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人人都是速度至上、效率第一。想要迅速有效地作决定,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迟缓的决定总比草率的决定正确性高。可惜大多数人宁可求快不要慢,宁可犯错也不愿有所保留。如果发觉其中有冲突矛盾之处,那就对了。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人人都是速度至上、效率第一。想要迅速有效地作决定,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必须得缓一缓的决定,就该缓一缓;人必须极力抑制自己的冲动、草率。可惜许多人办不到,因缺乏耐心或其他原因,总是要求立见分晓。于是我们被迫急忙作草率的决定,被迫不假思索地回答对方草率提出的问题,如此行事十分危险。
延缓决策过程的诀窍在于,要相信不作决定或慢点作决定并不会带来不良的后果。曾担任美国《时代周刊》主编八年的卡夫曾对记者表示,每周部属所提出来的问题,有半数他都任其悬而不决。这并不表示他优柔寡断,主编的工作绝对是“决策密集”的。他每天要面对数十个疑难杂症,这可不是该先给谁打电话、该给哪些人回话、或到哪里午餐之类的小事;他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到一群遍布世界各地的一流人才。
一旦他决定要报导某个主题,就会对一大群记者、编辑、撰稿人员及摄影记者造成一连串的动作,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其他的决定。在主题决定后,他还得决定由谁执笔,篇幅多长,要配发哪些照片及由谁来拍摄。杂志中的每一页都有许多细节要处理,每周六的截稿时间又一分一秒地逼近。办公室人来人往,都是拿问题来请示他的。
最后,为了维持判断力,为了不受杂事干扰,也为了控制预算,他干脆顺其自然,不作决定。以目前世界情势与新闻事件瞬息万变的状况,不出所料,这些所谓迫在眉睫的问题多半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卡夫举例说明:“如果有人极力推荐某个题材,但是我没有把握,就先搁在一边,宁愿晚一天再着手,也比指派某人去作以后才发现错误,又必须重新来要好得多。”
第二个延缓决定的诀窍是:好好了解为什么对方老是逼着你快快下判断。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备受业绩压力的业务人员。在一月或一季结束之前,业务人员的业绩总是最好,因为他们总会运用各种策略逼迫客户快些点头,包括降价、给予各种优惠或来个清仓大拍卖。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顾客反而更要犹豫不决,逼得业务人员不得不作更多让步,才算精明。
当有人逼着我们当机立断时,你会感受到那种压力。但也有时候对方手法高明,丝毫不露痕迹,就很难察觉其动机。
享誉全球的信息专家,效率管理能手麦考梅克曾有过亲身经历,他说:“本公司就有这么一位主管,无论是对外作公关或与新闻界打交道,绝对是一把好手。他最有兴趣的就是安排我上电视或接受报纸专访,打打知名度。
“可惜我素来不喜欢接受访问,也没有太多时间耗在这上面。这位主管却不断催着我把一项项访问排入日程表,有时甚至几个月前就要排定。我不愿那么早就被时间绑得紧紧的,可是他总说,这是为公司好、为客户好;说起来仿佛他帮了公司大忙。
“过了好一段时间我才发现,其实是我在帮他。不断安排我曝光可使他在新闻界面前显得很有办法。我答应得愈快就愈显得他有能耐。换言之,他牺牲我的时间来争取个人在新闻界的地位。一旦觉悟到这一点,以后延后或拒绝访问时,我心中就不再觉得歉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