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冯玉祥徐州相会之后,冯回河南,蒋氏、胡汉民等回南京,南京方面的北伐战事仍按原计划执行。6月23日,白崇禧率第二路军向鲁南临沂攻击前进;李宗仁则指挥第三路的第七、第十两军向临城前进;第三十三军及暂编第十一军向鱼台、金乡前进。占领了韩庄。
接着,南京方面3路人马进占了临城,迫近邹县、济宁一带,鲁军前敌总指挥许辊退入兖州,所部马玉仁师被击溃,克复山东定局已成。
这时,武汉方面厉兵秣马,东征讨蒋。蒋氏急令李宗仁回宁。李将前方军事安排之后,返回南京,蒋氏一见李面带愁容便问道:“你看这事怎么办?”
李道:“今武汉方面以精锐倾巢来犯,我军势必以精锐迎之,如此只有将第六军调回了,然六军已入鲁南,七军后撤,北军必反扑,而我前方之第十、第二十六、第三十三、第四十四各军,战斗力均差,必不能挡北军虎狼之师,且徐州乃四战之地,易攻难守,我看不如放弃徐州,人马退至淮河南岸,俟武汉方面问题解决,再挥军北进,尚未为晚。”
蒋氏听罢,反唇道:“徐州乃战略要地,若放弃徐州,得失之间,必影响军心士气,必增长北方与武汉的气焰。”遂不听李之言。
李见蒋氏不肯放徐州,内心叹道:“以战斗力薄弱之兵马守徐州,则徐州必失,既知其必失,倒不如先舍之而去,岂可患得患失。”
然蒋氏意志已坚,李只得到前线,按蒋氏之意布署军事,将精锐之第七军调回芜湖设防。李宣布蒋氏命令后,各将领均面带愁容,然军令不得不从。
第七军向后一撤,直鲁军许琨、徐源泉即会同孙传芳所部向南京方面人马反攻,临城复失。王天培之第十军损失甚巨。7月24日,许辊部攻克徐州,王天培部退到安徽宿州。第二路军也败退至苏北,消息传出,南京震动。
此时,贺龙、叶挺率兵奔南昌,武汉方面因国共决裂而延迟东征,蒋氏见状,谓李宗仁,决计夺回徐州,李宗仁再次劝阻,蒋氏不听,并决定以第一军为先锋,亲自指挥徐州之战。在出发前的总理纪念会上,蒋氏声称此次不打下徐州,不回南京。7月25日,蒋氏专程北上。26日,电示白崇禧、何应钦,称:
“务请鼓励将士,克日志复徐州为要。”
28日,蒋氏又电示何、白:
“此次攻徐行军,无论至何时何地,必须约束士兵,严守纪律,而尤以我各官长应以身作率,处处爱民,时时告诫……中正意克徐州后,决守省界,对鲁计划未确定以前,不宜越界。”
8月初,蒋氏指挥第十、第二十六、第三十二、第四十军,另加第一军两个师,会同陇海路东段以南白崇禧所指挥的第三十六、第四十四等军,与孙传芳、徐源泉等部鏖战于淮河、徐、蚌之间。由于北军佯作退却,蒋氏人马进展顺利,很快逼近徐州。蒋氏见克徐州只是弹指间事,遂将所有预备队均投到第一线,孤注一掷,然其此举正中北军之计,北军突由其右翼派出精锐,将蒋氏人马包袭,顿时蒋氏人马大乱,北军拼力冲杀,蒋氏人马大败,霎时间全线崩溃,其败之惨乃北伐以来没有过的。
8月6日,蒋氏败退至南京,据江而守。是日蒋氏电示白崇禧,称……
“此次各部冒无益之牺牲,痛苦异甚,不知其死伤及损失如何,请复我大略。“
10日,又电示白,内称:
“今日战况如何,甚念,偏劳吾兄,尤感铭无己,惟贤者若能独任其难也,临沂克复,务请以任务交燮轩,兄须速回,以军会期近,及汉事进行,皆俟兄来决定也,倘临沂克复无期,可否请兄先来,即以任务转托燮兄如何。”
蒋氏兵败,既羞且愤,乃将战败责任,归之于前敌指挥、第十军军长王天培。时王率军驻萧县一带,蒋氏电令其赴南京开会,王抵宁后即被蒋氏与何应钦扣留。
王天培,原名伦忠,号植之。贵州陆军小学堂时改名天培,侗族,1888年农历十二月初四生于贵州天柱县执营乡。其父王大瀛乃清代“绿营兵”都司,后解甲归田。天培弟兄姊妹共15人,其行四。1909年毕业于贵州陆军小学堂。即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武昌辛亥起义时亦参加。民国元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3年毕业后回贵州任职。“护国之役”时任连长,随军赴湘西讨袁。因其善战而升为团长。1917年“护法之役”时,王随黔军入川作战,战事毕,由袁祖铭负责黔军。袁恃功而骄,企图取代师长王文华,王发觉后即解除袁的兵权,袁衔恨于王。王文华被袁祖铭所派何厚光刺杀于上海“一品香”饭店门前,后来王赴上海就医无效。
王死后,其所部10个团长各有倾向。二团团长王天培、一团团长彭汉章与袁为拜把兄弟,交情笃厚,时王天培头角显露,因而各团团长多以他的倾向为转移。5个旅长中以谷正伦、何应钦野心最大,二人均设法拉王,然王与二人虚与周旋,不为其所用。
1921年秋,黔军奉孙中山先生电召赴桂讨伐陆荣廷,陆大败。时孙先生召见了王天培,王向孙先生谈起黔省土匪横行,人民不堪其苦,不由声泪俱下。中山先生温言安慰。并送《三民主义》书与王。数天后,王天培与其弟王天锡均加入中国国民党。
在中山先生支持下。王天培与彭汉章实施定黔计划,由榕江分两路上贵阳。赶走了贵阳的谷正伦兵马,将袁祖铭迎回。袁出任定黔军总司令。时陈炯明叛变,中山先生要袁起兵征讨,袁拒之,王大愤,自此与袁貌合神离,倾向相左。其谓袁有“反骨”,过河拆桥。后王又坚定地执行了孙先生指令,与袁意相悖,于是袁、王矛盾更加显著。
1923年农历正月,唐继尧以送刘显世回黔为名,率军侵黔,刘曾出任黔省省长,为王文华所赶走。由于黔军没有准备而大败。刘再次登贵州省长宝座,然其仅为傀儡,实权则旁落在唐继虞手中。
袁祖铭败入四川后,王想脱离袁到广州追随孙中山先生,终因孤掌难鸣,没有成行,而是随袁入川。时川战正酣,袁率部加入战斗,在吴佩孚扶持下,所部发展到四万多人。1925年春,滇军在黔省人民反抗下,退出贵州,袁遂以王天培为贵州军务督办,周西成为会办,彭汉章为贵州省长。袁坐镇重庆,王率部驻川东綦江一带。
1926年夏,刘湘、刘文辉、杨森等提出“川人治川”,要求黔军退出川省。时广东北伐枪声已响,国民党中央党部先后派陈汉瑜、吴玉章赴渝动员黔军参加北伐。王天培遂接受了吴玉章的动员,决定依附广东。是年6月,广东国民政府任命王天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王于綦江宣布就职,随即出师取道湖南东下。时第十军计有王天锡二十八师、杨胜志二十九师、王天生三十师、潘善哉教导二师、颜德奄教导三师,另有炮兵团、新编独立二团等部,全军计有九万余人。
王天培出师之后,袁祖铭经与广东国民政府派去的代表张任民、张瑞华等一番讨价还价,袁被广东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革命军左翼总指挥,同时加派王天培为副总指挥,彭汉章亦在安顺卿的动员下,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袁虽任国民革命军左翼总指挥职,然其仍屯兵常德,坐观胜败,又与吴佩孚勾勾搭搭,为唐生智所发现,唐遂下密令于其师长周澜。周澜遂将袁诱杀于常德。
宁汉分裂后,王率第十军驻防安徽安庆。与张宗昌的马济、王栋、张敬尧等部作战。时武汉方面派阎崇阶、刘九葱赴王部军中,活动王倒蒋,王以大局为重,未从。不料竟为蒋氏所扣,王被押至杭州,途中乘火车时,王于车上写了《宁归歌》“吾为党国兮,十年有六,三民主义兮,素所钦服。为国革命兮,奔走呼号。凡我同胞兮,皆应有责。有形无形兮,革命工作。竭尽心力兮,求达目的。适得其反兮,忽遭横祸。哀我将士兮,万里从征。枵腹从公兮,惨无人知。津浦国道兮,独立支撑。孙、张合力兮,混以白俄;白俄铁甲兮,博以肉体。孤军奋斗兮,精疲力竭。再接再励兮,不惜牺牲。无伤枕籍兮,惨目伤心。实情实境兮,有耳应闻。是非淆混兮,公理沉沦。青天白日兮,惨淡烟云。人习不古兮,悲歌慷慨。恶有未尽兮,汹潮澎湃。东海沧浪兮,吾宁速归。卫士环伺兮,不忍弃之。仰天长叹兮,夫复何为?杭州道上兮,武穆徒悲!人生至此兮,万念俱灰!
民国十六年八月初六日植之
王天培被押到杭州后,遂致信于夫人吴德华。文云:
德华如晤:吾为党国革命,急欲北伐成功,尽国民一份子职责。不料青天白日之下尚有秦桧其人。牺牲我五千子弟!今日我得随之去见岳王,此吾平生以岳王自勉,亦以勉部属,感应所致欤?生寄也,死归也。死后总有公理在焉,又足以自慰。
汝须宽怀,保汝怀身为重,并以慰老幼,是所至嘱。云筱儿能来一看我否?尤吾所切盼也。
此侯神安。
民国十六年八月初九日伦忠
王天培押至杭州后,即交由杭州城防司令蒋鼎文,8月12日夜半,王被杀害于杭州城外之洪宸桥,时年39岁。
王遇害后,《武汉晚报》、《湘江快报》、《铁嘴报》等都发表评论。谓蒋介石、何应钦等宣布的王天培“克扣军饷,临阵退缩”的罪名为“莫须有”,并云:“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王临难之时,于一书中写给其弟王天锡数语,时王天锡率二十八师守合肥。王天培写道:
“我今了此一生,部队要好好掌握,尤其我们贵州青年,都是革命结晶,你要好好待他们。我的仇要报,蒋介石、何应钦、谷正伦你都可以反,但决不能反三民主义。”
王的副官黎钧江在收厝王的遗体时,于衣袋中发现了此书,看过,即将原文撕毁,恐因其而累王天锡。
是年冬,王天培遗体由其家属迁到上海举行追悼。第十军教导团团长雷应楫送了一幅挽联,联文为:
“伤心二字莫须有,回首一棺归去来。”
王生前极廉,死后无任何财产,其家属生活十分困难,次子王永征只得街头卖报。吴德华去世后,王永征又去当童工。其惨状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