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71800000051

第51章 小不忍则乱大谋——忍辱负重二(7)

这就逼使你将学问做得好好的、扎扎实实的,如果的确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自己对自己的将来就会很有信心,也就不会长吁短叹的了。

王猛原本是汉族的知识分子,他出生在青州北海郡剧县,年幼时由于战争动乱,他随父母逃难到了魏郡。而苻坚是氐族在长安建立秦国之后的一位君王。那时,汉族人的东晋政权还依然存在,王猛为什么要奔赴到氐族苻坚的手下去呢?

这是因为王猛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作了非常认真的选择。他心里明白:一个人再有才能,要是没有一个聪明能干的上司,其才能是无法发挥出来的。而合适地选择自己的上司,本身就是一个人才能和智慧的体现。

王猛年轻时,曾经到过后赵的都城——邺城,这里的达官贵人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唯独有一个叫徐统的,见了他以后非常惊奇,以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于是,徐统便召请他为功曹,可王猛不仅不答应徐统的邀请,反而逃到西岳华山隐居起来。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应该干功曹之类的事,而是帮助一国的君王干大事的,因此他暂时隐居山中,看看社会风云的变化,等待时机的到来。

公元351年,氐族的苻健在长安建立前秦王朝,力量逐渐强大。354年,东晋的大将军桓温带兵北伐,打败了苻健的军队,把部队驻扎在灞上。王猛身穿麻布短衣,直接到桓温的大堂求见。桓温请他谈谈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中,一边把手伸到衣襟里面去捉虱子,一边大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

桓温见此情景,心中暗暗称奇。他问王猛说:“我按照皇帝的命令,带领10万精兵凭着正义来讨伐逆贼,为老百性除害,可是,关中豪杰却没有人到我这里来效命,这是什么缘故呢?”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说:“您不远千里来讨伐敌寇,长安城近在眼前,而您却不渡过灞水去把它拿下来,大家猜不准您的心思,所以不来。”桓温沉默了良久都没有回答,因为王猛的话正暗暗地击中了他的要害。他的心思其实是,自己平定了关中,只得个虚名,而地盘却归于朝廷,与其消磨实力,为他人做嫁衣裳,还不如拥兵自重,为自己将来夺取朝廷大权保存力量。

桓温听了王猛的话,越发认识到面前这位穷书生非同凡响。过了好半天,他才抬起头来,缓缓地说道:“江东没有人能比得上你。”

后来,桓温退兵了,临行前,他送给王猛漂亮的车子和优等马匹,又给予王猛高级官职“都护”,请王猛一起南下。王猛到华山征求老师的意见后,拒绝了桓温的相邀,继续隐居华山。

王猛这次拜见桓温,原本是想出山显露才华,干一番事业的,但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由于他考察桓温和分析东晋的形势之后,认为桓温不忠于朝廷,怀有篡权野心,未必能够成功,自己奔赴到桓温的手下,很难有所作为。这是他第二次拒绝别人的邀请和提拔。

桓温败退的第二年,前秦的苻健去世,继位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苻生。

他残忍凶暴,杀人如麻。苻健的侄儿苻坚想除掉这个暴君,因此广招贤才,以壮大自己的实力。他听说王猛不错,就派当时的尚书吕婆楼去邀请王猛出山。

苻坚与王猛一见面就像知心的老朋友一样,他们讨论天下大事,双方意见不谋而合。苻坚感觉自己遇到王猛好像三国时刘备遇到了诸葛亮;王猛觉得眼前的苻坚才是值得自己一生效力的对象。于是,他非常乐意地留在苻坚的身边,积极为他出谋划策。

公元357年,苻坚一举消灭了暴君苻生,自己做了前秦的君主,而王猛成了中书侍郎,掌握国家机密,参与朝廷大事。王猛36岁时,由于才能突出,精明能干,一年之中,连升了5级,成了前秦的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为苻坚治理天下出谋划策,做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

公元375年,王猛患病逝世,终年51岁。苻坚这时才38岁,他为丧失这位得力的助手十分痛心,经常悲伤流泪,不到半年头发都斑白了。

古人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从。”历史上很多有才能的人因为投错了主人而遗恨终生。王猛同诸葛亮同样在动荡不安的形势下,正确选择了自己的道路,所以才有他事业的成功,才有他一生的辉煌。他忍耐住一般人求遇心切,急于求取功名富贵之心,认定了真正的人选,才投身官途,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也告诉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尽力去选择一个你认为合适的领导,这样是你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

裴略出身显贵之家,得以担任唐太宗时期的一个宫廷侍卫。他头脑灵活,为人机警,当了两年多的宫中侍卫,长了很多见识,也认识了相当多朝廷命臣。

这一年,裴略加入兵部主持的武官考试。考完后裴略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很有把握被录取。谁知到了开榜之日,裴略竟名落孙山。气恼之余,他想去找宰相温彦博上诉,或许能挣得一个转折的机会。反正是死马当活马医,成功了是意外,不成功也无所失,裴略带着这样的心理去见温宰相。

裴略是宫中侍卫,毫不费力,便进入宰相官邸。正巧,兵部尚书杜如晦也在温家,二人在客厅饮茶攀谈,已有一会儿了。

裴略一见杜如晦也在场,感到来得不是时候,上前施礼后,便临时更换了一个话题。裴略彬彬有礼地对温、杜二人说:“我在宫中干了几年,长了不少见识,我觉得自己能明察事理,记忆力极好,尤其对语言尤其敏感,别人说一段话,我能一字不漏地复述下来,如果在朝廷做个通事舍人,我深信是非常称职的。”

温彦博一听,大笑一通,心想:真是一个自命不凡的人。他看了看杜如晦,见他没有说话的意思,便对裴略说:“太宗皇帝爱才惜才,古今少有,但皇上量材试用,视能授职,要通过一定的考试程序。前次兵部主持的考试,就是为了选拔人材,你参加了这次考试没有?”

裴略接口说:“我参加了考试,而且考得不错,但也许是考官们那天喝多了酒,老眼昏花,录取时把我的名字给弄丢了。”

温彦博哈哈大笑,对杜如晦说:“你看,有人到这儿来告你兵部的状了。”

杜如晦平静说道:“我真希望有人能对我们兵部的工作提出意见。不过,评卷、复查,手续齐全,至今尚未听说过有什么偏差。年轻人,你考得也许是不错,但别人考得更好呢。这次没被录取,下次再考嘛。”裴略一听,心里凉了半截。

杜如晦接着又说:“看你这样能说会道的,还有其他才能吗?”

裴略一听,随即转忧为喜,马上大声说:“我会写诗作赋,不信,您出题试试?”

温彦博抬头看到院子甬道两旁的几枝竹子,就对裴略说:“你就以竹为题,赋诗一首吧。”

裴略低头稍加思索,一首诗脱口而出:

庭前数竿竹,风吹青萧萧。

凌寒叶不凋,经夏子不熟。

虚心未能待国士,皮上何须生节目。

这首诗抓住竹子外表有节、内中空虚,经冬不凋、经夏无子的特征,讽刺竹子徒有其表而不务实际。以竹喻人,一语双关。

温彦博和杜如晦听罢点点头,露出赞赏的目光。温彦博心想:可能他曾经作过这个题目的诗,所以显得机敏、成熟,便决定换个题目,再试一下。因此又指着屏风对裴略说:“你再以屏风为题,作诗一首,好吗?”

裴略随即慢慢走到屏风前,口中吟道:

高下八九尺,东西六七步。

突兀当庭坐,几许遮贤路。

他稍微停顿后,突然亮开嗓门大声说:“当今圣明在上,大敞四门以待天下士人,你是什么人,竟在此妨贤?”话音刚落,伸出双手“哗”地一声,将屏风推倒在地。裴略出语惊人,行动更是出人意料。这首诗,这番话,明里说的是屏风挡道,实际暗示当权者不识人才,堵塞贤路。裴略说话时,吐字清晰,语调有力,声音宏亮,落落大方。

温彦博笑着对杜如晦说:“你听出来没有?年轻人的弦外之音,是讥讽我温彦博哩。”

裴略立即接口,一面比划着自己的臂膀和肚皮,一面说:“不但刺膊(博),还刺肚(杜)呢。”温彦博和杜如晦不免被他的机敏逗得哈哈大笑。

没过几天,补齐必要的手续后,裴略被朝廷授命陪戎校尉,这是武职中第30阶,一个从九品的小官。官位虽小,但裴略毕竟是正式进入了仕途。

在不遇的情况下,忍是积极地忍,而不是消极地忍,是积极进取,用自己的才能,让世人认识自己,而不是忍气吞声,不再奋斗。奋斗不奋斗所获得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唐代的陈子昂出身富豪之家,慷慨任侠,机敏过人,但在京城这陌生之地,一时还施展不开。初始,陈子昂也像其他人一样,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不停地进献给文坛的名宿大老,但总是石沉大海,没有回音,显然没有人愿意欣赏他。为此,陈子昂常有英雄扼腕之叹。

一天,长安东市这个繁华的商业区里,来了一位外地人,手里拿着一把光彩照人、精美绝伦的胡琴,标价出售。卖主对每一个想讨价还价的人,说的都是一句话:“100万就是100万,少一个子儿也不卖。”

100万钱,在那时可是一大笔巨款啊!谁能够出这么多的钱来买把胡琴?

然而,这个消息不出几天便沸沸扬扬地传遍了长安城。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每天从四面八方赶来东市来观看这把胡琴的人,络绎不绝。胡琴一时成了整个长安各阶层人士关注的焦点。

勤于思考的陈子昂决心借这把胡琴为自己指路,邀约了几个朋友一起来到东市。陈子昂拿起这把琴,上上下下打量一番,大声说:“好琴,绝对是货真价实的好琴。”又对卖主说:“就依你这个价,这把琴,我买了!”说得非常干脆。

围观者无不向陈子昂投以惊羡的目光,口中发出一片“啧啧”之声。一起来的朋友对陈子昂说:“你疯了不成?你也不想想这100万是多少钱!花这么昂贵的代价购买一把胡琴,值得吗?你要干什么呢?”

陈子昂对朋友说:“我喜欢音乐,精通琴艺,买回去,当然用它来演奏。我还没见到过这样好的琴,既然是好琴,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呀。”

这时人群中有人大声说:“买琴的这位先生,既然你有高超的演奏技艺,买的又是一把天下无双的好琴,何不当众演奏一曲,让我们一饱耳福呢?”

陈子昂笑笑说:“自然好。不过拉琴要有一定的气氛,要有条件,比如,要烧上一烛香,要有琴童侍立,这样拉起琴来才会富于情趣,随便地奏一曲,岂不辜负了这把价值连城的好琴吗?说着,他用手指指不远处那一片鳞次栉比的房屋说:“那里是宣阳里,我就住在那里,你们有雅兴听琴的,欢迎明天上午到寒舍去。我恭候你们光临大驾,也期待所有才高名重的朋友一起亲临指教。”

因此,这样一个精通琴艺、热情慷慨的人立即成了长安城中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

第二天上午,宣阳里陈子昂家中非常热闹,一二百个嘉宾把家里挤得满满的。

神采飞扬的陈子昂站在人群中间,高声说:“感谢各位朋友的光临,我从巴蜀之地而来,胸怀大志,腹有文才。我写的诗文,不敢说字字珠玉,但绝不是平庸之作。我曾把诗文投献给一些知名学者,但是,太遗憾了,他们却连看一看的时间都没有,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来得及了解我。”陈子昂看到人们都在集中精神地听着他的话,非常喜欢,便伸手从书僮手里接过琴,慷慨激昂地转了话题,“我会操琴演奏,而且技艺不俗;但我不想把时间耗费在拉琴上面,因为那是梨园弟子做的事。”话音未落,举起手中的琴,“嘭”的一声摔在地上,消耗百万的一把琴竟被他摔碎了。众宾客一时哗然,不知陈子昂的葫芦里究竟装着什么药。

陈子昂以非常自信的口气说:“我要做的事是写文章。你们看,我已写完了上百篇文章,我还会继续写下去的。今天,我请诸位来,就是想请各位帮我鉴定一下文章的质量。如果不好,我马上放把火把它们烧了;如果还有一点价值的话就请各位多美言几句吧。”

这时只见小书僮抽出一卷卷誊抄工整的文章,陈子昂依次送给每位来宾一卷。

客人们恍然大悟:陈子昂是在乘此机会宣传自己的文才。

陈子昂的文才确实属于上乘,他的文章刚劲质朴,有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杨雄的风格;他写的诗歌清新,明朗刚劲,有汉末“三曹”和“七子”的风骨。

人们透过陈子昂的超常之举,进而真正认识了他。就在一天之内,陈子昂的名声传遍了帝京长安,他从一个无名之辈,一下子成为众口宣扬的新闻人物。从此,陈子昂的身价倍增,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听到有人朗诵陈子昂的诗篇和朗读陈子昂的文章之声。

一个诗坛的先锋就如此脱颖而出了。

有的人一生崇尚功名,可能都没有发迹的机会,但是有的人仿佛天生就是幸运儿,似乎不太费劲就能遇到良好的机遇。

十、明视兼听——诽谤之忍

世界上处处充满了竞争,竞争的结果必然是有胜有负,有输有赢。不能只允许自己胜利,见不得别人成功,一旦别人的能力一超过自己,他人所得的结果好过自己,便忌妒不已,口出恶言,加以毁谤。须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诽谤之词一出,显露的是你自己卑鄙的心理,低下的人格,同时也伤及他人,扰乱视听,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造谣、诽谤、中伤他人都是无能的表现,真正有道德、有修养、有才干的人,是不齿这种作法的。要在日常的竞争中,击败对手,靠的是自己的实力。

《劝忍百箴》对这个问题是这样讲的:“谤生于仇,亦生于忌。求孔子于武叔之咳唾,则孔子非圣人;问孟轲于臧仓之齿颊,则孟子非仁义。黄金,王吉之衣囊;明珠,马援之薏苡。以盗嫂污无兄之人,以笞舅诬娶孤女之士。彼虎不受,人祸天刑,彼将自取,我无愧怍,何慊之有。噫,可不忍欤!”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一般情况下诽谤产生于仇恨,或产生于忌妒。如果你问武叔有关孔子的为人,那么孔子不是圣;问臧仓有关孟轲的言行,那么孟子不行仁义。世上的流言将王吉的衣服说成黄金,将马援的薏苡说成明珠。以与嫂子通奸污蔑没有兄长的人,用打岳父的罪名诬陷娶孤女的士人,这是什么样的人啊,人面兽心,满肚子歪门斜道,出口恶言。扔给豹虎,豹虎都不肯吃。作恶必然遭受天罚,咎由自取。自己没做亏心的事,就无憾于世。唉,怎么能不忍呢!

诽谤形成的原因,综合起来不过是以下几点,一是由于仇恨他人的成就或是为人,二是妒嫉他人的成功,唯恐他人的成就超过自己。无论是圣人、伟人,还是凡人、常人都有可能受到诽谤。

据《论语》中记载:步孙武叔毁谤孔子,他的学生子贡针锋相对地批驳说:“孔子是不可诋毁的,仲尼就像太阳和月亮,没有谁能达到他的思想的高度。人虽然想自绝生命,又岂能损害太阳和月亮的光芒呢?”

同类推荐
  • 爱拼才会赢

    爱拼才会赢

    在成功人士的字典里,永远没有“失败”和“放弃”两个词,他们有着永不言败的气魄和信念。失败不是借口,更不是放弃的理由,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是大自然生存竞争亘古不变的法则。应当把失败当作追求人生之美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滋味,在困苦、蔑视与嘲笑中也不忘坚持自己的信仰,只有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力争一流,不甘人后的人才可能到达卓越的巅峰。
  •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沟通技巧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沟通技巧

    人人都要与人沟通,人人都要学会沟通。沟通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桥梁,沟通也是一种生活更趋完美的补充,良好的沟通让青年人开拓眼界,获取广博的知识精华,良好的沟通也可以让青年人,从他人那里获取智慧与力量。勇敢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你的生活更加美丽无暇,让你的人生更加璀璨辉煌。
  • 职工和谐相处手册

    职工和谐相处手册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品读李叔同的人生智慧

    品读李叔同的人生智慧

    他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是宗教泰斗,更是博古通今的国学大师。通过他,人们可以看到一个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和文学于一身的全才,更能找到获得智慧人生的航向,他就是李叔同,法号弘一大师。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是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也是温暖人生的智慧之光。弘一大师一生风雨历程,其人如历史,其言如溪潺。其品格、处世之道、为人之道、学习之道、人生态度等,皆是智慧的光芒,能让我们与幸福相近,与成功携手。
  • 成功人才素质论

    成功人才素质论

    本书是作者十几年来深受欢迎的专题讲座的总结。作者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深入探讨了人才素质的概念,系统分析了成功人才应该具备的合格的政治素质、科学的思想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等六大素质,并按照各方面素质的内在结构展开为若干具体方面,分别分析各个具体方面素质的要求、现状、存在问题和倾向、提高的基本途径;最后综述人才发展与终身学习的趋势,为各级党政干部、各类青年人才提供了全面素质发展的蓝图。本书理论联系实际,依事说理,角度新颖,逻辑严密,是各类人才健康发展的必备参考。
热门推荐
  • 108分钟改变世界

    108分钟改变世界

    本书为2011年4月,俄罗斯为尤里·加加林完成“人类首次太空飞行108分钟”50周年而出版的纪念图书。全书共分7章。分别介绍火箭的故事;苏联航天器发射场的创建;控制系统和飞船的研制过程;宇航员的选拔;加加林飞行的整个经过;飞行成功后全世界的庆祝盛况。书后还附有关于加加林飞行的最新解密官方文件资料。
  • 读通鉴论

    读通鉴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以血封苍

    以血封苍

    帝高阳之苗裔兮,古帝血脉觉醒,征战万界,以我魔血封苍天
  • 六十种曲鸣凤记

    六十种曲鸣凤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历史的碎片:侧击辛亥

    历史的碎片:侧击辛亥

    本书为张鸣精选的一组历史随笔。作者以老辣笔法,独特另类的视角,触及晚清民国诸多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诸如皇宫之隐秘,女人之别样,君臣之分别,文人之脾气,军阀之脸谱,武夫之性格, “男人的辫子”,“洋人的胡子”,等等,构成一幅晚清民初的群像图,透过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不为人知的奇闻轶事,折射出历史深处所隐藏的秘密和真相。细细品读这些正史瞧不上的鸡零狗碎般的故事,真切感受到了历史的真实,感受到它的血与肉,更看到那纷扰世界中的另一番景致。
  • 末法道人

    末法道人

    李正宇,出生在岭南山区的小村庄,因母女鬼魂缠身而沾上阴气,频频撞上鬼怪之事。偶然得识道法高人,走上了修法之路,从而改变了一生。茅山邪降,蛊毒巫术,密洞探宝,风水奇闻,山精妖魅,小城诡事,人间悲剧......种种抓鬼奇历、阴阳诡异之事纷至沓来。
  • 桃花三生

    桃花三生

    陈旻桃上辈子好吃好喝好八卦,最忌动,家务都请钟点工,不喝酒不抽烟不赌博不泡吧,工作正正派派,清清爽爽,喜欢烤饼干网购开车打麻将,结了婚离了婚,重新换套车房,又是一个好白富美,照样有人排队追,活的毫无压力潇潇洒洒。男:佛前三生灯缘,转世我削骨凡胎,恶事做尽,只为一心执念,一眼不平意,孽起缘灭,果报生生不爽,你仙骨佛心,可能渡我?女:渡不了,地府排队请早。
  • 总裁霸爱,老公请节制

    总裁霸爱,老公请节制

    “求求你,放过我……”“你的身体比嘴巴要诚实得多!”一场惊心设计,他夺走了她的第一次……叶薇表示就当被狗咬了一口算了,可眼前的这个总裁太讨厌了,每天晚上都来压榨她!一次结束还要来第二次!“老公大人,能不能节制一点!”某腹黑BOSS点了点头,“好,一次一个姿势,重新来!”
  • 灵灭情怨

    灵灭情怨

    情情怨怨在红尘,仇仇恨恨难断痕。频频笑笑一世过,名名利利为何争。爱恨纠缠,独傲巅峰,才发现最终得到的比失去的多的多。。。
  • 穿越时空之古堡奇缘

    穿越时空之古堡奇缘

    穿越啦,哈哈,这等美事终于落到我头上了。晕……谁来告诉我这是哪啊?怎么穿越来了这么个鬼地方啊?呜……等等,这个小子长得不赖嘛,咦,貌似还是个贵族哦,嘿嘿,小子,算你好运,姑奶奶我决定对你骗财骗色咯。可他那副“面瘫”相还真有点……不管啦,先赖上再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