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玛·拉格洛孚,1859年生于瑞典西部代姆兰省玛巴卡村。幼年一直生活在乡村,很早就接触了安徒生的童话和北欧的古代神话传说,以及代姆兰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
20岁后,离家到斯德哥尔摩读书,毕业后在伦茨克罗担任了多年的小学教师。1891年发表处女作《古斯泰·贝林的传说》,在瑞典文坛上一举成名。这部小说描述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农村后贵族地主的没落和破产,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田园生活的怀念。完成于1906年~1907年的长篇童话《尼尔斯历险记》(又译《骑鹉历险记》),使拉格洛孚在北欧获得了与《安徒生童话》的作者齐名的声誉。这部作品把尼尔斯的历险与对她家乡的地理、历史的描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加入了许多美妙的民间传说,情节曲折引人,文笔清新流畅,处处流露着真挚的母爱。
作品发表后,很快被译成各种文字,博得了世界各国读者,尤其是少年儿童的深深喜爱,至今仍是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190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为“赞赏她作品中所具有的特色,高尚的理想、生动的想象和心灵的悟力”,授予拉格洛孚诺贝尔文学奖金。1914年,又被破格选为瑞典科学院第一名女院士。
拉格洛孚一生的主要作品还有:以古代北欧传说和意大利现代生活为题材的《假基督的奇迹》(1899年)、反映瑞典达拉尼尔省宗教运动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1901~1902年)、长篇小说《流放者》(1919年)和短篇小说集《看不见的联系》、历史传说三部曲《吕温斯葛尔特的戒指》(包括:《将军的戒指》、《舍洛塔·吕温斯葛尔特》、《安娜·斯维尔特》)等。拉格洛孚的作品多以瑞典乡村为背景,提倡民族民间传统,标榜道德、善行和纯正的爱情,但对封建制度下的农村生活常有不恰当的美化。在艺术上,她的叙事性作品,格调优美,思路开阔,富有诗意,讲究修辞。她还写了一些诗歌,表达对时代的动荡和骚乱的忧虑。
《尼尔斯历险记》由许多单个的历险故事组成,因而都可以独立成篇。本书选录的《少年》,是该书的第一章,描写一个顽皮的农村少年如何变成小精灵的十分有趣的故事。它是尼尔斯历险的开始,从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拉格洛孚细腻、逼真的表现手法,和想象丰富、别具特色的叙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