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4300000006

第6章 鲁迅(6)

因为周作人轻信了有些神经质的羽太信子的话,终于把长兄逼入困境。兄弟的决裂令鲁迅充满了痛苦与愤怒,他默默地牺牲自己而帮助过的兄弟,竟会这样蛮横地对待自己,实在太出乎意料了。他不能忍受这无端的屈辱,决定搬出这个宅院。

他通过自己的学生许钦文租来了砖塔胡同61号的空房子,这时周建人也已经离开八道湾,去上海商务印刷馆工作了。这样,周作人一家就独占了鲁迅用巨款买来的全部房子。

鲁迅新租的小房子十分拥挤。他的母亲仍和周作人一起住,但虽然他们雇了几个佣人,老人却仍需自己料理生活。后来病了,周作人夫妇也很少照顾,周老太太哭着来找鲁迅,有时就在这里住下看病。由于心情不好,又得为生活奔波,鲁迅大病一场,就是在病中,也不能休息。老太太住不惯租来的房子,鲁迅就带病到处看房子,在朋友的帮助下买下了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房子,加上翻修,花了800元。这个价钱仅是原来八道湾房价的四分之一,由于他手头拮据,还是都向朋友借的,一直到去厦门任教时才还清。

虽然他和周作人决裂了,但他因为周作人对新文化事业尚起一些积极作用,还是把私事放在了次要地位,继续与弟弟处于同一个文学团体中。而且,他还始终保有手足之情。

这一点,周作人也意识到了,后来他评价鲁迅的《伤逝》,是借男女爱情的悲剧来哀悼兄弟恩情的断绝。后来鲁迅又写了小说《弟兄》,实际上是在追念自己对周作人得病的忧思,表示只要弟弟有难,仍可以向他寻求帮助,周作人也很清楚这一点,他自己说《弟兄》所写,“十分之九以上是‘真实’的”。

1925年,段祺瑞执掌了中国的政权,他对人民进行思想和政治统治,对外维护帝国主义的利益,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北京以女师大学潮为中心掀起了斗争的风暴。

女师大的学潮起源于反对校长杨荫榆的封建家长统治,杨荫榆曾在美国得到过一个文学硕士的头衔,在她新派思想的伪装下,脑袋里却藏满了腐朽的封建观念。她让学生读四书五经,不允许参加爱国运动。她要把一群活泼的追求理想的年轻女子,变成死气沉沉和百依百顺的童养媳似的人。这个北京最高的女子学府,沉浸在一片阴冷和凄凉的气氛中。

在女师大国文系担任讲师的鲁迅,鼓励同学们走上解放的道路,对杨荫榆很不满。因为杨荫榆自己就是一个封建制度奴才的嘴脸,并且她还要扼杀年轻一代的生机和活力,也把她们变成奴才,所以鲁迅称她推行的政策为“寡妇主义”。

1924年5月7日,杨荫榆阻止学生们参加“国耻纪念日”的游行,引起了大家的公愤,纷纷要求撤换她校长的职务。初次闹起了风潮。这年秋天,国文系有三个回南方过暑假的女学生,因路遇军阀混战而晚归校两个月,杨荫榆平时对她们就不满,趁机勒令其退学。而哲学系两个无故旷课两个月的学生,却没有受到惩罚。学生自治会不满这种不公正的待遇,要求她收回成命,她坚决不肯,还厉声斥责学生,使大家情绪更激动起来,风潮顿时扩大了。

1926年1月18日,学生自治会同全校学生一致决定驱逐杨荫榆,但她有北洋政府的教育部为后台,进行破坏活动,学校在她的扰乱之下,变得一片混乱,学生们很苦闷。

在苦闷中,学生们所渴望的一场暴风雨终于来临了。

1926年5月,刚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章士钊禁止学生集会、游行和讲演,但“五一”和“五四”两天,进步的学生都集会了。杨荫榆则挑选5月7日“国耻纪念十周年”的日子,主持在学校的讲演会,以造成自己的合法地位。但自治会的学生却识破了她的诡计,在开会前,派刘和珍、许广平等6名学生跟她交涉,劝她不要入场,但她竟无耻地冲进去,爬上了讲台。台下顿时一片唏嘘声、喧哗声,杨在台上大骂,学生在台下和她僵持,她的几个党羽还混在学生中为她助威。但最后,学生们情绪激昂,终于让她出了会场。

在这个小礼堂发生冲突时,北京城里也掀起了空前的学生运动。

5月9日,女师大的公布处贴出告示,宣布开除刘和珍、许广平等6名不许杨入场的学生。而学生们则在校长办公室的门上贴了封条,轮流看守大门,不许她进来,学生们还要求罢免章士钊。

鲁迅在5月8日写成《北京通信》,抗议北洋政府镇压学生集会,公开表示了对女师大学潮的看法,斥责杨荫榆之流威吓和开除手无寸铁的学生。他还号召学生们起来战斗到底。5月12日,鲁迅给学生两次拟了《呈教育部文》,要求迅速撤换杨,5月27日,与沈君默、钱玄同等几位教师,联名发表《对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坚定地站在正义的学生一边。

就在这一天,教务主任薛培云悄悄地在国文系的点名册上,将刘和珍、许广平等6个学生的名字用墨汁涂掉了。愤怒的学生要把她驱逐出校。3天后,五卅惨案发生了,整个6月,北京的学潮都在进行着。

在五卅运动中,鲁迅撰文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的强烈自尊心,要求中国的前途应由中国人自己选择。并且写了大量文章驳斥陈西滢等人对学生运动的诬蔑,对帝国主义的妥协。

然而,正当大家沉浸在爱国主义斗争中时,8月11日在杨荫榆策划下,动用军警强行驱逐女师大的学生出校,8月18日又用不三不四的人洗劫女师大。鲁迅也因为以教育部官员的身份参加反对政府的学生运动,而被免职。

可笑的是,善于写文章的章士钊却在要求免鲁迅职的报告中出了个疏漏。免除鲁迅的理由是他于8月13日担任女师大校务委员,报告上的落款日期却是8月12日,未卜先知怎么可能呢?

善于斗争的鲁迅抓住了这一点,在好友许寿裳、齐寿山同进同退的支持下,向上控诉章士钊,终于赢了。

8月18日洗劫女师大的丑剧,激起了全国公愤,北大宣布与北洋政府脱离关系,与女师大并肩战斗的北京50多个学校还电通海内外,联合驱逐章士钊。

女师大的大部分学生团结在一起,另租校舍,筹备复校了。很少有学生去设在女师大原址的“国立女子大学”,复校的女师大学生向很多进步教师下了聘书,30多位教师踊跃受聘,声明义务来上课。9月21日,在同仇敌忾的气氛中正式开学,鲁迅参加了开学典礼,还发表了演说,鼓励同学们坚持学习,继续战斗。

11月,爱国将领冯玉祥支持革命,女子大学的校长潜逃了,于是11月30日傍晚,女师大的60多个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扛着战斗的旗帜,步行回到原校址。一路上放着鞭炮,唱着校歌,冲破军警的干涉,走进了自己原来的学校。鲁迅和许寿裳,就并肩走在这个队伍里,亲自护送学生回校,分享着她们的喜悦。

但章士钊等人又撰文抨击五卅运动,鲁迅则写了杂文回击。3个月后,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政府使用了更残酷的手段,卫队向赤手空拳的请愿学生举起了木棍,射出了枪弹。政府门前,横陈着尸首,流淌着鲜血,有47个请愿者牺牲,200多个受伤,成为民国史上最大的一次屠杀。女师大学生刘和珍、杨德群,也是其中两个殉难者。

听说了这件事的鲁迅,在愤怒中写了著名的杂文《纪念刘和珍君》,又连续写了几篇杂文批驳诬蔑学生的文人,鼓舞真正的猛士直面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

段祺瑞政府在杀戮的当天,就下了通缉令,要捉没有在当场被枪杀的李大钊等群众领袖。不久后,又扩大了通缉名单,指名道姓地抨击过段祺瑞的鲁迅当然在列。但鲁迅在《京报》上看到这个消息后,又写了杂文在《京报副刊》上发表,继续指名揭露段祺瑞政府。

此时被北洋政府通缉的鲁迅,在亲朋的劝导下,避其锋芒,躲进了医院的地下室,但他仍然没有忘记继续写作。

8.苏醒的爱情

鲁迅是无论如何不能再在这群魔乱舞的北京呆下去了,恰逢此时,厦门大学寄来旅费和薪水,聘请鲁迅去任教,他立即就答应下来。他盼望着到南方去,去呼吸一点新鲜的空气。

另外,还有一个令他心甘情愿去南方的原因。那就是他和许广平迅速增长的感情。

在女师大学潮中许广平崭露头角,她在1926年3月11日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向这位她一直敬爱的老师寻求斗争的指引。鲁迅当天就热情地写了回信,此后他们通信频繁,从开始到同年7月底,往返书信达40多封。

他们一起探讨工作、理想,鲁迅很赞赏许广平的才干和勇气,觉得她是个纯真、可亲的女性,在自己的心里,渐渐地留下了她的影子,只要几天没读她长长的来信,或者没有跟她说话,就觉得像是缺少了一些什么。

杨荫榆在开除许广平的布告里,说她是“害群之马”,鲁迅就用此给她取了个绰号——害马(即H.M.)。当教育部武装接管女师大时,鲁迅听到许广平失踪的消息,心里立即笼罩了一层浓重的阴影,赶紧托人继续打听她的下落。鲁迅在焦急地等待着这匹闯入他心中的“害马”的消息。

不久,许广平和朋友跑到了鲁迅家中,她们要在这里暂时躲避几天。见到了许广平后,鲁迅心里的乌云顿时消散了,他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老是大声说话,老是快步地走路。许广平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总是透出一种聪明的灵气,也有坚定和勇敢的意志,在这短短的几天中,鲁迅更感到了她的可爱。

但一想到此处,鲁迅的心又沉下去了,因为他和许广平之间的距离太遥远了,他们虽是能为同一个理想奋斗的知己,但他们不能在一起生活。他们相差17岁,一个已婚,一个未婚,许广平正值青春年华,难道能让她为自己牺牲了吗?自己还有一个母亲送的礼物朱安,她该怎么办?

母亲包办的婚姻,长期困扰着鲁迅,本来不幸的无爱的婚姻,却具有法律的权威和道德的约束力。况且,朱安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本身没什么过错。若是把她送回娘家,那么她必会终生忍受着别人的白眼和羞辱,在鲁迅的良心上是觉得过不去的。

鲁迅甚至想,就这么牺牲了自己的一辈子吧,用自己的奋斗,使下一代得到解放,使他们有美满和幸福的爱情也好。

1925年10月,许广平以“平林”的笔名,在鲁迅主编的《国民新报》副刊乙刊上发表《同行者》,热情地表示她要与他同行。这是他们的定情书,他们两个人,一个是青年人热烈大胆的爱情来潮,一个是中年人冷静的爱情的苏醒,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事业,走到了一起。

可是,这个相互了解的战友,在战斗中结下的深厚感情,真的就能成为生活中的亲密伴侣吗?虽然许广平表示合法与不合法,相当与不相当都无所谓,但鲁迅还是觉得那个名存实亡的旧婚姻是自己沉重的枷锁。

在鲁迅看来,生活似乎过于太现实了。他的心像被鞭子抽打一样,无法平静下来。他该怎么办?应该离开这个让自己的内心感到痛苦的家,到外面的世界去走走,让自己的心镇静下来,于是他决定南下了。

这个时候,刚好许广平从女师大毕业,经一位熟人推荐,到广东女子师范学校任职,他们就相约结伴同行。

在8月26日,鲁迅告别已生活多年的北京,与许广平一道,乘车南下。他回想着自己走过的路,盼望着未来的日子,内心既有辛酸,又有欢快,未来或许是有希望的。

1926年9月4日,鲁迅抵达了厦门。

地处东南沿海的厦门,海风吹拂,四季如春。凤凰花火红耀眼,相思树翠绿欲滴,还有那挺拔的龙青兰,一丛丛,一簇簇,遍布在原野和山岗,宛如守护祖国海疆的哨所!给秀丽的景色增添了几分威武,几分气派。这一切,同落漠旷远的北国风光相比,鲁迅顿觉耳目一新。

鲁迅来到了爱国华侨陈嘉庚筹资创办的厦门大学,他的到来,在青年学生中反响强烈,他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好像海潮也在欢笑,树木也显得青翠了。外地也有一批青年,闻讯转学到厦门。学生们经常来看望鲁迅。自治会主席、共产党员罗杨才同鲁迅有密切联系,曾邀请他外出演讲。

在这里,他担任“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两门课程,还兼任国学院的研究教授。本来文科的教室,一般只有10来个必修的学生听课,很冷清的。可是鲁迅每次来上课,钟声刚响,教室里早就坐满了人,后来的只好凭窗倚墙站着听讲。当时不仅文科的学生来听,法科、理科、商科的学生也来听,甚至年轻的教员和校外的记者、编辑也闻风而至,簇拥一室。大家都说:

“文科今年有生气了。”

鲁迅的讲授,之所以特别吸引听众,是因为他态度认真,思想新潮,史料详实,分析透彻、精辟。他每周上4节课,有2节文学史需要新编写讲义,在厦大图书资料不足的情况下,为了编写讲义,他常常废寝忘食,锐意索求。

他在用时代背景分析作家作品的时候,能引证丰富而适当的材料,深入浅出地阐明问题,扫除陈腐的观点,指出哪些可以吸取,哪些应该批判。听他讲课的学生,就像小学生听老师讲有趣的故事那样,惟恐时间过得太快。

鲁迅的这些讲义,从文字的起源讲到汉代的司马相如和司马迁,先后在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讲过,后来整理在《鲁迅全集》,就是著名的文学史著作《汉文学史纲要》。

青年学生不满足于只听先生讲课,更愿意直接向他提出问题,寻求生活真理的指导。在鲁迅搬到集美楼后,来访的人非常多。这里是学校的图书馆,有两层楼房,晚上楼上空落落的,只有靠两头的第二个房子里,不时传出青年们兴高采烈的声音,传出鲁迅亲切的话语和爽朗的笑声。

有一次,一群青年学生同他谈起当地的文学现状,感到很不满意。他们要求鲁迅指导,创办刊物,想要提倡本地的新文艺和白话文,与封建思想作斗争。鲁迅满口答应:

“好的好的,我一定帮助你们!”

“不过,我们的作品多半是幼稚的,会使先生失望的。”一位青年半是高兴,半是羞怯地说。

鲁迅站起来,热情地说:“你们不要怕幼稚,成熟是从幼稚变来的,初学的人,也只能如此。”

在他的帮助下,成立了两个文艺团体:一个叫涣涣社,出版《波艇》月刊;一个叫鼓浪社,出版《鼓浪》周刊。

青年写的文章确实幼稚,其中有些内容也不够健康,但鲁迅仍然十分爱护这些幼苗。他亲自为青年审阅、修改稿件,有时还把青年找来,提出自己的意见。

他还替青年联系刊物的出版,曾为此碰过钉子。后来他又把稿件寄到上海北新书局去,辗转周折,到了次年11月,草绿色封面的、精致可爱的《波艇》创刊号,才终于出版。

有些名人、学者不愿意自己的作品在小刊物上发表,鲁迅却相反,他把自己写的《厦门通讯》,同青年习作一起,登在这一期刊物上。

当时上海有一些刊物说,要把白话文写得好,先得精通古文,而且用了鲁迅的文章作为“论据”。当学生问他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的时候,他说:

同类推荐
  • 晚清第一外交官李鸿章传

    晚清第一外交官李鸿章传

    李鸿章的一生,是悲壮的、凄凉的。他虽然以外交能手自负,但没能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 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

    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

    徐舜寿是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在他自己短暂的一生中,为中国飞机设计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荟萃大量由他本人提供的珍贵文字及历史资料、回忆、纪念文字等,内容丰富、翔实,生动感人,其中所记述徐舜寿的历史功绩和他的科研设计思想、对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人格魅力,对于今天从事和关注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人们,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 雷锋

    雷锋

    1940年12月18日,距湖南省城长沙以西15公里的望城县,隐没在山坳里的小山村简家塘,诞生了一个小生命,乳名庚伢子。陈抚生编著的《雷锋》内容介绍:庚伢子嗓音特别响亮,几乎整个简家塘都能听见他“呜哇,呜哇”的大声哭叫。这一年,他的爷爷雷新庭57岁,父亲雷明亮33岁,母亲雷一嫂30岁,哥哥再伢子8岁。一家1人难得有这样的好心情。雷新庭把家里一只下蛋的老母鸡炖了,请来为雷一嫂接生的六叔奶奶、儿子的好友、后生子彭德茂,庆贺了一番。六叔奶奶说:“恭喜贺喜,你雷家人丁兴旺,再伢子的名字起得好,元满又生了个伢崽!”彭德茂才24岁,是条走南闯北的汉子。
  •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朱元璋人生布局的九九加一突破

    朱元璋人生布局的九九加一突破

    本书对朱元璋的政治谋略进行研究,包括出身布衣篇、霸王出世篇、建功立业篇、建立明朝篇、巩固江山篇、政体改革篇、依法治国篇、教化德治篇、反腐倡廉篇、安居乐业篇。
热门推荐
  • 神之棋师

    神之棋师

    因为一卷棋谱而家破人亡,陈少楚如何在挣扎中生存,一步一步成为棋师?
  • 太极老翁

    太极老翁

    讲述坤三变成太极拳高手后大隐隐于市的成长故事!
  • 冷血三公主Vs无情三王子

    冷血三公主Vs无情三王子

    她们没有幸福的童年,没有洋娃娃,没有公主裙;只有仇恨,只有杀戒,只有鲜血。当她们修成大业回来,却遇上了他们。
  • 此生只想遇见你

    此生只想遇见你

    在大街上放眼望去,不是情侣就是单身汪,还有一种叫做闺蜜,在你难过时她在你身边,在你高兴时她也会陪你开心,但是如果当白宅霉遇上高富帅,当网红遇上明星,当超级吃货遇上游戏大神,当两个CEO相遇会怎样?只能说、看心情,年轻时我们爱过也哭过,也许生命中会分离,但是你要相信缘分会让你们终将相遇。不过一切的开始,还要从哪一个,平淡无奇的小公寓说起......
  • 爱凯不变

    爱凯不变

    就是和王俊凯的爱情故事,克服所有的事情在一起
  • 成败风流付笑谈

    成败风流付笑谈

    在私立学校上课的流几乎听到消息连课都没听完,就飞奔下教学楼下,一跃而上哈雷直接疾驰而去,耀一边解释情况一边注意跟着,不一会就落下了一大截,奈何前面的人眉头紧锁,手上青筋暴起,后面的警车呼呼的喊着,你的车已超速,请停车接受检查,请停车接受检查,可是奈何他们追也追不上,喊的正起劲突然旁边一辆改装墨脱也疾驰而过,这还追不追,一个小兵缩起脑袋低声问,长官一脸阴霾,大跨步的坐上车往回走,那二人一看就不是善人,追,他局长的脸再追下去才真是丢进了谁都没注意树上的一抹身影转身离去,在心里和她是一样的想法,老糊涂,心狠手辣,到时尸骨丢到乱葬岗就算有人出天价都没人给你敢收尸
  • 冥王的宠妻

    冥王的宠妻

    一朝穿越时空,李陌陌来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原本可以在这个地方过完余生,或者找回去的方法。直到遇到了一个自称冥王的男人,是逃避命运还是面对
  • 起点宇宙

    起点宇宙

    新书《中二病也要做勇者》已经上传,望喜欢的书友多多捧场。漫-威宇宙看够没?!!啥?没看够!……呃,这个不是重点……D-C宇宙看够没?!!也没看够!……这个以后再说。重点是,想不想看由我们网络小说构成的宇宙!!当圣人对抗鸿蒙掌控者当斗帝遭遇封号斗罗当无限流和洪荒流相遇当科技碰撞魔法一切都会是怎样的疯狂!!这是属于我们网络小说的宇宙——这就是《大起点宇宙》!
  • 诠释爱情

    诠释爱情

    用每一章的爱情故事,每一章的感动……来诠释爱……
  • 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

    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