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0200000006

第6章 理性与欲望

理欲论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又一个重要内容。从道德理论的角度说,理是道德理性,欲是感性欲望。与义利关系联系起来看,理近于义,而欲与利相联,理欲之辨实际上是义利之辨的深化和发展。先秦儒家在讨论义利关系时,往往把利与欲并提,例如荀子曾提到了欲是否合于理义要求的问题,却没有把理和欲作为一对对立的范畴来研究,理欲关系问题也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问题。最先把理欲作为对立范畴提出的,是《礼记·乐记》的一段话:“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到宋代理学家把“天理”这一范畴作为宇宙的根本之后,理欲之辨就成为哲学和伦理学所讨论的基本问题之一,《乐记》的这段话也就成为立论的基本依据,而在讨论中得到阐发、丰富和发展。宋明理学家们的基本观点几乎都是强调理欲的对立,认为欲为万恶之源,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至明末清初,以王夫之、戴震为代表的思想家才纠正其偏弊,把理与欲统一起来,认为理在欲中,理就是欲发挥得恰到好处时的标准或尺度,因此应当以理导欲,达情遂欲。

综合各家各派的观点,我们将其中值得肯定的思想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欲过为私,纵欲成害;第二,欲不可去, 节之为善;第三,理欲相对,以理胜欲;第四,理在欲中,以理导欲;第五,体民之情,遂天下欲。

理欲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这种变化也反映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不同社会、不同的人们对欲有着不同的态度,由此也就有各种不同的理欲观。总之,封建统治者及其思想家们主张的绝欲去欲,违背了自然和社会规律,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明智的思想家们提倡的纵欲为害、节欲导欲为善的原则,具有较多的合理因素,是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符合社会需要。而“通天下之情,遂天下之欲”,更是人类最正当的要求和愿望,反映了人们的美好理想。今天我们立足于现代社会,对理欲关系自然需要有新的理解。禁欲决不可取;纵欲为害、节欲导欲为善的原则仍然应当坚持;不能提倡纵欲主义。当然,今天提倡的节欲、导欲,其实际内容又不同于古代。这方面,还需从实际出发进行一番创造活动,使传统伦理道德的合理成分得到继承和发展。

1欲过为私纵欲成害

“欲过为私,纵欲成害”的思想是中国传统理欲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或者说是基本观点。明代吕坤说:“儒戒声色货利,释戒色香味声,道戒酒色财气,总归之无欲,此三氏所同也。” (《呻吟语·谈道篇》)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劝,却也道出了部分事实。远在先秦时期,道家最先对“欲”发难,他们认为嗜欲害性害身害国,提出“罪莫大于可欲”,“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墨家也认为“欲恶,伤生损寿”,要去欲而用仁义。儒家虽然不全面否定欲,却也认为多欲伤德,呼吁“养心莫善于寡欲”。秦汉以后,佛、道及宋明道学攻欲更烈,以人欲为万恶之源,没有存在的价值。这种对欲的否定,既含有对统治者奢侈腐化的劝诫,又反映了剥削阶级对人民群众正当物质生活欲望的漠视和否定。明清之际的一些思想家,承认人欲的正当性,认为欲本身并不是恶,欲之过分放纵才会招致祸患。这些看法比较合理,具有进步意义。

指出纵欲的危害,告诫人们要区分物质生活欲望的合理与不合理,适度与不适度,这些思想至今仍然很有价值。

2欲不可去节之为善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有“绝欲”、“去欲”的主张,另一部分思想家却提出节欲、导欲的主张。节欲和导欲,包含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对欲要节制、引导,不可纵欲;另一方面,也承认欲的存在的必然性和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认为“欲不可去”。这种思想,从孔子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到荀子明确提出“欲不可去”,反对去欲,再到明末清初早期启蒙学者之强调欲存在的合理性,指出“欲未可谓之恶,其为善为恶,系于有节无节尔”(罗钦顺:《困知记》卷上),“节而不过,则为依乎天理”(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卷上),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逐步丰富的发展过程。

另外还有“寡欲”的主张。“寡欲”这个概念有些含糊,如果是指“节欲”而达到适度的寡,当然不错;但如果认为欲愈寡愈好,直至于无,就陷入了误区。荀子一般不笼统提寡欲而只提“节欲”,这种意见似乎更为准确合理。

3理欲相对以理胜欲

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特别是儒家,把理与欲看成是绝对对立的,赞扬“理”而或多或少地否定“欲”,并且认为这是“君子”和“小人”人格对立的主要依据和表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荀子·乐论》)。“上达反(返)天理,下达循(殉)人欲”(张载:《正蒙·诚明》)。不仅如此,宋代以后,道学家们还认为,理与欲、天理和人欲如水火不能相容,冰炭不能同炉,它们处于不停的斗争之中,此长彼消,彼长此消,甚至“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因此,无论做人还是为学,都要处处辨别天理和人欲,去除人欲,保存天理。“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王阳明:《传习录上》)这样才能超凡入圣。“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存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同上)

上迹各种理论,指出了人的欲望,特别是人的物质生活欲求与道德理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要求用道德理性去抑制那些过于膨胀的物欲。这有其合理性,可资借鉴。但是它过分夸大了这种矛盾,以至否定了物质生活欲望的合理性,则又是错误的。和“义利观”中的“重义不谋利”的观点一样,它受到了后来一些学者,特别是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学者的批评。

4理在欲中以理导欲

“理在欲中,以理导欲”。这一思想纠正了宋明道学家把天理与人欲截然对立,贬低人的物质生活欲望的偏弊。指出对于人欲不能否定,也不能只是消极地阻遏防止,而是要积极引导,“因人所欲而以不禁禁之,制为礼乐,定为章程”(费密:《弘道书》卷上《统典论》)。“理在欲中,以理导欲”的思想,不但达到了古代中国关于理欲关系问题研究的最高水平,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导欲的思想,先秦时期荀子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语焉未详。与把天理和人欲截然对立的观点不同,胡宏首次提出理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朱熹也肯定了天理人欲“同行异情”(《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明代中期以后,尤其是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进一步阐述了天理与人欲之间的联系,指出天理不能离欲而独立。如刘宗周、陈确等提出,“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到好处,即天理也”(《陈确集·别集》卷五《无欲作圣辨》)。王夫之说,“万物之公欲”即“万物之公理” (《读四书大全说》卷八)。“天理原不舍人欲而别为体”(《周易内传》卷四上)。戴震则提出“理存乎欲”。把理欲关系问题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这些思想,批判了以往的禁欲主义和半禁欲主义,成为后来人的个性解放思想的先声。

5体民之情遂天下欲

“体民之情,遂天下欲”的思想,与“义利论”中的“兴天下利,利济苍生”一样,也是中国古代伦理学说中最光辉的部分。在部分思想家眼里,它是伦理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鲜明地体现出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先秦时期的荀子基于“欲不可去”的认识,曾经提出以礼的调节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这种思想比较合理。然而在很长的时间里,荀子的这种思想没有得到承认和发展。宋明以来的理学家们又把义理同情欲绝对对立起来,情欲几乎被完全否定。明代中期以后,特别是在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那里,欲重新得到肯定,他们不仅指出理在欲中(见上节有关材料),而且指出,理的实质就在于“情之至于纤微无憾”,“以通天下之情,遂天下之欲”。他们揭露了封建社会和道学家们“以理杀人”的本质,强烈要求人性解放。这些理论不但在当时具有进步作用,在今天也仍然有积极意义。当然,这些看法仍然是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看不到人的社会性。但这是历史的局限性,无法以之苛求于数百年前的这些思想家们。

同类推荐
  •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精心编就1000多道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的知识竞赛题,内容涵盖人们应该懂得而又易于掌握的各门各类知识。既突出知识性,又把知识性同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和谐地融为一体,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游弋在逸闻趣事点缀的知识星空里,自由翱翔,体味知识带来的无限乐趣。
  •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谚语和歇后语是中华文化经典的部分,凝结了民间百姓生活智慧,它们以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人生道理。本书精选谚语与歇后语中的精华部分,加以点评,阐释谚语、歇后语的含义,力图揭示其包含的生存智慧,给人以警醒、鞭策、鼓励、教育,使读者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对为人处世有所裨益。
  •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讲述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分析其成长背景、良师益友的熏陶、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鼓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付出勤奋持久的努力。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医疗保健与传统节日

    医疗保健与传统节日

    本书介绍了古代兵勇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春节的饮食与保健;元宵节的活动与饮食;清明节的习俗与疾病;端午节的医疗保健;中秋节饮食重时令等。
热门推荐
  • 凤女漓烟

    凤女漓烟

    她是普通大学生,穿越到未知世界,卷入了一场波云诡谲的皇家争锋中。身不由己,步步为营,小心翼翼地前行,以为自己早已孤身一人……回首处,却见那白衣胜雪的男子,在不远不近处等待着、守护着她。她冷眼看着那些欢欣鼓舞,那些尔虞我诈,那些背叛与仇恨,不敢再相信……可唯有他,亦只是他……沐漓烟:漓江的孩子,名字里定要带着江水的气息,这样才不会在世事变幻中迷失自己,寻不到归家的路……寒雪玉:那日你为我取名“云舒”,冥冥之中便已是上天注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绿林学院

    绿林学院

    懂我的人,不需要我解释;不懂我的人,我也不屑于解释。一个四书五经,琴棋书画,吃喝玩乐,打架骂人,三教九流,无所不精的混蛋,他时而柔情似水,时而火爆发狂,时而多愁善感,时而绝情千里,时而调皮可爱,时而天真浪漫,有人说他是慈善家,有人说他是杀人恶魔,有人说他是寂寞诗人,也有人说他是黑道教父,他却更喜欢别人说他是个混蛋,他又该向我们怎样阐述自己的故事......
  • 大宋天朝

    大宋天朝

    二十二世纪三十年代大龄单身屌丝封越莫名奇妙穿越到靖康之耻前一年,面对着还处于愚昧的大宋,他的恶趣味上来了。枪械?不不不,这是制式火属性黄品仙武。手雷,大炮?不不不,这时制式金火属性黄品消耗型仙武动力外骨骼?不不不,这是制式玄品仙甲。电磁炮(地级仙武)?空间折叠装置(传送阵)?空间存储装置(须臾戒)?拜托,科技,哦不?仙道不是一天建造而成的。若干年后,封越回过头,看到的是人类最真实的一面。(别问我金手指是什么?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真理,好吧!我承认还有个智脑。)
  • 息灵

    息灵

    未来一个类似全民AR的年代,开启了AR还能获得异能。迷迷糊糊的主角来到了这个年代。不过,穿越过来就被发现了,还被抓起来了是怎么回事?难道这一段彪悍的人生要从越狱开始?新书《超品猎魂师》求收藏,推荐~PS: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
  • 华人十大科学家:丁肇中

    华人十大科学家:丁肇中

    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Ting)(1936年1月27日-),1936年出生,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华裔美国人,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物理文献中习惯用来表示电磁流的拉丁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丁肇中》由冯蓓佳、冯成奇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
  • 战神联盟之在地球的欢乐日子

    战神联盟之在地球的欢乐日子

    地球获得无尽能源后,逐渐恢复原貌。对此功不可没的战神联盟作为贵宾被邀请到地球做客。然而因为五人名气太旺,一系列状况频出。究竟他们会怎么处理呢?
  • 有笙之年,幸会

    有笙之年,幸会

    幼儿园:“顾筠年顾筠年,你看我的花环好不好看?”“离我远点,我花粉过敏。”小学时:“顾筠年顾筠年,今天你主持的好帅啊!”“你演的《龟兔赛跑》里的石头也很惟妙惟肖。”初中时:“顾筠年顾筠年,今天放学我们去吃刨冰吧!”“老师让你放学去她办公室补作业。”高中时:“顾筠年顾筠年,你看我买的裙子漂不漂亮?”“别穿这条裙子,你最近胖了。”大学时:“顾筠年顾筠年,我都追了你五年你都没点表示么?”“你的恒心真好。”结婚时:“顾筠年顾筠年,我们今天结婚诶!”“嗯,你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吃我豆腐了。”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网王之来自异世界的少女

    网王之来自异世界的少女

    诺爱儿是魔法国度高高在上的公主殿下,她是一个活泼机灵、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的女孩!受尽全国人民和父母亲的宠爱。一场变故,让她失去了自己的双亲,最受打击的是她发现杀死父母的竟然是一直宠爱着自己的哥哥!在双重打击之下,她带着自己的魔法宠物咔露比一起打开了通往雷亚界(人类界)的禁忌之门。为此失去大部分的魔力,而她从此也就变了,变得冷漠、冰冷,脸上不再有笑容。在这其中,她与许多打网球的少年都有交集!而这些热血的网球王子们是否能够化解她心中的冰冷?在学校她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学生;到了舞台上,她变身为最耀眼的偶像。这样一个双面的她,是否有人能发现她们本是一体?
  • 魔世界的旅行

    魔世界的旅行

    魔世界的旅行,有妹相伴的旅行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很爽?那么如果这个妹子其实就是个拖油瓶呢?专门坑队友呢?于是,少年的旅行不再安全了。陷入了随时会挂菜的危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