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幼是社会应该大力弘扬的一种风气,也是孝顺的一种体现,是女人味的焕发。作为现代社会中的女性,应当在这方面做出表率,体现自己的修养。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两千多年前,思想家孟子就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崇高道德思想,他主张人们要敬重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时也要去敬重别人的父母和老人;爱护自己的幼小儿女,同时也要去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
尊老爱幼这一美德几千年来一直被中华儿女认真地实践着。在我国史书上记述着诸如“张良敬老”、“曾子教子”等许多尊老爱幼的故事,成了生动形象的传统美德的好教材。
人类社会世代相传,不断繁衍、发展。没有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养育,人类的繁衍、发展就会停止。尊老是人类社会所崇尚的美德,老一辈为哺育新一代呕心沥血,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理应受到尊重。尊重老人应成为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尊老,首先要尊重老人的意见和教导。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不仅是一句教诲,这还是有其现实意义的。老人阅历丰富,经历的事情多,他们有着宝贵的生活和工作经验,因而晚辈要特别注意倾听老一辈人的意见、教诲和劝导,接受老人的有益指导。这样做对自己、对老人、对社会都有益处。
尊老,要注意以谦恭的态度对待老人。称呼老人要用敬语;与老人的想法不一致时要心平气和地加以解释,不要生硬地顶撞,免得招惹老人生气。
尊老,需要在感情上体谅、理解老人。人到老年,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变化,如比较任性,爱发脾气,反应迟钝,唠唠叨叨。这些与人的生理退化有关,也与老人的生活环境变化有关。有的老人离开了天天上班的工作岗位,生活不习惯,难免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他们渴望与人交往,渴望有人陪同。年轻人就应多与之交谈,讲讲周围的新鲜事,为他们增添一些生活乐趣。节假日陪陪老人,逛逛公园,看看电影,使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还有的老人留恋过去的岁月,一辈子所经历的往事像过电影一样常常在脑海中出现,于是叙旧成了他们日常谈话的主题。而有的年轻人对老人的叙旧产生反感,不愿听“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年轻人应理解老人的心情,耐心倾听老人的心声,从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把它当做为人处世的活辞典。这样既可丰富自己的知识,又可使老人欢愉。
尊老,还需要在生活上妥善照顾老人。人到老年时,就需要年轻人的说明和照顾。在家庭里要让老人吃饱穿暖。生活安定。对老人的饮食要根据其习惯来安排,对老人的衣被要帮助他们勤洗勤换。对老人的住房要帮助打扫,减少老人的家务劳动;老人身体不适时要主动寻医找药,帮助老人防病治病。在公共场所要为老人创造方便条件。热心为老人服务,使老人在生活上处处感到温暖。
我们应从各方面为老人排忧解难,减轻老人因生理变化带来的行动困难和因工作变化带来的寂寞感,使老人安度幸福晚年。
另外,爱幼也是一种热爱未来的美德,是社会每个成员的天职。爱幼,需要对孩子们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要帮助孩子们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逐步树立远大理想,从小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学习的道德质量。
爱幼,需要为孩子们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的好习惯,用科学文化知识开启他们的心智,早日迎来智慧的曙光。
爱幼,需要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儿童正是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孩子在生活上还缺乏完全自理的能力,长辈们对儿童要尽养育之责,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促进孩子们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