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0200000003

第3章 天人关系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个根本问题,而“天人合一”则是回答这一问题的主要趋向。天人合一观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国古人观察、认识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不了解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就难以把握中国传统文化,自然也无法把握中国的传统道德思想。“天人合一”有着丰富的、多方面的内涵:第一,关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这是全部古代道德思想的出发点。基本的论点包括天地生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万物一体。由此引出以下各点。

第二,关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认为人道本于人性,性与道合一,而人性又秉于天赋。性是自然,属天;道是人文,属人,性道合一就是天人合一。在此基础上论证了道德的起源和道德修养的问题。

第三,关于人最为天下贵和人禽之别。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有高于万物的价值。人之所以异于禽兽、高于禽兽,在于人有道德。这种对于人禽之别的认识,把道德和道德自觉提到了极高的地位。

第四,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应当怎样对待自然界?中国古代思想家们从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万物一体的思想出发,得出了人要与万物为友、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的结论,实际上提出了生态伦理、环境伦理的问题。这是天人合一观的一个方面。这一点在古代虽然不占主要地位,然而在今天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的情况下,却愈来愈显示出重要意义,成为当前人们讨论天人合一观时关注的中心。

古代的天人合一观,并不完全正确,但它既然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观念,是古代中国人观察一切问题的出发点,我们今天就必须对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否则就不能真正理解传统文化思想,也就谈不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至于说古代“天人合一”观的现代价值,则更需做具体分析,它的各个方面,有着不同的情况。在古代天人合一观中占着核心地位的性道合一,把人道归之于天赋人性,没有看到人的社会性,显然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观点,很不科学。其把人与禽兽的区别归结为有无道德,更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其指出了这一重要区别,强调不讲道德就近于禽兽,以启发人们的道德自觉,则有其合理之处。古代天人合一观中原来并非主要之点的关于人与自然界和谐的思想却在今天引起最多关注,成为需要研究、发展的重要之点。这个事实说明,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和人类认识的提高,传统的天人合一观也必然会经历发展和变化。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观念,儒、释、道在这一点上大都一致,各有不少论述。我们这里辑录的材料以儒家为主。这是因为,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影响来说,儒家居于主导地位;从其对今天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作用来说,也以儒家思想可资借鉴的为多。

1天地生人

天地生人,或说人是天地所生,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根本观念。这里天地是指自然,天地生人,就是说人是宇宙自然演化所生;人与万物一体,同属自然的一部分。《周易》认为天地缊,阴阳交感,化生万物;《老子》认为道生万物;庄子认为万物一体,人的生死,物的存灭,都是一气之化。其共同的一点,就是肯定人是宇宙自然演化所生。以这一基本观点为基础,形成了传统的道德学说;也由此而提出了人对自然应采取的态度问题。北宋张载《正蒙·乾称》中,从“乾称父,坤称母”起始,引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结论,由此进而论证了传统的道德观念。这是这一思想最集中、最简练、最有代表性的表述。

这一观念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它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正是从这点出发,中国文化没有朝宗教方面发展,不是去追求神道,而是致力于人道的探求,从而发展并丰富了道德学说。

2人与天地合其德

由天地生人的基本观念引出的第一个结论,便是人道与天道的一致。

第一,天道和人道,自然发展的规律与人道的要求是一致的。在天为天道,在地为地道,在人为人道。人应该与天地合其德,取法于自然之道以指导自己立身处世。

第二,天道与人道的一致,体现在人性中。人要把握天道,无需去祈祷、占卜,只需反身内求,致力于修养。尽心知性,就可以知天;循性而行,就合于道。天道与人道的一致,也就是性与道的一致,这是古代天人合一观的最核心的内容。

第三,人的修养,或禀于天性而明人道(自诚明),或通过修养而尽心知性(自明诚),关键在“诚”,就是使天道要求实实在在落实到一己的言行之中。

从根本上说,对人道、对道德,应该结合社会经济基础去解释,把人道全归于自然,离开人的社会性谈人道和天道人道的一致,是错误的。但传统的天人合一观也有其积极方面。它虽以天道为人道之本,却立足于人,提倡通过修养,尽心知性把握天道,这就排除了对神的信仰而大大突出了人的道德主体意识。从此可以理解,何以中国古代文化没有像其他许多民族文化那样走上宗教发展的道路,却形成并发展了深厚的道德传统。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特点,也是它的一大优点。我们应该发扬这种道德传统,努力提高全社会人们的道德自觉精神,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人禽之别在有义

人是天地所生,与万物一体,但又不同于万物。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价值,肯定人最为天下贵,有高于万物的价值。孟子批评告子“生之谓性”的观点时说:“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明确提出了人与禽兽区别的问题。他指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是仁义礼智的萌芽;无此四心,“非人也”。又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荀子认为人禽之别在于人能群、有辨、有分、有礼、有义,即有等级之分和反映这种等级之分的政治、道德规范。实际上他们都是从人的社会性方面指出了人与禽兽的区别;其中又特别突出了人伦和道德。他们从人禽之别来论证人的价值和人伦道德的重要,以为无道德则近于禽兽,知人禽之别才知人贵于物,知人贵于物才知仁义道德的重要,然后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这是一个根本的价值观念,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自觉有极重要的意义,在中国民族文化发展中有深远的影响。中国民间对不道德之人和事常斥之为“衣冠禽兽”和“兽行”,父辈教育子女,也把教以学会做人为第一要务,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禽之别的认识及对之的重视。

古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也有其局限。孟子强调人禽之别,实际上是提出了人的社会性方面,但他又把道德归之于人天赋的自然本性,因而没有能真正说明人的社会性。在这一点上,荀子以为礼义不是人性本有,而是后天人们为维持一定社会秩序而制定的,比孟子较为合理。但荀子以等级之分为社会所不可缺,又把它视为圣人所作,也反映了他的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

4赞天地之化育

从天地生人、人与万物一体引出的第二个结论,就是人应该以自然万物为友,对自然采取顾从、友善的态度,以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一共同的根本态度下,儒、道的态度又有不同。道家老子说“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庄子说“无以人灭天”,主张返朴归真,反对以人力加于自然;儒家则肯定人力的作用,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赞天地之化育” (《中庸》)。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就在于人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而是通过改造自然来利用自然。道家离开人的作用而崇尚自然,与人类文明发展的要求不合;荀子批评他们“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是很对的。在这个问题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赞天地之化育”的思想。

在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盲目地征服自然已经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面对这种危机,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也获得了新的意义。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应该改变人与自然对立、一味追求征服自然的观念,要与自然为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发展了环境伦理学。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向中国传统观念的简单回归。传统的天人合一观立足于古代以小生产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所谓“赞天地之化育”,在“不务说其所以然而善用其材”的思想影响下,基本上只限于顺应自然规律去利用自然,实际上并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目标。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真正实现,都还是要有赖于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对自然的改造。综合东西方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在天人合一,人以自然万物为友的思想指导下,通过改造自然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人类克服环境危机的合理途径。

同类推荐
  • 汉学研究新视野

    汉学研究新视野

    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以丰富的外文资料、融贯中西的学识,对近年来德语、英语世界所出版的汉学新书中所涉及的新译本、新材料、新观点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其中绝大多数的材料都是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来。同时,他也对中西文化在文、史、哲等领域的异同进行了深入探讨。材料新颖别致,分析鞭辟入里,是了解西方汉学界学术前沿的最佳捷径。
  • 安徽泾县

    安徽泾县

    以泾县至今留存的大量古建筑、古遗址为线索,以本地历史人物、民间风情为介质,凸显中国古代汉民族文化的经典与细腻。即使泾县独有的宣纸和花砖,也只是依附于当地深厚文化蕴藏的两道风景。这种深厚蕴藏,使得李白于泾县桃花潭赠汪伦诗,也显得十分寻常。
  • 古代战役

    古代战役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战役》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古代战役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先秦时期的战役、秦汉时期的战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役、隋唐五代时期的战役、宋元时期的战役、明清时期的战役等。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 世界文明奇迹(读好书系列)

    世界文明奇迹(读好书系列)

    每一粒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都会发芽,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栋梁的种子。本书以努力用一种新鲜快乐的方式,把那些激励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品质深深植入到他们的心田。
热门推荐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一主讲古代哲学。
  • 放开女鬼,让我来

    放开女鬼,让我来

    因为一件内衣被女鬼缠身;女生宿舍楼下卖黄瓜被女鬼穿裆;酒吧当男服务生被女鬼调戏……面对女鬼我只能说,让我来!!!
  • 天文训

    天文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慕落昔城,溪之若宇

    慕落昔城,溪之若宇

    一个家庭的破碎,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一个正值青春的少女,因父母的分开而变得孤僻,一个人的生活,让她感到孤独,但是又不想回那个所谓的“家”。直到有一天,他的出现,改变了她的命运……
  • 医道仁仙

    医道仁仙

    一个手镯,一个隐世宗门的传承,掀起了现代都市的江湖风云。平凡的年轻人秦毅得到了妙手神医门的传承,开始了人生的逆袭。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没落的妙手神医门重新走向辉煌。在江湖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传说!
  • 我们都不曾离开

    我们都不曾离开

    晚会上她对他一见钟情,开始死缠烂打的追求。他在她猛烈的追求攻势下,心逐渐沦陷,两人终在一起。可另外一个女人的出现,让她最终选择了离开,是什么原因让她离开的,他们最终是否会在一起.............
  • 红尘梦语

    红尘梦语

    红尘一梦,梦断成空,此去流年,此恨难终。经年过往,如烟飘散,命运尽头,你已不见。谨以此书记下一生所遇的,那些记忆中如烙印般存在的人。——风木札记
  • 封八门

    封八门

    我最后一次见“墨”,是在封天古道上。我相信,他一定可以完成使命。这也是我和“墨”的宿命。(本书QQ讨论群:167359677)
  • 萌宠娇妻,总裁轻轻爱

    萌宠娇妻,总裁轻轻爱

    重生本是为复仇,却不想,她无意招惹了他。好吧,复仇路太艰辛,要不顺便拐个男神,一路也有个唠嗑的。可是,不是说这个男神禁欲么?为什么他对她又是搂又是抱又是亲的,最后还直接睡上了?说好的禁欲男神呢?不过,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某夜,男神半夜归宿!大门锁死,男神翻墙而入。不想,刺眼的灯光亮起,随即冰山美人出现。美人悠悠开口,“舍得回来了?”男神问之,“宝贝,还没睡呢?”美人似笑非笑,“睡?长夜漫漫,孤枕难眠,我一个人怎么睡得着啊!”男神欣然,这是在等他?随即,美人手中的黑色皮鞭一抽,两个刺猬般的仙人球一滚。朱唇轻启,言语缥缈,“想上床?”他点头。她巧笑,“要么给我抽二十鞭子解气,要么跪五分钟仙人球,二选一!”且看男神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