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符合社会需求是你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比如说选择专业和学习方向吧,现在社会最需要,最吃香的是哪些领域哪些专业的人才?这往往可以成为你至关重要的“方向选择”。如 “社会心理学”、“物流管理”、 “应用软件维修师”、“环境工程”、“人力资源”、“高级技工”、 “公共营养师”、“ACCA(注册会计师)”、“动漫绘图师”、“职业规划师”、“广告创意策划师”、“理财规划师”、“同声翻译”等专业人才等在国内供不应求。当然,随着时代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才需求是不断文化的,这就需要你时刻关注,用心选择。可以说,如果你努力学习并掌握社会最需要的专业知识,你就很容易受欢迎,就很容易成功。
对于市场经济来说,越是奇缺的产品,越是优质的产品就越受欢迎,因此就越容易成功。比尔盖茨为什么成功?就是创造了全世界用户实用的必需的软件;丰田汽车为什么风糜全球?因为它节能,廉价,深受客户开欢迎;为什么台湾华人漫画家蔡志忠的漫画作品风靡海内外?因为他的漫画无论形式和内容都很符合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阅读需求。
杭州市有一位读商学院的女大学生,放弃了在公司里的不错的职位,回到她的老家东北农村养猪。为什么呢?因为她回家探亲,发现这里有一个大“金矿”:家乡的玉米很丰富,但很便宜;而家乡的猪肉很贵。为什么不能利用家乡便宜的玉米来养“很贵的猪”呢?于是她就选择了“当猪倌”这个“方向”。结果她成功了。事业越做越大,现在她的生猪存栏量达数百头,正在规划建一座较大的养猪场。
这位女大学生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适应了社会的需求,社会需要你的产品,你的产品又这么好,能不受欢迎吗?能不成功吗?
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凡是优良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凡是“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都会受到用户欢迎,就会赢得市场。
适应社会需求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涵义,那就是:人本身就是一个产品,如果深受用户欢迎,你就容易赢得“市场”,获得成功。这就产生一个这样的问题:作为一位青年,在就业求职上,你是不是受欢迎?
于是,一个青年要成功,除了选择“专业”和“产品”之外, “做人的方向”:全力把自己打造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或“受社会欢迎的人才”。这就需要你努力在道德人品、知识技能、身心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要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要紧紧结合自己的优势、长处。
成功学认为,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的人容易成功。
一个人在确定“人生大方向”时,常常有一个探索、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就是”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马克思年青时想做个诗人,也曾经努力写过一些诗歌,但很快就发现自己的长处并不在这里,于是改行投身社会科学研究。英国著名诗人济慈,本来是一名医生,后来在偶然写诗歌中发现了自己的才能,而且自己也特别喜欢写诗,于是当机立断,弃医从文,为人类写出了许多不朽的诗篇。香港影艺界巨星成龙,演了十多年“李小龙式的武打英雄”,总是成不了大名,后来经过反复揣摩,终于慢慢才找到了自己真正的长处,真正给自己“定位”:可爱、随和、憨厚、调皮、亲切、正直的喜剧性人物。“目标”定位准确了,很快取得成功。
著名华人物理学家丁肈中博士,在台湾念大学时,读的是机械专业,但他的兴趣、志向和长处不在这里,毅然选择了理论物理,到美国去求学;后又发现自己更适合从事实验物理,于是转向了实验物理,开辟了自己的实验室,最终发现了“丁粒子”,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中国最优秀的摇滚乐歌手郑钧,最先是在大学里学工业贸易的,可他学工业贸易大不如学摇滾歌曲来得兴趣和有成就,于是他干脆进行“目标转轨”,停学而专门从事摇滾歌曲创作和演奏。目标选准了,一举成功,其个人专辑非常畅销,并获“神州最佳男歌手”大奖。
三是要紧紧结合自己的兴趣。
兴趣是成功之母。激情是成功的基石。干自己最喜欢的事最容易成功。
1955年出生的郑渊洁,青年时代对传统的大学不感兴趣,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写作,写儿童文学作品。数十年来,他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写作,塑造了皮皮鲁、鲁西西、大灰狼罗克等青少年喜爱的文学形象。他的书十分畅销,作品已累计售出1亿5千万册,成为中国著名的“童话大王”和“作家亿万豪”,荣登“第四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他是一个人写一本期刊(《童话大王》半月刊)27年世界纪录保持者。2008年,联合国向郑渊洁颁发“国际版权创意金奖”,郑渊洁成为中国作家获此殊荣第一人。
郑渊洁的巨大成功,完全得益于他“于自己喜欢的事”。
肖峰,198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被分配在北京一家干部学院做教师。然而,当教师,教数学并不是他的“最爱”。他喜欢上了心理学,他觉得这里有着无穷的精彩世界。在家人朋友强烈的反对声中,他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并从此走上了心理健康咨询的道路。毕业后,又被分配一家学术性的杂志社工作。然而他并不喜欢这种工作,沒多久就放弃了这份别人认为是很不错的铁饭碗,一心一意办起他的心灵家园——慧源心理中心。几年来,他干得十分开心、投入,几年来他的慧源心理中心越办越红火,共培训了上万名学员,80%学员经过自信心理训练,树立了自信,打造了“阳光心理”,走上心理健康之路;而他同时心理学著述取得丰硕成果,著有《登上心理健康快车》《妙语解千愁》、《心理悄悄话》、《巧开心锁》等十几部心理学畅销书,并被聘为多家电视台有关心理、家庭教育、儿童游戏节目顾问和策划人。
一个人要是喜欢干一件事业,他就会全力以赴,激发出全部生命潜能,就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和创造力,因此就容易获得成就和成功。这就好象巴尔扎克喜欢写作,贝克汉姆喜欢踢足球,聂卫平喜欢下围棋,成龙喜欢演武打戏,卓别林喜欢演喜剧,巴菲特喜欢炒股票,邓亚萍喜欢打乒乓球,李双江喜欢唱歌,候宝林喜欢说相声,伍兹喜欢打高尔夫一样。
尽早做你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词对当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不少大学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说到底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去选择、规划和把握人生的方向,选择人生的奋斗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最先行、最基础的一项准备工作,也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的关键一环。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搞好“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是思想上的“预热”和“准备”,是在确立人生发展方向和目标,因而是迈向成功的关键。在就业压力严峻、竞争激烈的今天更是这样。
美国有个亿万富翁叫比尔。拉福,从小立志经商,要做一名出色的企业家。中学时代起他就与他的父亲共同制定了自己的人生计划并严格按这个“计划”实施:中学毕业后,先考取工科大学机械专业,毕业后再进入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取得“经济学硕士”后,他不急于下海经商,而是按设计好的步骤考取公务员,在政府机关里锻炼了5年。5年后他又按设计步骤到跨国公司打工两年,两年满后才正式辞职自己干,当小老板。经过二十年的奋斗,他终于成为亿万富翁。1984年,他在北京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时深情地说:“假如没有当年我和父亲一道制订的职业生涯设计,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
其实,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进了大学才有的“课程”,而更多的还是在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是每个追寻成功看青年时刻都可以做的事。
来自台湾的刘谦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现代著名魔术师?同样是因为他从小喜爱魔术,早早就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他没有正式拜师学艺,仅凭借自己对魔术的喜爱一直坚持了下来。他从7岁开始自学魔术魔,12岁的时候就从世界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手中拿到了台湾青少年魔术大赛的金奖。
林书豪为什么成为世界篮球界的巨星,成为“亚裔球员在NBA新的标杆和榜样”?同样在于他的理想和职业生涯规划。从小爱打篮球,高中时就有梦想,于是步步攀登,进入哈佛大学后竟然进军NBA为荣耀和奋斗目标。这一切,无不成为他铸就辉煌的基石。
青年人充满各自理想、梦想,比如说,同样是大学毕业,有人选择了攻读硕士、博士,有人选出留校教书育人,有人选择到企业当白领,有人选择出国,有人则选择自主创业,当老板,当亿万富翁;这一点一点都沒错,可是你经过“职业生涯规划”了吗?
青年人要获得成功,就要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无论你是大学生、中专生或职业学校学生,还是中学生或军营中的士兵。
确定人生方向往往要“好事多磨”
人生的方向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做了一次或两次“职业生涯规划”就可以完全解决了的,换句话说就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要经过较为长期的无数次的实践、摸索和体验才能完成的大事。不少人开始还不确定某个方向,但经过社会实践、人生体验和心灵感悟,最后才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总之,确定人生方向要勤于思考和实践,好事多磨。
鲁迅最初是学医的,到日本仙台医学院留学,为的就是学好医术,回国为民造福。然而,看一场电影彻底改变了你的人生方向。电影中一个中国人被日本人杀害,其他中国人就象看客一样无动于衷,心灵早已麻木,这是多么可悲的狀况!这一幕给青年的鲁迅以巨大的心灵震撼:学医救国,巳不是当务之急;真正的当务之急是唤起民众,医治民众那麻木的心灵!惟此才能救中国!于是他改弦易辙,回国后拿起文学之利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民众呼号,用笔救国,用文字救疗沉睡的中华和千年的国民性。
人生方向的扭转,使鲁迅激情和潜能得到充分施展,写下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不朽名篇和数百篇投枪匕首式的杂文,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成为文学界思想界的“民族魂”。
同样,著名华人物理学家丁肈中博士,从台湾读机械专业到选择了理论物理,到赴美国从事实验物理研究,经历了多次“方向的选择”。他的人生方向,是反复地认真地思考、体验和实践,不断地调整和修正的结果。
你知道美国新闻大王普利策吗?他是怎样成才、成功的?让我们来看看。
1864年,17岁的普利策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匈牙利到欧洲各国谋生。最初,他想当兵,先后报考奥地利、法国、英国等外国军团,均因年龄小、视力不好、身体单薄而被拒绝。他又流浪到德国汉堡,在一位好心人的指引下,由海上偷渡到美国。他会骑马,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一名骑兵。但南北战争很快就结束了,他就退伍的他就留在纽约谋生。纽约不是穷人的天堂,求职屡屡失利的他只好来到西部的圣路易斯,先后做过水手、骡夫、建筑工人、码头苦力、餐厅跑堂等,但沒有一样是他兴趣的。后来他幸运地找到了图书馆的一份差事,每天为图书馆工作2小时,换取任意借阅图书的便利。不久,他接触了《西方邮报》的两个股东,成为该报的一名记者。他终于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做新闻。
古今中外,有多少象普利策这样的名人、学者在确定人生方向中同样是经历了长期的深刻的思考、体验和实践,不断地调整和修正,也就是说经过反复的“好事多磨”后,最终才确立了符合自己实际的人生方向和目标。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青年借鉴。
成功小揭示
符合社会需求是成功的基础。
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的人容易成功。
兴趣是成功之母。激情是成功的基石。干自己最喜欢的事最容易成功。
青年要获人生辉煌,就要尽早明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人生思考题
1、 确定人生方向和目标时要注意哪些原则?为什么?
2、 为什么要尽早做你的“职业生活规划”?
3、 人生发展方向是一帆风顺、一成不变的吗?为什么?
本章要点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哪里走?
一个人看不到找不到方向,摸不到目标比死还可怕。
方向决定一切,方向决定成败。
确定人生方向需要抓住三个原则:一是结合社会需求;二是要结合自己的长处、优势;三是要结合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青年要获人生辉煌,就要尽早明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确定人生方向要勤于思考和实践,好事多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