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72500000005

第5章 汉族节日(1)

汉族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共104248万余人(1990年人口普查),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由中国古代华夏族同其他民族逐渐衍化,融合而成。从汉代始,称为汉族,分布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

汉语属汉藏语系,分北方、吴、湘、赣、客家、闽、粤7大方言。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早在远古时期,汉族就创造了文字。通行的方块文字,是从4000多年前殷商的甲骨文和商周金文演变而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有计划地进行文字改革,简化汉字,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在全国逐步推广普通话。

汉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几;千年历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以孔子、老子、墨子等为代表的诸多哲学体系,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各种学术流派的成熟,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至汉武帝时,由于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了汉族思想与文化两千余年;同时,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在自然科学方面,汉族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最早发明了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在文学创作方面,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均享有盛名。汉族的绘画、书法、工艺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也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在中华民族和世界的文化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汉族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饮食注重烹调技术。衣着服饰,历代都有发展变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曾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化了的以包办、买卖为主要特点的封建婚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封建家长制,建立了新的婚姻制度。汉族以注重礼仪、尊长爱幼为美德。

春节

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汉族过春节,时间较长,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

春节大约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原为农历的元旦,即人们通常说的过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因为改用世界通用的公历纪年,才将旧历元旦改称春节。

进入腊月后,天寒地冻,农活较闲,人们有了较充裕的时间,可以开展各种喜庆活动,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届时,市场上年货充盈,卖年画、窗花、鞭炮、灯笼、脸谱、春联以及节日食品、用品等,人们摩肩擦踵,货摊一个挨一个,讨买叫卖,热闹非凡。

在几千年形成的节日习俗中,像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已经逐渐被淘汰。其他像贴春联,挂年画、贴剪纸等习俗沿续至今,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息。

过春节时,人们互相问好,祝福吉祥如意。先是晚辈给长辈拜年,然后到亲朋好友家贺年。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平日很少有机会攀谈。春节期间的拜访,成为人们彼此增强感情,联络情意的好机会。

初一破晓,北方人家家户户吃饺子,为了讨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币、糖、花生仁、枣子和栗子等和肉馅一起包进新年的饺子里。吃到硬币的人,象征新年发财;吃到糖的人表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仁的象征健康长寿等。全国各地几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粘面做成粘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节吃的食物大部分是节前准备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馒头。南方是头几天淘好米,名叫“万年粮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粮。

年糕也是汉族过新年的必备食物。做年糕的谷物有多种,各地作法不尽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粘糕最为著名。北方则吃白糕饨或黄米粘糕,西南少数民族习惯吃糯米粑粑。

春节期间,各种群众自娱活动很多,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的室内和门上贴上彩画和春联。

舞狮的活动也很普遍,这是中国一项传统的民间节日体育活动,约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民间舞狮一般由两人扮一头大狮子,一人扮作一头小狮子,另一个扮作武士,手拿绣球作引导。狮子随着鼓点的快慢轻重,或翘首仰视、或回头低顾,或回首匍匐,或摇头摆尾,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踩高跷也是我国许多地方流行的另一种节日舞蹈形式。一个个化了妆的人,脚踩三、四尺高的木跷,手持各种道具,进行集体对舞,或三人起舞,或以哑剧的方式,表演某一段戏文。精彩的表演往往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南方过春节还要举行花市。为了迎接年宵花市,人们在春节前一月就开始准备。到了花市那天,各种鲜花布满花市,任购者挑选。人们大多都要买一束鲜花装点自己的居室,增添节日的愉悦。

敬水节

湖南、江西两省交界处万石山一带的民间节日。每年正月初一举行。

传说有一年万石山来了个大嘴妖怪。第二年第三年又分别来了个大肚子妖怪和大鼻子妖怪。它们使井枯水干,人们生活走投无路。这时,一个叫戈汉的小伙子,在一位红衣姑娘的帮助下,历尽艰辛,除掉三害,使万石山重新恢复生机,枯井重新冒水的日子正好是大年初一。为了感谢二位恩人,万石山的人用清澈的井水,沏上香茶,敬给后来成婚的戈汉和红衣姑娘。此俗延续至今,每年不辍。到了敬水节这一天,家家户户打着火把,到井边去打水。先烧上三柱香,再焚化纸钱,然后燃放鞭炮,便表明这一家已经过了节,向水神买好了水。

米线节

云南玉溪地区民间节日。每年从正月初二开始,二月初八结束,所以又叫“二月节”。过节时,人们将土地爷从庙中请出来,到各村巡游祭祀,祈求土地爷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土地爷到达某村的日子,即为该村的“米线节”,全村欢腾庆祝,以米线(一种类似北方面条的食品)招待亲朋好友。至二月初八,土地爷巡游完又被送回庙时,过节活动达到高潮。

万荣祭祖节

流传于山西万荣县一带的民间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过节。

当地流传旧时县城西部杨李村,有位令狐氏。他的十子百孙密谋造反,不慎事情暴露,皇帝大怒,派兵抄斩。结果家中大多数人被杀害,只有个别人幸免逃往高家庄一带,并改姓为张,得以生存下来。他们为了祭祀被杀的祖先,每到农历正月初二日,也就是祖先遭难的那天,便举行祭祖仪式。遂相传形成节日。届时,家家户户设香案,点香烛,长跪拜,祭亡灵。此节至今依然,少有流行。

立春节

人们为庆祝立春而举行的节日活动。流传于汉族广大地区。无固定过节日期,依节气而逐年变化。有时在春节前,有时在春节后。据载,早在周朝时就有以土牛庆祝立春的活动,至明清两朝更为热闹。为了过节,各州府事先都制作好泥塑的芒神和春牛。立春这一天,官府带领迎春的队伍,浩浩荡荡来到事先准备好的芒神亭和春牛台。人们吹着牛角号,唱着“青阳曲”,舞动羽毛仪仗,跳着“云翘舞”,隆重地举行迎春仪式。在京城,皇帝也要率领大臣亲自到皇田里扶犁鞭牛,以示榜样,并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鞭打春牛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鞭打春牛的人们站立的方位很有讲究:立春在元旦(即春节)前,则站在牛前,立春在元旦后则站在牛后,元旦恰逢立春,则取其中而立。鞭春人所站的方位,象征着这一年季节到来的早晚,以便让人们及早做好耕作准备。至今,在北方各省(如河北等地),还有打春牛的习俗。

立春节时,人们普遍要吃春饼和春卷。立春节的庆祝活动,各地区形式繁多,大同小异。

迎傩神

湖北荆州一带汉族民间宗教节日。节期长达半月左右。迎傩神,意在祈求神灵保佑人丁兴旺,事事如意。

春分前一天,人们从柜子里取出傩神,一个个摆在神架上(各地所供傩神数目从3到8个不等)。过节时,全家男女老少依次向傩神施礼跪拜,祈祷消灾免祸,平安度日。另外还有数十人出巡,边歌边舞。歌词长短自定,一人领唱众人和,曲调为民间较凄婉的一种。如两个人手端彩盘引来一头彩狮,一个人间:彩狮从何来?一个人答:从凉州来。之后两人同时向西而望,面目悲泣,唱出恋乡歌曲。歌舞之后便是送神,鼓乐齐奏,众人叩首,使节日达到高潮。此节日明崇祯年间已不多见。其情景明末贡生、清初顾景星《乡傩诗》中有记载。

做大岁

福建省莆田市一带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于正月初二至初四举行。相传,明嘉靖四十年十一月间,倭寇侵犯福建莆田(原名兴化),一路烧杀掠夺,城中百姓死伤无数。第二年正月倭寇才撤兵。农历二月初二那天,逃难的人回来无不泪流满面。相互安慰。然后庆贺光复。因为逃难家家都没过大年,人们便决定初四之夜补过大年。后来为了牢记那段惨痛历史,民间相约把正月初四订为“大年夜”,叫“做大岁”,把正月初二订为“探亡日”,当地人讲究这天不串门,以表达对遇难亲人的哀悼。但只要初一到亲友家拜过年,初二也就不忌讳了。

五忙日

民间俗称“破五节”,是旧时流行于我国部分地区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因区域不同,节日活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淮北和江淮之间各县,这一天妇女不得出门,不得用生米做饭,农民不得动土,商人不得开市,人们认为,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则,来年就会遭殃。涡阳县等地,这一天早、中、晚三顿饭都要燃放鞭炮,驱赶邪秽。晚上儿童们还要提上灯笼,到屋前房后,路口井边驱邪;夜间家家还要给祖先上坟烧纸,以避凶邪。还有一种说法,这一天动刀、动剪,必有大灾。北京等地,在这一天,妇女们认为如果出去串门会给人家带去不祥。河南一带,在这天女人不做炊事针线,男人不做耕耘商贾,如果做了则认为会倒霉。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这种节日习俗,目前已不大流行,呈衰败之势。

财神日

浙江省宁波一带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五举行。过去每值此节,商人们格外重视,他们必彻底清扫店铺,并用糖水洗涮祭盘和杯碟碗盖。有的门户则剪开红纸贴在两条大活鲤鱼的眼上,祭拜完毕后到江河边放生,取“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寓意。

多数人们在清晨沐浴更衣。并把关公像悬挂在房中,文、武财神伴左右,燃香明烛。再摆上果品、糕点和12杯清茶,代表一年12个月。再用七牲盘盛上猪、羊、鸡、鱼、鹅等加以供奉。祭品摆法颇有讲究,猪、羊一定要头朝屋门,盖上红纸,称作全猪全羊。福礼所用鸡、鹅必须为雄性,取鸡啼鹅叫店铺发财之意。宁波人常把金条叫黄鱼,因此福礼所用的鱼多用新鲜大黄鱼。各家接财神时,虔诚郑重,将纸马、金、银纸元宝纷纷投入炉盆,火焰越高代表着今年生意越红火。开店的老板要请大家吃财神酒,头道菜便是吃大蛤子,因为大蛤子形状极近元宝,寓意吉利。

送穷节

旧时汉族民间节日,又称“送穷鬼”、“赶五穷”。流行于中国部分地区。

陕西省临潼一带,在农历正月初五日举行。是日清晨,人们用竹竿悬挂上鞭炮,从房里一直放到大门口;家家剪纸人,扔掷于大门外,以示送走贫穷。户户三餐佳肴,饱食终日,称“填五穷”。当地人认为这天吃饱吃好,今后就不会受穷挨饿。唐韩愈在《送穷女》注中说他曾看到《文宗备问》中有“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为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却穷子”的记载。据传,自那时起,便有此风俗。唐《四时宝鉴》中也有类似记载。

河北民间正月初五“送穷”时,人们点燃鞭炮劈叭作响,希翼以此赶走贫穷,叫做“破五儿崩穷”。广东地区的“送穷”则在正月初三日,当地俗信此日为“穷鬼日”。这天,人们把屋内打扫干净之后,把污物送到田野焚烧,并同时点上香火,作揖叩首;彼此说几句吉利话:“穷鬼去,福星来”,认为可“穷去富来”。民间忌当日探亲访友。

清水岩祖师诞

台湾省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六举行,相传这一天是清水岩祖师诞辰日。凡是供奉此神的各祖师庙,都要举行盛大的祖师诞辰祭。有关祖师的传说有多种,流传较广的一种是:祖师为宋代人,幼年家贫,受雇于某寺,由于不堪忍受住持欺侮,遂到福建泉州安溪的清水岩,自建道场修行。终得道成仙。被当地人尊奉为神。后来一些泉州人东迁台湾,便把他们的守护神也迎来供奉,并演变成节。

人日节

汉族民间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此节兴于汉,盛于唐宋,至今渐衰。古代人日节时,人们要用7种菜做羹和吃煎饼;又要用彩色绸缎剪作人形,或者用金属箔刻成人形,贴在屏风上,或戴在头上。

人日节是团聚的节日。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思念亲友,祈求亲人安康幸福。人日节也是文人登高赋诗的节日,唐朝诗人高适曾有“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的诗句。人日节还是古代仕女出游的日子,初春乍到,膏润风和,彩裙与环佩结伍,笑声与喜悦同行,熙熙攘攘,十分惬意。

山东省蒙阳一带这一天,妇女们除了做当天的饭以外,可以不做任何其他杂事,尽情玩乐一天。既使是平日受气的童养媳也可以享乐一天。

这天,当地未出嫁的年轻女子们凑到一起,用木棍、干草、葫芦头、红绿布、麻绳等扎制一个姑姑身架,她们各司其职,画头脸的画头脸、缝衣服的缝衣服,用针刺公鸡冠取出血,给姑姑画唇点腮,最后把制好的姑姑,放在一个大桌子台上,轮着跪拜上香,各自许下心愿,祈求姑姑赐福。其中一个手举着姑姑给每个人点头,谁得到姑姑点头次数最多,谁最有福。这一天,有些老年妇女得到姑娘同意后,也来给姑姑进香叩拜,祈求姑姑增添福寿。

山东省郓城一带民间传说:人日是玉皇大帝的七姑娘的生日,玉皇大帝极为钟爱此女。于是人们在正月初七日祭奠七姑娘。妇女们用秫秸、布条扎制一个“七姑娘”偶像,抬着“七姑娘”,边走边唱着“七姑娘;转井台,教俺绣花做绣鞋;磨道去,碾道来,针线筐,不离怀”,巡游水井,磨房、碾台等各处。这样做是为了感谢七姑娘向人间传授女红、手工制作的功劳。

敬八仙节

又称“八仙日”,流传在山西、内蒙古自治区一带的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举行。

民间传说中的“八仙”即“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中的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敬人仙节是在“八仙”神话广为流传之后兴盛起来的,但各地祭祀的风俗又有所不同。山西定襄一带,人们会准备好佳肴、美食、四时鲜果,焚香明烛,祭祀八位神仙,保佑人丁兴旺,万事如意。内蒙托克县一带,正月初八晚-上,人们在自家院落里点起灯火,俗称“祭星”。之后再到附近寺庙布施钱财。当地称这为“送祭星钱”。认为这样做可以求得八仙显灵,保佑新的一年吉星高照。

南京灯节

同类推荐
  • 通信展望(青少年科谱知识丛书)

    通信展望(青少年科谱知识丛书)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特别编辑了这套“青少年科普知识”丛书,主要精选现代前沿科技的各个项目或领域,介绍其研究过程、科学原理、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等,使青少年站在当今科技的新起点寻找未来科学技术的契入点和突破口,不断追求新兴的未来科学技术。
  • 世界之最

    世界之最

    世界之最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它蕴含着天地宇宙间的无穷奥秘,体现着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展示着人类创造力的无穷奇迹,激发着人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奥秘世界

    奥秘世界

    本书是光明日报出版社重点图书工程——光明彩图书系发现系列中的一种。编者力图以科学的视角、严谨的考证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宇宙、地球、海洋、生命、动物、科学、历史、艺术、文化、军事、建筑中蕴含的种种玄妙莫测的现象、事件全方位、方体地展现于读者面前。新颖别致的版式,与内容相契合的全真图片,将读者带入一个神奇的“奥秘世界”。为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提供更广泛的文化视野、审美感受、想象空间和愉快体验。
  • 未解之迷全记录

    未解之迷全记录

    一次是在肯尼亚,发现了一个距今已有280多万年的人的头盖骨和骨骼;第二次是在南部非洲一个名叫边境洞穴的矿井中(位于斯威士兰和纳塔尔之间的边境上),发现了曾居住过的现代类型的人——大约生活于公元前10万年;第三次是在坦桑尼亚,发现了一些类似人的牙齿和颚骨,据称已有375万年的历史;第四次发现是在埃塞俄比亚,一具名为“露西”的骨骼已被确定有将近400万年的历史,它的发现补上了“进化史上断裂的链环”。这个人类和类人猿两者的共同祖先大约死于100万年之前。
  • 探索与发现

    探索与发现

    从钻木取火、结绳记事的远古时期发展到今天虚拟网络的数字时代,人类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数千年来,我们人类所经历的最美妙的事就是神秘。而所接触的未知领域越多,人类对未来勇于追求和探索的精神也愈强。本书以最生动的文字,最精彩的图片,将这些神秘现象的奥妙娓娓道来,与青少年朋友们一起探索种种扑朔迷离的科学疑云。
热门推荐
  • 程序员异界纵横

    程序员异界纵横

    巅峰黑客梁辰身怀“鬼兰芯片”穿越异界,意外的成为了大梁国太子,从此……和我拼丹药?看我用木头制造一堆超级炼药师。说我兵器不行?那我就把你的兵器录入我的兵器库,再升个版本。什么,还要和我玩阵法?给我一小时,先更新一下大陆阵法系统。
  • 白衣墨见

    白衣墨见

    一袭白衣翩跹,少侠可曾渡川?——琵琶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生死契阔,欢如双生。——双生契,半生引古物从诗中走出,诗由古物起意。它们默然等待千年,只为了一朝寻得再见。同清淮一道,阅遍世事变迁,见证诗与古物的相生相牵。——清淮(本作为古言短篇,只有清淮有可能成为一个系列。希望喜欢的妹子能够多多支持安安~)
  • 20几岁女人要懂得的心理学

    20几岁女人要懂得的心理学

    本书阐释了心理学的诸多原理,分析了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介绍了20几岁女人心理方面的实用技巧。
  • 九世妖塔

    九世妖塔

    妖塔九世,锁千古事。俯视苍茫寰宇,千秋谁主沉浮?年少李鸣,机遇连连,斩敌首、诛妖邪、获芳心,成就无上强者。
  • 霸宠替身妖夫

    霸宠替身妖夫

    她宠他入骨。他爱她入魂。一个是尊贵的王爷。一个是庶出的少爷。当绝代军火女王重生异世遇见了他,从开始的好奇到深交在到入骨的深情。是缘分,也是注定。他说:“我不会爱你。”她说:“没关系,我爱你就行了。”他问:“你为什么要娶我?”她答:“看你顺眼。”被欺负时她护着他,欺负别人时她帮着他。她说:“我青域臣生生世世只有一夫,他名君墨池。”他说:“阿臣,你许我生生世世,我许你永生永世深情相随。”
  • 我的大班他很拽

    我的大班他很拽

    随着一个插班生的转入,奇迹中学变得越来越不太平。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插班生居然能当上班长!这当中到底有什么猫腻呢?大班,你到底有何出处?我的大班,他很拽!赞
  •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伴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奥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有关奥运与媒介传播的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关注方向。作为该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中外学者交流和研讨的盛会,2006年7月28日至29日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联合召开了“2006传播论坛——体育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外学者,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中国研究者共聚一堂,就广泛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奥运传播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观点与研究的路径。
  • 萤火侠传奇

    萤火侠传奇

    萤火侠并不具备超能力,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它的变异并没有给他带来那些令人可怕的力量,唯一的改变就只有一点,但这一点功能和我们所了解的的其他超级英雄相比,可以说非常平庸,不过在后来的不寻常经历中,萤火侠逐渐寻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动力,经过层层历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超级英雄。
  • 欲魔大陆

    欲魔大陆

    -这是什么地方,怎么什么都有!什么魔、神、人、鬼,真是够乱的。
  • 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

    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

    星云大师,俗名李国深,原籍江苏,佛学大师。逾八十载人生,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等事业。撰有《迷悟之间》、《吃茶去》、《星云禅话》、《舍得》、《宽心》等几十部著作。本书《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在参悟大师一生感悟的基础上,发一家之言,向大师致敬,同时也希冀读者朋友们在领悟大师慈心的同时,对自己的人生活法有更深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