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岑知道老人家固执起来那是比谁都固执,她的小手托着腮,想起风楚玉临走前对她说的话。他眯着凤眼,笑嘻嘻地倚在树旁,吊儿郎当地问道,好娃娃,跟哥哥走不?
宋子岑看着他那副样子简直要吐血,此人哪像是九年后名满天下人称出世麒麟的幕僚啊,活脱脱像个玩世不恭的公子哥。宋子岑便问了句为什么。
他笑道,文能博古通今,笑看世人争论,武能炉火纯青,任意遨游天下,你可愿成为我的门下弟子?
宋子岑毫无犹豫地答道,不愿意。便一个小肥转身,走开了,边走边腹诽道若成了你弟子,日日被人追杀,提心吊胆的,她可不愿。但是若说读书练功,他倒的的确确是个很好的老师。
“嬷嬷,你将今早那封信再拿过来我看看。”长公主吩咐道。
崔嬷嬷将一封信恭恭敬敬地递到长公主手中,宋子岑瞄了一眼,信封已启,公主该是已经看过了。只见长公主小心翼翼地打开,从头至尾看了一遍,脸上渐渐露出一股淡淡地笑意来。
“说巧也是巧,岑儿的去处已有着落了。与其等宋老爷安排,还不如咱们自己选一处。”长公主宽慰地说道。
“那敢情好,老奴也放心了。公主打算如何安排?”崔嬷嬷应着,脸上笑开了花。
长公主慈爱地看了一眼宋子岑道:“也不知是不是岑儿的命格好,遇上这个机会了。”长公主微微颔首顿了一顿,“是个认识的老先生,今日竟来了封信,说是想要收个弟子,问有无推荐的人选。这不正好可以将岑儿送过去么。读书练字学习一番。”
“倒真是巧,那位先生可收女子?”崔嬷嬷问道。
长公主抿唇一笑:“这次他想收的正是女弟子。”
崔嬷嬷点点头,又道:“若是能学个琴棋书画,绣花描红,那可就最好了。有了好老师,岑儿以后的路就更好走了。”
“看岑儿的喜好。”长公主细致地将信封掖好,说道,“与那佛经放一块罢。”
崔嬷嬷接了便走开,宋子岑趁机问道:“娘给我找了先生吗?”
长公主点点头:“你愿意去吗?”
宋子岑又问:“是哪个先生?”
长公主微微一笑,这丫头还自个儿挑人,便回道:“是个很厉害的先生。”
宋子岑歪头问:“那我喊他什么先生呢?”
长公主摸了摸宋子岑的头,眼中闪过一股别样的光芒,柔声回道:“他叫东方孤,你喊他东方先生。”
宋子岑便是想要知道到底自己被送到哪个先生那里,但听到这个名字的一霎那,浑身一个激灵。竟是这位隐居已久的东方孤。凭着前世的记忆,她知道,此人极其德高望重,曾是当今皇上的老师,又辅佐皇上登基,且不说他的地位非同一般,单单他的才学和智谋便是天下难得的。这样好的机会,她宋子岑岂能不去。
这时,崔嬷嬷回到厅内,蹙着眉头禀道:“公主,芳华还是没有下落。”
长公主的眉头隐了一丝担忧:“让她们继续找。”
说罢起身道:“嬷嬷,随我走一趟。”
崔嬷嬷慌忙扶着公主,宋子岑问着:“娘,您去哪。”
长公主轻移步伐,看着前头,眼神幽静得如同水中青莲,她不紧不慢地回道:“咱们自然是要去瞅瞅二夫人的。”
*
宋老爷那头此刻不比暖玉阁这般晴朗,一片阴沉沉,二夫人跪着跪着终于倒下去了,丫鬟们手忙脚乱地扶到宋老爷的正房歇息着,还请了大夫。伺候二夫人的赵嬷嬷急得不行,何曾见到过自家夫人虚弱成这副模样,可宋老爷连门都不愿踏进来,到底连个说话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又有何用。
这世上,苦肉计往往都是深入人心的,二夫人的苦没进宋老爷眼里,早进了老太太的心里。老太太担心得要下榻去看望看望,这病才刚刚起色,宋老爷哪里肯,老太太便说你代我去看看,宋老爷沉默不语。老太太不依了,指着宋老爷劈头盖脸得骂他不懂恩情。
老太太捶着胸口骂道:“那二夫人身份尊贵甘愿不当正妻,低人一等不说,府里头的大大小小事情全亏了她打理,为了井井有序的宋府那是呕心沥血。再者魏国公里里外外多次照应着,你宋老爷领七姨娘进门还被人参了一本,百姓疾苦岂可贪欢?讽着你怎么不把旱灾地头的人都领进门。若不是魏国公,这事儿哪那么容易息事宁人,朝中窥视着你的人可还少了?老太太我是老了,可我心还明着哪。今日你不去探望我可怜的馨儿,你便是不把我这把老骨头放在眼里!”
宋老爷看老太太激动,只能逆来顺受得安抚着老人家,应着说过会就去,心里头的想法只字不提。
老太太见他应了,便又缓了语气道:“七姨娘是个懂事人儿,我也总愿意和她多说几句,那孩子说话真诚,我听着心里也舒坦。可人走了便是走了,都是命。我就不信馨儿能做出这般害人的事情来,你好歹听听她自己怎么说,二话不说便给她定了罪,对她不公啊。往宽了说,姨娘总归是姨娘,你至于为了一个姨娘跟夫人过不去么?回头你喜欢,再纳便是了。”
一句再纳似乎抹去了七姨娘在府中所有的过去,宋老爷心里一股悲凉,他不再说话,起身行了礼,大步离去。
老太太这话旁人听着确实寒心,可她说得自有她的道理,这世间哪怕普通人家的婆婆那也是看人看势利,更别说官家死个姨娘罢了,老太太要维护府中的安宁,自然倒向地位高的讨自己喜欢的那头。老太太口中常道她这个做婆婆的一碗水端得平,不会让谁受了委屈,那都是场面话,对你拉拉手笑一笑你便觉得老太太对你是好的,那就是你傻了,卑贱尊贵,老太太心里头划分得比谁都清楚。
宋老爷回去了,走得慢,绕绕弯弯地终于走进院子里了,赵嬷嬷眼尖,一溜地钻进屋子里头知会刚醒的二夫人,将那药碗摆得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