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69500000023

第23章 张居正:天才少年入官场(2)

朱元璋一心一意于“士笃于仁义”,想要的正是这套货色。于是,就和他将中国乡村建设发挥到极致,从而把农民钉死在土地上一样,朱元璋也把源于王安石的科举制义推到了极端,用四书五经和八股文将读书人——中华民族的头脑与心灵,牢牢地禁锢在了科举考试之中。从此五百多年,除了拜曹雪芹之赐,出了一部《红楼梦》之外,中华民族再也没有能够出现一位能够和以往世代比肩的大思想家、大文学艺术家和大科学家。《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遂成为民族精英队伍的大体面貌。

帝国政府规定,各级科举考试,专用四书五经出题,文体略如宋朝程朱理学所弄出的经义之文。应考者要用孔孟的思想语气行文,并且只能根据那位发誓要“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所作的注疏发挥,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就是所谓要“代圣贤立言”。就是说,在内容和行文语气两个方面,都要像朱熹那样说圣贤的话而不是人话。显然,这种让人在思想上必须带着镣铐跳舞的主意,只能出自朱元璋那样的头脑。

这还不算,在文章写作的形式上,也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这就是为人们广泛熟知的所谓八股文。

八股文的源流,可以追溯到骈体文和赋诗填词的格律上去,应该和中国文人讲究语言文字形式上的美感有关。就和没有人喜欢语言文字狗屁不通一样,这种形式上的美感追求也没有错。问题是,就和朱元璋几乎把所有治国之道都推向极端,从而令人极度不安一样,科举考试既然在内容上已经走向极端,哪里可以容许与之匹配的形式不极端?由此,八股文可能是在宋代渐露端倪,在元代小试锋芒,在朱元璋手中蔚为大观,大放异彩,最后,在他的儿子永乐皇帝朱棣那里终成定制。

作为一种极端的写作形式,八股文的情形是:考试若以四书出题,则称“四书文”,以三百字为限;若以五经出题,则以五百字满篇。文章写作必须循着法定的格式书写,通常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等部分组成。其中,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必须用排比、对偶句式,组成相对成文的两股文字,就像写古体七律、五律诗时,中间四句必须由两两对偶的句子组成一样。全篇共有八股,于是称为八股文。其行文起承转合,层次分明;读来则琅琅上口,煞是整齐美观。故其别称还有比如:制艺、时艺、制义、时文等。

这套科举程式极其严格,当时的术语叫“功令”,指的就是关于考试的详细规定,为当日学子们所熟悉的程度,应该远在今天的“托福”之上。功令是不能违背的,否则,不但意味着失败,严重者可能还要遭受处罚。这就等于说,跳舞时,不但要手脚戴着镣铐,还要穿上使用刚性材料制作的紧身衣,任你如何天生丽质艳压群芳,管叫你无从花团锦簇。其训练与临场时的艰辛,可以想见一斑。

生活在今天的人们,若有谁严格按照古典诗词的平仄格律填写过律诗或词的话,可能能够明白写八股文时的艰辛。若想用那玩意儿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不是不可能,至少也是辛苦至极。

不过,在限制中方能显出高手,否则,奥运会就将成为兴奋剂和乱来的狂欢节,而不是公平竞技的盛会。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八股文能够相当有效地测试出人们的智力与素养水平,并使这种测试具有了相对公平的客观标准。从而,才在相当长时间里,使诸多家境贫寒却富有才华之士,通过它走上了中国历史的前台。

为此,将其全然视为垃圾,确有让人颇感踌躇之处。就如诗词格律一样,可以产生李白苏东坡,也可以产生冬烘学究,还可以产生淫词浪曲。全部的要害在于内容而非形式。明清两代五百多年,中国人由宋元时期的世界领先地位,全面落后,以至于在思想文化领域堕入可笑之境地,以专制暴政程朱理学禁锢民族头脑与心灵为其大端。切齿痛骂八股文,就和憎恨满江红、浪淘沙这些词牌子一样,就算不是找错了对象,至少是不必花费那么大的力气。因为,那只是一架风车而已。

然而,以帝国之大,人才之众,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也时常会在近乎不可能时,闪现出一些真正的灵光。

比如,梁章钜的《制艺丛话》中记载:有一个叫赵时春的孩子,时年九岁,八股文作得相当漂亮。我们知道,当时的岁数是以虚岁计算的。这位可能刚满八岁的孩子,在县里应试时,被考官怀疑其背后有枪手。于是,将其揪出,当场出题考之。题为“子曰”,令其破题。孩子应声答道:“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句借苏轼,暗含“子曰”之意,一时举座皆惊。考官当即又以孩子的名字“赵时春”为题,令其破之。孩子答曰:“姓冠百家之首,名居四序之先。”哪怕为了夸饰其能,将这孩子的岁数缩小了,其破题之巧,都足以令人叹为观止。这个故事,也曾经被人用到了张居正的身上。因此,无从探究其真实程度,且探究起来的意义有多大,也是疑问。

张居正作八股文时,题目出自《大学》,曰:“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今天看来,这根本就是废话,当时确是圣贤之言。张居正的破题是:“善理财者,得其道而自裕焉。”——善于理财的人,懂得真谛,自然会富裕有余。后来,张居正的确用他的治国实践,准确证实了此破题不虚。

我们知道,中国民间流传着大量关于朱元璋联诗作对子的故事,可见不是无根传言。帝国风气应是其来有自。

还有一则记载,则从另外一个角度,相当贴切地表明了帝国士大夫的心态——

刘健是明孝宗弘治皇帝时的文渊阁大学士,就是弘治皇帝临死时,拉着手拜托他照顾正德皇帝的那位。此人一生专治程朱理学,后官居首辅,主持国家大政。其人在历史上官声还算不错。他曾经多次对李白杜甫等表达了坚定的不屑:“现在的后生晚辈实在可笑,当了进士,就去学着作诗。有什么用?就像李杜者流,不过是两个醉汉。放着许多好人不学,偏要去学醉汉。”

帝国读书人的主流代表如是说,可以部分地证实了从明朝开始,我国思想文化领域里如何急遽萎缩的状况。若与朱元璋其他施政相结合,也可以部分地说明,到宋元时期仍然领先于世界的中国经济文化,是如何在大明帝国时期开始退化的。

从这些做法上判断,朱元璋在心理上,很有可能具有某种近乎偏执狂般的完美主义倾向。不言而喻,任何在国家治理上的理想化偏执作为,其最终,必定导向灾难性的后果。揆诸世界历史,至今还找不到相反的案例。

或许令当时的读书人感到欣慰的一点是,在这里,学习与考试的范围倒是完全一致,就是本诸四书五经。

帝国规定,考试时,严格禁止触及现实,亦严格禁止触及政治。这些规定,可不是说说而已。违反了这一禁条,不仅仅是落榜了事,有时是会出人命的。张居正中试前后,发生了两次诛杀大臣的事件,都与此有关。

一次是在张居正中试的三年前,皇帝将山东乡试的主持人叶经逮捕下狱。

原因是,皇帝阅览山东呈进的乡试试题时,发现第五条防边一问中有“北方侵略者入侵,防御应对失策,封官受赏的人太多太滥,四处征物敛财,财尽民穷”等语。皇帝大怒,认为这是在影射挖苦朝廷。加上重要的朝臣如严嵩等,也认为此为诽谤讽刺皇帝之意,于是下令将叶经杖八十。

结果,这位弹劾过严嵩、相当于今天国家监察部司局级干部的御史大夫,被当场打死在宫殿门外的广场上。

一般来说,杖三十到五十,就足可以致人于死地了。要想打死一个人,八十棍已经绰绰有余。

在这种被命名为廷杖的刑罚里,有高深的学问。据说,那些行刑的武士们受过严格的训练,训练时,他们用宣纸包着砖头,然后用棍子击打。合格的标准是:砖头已经被打成粉末,外面的宣纸还需完好如初。以此功力,他们可以在看似不经意之间,几棍子就置受刑者于死地。同样,他们也可以在运棍如风、血肉横飞之中,使人表面体无完肤,实则只是皮肉之苦,将息几日,便痊愈如初。

如此高超的技艺,显然不会仅仅为打人而苦苦练就。其奥妙之处在于,他们与负责监刑的太监们心有灵犀,是催命棍还是留命棍,端在此默契之中。据说,这种默契表现在太监摆出的脚形上,脚尖向里的内八字和脚尖外撇的外八字,其张合的角度大小,均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其间,太监自己的好恶尚在其次,关键是包含了太监对皇帝心意的揣度,还有在此人身上是否能够得到好处,乃至好处大小的丰富信息。

于此细微之处,我们只要稍微运用一点想象力,就不难窥见帝国官场政治已经如何地臻于化境。也使我们在杜亚尔德勋爵《中华帝国志》中,关于“统治中国的就是棍子”的说法面前哑口无言。

到张居正的时代,死在这种大木头棍子下的人,已经成百上千。从后来的情形判断,张居正似乎并不反对应用此种方式来对付那些异己者。

张居正中了进士之后的第九个年头,发生了为考选试题而起的另一次杀人事件。这次被杀的人官更大,是吏部尚书李默,相当于今天主管全国干部与人事工作的最高首长。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长河

    中国历史长河

    用看故事的方式读历史!无限精彩尽在其中!每节至少一则历史故事,却又自然连续,让您在无与伦比的阅读快感之中,领略历史的无穷妙趣。一书在手,囊括整部《二十五史》,将中国五千年历史从头讲到尾。一个人的历史文化知识往往是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助于拓宽人生视野、增强文化修养、提升个人素质,为迈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您已抽不出时间来阅读,您不妨让您的孩子看一看。相信您对本书的判断,您的孩子会从中汲取到丰富的文史知识,了解到许多成语、典故及历史事件的出处、来历,为增进学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素材的储备、知识的积累,高分作文何足道哉!还等什么呢?赶快阅读吧!
  • 炎黄之炼钢

    炎黄之炼钢

    我是子弟兵,是块好钢。我是子弟兵,是百炼成钢。我是子弟兵,是千炼成精钢。我是子弟兵,是万炼成炎黄钢。当一个退伍军人,被一个位面时空交易器带到各个朝代时期,就像一朵小火花一样,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燃遍了整个中华大地,燃遍了山河峡谷,燃遍了海内外,凡是有炎黄兵的地方都插上了炎黄旗。
  • 资治通鉴里的那些事

    资治通鉴里的那些事

    《资治通鉴》不是历史书,二十四史里面没有它,宋神宗说它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可以说这是一本政治参考书。只是它的参考基础是从周朝末年到五代末年一千三百多年的中国历史,把其中对为政有帮助、有参考价值的内容提取、汇总、分析,供后代人学习。但对现代人来说,流水账式的纪年模式、晦涩的文言、略显苍白的表述方式都影响了人们对于它的深度阅读和仔细分析。今天我尝试把《资治通鉴》用故事的形式,一篇一篇讲给各位听。
  • 龙吟鹰啸

    龙吟鹰啸

    一不小心卷入了历史,爱!恨!情!仇!如何面对
  • 霸王寻游记

    霸王寻游记

    邱云生长在兵荒马乱年代,为了拯救黎民百姓,他加入军中,开始了他的战场生涯,从此,他的生命与死亡只有一格之遥,他最终能否实现安家立国的愿望呢?
热门推荐
  • 宅女小姐的异世界生存攻略

    宅女小姐的异世界生存攻略

    为了打败被称为“网游天才”的少年苏左亦,18岁的宅女宫苒月偷偷盗取了表哥实验室里的“新版VR(虚拟现实)游戏体验机”准备偷偷地大干一场时,游戏机突然失控,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场异世界的纠葛……
  • 轮回噬魂者

    轮回噬魂者

    一眼生,一眼死,一眼碧落入轮回。魂者大陆上,风云四起,危机暗伏,暗魂之主的千年阴谋将给魂者大陆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王平王安两兄弟应劫而生,本应携手抗敌,没想到却落得个手足相残。源魂之地早已不问世事,而圣魂宗却后来崛起,已经隐隐有种称霸魂者大陆之势,守护者和噬魂者的传说犹在耳旁,七大家族又渐渐浮出水面,可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一切还是逃不过天道轮回。最后,王平王安两兄弟将何去何从,而魂者大陆又能否度过这场浩劫呢?预知详情,且看魂者大陆之上的史诗级传说--轮回噬魂者。
  • 异世之终焉天帝

    异世之终焉天帝

    反派:“你这什么剑气!怎么那么大!那么粗!还带着魔法属性!!!”陈天:“啊?哦,那叫修罗邪光斩!”一个小白,带着DNF二转天帝所有技能穿越到剑与魔法的世界。
  • 乱世劫仙

    乱世劫仙

    他人修仙是为长生我修仙是为绝仙既然修者不仁,圣人不仁,天地不仁我就要这修者全废,圣人灭绝,天道不存。我要还天下一个青天白日,朗朗乾坤!
  • 我的女友是班长大人

    我的女友是班长大人

    我叫王尼玛,我已经察觉到了,自己其实是一本小说中的人物。要问为什么?这段时间,什么百年一遇的地震、千年一遇的海啸、万年一遇的火山爆发……全TM在这个世界发生了。而且最不能忍受的是,我竟然还要被迫跟班长大人谈恋爱?!这种事情只会在小说中发生才对吧,魂淡!(未来,等待一切都稳定下来之后,我会重新再踏入这种风格的领域,因为,这是我写书数年来,唯一一本以纯读者身份阅读的时候,还能被深深吸引的书。)
  • 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

    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

    什么是孤本小说?凡国内藏书只此一部的,未见各家收藏著录的,一概称为国内孤本,而在国内外现存唯一的完整本,才可称为孤本。所以,确定孤本最重要的是依据,现今收目较多较全的《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小说书坊录》、《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日本大冢秀高的《增补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以及《中华孤本》是我们确定孤本的依据。正是由于孤本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阅读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古吴娥川主人等编著的《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在众多孤本中挑选了价值较高的十种编成《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以飨读者。
  •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是一本用小标题形式解读中外文化常识的书籍。本书从风俗礼仪、文学集萃、影视戏剧、书画歌舞、饮食、服装服饰、医学医药、名胜古迹和天文历法等多个方面,分类讲述中外的文化常识,让读者开阔眼界,全方位了解文化常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 极灵魂仙

    极灵魂仙

    一个拥有强大修炼天赋的少年,却在十五岁时被强人所杀,后被路过的魂修聚拢魂魄,踏上修魂之路……
  • 僵尸看见猫

    僵尸看见猫

    一个会术法的僵尸,一只奇异的黑猫,两人经常无意碰面,从此遇见各种妖魔鬼怪。一起闯荡生活。命格多变?对于宁然来说,不重要。变成僵尸?那又何妨?不照样好好的吗?三煞怨婴,金蟾怨鬼术,女鬼,怪异黑猫,小鬼吸棺,尸变,黑僵,成为僵尸,古墓,尸溪沽沽,蝙蝠,尸溪沽沽,蜘蛛,棺椁妖尸.......
  • 绝宠医妃:王爷中了蛊

    绝宠医妃:王爷中了蛊

    冷静倔强的气质女军医,冷酷无情霸道的王爷,相遇相知,又相爱相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