰洛多维科聘他时每月要160个金币左右。而一个不机警的官员用铜币付他月薪。达·芬奇感到十分羞辱。他拒绝接受,这桩事业,他也随之放弃了。

惟一令达·芬奇欣慰的就是米开朗基罗在完成草图之后,竟然没有在墙上画上一笔,就接受教皇尤利乌斯的邀请去罗马工作了。

这次高峰上的较量也就随之偃旗息鼓了。

5.微笑的《蒙娜丽莎》

1503年,达·芬奇应弗朗西斯科·代奥·佐贡多的邀请,前去他的住所作画。

佐贡多是当时佛罗伦萨的一个很有实力的银行家,是个45岁的中年男子,他秃顶,但面孔优雅,他的第3任夫人年轻美丽。她走进书房,略带羞涩,身着贵重的连衣裙,梳着时髦的发式,一绺卷发披散在肩头,那发育很好的身材显得丰满美好。

这位夫人很富有,眉毛修整过,两颊绯红。手上、颈上挂着许多贵重的宝石,但她全身仍充满了纯真和天然情趣。

佐贡多请达·芬奇为他夫人画像。

达·芬奇答应了这个请求但条件是回到他的画室进行创作,因为画这幅画得有背景和气氛。

佐贡多同意这一要求,很快弗朗西斯科·代奥·佐贡多和妻子以及陪伴她的女仆,来到了著名画家的画室。

蒙娜丽莎感到很不自在。她预感到,一动不动地坐着是多么寂寞,但是,过了一会儿,她对画室里的陈设感兴趣起来。画架旁边是一个身着铠甲的骑士雕像,而就是那位严肃的长着长胡须的人,让她的容貌列入那些巨幅中间,流芳百世。

这可怎么办呢?坐着,一点不能动弹,而一个陌生人,却不从你身上移开眼睛……

“不,如果这一次实在不行,那从下次起一定得有5个和我说笑逗乐的人。”

不知为什么,达·芬奇忆起了巴茨·索多麻。正是这个人,能说故事让她开心。当然,不是讲那些修道士的恶行,要知道,应当说她是一位规规矩矩信仰上帝的人。不过,要是索多麻还能把他的小猴子带来,那模特儿就可能保持住愉快的心情。但是,现在应该先使她适应新的环境。

互道寒暄之后,桌子上按照吩咐摆上了盛着甜食、水果和饮料的盘子。达·芬奇忙着准备画像。

当他移动画架的时候,蒙娜丽莎紧蹙着双眉,观看着屋子里的东西和不时在门前出现的画家的门徒、仆人。萨拉依诺长着金发的头,旁边独眼的往罗阿斯特罗魁梧的身形,都使她感兴趣。

达·芬奇走近蒙娜丽莎,又注意看了看她的手,她把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上,作出一副操守善良的少女等待长辈训斥的姿态来,这两只手是多么美妙啊!

于是蒙娜丽莎按照达·芬奇的要求拿掉了颈上和手上全部的装饰品。现在,她正是他想要描绘的那种女子:毫无修饰,情趣天然,一绺绺卷发散落在裸露的颈上。

达·芬奇开始用含银的铅笔画起草稿。

而这个时候,习惯了周围环境的佐贡多先生,则品尝着高脚酒杯里闪闪发亮的红通通的浓酒。现在,他是一副安乐、得意的神情,看得出来,他是非常高兴的,因为通过有名的达·芬奇的画笔,他的妻子将芳容永在。

蒙娜丽莎愿到达·芬奇的画室来了。不论是新结识的人们,还是有着鸟雀标本、蜥蜴、蛇和不知道什么个兽骨架的陌生环境,不论是那些奇奇怪怪的实验仪器,还是带着调色板的画架,不论是气味特殊的松节油,还是那些颜色的涂抹——一切都是那么有趣!那么新奇!

而在家里,围绕她的只有账簿和关于贷款、交易额、可能利润等没完没了的谈话。说真的,在这里和在家里都有些竭力使她开心的丑角。但是,家里的那些人已经司空见惯,甚至她都可以背得出他们的那些笑话了,而在这里,什么都是新鲜的,她从未见过的东西。

同样她还可以好好看看,自己是怎样在画布上慢慢地活起来的,就好像正在诞生一样。初始并不很像,接着就越来越分明,甚至,似乎这个画出来的蒙娜丽莎要开口讲话。

达·芬奇顽强地工作着,情绪饱满,对各种情况应付自如,并且细心地观察着模特儿的内心世界,对他至关重要的是,唤醒这个淡漠、被银行家府第里寂寞的日常生活和千篇一律的安宁弄得昏昏欲睡的妇女。

音乐并没有使蒙娜丽莎高兴,看得出来,先前谈好的那个竖琴演奏家,技艺很不高明。她听着那些人人都熟悉的调子,一副愁烦的面容,还常常忍不住打哈欠。

那些变戏法的魔术师向上举起刀子,又用刀锋去接住它,或是叠罗汉,用小球变出各种各样的戏法来,都没使她打起多少精神来,看来,丑角和魔术师五光十色的服装也没能使她感兴趣,她什么时候会高兴起来,完全无法预料。

到了午间休息时,达·芬奇让她休息一下,吃点东西,一个女仆,她的老奶娘,就在画室里侍候开饭:切嫩鸡,把橙子、石榴洗干净。老太婆总是害怕那个放在角落里,穿着铠甲,戴着头盔的雕像,害怕那个放在桌子上,脑瓜壳切开作成标本的动物,放在罐里的蛇,甚至害怕脑部的解剖图。回到家里,她竭力使蒙娜丽莎相信,达·芬奇是个巫师,是魔鬼的朋友。

有一次休息的时候,蒙娜丽莎的注意力被一幅画着有蹼的小鸟爪子的速写吸引了,在旁边,是一只人手的速写,还有一幅蝙蝠翅膀的速写。

蒙娜丽莎觉得这很奇怪,便向达·芬奇寻问原由。

达·芬奇开始给她讲游泳和飞行的原理,给她讲游泳的器官和飞行的器官的相似之处,他还给她讲了这种相似性怎样使他想到一种飞行机械。

这次,达·芬奇看到,在蒙娜丽莎大而缺乏内含的眼睛里闪现出了火花,她饶有兴趣地听着,这可是全新的东西啊!这可不是成天在家里听的那些关于盈利的没完没了的讨论:赶呢子的工人,出国,成交的一批最好的原料,邻人抢购的订单……尺码、金钱、平底货船、关税、平床、手艺原料……就这样日复一日。而消遣呢,就只有穿戴、金发、流行的摩登发式,手艺令人惊服的修眉毛的理发师,从罗马传来的新式舞蹈……还有流言蜚语,来自佛罗伦萨的,来自锡耶纳的,来自米兰的,来自波伦亚的,来自威尼斯的,来自梵蒂冈的,适合各种口味的……而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看见蒙娜丽莎眼睛里的火花,达·芬奇感到他的心震颤了一下:就是这样的火花,在阿丽琵耶拉妈妈的眼睛里燃烧过,在那里,在芬奇小镇那极美好的一角,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找到一只小昆虫,或是一只美丽的小甲虫,一只小蝴蝶,一朵花,把它们带回家里,和她一块儿仔细察看,惊异于它们的色彩和构造的时候……

达·芬奇感觉到,他对大自然的那些考察,使模特儿越来越感兴趣了。这使他既高兴又激动,于是,在中间休息的短暂时间里,他把花功夫搞出来的那些东西——指给蒙娜丽莎看,非常激动地,尽量简单明了地给她讲解这些东西。

有时候,她的轿夫若是不在画室门口出现,而仆人或老奶娘就会来说:她病了,或者是佛朗西斯科·代昂·佐贡多先生决定让妻子在家休息休息,特别是有亲戚从锡耶纳来——佐贡多先生和他们有商业上的联系。这时候,达·芬奇感到,他的生活里缺少了一点什么……

蒙娜丽莎对达·芬奇倾心的那些爱好出人意料的反映,使达·芬奇产生了用另一种方法来完成画的想法。这一点他早就考虑了:他决定把肖像画成一幅包含一定情节的主题性油画。这样,就一定需要风景。但是,要知道,订制的肖像画是不需要风景的,画家只要画得像模特儿;或者,除去相像外,最好还有模特儿的特征。但是达·芬奇决定画出周围环境来。这个环境要和蒙娜丽莎的内心世界,还有她的精神生活和谐一致。为了达到这一点,他想把她摆在她越来越感兴趣的大自然中去。

对,他要在她的像后面画上风景。朦胧的、轻盈的、飞向虚无飘渺的远方的一片轻烟笼罩的风景。这一片风景,要和柔软的披肩以及漫不经心地披在头上的一块透明的面纱互相呼应……

在这位灰蓝眼睛里充满深邃、敏锐思想的高个子画家面前,大部分时间默默无言、胆怯的模特儿,有一次开口说话了。她问到能进行创作的人,比如画家、读书人、发明家的头脑;又问了从事某种事业的人和只是为了应付日常生活的人的智能;最后问了像狗那类动物的智力,这些动物有时牺牲生命救护仔兽,有时甚至救人。

于是,达·芬奇便为蒙娜丽莎讲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

故事讲完了。达·芬奇看了蒙娜丽莎一眼。啊!她那面孔啊。那面孔明亮起来了,双眼闪闪发起光来了……然后,如梦初醒,她吸了一口气。用手摸摸脸,默默无言地走到位子上坐下,两只手摆成平常那个姿势。

成功了,达·芬奇成功了,他不仅是一个成功的画家,同时他也唤醒了一个冷漠的塑像,但是幸福的微笑正慢慢地从她脸上消失,隐隐约约留在两个嘴角,给她的脸儿增添了令人惊异的、神秘莫测的、调皮的神情,就像一个知晓秘密而又小心保守着它,但又不能抑制住怡然自得心情的人……

达·芬奇悄然无声地工作着,生怕放过了一瞬间,这一缕照亮他忧闷模特的阳光……

也许达·芬奇爱上了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蒙娜丽莎,他把完成订货的时间拖了很长时间。也许,因为韦基奥宫大量的工作占去了他的时间。那么,自然而然的,肖像的绘制就成年累月地拖延下去了。或者,这样的延迟并不完全是肖像画本身的特性所决定,而是画家的一种探索?但是,没完没了地寻找什么表现手法难道不显得太不合常理吗?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 走近毛泽东(增订版)

    走近毛泽东(增订版)

    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此时也正处于一个艰难时期。两万五千里长途跋涉的征尘未洗,又面临着蒋介石驱使下的各路大军的封锁“围剿”。如何站稳脚跟粉碎国民党的重重包围,如何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是当时毛泽东千思百虑的问题。为此,他做了种种努力。毛泽东率领红军,接连粉碎了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几次“围剿”,力求保住仅存的一块红色根据地。毛泽东亲率东征军渡河赴山西,想闯开一条去华北抗日前线的通道,结果遇阻;毛泽东指挥西征军攻打宁夏、甘肃,想打通一条通往苏联的“国际线”,结果受挫。
  • 徐悲鸿从穷小子到大画家的故事

    徐悲鸿从穷小子到大画家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开国十少将

    开国十少将

    本书收入王诚汉、朱云谦、萧全夫、张至秀、傅传作等十位少将,介绍了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人生片断。
  • 隋炀大帝杨广(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隋炀大帝杨广(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隋炀帝杨广被后人称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荒淫腐化的昏君。杨广自幼狡猾奸诈,以种种假象迷惑父亲隋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氏,并取得他们的欢心,继而将心爱的女人香娘作为诱饵对太子施美人计,致使太子失宠,从而夺取太子位。取得太子位后,杨广迫不及待地凶狠地谋杀了父皇,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当上了皇帝的杨广大肆奉行享乐主义,美人为重,江山为轻;游玩为重,社稷为轻。为了游玩,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使数以万计的百姓死于劳役。杨广为显示国威三次攻打高丽,征调全国二百多万军队,结果以惨败而告终。最后在起义军和反叛军的威逼下,卫队逼宫,杨广被迫自尽。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铁骨凰后

    重生之铁骨凰后

    他自诩为神。前世,她为他倾尽所有,助他称帝,功成之时却被他亲手推入地狱。这一世,她绝情绝爱,誓要将他拉下神坛。她联手神所不容的幽魅王爷,与他并肩作战,出生入死,不离不弃。她拯救沦为奴隶的皇子,助他换天逆世,给了他新生与未来。然而,他们最想要的却是她的心,而她唯独不能给的,便是她的心。漫长的厮杀过后,神的帝国灰飞烟灭,而她,却还是动了凡心。然而,在经历一次次的阴谋与背叛、血与泪的洗礼后,她还能相信谁?等着她的,会是重蹈覆辙,还是修成正果?
  • 穿越千年的你

    穿越千年的你

    “神仙爷爷骗人,什么前世修来的福啊!我才不要在这个鬼地方当丫鬟!我要回家!回家!你们要看我的苦逼人生吗?”女主哭着说。
  • 中庸注参

    中庸注参

    本书乃陈柱先生为暨南大学及大夏大学两校讲授《中庸》时的成果。作者多以自家心得注解《中庸》,其别无新意者则仍采郑注,并选录各家之说,尤于近代戴震、康有为、马其昶及业师唐蔚芝先生之说,录之甚众,以备参考。同时,本书附有陈柱昔日讲学南洋大学时所著《中庸通义》,实乃研读《中庸》的经典文本。
  • 双成记

    双成记

    辛辛双成是武林大豪辛宇星的女儿,辛宇星妻子仰慕武林盟主墨孤魂的威风与气度,杀死辛宇星的其他二十个老婆以后,在墨孤魂的面前杀死自己的丈夫。辛宇星有女儿叫辛双成,辛双成母亲后来因为年长色衰,受到墨孤魂的冷落,可是墨孤魂的儿子也觊觎后母的美色,为了得不到后母,便放火烧死辛双成之母,辛双成之母临死之时将辛双成托付给两个少年。新双成流落西域,在被逼着嫁给一个无赖之时,十五岁时候带着这个无赖的孩子远走他乡,她收养了这个叫岳青君的五岁的孩子,要立誓将他养育成天下少有盖世无双的男孩子,她与这个孩子一同平静的生活在他们用武功战胜的本来觊觎她的美色的仪星双侠的的杭州之畔的仪星山庄。
  • 我的邪魅相公

    我的邪魅相公

    我是楠殄国大将军南宫膝的小女,我还有个很疼爱我的哥哥,我因为是女孩,所以不能出去创天下,但是我一直有颗男儿心…为什么女子就只能待在闺房里…我不…我偏要出去创荡一番…还有,我叫南宫亦…
  • 烽火连九天

    烽火连九天

    人族降生于洪荒之末,乱古之初。人族因先天不利,生而羸弱,并且不事修行。名山大泽,洞天福地,皆也早已被各族所据。天时,地利具不得,于是一段人族的血泪史,从洪荒之末写到上古之初。故有诗曰:天道何为公,人道实其难。血肉作盘食,魂魄成滋补。
  • 青鸟记

    青鸟记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上古时期,一场屠仙之战沉落了蓬莱古山,从此仙境难寻,蓬莱无路。多少年后,一位神秘少年踏出祖地,追随青鸟只为寻找那虚无缥缈的真相。回首凡尘,一忘梦千年。一曲离殇,叹繁华落尽,浮生终究被造物弄了人。雾里寻青鸟,这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梦结束的地方。这是一本全新的玄幻小说,一段热血沸腾的逆天传奇,望支持!
  • 风云之端

    风云之端

    一个遭遇袭击的小子,在逃命的过程中误入其中,再写下了一段传奇。风雨散云客,骄阳今日出。昆山认美玉,百炼锋自成。看牧辉如何从一届布衣成长为一世之仙,面对人,兽,科技,天外和内斗如何脱颖而出,踏出一条他自己的独步风云之路。
  • 一曲浮生几何欢

    一曲浮生几何欢

    苏言凉与他已有两世的缘分,一世乃她幼时,他为她起了这个名,却也只一日的缘,这一世相识。第二世乃她初涉人世,人海茫茫,他只为还她一个随手丢弃的香草而跟了他一路,他成了她人世间第一个朋友,却终究逃不过生老病死的命数,这一世相知。然今世,从相识至相知再至相承欢,原来她也有会触及到那个难以捉摸的情字。她说,“你应我,要为我煮梨花茶,要一同把阿柠拉扯大,你应了我的……可你,又在哪儿呢?”是啊,曾说要守她无忧的那个谁又去哪了呢。她的四周,只有寂静和凄凉啊……
  • 绿色未来,人人有责(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绿色未来,人人有责(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现代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但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付出的生态代价,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球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人类能把自然看作自己的附属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