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南下乌江,威逼贵阳的行动,把敌军调出了碉堡。红军按照毛泽东的机动意图,把敌军调动于均处在运动之中,为红军打运动战创造了条件。毛泽东和军委的作战意图已基本达到。于是,就准备在贵阳以西或西南的广顺、安顺、镇宁、紫云等地域的有利条件下,对尾追的滇敌,在运动中给以打击,消灭其一部或全部。这时,毛泽东和军委就指挥部队,出敌不意,突然挥戈西指,向黔西南挺进。朱总司令遵照三人小组意图,4月7日18时,命令中央红军分左、右两路纵队向贵阳以南插去。指出,滇敌有到贵定并向羊肠“进剿”讯。我野战军决从贵阳、龙里之间南进,望立即侦察由老巴乡、刘家庄转至洗马河、喇磅、隔水、高堡、龙里、麻若场及经观音山小路向王关、比孟场、鸡鸣堡的两条道路与其平行路和里程,准备一军团及军委纵队8号向此路前进。命令特别调调,要一、三军团实行迷惑敌人的战术,“7号晚可作准备架桥东渡姿势”,“三军团先头师应准备明日3时出发,并有佯攻龙里之任务”。在此电令发出之后,敌情又有了变化,吴奇伟部一个师又跟追上来。为此,21时又发了“万万火急”电报,重新部署了4月8日的军事行动。电令指出,估计现在敌人吴奇伟纵队李抱冰师及在贵阳的滇军将会攻草场,如其知我南移,则吴敌将经宋家渡向洗马河追,滇敌后续部队将开贵阳、龙里。因此,我野战军决心遭遇敌人佯攻贵阳、龙里姿势,从贵阳、龙里中间向南急进,以便迅速占领定番。为此目的,一、三、五各军团8日行动是:三、五两军团为右纵队,三军团应派出两个先遣团,一经贵阳大道,限明12时占领永乐堡、大前;一经羊角桥南进,限14时前占领梨儿关,并控制洗马河及龙里通贵阳大道,并派出游击队作佯攻贵阳姿势,以掩护主力南移。三军团主力应明4时出发,进到永乐堡、梨儿关东北之源水井宿营,并应留后卫团在主力之后,两小时后跟进,以阻止吴敌可能的尾追。一军团及军委为左纵队,由一军团派出先头师,经刘家庄、罗邦、新场,以一部佯攻龙里,主力控制龙里以西之水桥、东下桥地域,限明14时到达,以掩护全军南移。军团直属队、军委前梯队及另一个团跟该师主力后,经高堡转小路,由观音山进至石头寨到搪房、高菜塘、哨关田地域,以便策应龙里及贵阳两方友军。命令强调各军团应准时出动,加强侧卫,严密搜索,遇敌尤其小队应赶快解决之,迅达目的免阻滞,并严密夜间警戒,破坏沿途电线。这时,毛泽东和军委决定,九军团在黔北苟坝、鸭溪地域迷惑、制牵敌军主力,掩护全军主力南下任务已经完成,撤离黔北,经大定向西南转移,在黔滇边与主力会合。
红一方面军主力,遵照军委命令,4月8日从贵阳、龙里之间的黄泥哨、梨儿关一线,突破湘黔大道滇军的防线,安全向南转移。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照原订目标,又突然从贵阳南边,挥戈西指,向黔西南挺进,甩掉了蒋介石重兵的围追堵截,寻求新的机动。
按照毛泽东原订作战计划,准备在广顺、安顺、镇宁、紫云等地,对尾追之滇敌,在运动中给以打击、消灭。其时,中央接到了三军团首长彭德怀、杨尚昆依据其地形和社会条件,向军委建议,不在此地域打这一仗的电报。三人小组和军委研究决定,采纳彭、杨“建议”,放弃了这次歼敌计划。4月13日24时,朱司令用“万万火急”电报,给林、聂、彭、杨、董振堂、李卓然、陈赓、宋任穷发出命令,指出,滇敌集结一路向广顺推进并靠拢周吴两敌,使我不便回击。蒋敌这时似疑我由安顺、镇宁之间前进,但如探知我将渡北盘江,则吴纵队温旅必由关岭铁索桥渡河控制兴仁。因此,“我军决速渡北盘江,先机进占兴仁、安龙地区,以利机动。”为此目标,电令要求各军团4月14日以后行动是:三、五军团为右纵队,归彭、杨指挥,其任务是争取先机,由百层附近渡河进占兴仁,该两军团14日到洞门寨、凉风关之线,16日达百层附近;一军团及军委纵队为左纵队,14日一军团主力到沙坝、龙场,军委前梯队、干部团到狗场及其附近,二师到老龙田之线,统限17日到达罗炎河渡河点。命令强调:“各军团应派政治人员随架桥队工作,防土匪袭拢,对空隐蔽,争取弱小民众,扩大红军,由地方工作团分配粮食,特别要按期渡河,以对追敌机动。”中央红军遵照命令,急速前进,寻求对滇敌的打击,开创川滇黔边根据地的新局面。17日,左、右两路纵队先后渡过北盘江,继续向西前进,寻求新的机动。
4月17日,按照军委的作战部署,各军团均已抵达指定地域后,朱司令向部队部署了消灭滇军一部的作战任务。他在向各部队发出的“万万火急”秘密电令中指出,我野战军渡过盘江之后,估计敌情有几种变化的可能:孙吴两纵队在安南会合后向我堵截,或孙纵队经安南向我平行追击并图超过我军回滇防堵,而周纵队则大半将经盘江北岸向西防我北进;滇省敌人将在滇东进行防堵,惟其布局尚不明。因此,我军渡过盘江有首先向孙敌部队或云南来敌作战的任务。为此目的,进军路线预定如下:三军团经者相、牛场、白泥田、龙断坳向兴仁以北之安姑、排杉、马乃营地段前进并控制安姑西进道路,其十一团到关岭之铁索桥南后应为三军团后卫团跟进;五军团经百层、贞丰、狗场、龙场、巴林向兴仁前进;一军团主力经罗炎以北之者坪、贞丰、四门洞、马路河、屯脚向兴仁、父邦地段前进,二师的一个团带电台及地方工作团经罗炎、册亨向安龙、兴义前进;军委前梯队改经百层随五军团后前进,后梯队则随二师一个团向安龙、兴义前进;我军除二师一个团外,应于21日晚以前到达安姑、兴仁、父邦地段集结,三军团之先头团则应于19日赶到安姑。电令还指出,如敌情变化,当依实况改变作战目标,但前进与集中地点仍依上项规定不变。最后,朱司令要求,各军团行进途中加强扩红和征集资料工作。百层、贞丰、兴仁之线归三、五军团负责;罗炎、册亨、安龙、兴义一线由一军团及军委纵队负责;野战军司令部负责调剂工作。
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和军委的率领下,分左、右两路纵队向西挺进,寻求新的战机。4月20~24日连续5天急行军,左纵队经过安龙、龙广进入滇境黄泥河地域;右纵队经过贞丰、龙山、响水进入滇境。这时,军委遵照预定作战部署,4月25日下达了在汉水、沾益、曲靖地域消灭滇敌一部的命令。命令指出:“由于我们现在争取了有利地位,使我们有进入一新的有利地区,即云南东北地区,并在这一地区内消灭敌人争取新的发展局面的可能。这一地区是战略机动的枢纽,背靠西北天险,便利于我们向东及向南作战。”因此,我军放弃向平彝行动,改集沾益、曲靖,以寻求机动与滇敌孙渡一部作战,“首先在汉水、曲靖、沾益地域消灭滇敌之先头部,以暂时顿挫滇敌的猛进,然后迅速转入另一机动地位,消灭周、吴前进的一部,只有如此作战的胜利,才能解决开展局面的问题。”
为了保障军委这一作战计划的实施,党中央向各军团首长发去专电,指出:“最近时期,将是我野战军同敌人决战、争取胜利以转变战局的紧急关头”,“中央相信你们……团结一致与保障军委命令的坚决执行”,“完成中央和军委所给予你们的神圣任务”。
可是,当一军团首长林彪、聂荣臻接到军委命令和党中央动员令后,认为红军在这一地域打仗不利,于是,在25日22时发报给军委,提出了战略性的新“建议”。“建议”中说:“目前战略上已起重大变化。川、滇、黔、湘各敌及中央军正分路向昆明东北前进,阻我折回黔西,企图歼灭我军于昆明东北之窄狭的域内。在目前形势下我军已失去回黔之可能,且无法在滇东开展局面相策应。敌兵力绝对优于我军,即令能消灭他一两个师,但仍无法转变形势。”因此建议:“野战军应立即变更原定战略而应迅速脱离此不利形势,先敌占领东川渡过金沙江,向川西北前进,准备与四方面军汇合。”4月26日,三军团首长彭德怀、杨尚昆也发报军委,提出“建议”。彭、杨在电报中说:“急取滇、黔边各个击破敌人可能极少,因为我军行动,错失争取平彝、盘县的先机,使战略已陷于不利地区。”因此,他们建议:“明日应继续向西北前进渡过东洪江,争取几天休息,解决一切刻不容缓的事件。”
三人军事小组根据形势,认真分析、研究了一、三军团首长的“建议”,原则上同意了他们的建议。认为自遵义会议以后,红一方面军四渡赤水,遵义大捷,鲁班场战斗,直逼贵阳,转战云贵川,经过两个多月的机动,已夺得了战略主动权。这时,敌军对我野战军回黔北造成较大困难,中央2月7日决定的战略方针的实现困难较大;另一方面,滇西北及金沙江上游两岸敌人兵力薄弱,提供了在此地域渡过金沙江入川西的有利条件。遵义会议决定的战略方针,现在已有实现的可能性。三人小组把这个战略变化情况,提交中央政治局研究决定。
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在云南省寻甸县鲁口哨村召开了会议。在这里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参加了会议。其他有关人员也列席了会议。会议上研究了一、三军团首长的“建议”,听取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三人小组的报告,经过充分的讨论,作出了放弃原定的以黔北为中心的创建川滇黔边新苏区根据地,执行过去遵义会议决定的在川西创建新苏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红一方面军再次进入了战略大转移。
同日,中革军委根据党中央政治局的决定,向红一方面军各野战部队发出了《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的电令。《指示》对目前形势进行了科学的分析,阐明了中央政治局的新决定,指出了红军的作战和行军的任务。
《指示》中说:“由于两月来的机动,我野战军已取得西向的有利条件,一般追敌已在我侧后,但敌已集在70团以上兵力向我追击,在现在地区我已不便进行较大的作战机动;另方面金沙江两岸空虚,中央过去决定野战军转入川西创立苏维埃根据地的根本方针,现在已有实现的可能了。”“因此政治局决定,我野战军应利用目前有利时机,争取迅速渡过金沙江,转入川西,消灭敌人,建立起苏区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