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5400000014

第14章 丞相的象征意义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六月,睥睨群雄的汉皇朝名义上的司空领车骑将军曹操上表汉献帝,罢黜包括司空在内的三公之位,重新设置丞相,并当仁不让地由自己出任了丞相,总揽朝纲。

天下舆论当即哗然!所谓的哗然当然也是有一定区域、一定范围的。许昌周围是不会有问题的,那都是在曹操的掌控之中,谁还敢说个不字?哗然的范围其实也就是曹操势力还不能到达的地方,南方的军阀如刘表、刘备、孙权,还有西北的军阀马腾、韩遂等,纷纷指责曹操此举意在篡国。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后世的戏曲舞台上就出现了一个头戴相翅官帽的白脸曹丞相形象。我们今天看到的还是这个样子,虽然有鲁迅、郭沫若等大家力图为他翻案,但恐怕总不能彻底平反昭雪了。

当个丞相怎么就引起这么大的反响?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其实那时候的中央实际上早已是曹操的中央了,连最有资格和实力挑战他的竞争对手袁绍也早已灰飞烟灭、被PK下去了。汉皇朝只不过剩了一个空壳子,所谓的“篡汉”其实也已经没有什么可供曹操去“篡”了。曹操要当丞相,不就是换个称呼叫叫嘛,值得那么大惊小怪吗?怪就怪在我们不是汉朝人,我们当然不能理解。这里面其实大有文章。不仅大有文章,而且大有学问。透过“丞相”这一官职的象征意义,我们一直可以读到东西方政治体制架构的差异以及对后世政治的深远影响。

必须从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沿革和官场架构说开去了。

现代人一说起封建时代官员的最高职称,当然马上就会想到是丞相或者叫宰相了。其实,在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时代,丞相这个职位并不是常设的。在大多数朝代,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首长并不叫“丞相”或者“宰相”。丞相(宰相)这个官职起源于上古三代的“尹”“师”“宰”。

据说,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有一个很会烧菜的奴隶叫伊挚。伊挚不仅是那个时候的烹饪大师,同时也是治国大师,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能调和各种味道的人也一定能处理各种关系。成汤对他信任有加,放手任用,让他做自己的大管家,不仅让他打理自己的厨房,也让他打理自己的国家,并且封他做“尹”,后世也就称他为伊尹。伊尹是古代著名的贤臣,据说他死之日天降大雾三天——老天爷都愁眉苦脸了。

无独有偶,周朝的开国君主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也有一个得力的大总管,不过他的身份不是奴隶而是自由民,而且是自由得一塌糊涂的那种所谓的“逸民”。据说是周文王梦见飞熊入梦,才到渭水之滨将他请回来的。那时候他正在钓鱼。他的名字在民间是鼎鼎大名姜尚姜子牙(也叫吕尚)。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最终打败了商纣王,夺取政权,被封为“师”,尊称“尚父”。

姜子牙之后,又有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佐年仅十三岁的侄儿周成王。这位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那是事无巨细,精心料理,忙得洗澡吃饭都要被多次打断。他的官职是“宰”,也叫“太宰”。从这个称谓的字面上可以看出,它已经在向后世的“宰相”演变了。至于“相”,本是司掌礼宾的小官,字义也是“辅佐”的意思,春秋时期,齐国曾任命执政的行政首长为“相”,如“管仲相齐”,从而使“相”的地位大大提高。

我私下一直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应该是从周朝开始的,不管史学界的泰山北斗们认不认可。因为从“封建”的字面理解就是分封建置,周王朝大封诸侯,封了两百多个诸侯国,这才有了真正的“封建社会”。到了秦灭六国一统江山后,“封”是不再封了,“建”却还是有所建树的,丞相这个职位就是那时候建立起来的。

当时,秦始皇任命李斯与冯去疾分别担任左、右丞相。与我们今天的理解不一样,当时是右丞相比左丞相大,正确的叫法应该叫右、左丞相,但因为叫着拗口,所以我们还是叫左、右丞相吧。前阵子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秦始皇》把李斯叫做了“李相邦”,那是抬举他了。“相邦”这个职位是统一之前,秦王嬴政为了尊崇吕不韦而特意设置的,位在丞相之上。等到秦始皇废黜了吕不韦,也就把“相邦”一职也废掉了。所以,它是一个专有名词,不能套在李斯头上的。好在我们的电视剧经常有这种毛病,也就不叫毛病了。

不过,李斯一个外来打工人员,能够做到统一帝国的左丞相也应该志得意满了。据说,李斯的儿子李由任三川郡守,回咸阳休假探亲,李斯设家宴请朝中文武来同自己的公子见面,一时间,百官咸集,门庭前车骑逾千乘,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酒宴一开,百官一齐举酒祝敬爱的李斯李丞相万寿无疆。李斯见此盛况,不禁感慨道:“位极人臣,富贵极矣!”后来,这“位极人臣,富贵极矣”八个字也就成了形容丞相权势的专用术语。不过,民间还有一种更草根的说法,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意思也差不多。

其实,作为一代雄主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是没有拍板权的,顶多也就一个建议权。因为秦始皇是要独揽大权的,他岂能容得冯去疾、李斯辈越俎代庖。丞相的权力真正辉煌是在汉朝初年。

汉高祖刘邦起自无赖,对国事原本无多大能耐,不过他这个人有一个好处,就是善于用人,用韩信的话说,叫做“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平民而当了皇帝的人,刘邦登上了九五之尊南面称帝,当年与他一同为“编户民”的功臣宿将们心里肯定有些不平衡,《汉书》上说这些北面为臣的“心常鞅鞅”。高祖为了安慰他们,不能不剖裂疆土,将他们封为列侯。列侯衣租食税,固然与分封的王国不同,不足以反抗中央的势力,但是其势亦足以迫主,也就是对皇帝的权力加以一定的限制。这些列侯们有些像古罗马帝国的元老院,在政治上很有些发言权。后来诸吕作乱失败,就是因为列侯不与外戚合作。文帝以外藩的身份入承大统,也是由于列侯们的迎立。列侯在政治上不但成为一个势力,且成为可以对抗皇帝的一个势力。这是一个很好的政治设计。本来是发命令的人只有权力,现在便负有一种依法行使权利的义务;服从的人本来只负义务,现在也有了一种无须服从违法的命令的权利。权力受了法律的限制,变成了“权限”。而且,汉初的制度,丞相必以列侯担任,皇帝在列侯中选择丞相,而列侯之力又可以约束天子,所以西汉初年丞相是代表列侯统百官,总百揆,借以牵制天子之专制。《后汉书》上说:“汉典故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还真是那么回事!汉高祖认识到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弱点,所以将帝国的政事悉数托付给了他所信任的丞相萧何。萧何的权力很大,那真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萧何的相府中建有大殿,称为“朝会殿”,同皇宫中的殿一样也是黄色的,称为“黄阁”。百官们就在他的相府大殿中议事,皇帝如果想与群臣共同商讨问题,对不起,还得屈尊到相府的朝会殿去开会。一般情况都是丞相主持会议,然后将会议结果由丞相率官员依次署名后,上奏皇帝,称“领御上奏”。今天的“领衔主演”一词大概就是从这里演变来的。

通常在任命一位丞相,即所谓的拜相时,皇帝要亲自临朝主持,京师中等以上官员都要朝服列队参加仪式。丞相接了相印后,百官要下拜丞相,以示服从。而且官员与丞相说话时,为了显出尊重,必须表示不敢直对丞相,烦请丞相部属也就是“黄阁”中的办公厅人员转达的意思,这就产生了今天我们经常使用的一个尊称代词:“阁下”。

不仅是大臣们要尊重丞相,连皇帝本人对丞相也礼遇有加。萧何被皇帝尊称为“相国”,一如当年嬴政尊称吕不韦为“相邦”,因为刘邦名字当中有个“邦”字,所以要避讳,改叫“相国”。当丞相上殿见皇帝时,跪坐于席的皇帝要挺直身体,以示起座相迎。《史记·萧相国世家》载,萧何被任命为丞相后,同时被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可以带着佩剑,不用小跑着上朝,可以从从容容来见皇帝。

看来,“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是有历史先例的,为什么后世的董卓、曹操们同样是“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就被看做欺君篡国的表示了呢?因为历史在这之后渐渐地开始拐弯了,丞相这个官职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

先是“黄阁”在萧何之后被取消了。皇帝不用再老远地跑到丞相家里去议事,开会的地点移到了皇宫大殿,将“阁议”改成了“廷议”。这一地点的变化暗示着主持人的身份也有了变化。

当然,萧何之后的几任丞相们并没有一落千丈,他们还是享受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的。

萧何之后,曹参、王陵等人相继为相,与萧何的情况相似,皇帝仍只是礼节上的天子,居至高无上的地位,有权任命丞相;而丞相一经任命,则全权负责管理国家。丞相的权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曹参要求皇帝不要管任何事,他对汉惠帝说:陛下你垂衣拱手而坐就可以了,我呢,按照萧相国的成规办事,萧规曹随,天下就一定太平;以至于后来吕后想要分封诸吕为王时,王陵当场反对,与吕后相持不下,吕后竟也奈何不得他。

到吕后去世,陈平、周勃平定诸吕之乱后,分别出任左、右丞相,仍旧延续着这样一种体制。汉文帝略有些不甘心当虚君的味道,有一次朝会上他当着百官的面突然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了几例死刑案子?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多少?周勃是马背上出身,是个老实人,答不出来竟被弄得汗流浃背。文帝又转过身去考左丞相陈平,这回他吃了一个软钉子。陈平轻松地回答:“刑狱案件你去问廷尉,国民收入问治粟内史吧!”汉文帝有些生气,追问道:“做丞相的一问三不知,那你们丞相是干什么的?”陈平乘机给他“上课”了:皇帝称天子,所以皇帝的责任是侍候好天;而丞相的职责是辅佐天子管理群臣。他这一席话无疑是在暗示皇帝在国务活动中只需务虚不必务实;同时明言丞相总督政务,不必皇帝过问。

汉文帝听了陈平的话又有什么反应,史书上没有交待,从后来的情况看,他倒也接受了这个现实同时也是传统。所以,文帝、景帝时,君臣都奉行休养生息的国策,皇帝、丞相各司其职,相处十分和谐。

君主在任命丞相之后,授予丞相以管理全权,皇权与相权有一定的分工和分离,这似乎与西方人倡导的三权分立和内阁政治有某种意义上的契合,可以看做是中国版的分权而治理论的实施——当然,现代西方的分权理论强调主权在民,而我们的丞相还是垂直任命的,但毕竟权力互相之间有了一个约束和制约——西汉初年从秦末大动乱中迅速恢复过来,由乱而治的历史不可不谓是这种理论的胜利。一位澳大利亚学者运用定量的方法对中国汉代的吏治进行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汉朝的吏治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效率的,超过了当时的罗马帝国。

当然,丞相的权力过大也会产生不利于皇帝的负面效应,即皇帝可能被丞相架空,甚至丞相掉过头来“任命”皇帝,即所谓“擅行废立”了。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要担忧的,而聪明的丞相对皇帝的这种担忧也不是没有意识到。

《史记》上说,萧何当了相国后,接受别人的劝告,仗势贱买田产,大量低价买进良田,甚至不惜与老百姓争地。他这一招倒不是今天的经济犯罪,他这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要把自己的形象搞坏!为什么要自毁形象?因为他这样求田问舍、胸无大志,刘邦才可以放心。果然,刘邦将数千百姓上书控告相国强买田宅的状纸全部发给萧何,高兴地说:“你自己去道歉吧!”请注意:居然是“高兴地说”!萧何这一招是向老前辈王翦学来的。王翦是秦国的大将。公元前225年,秦国的大军攻打楚国,大败而归。秦王嬴政亲自去探望老将王翦,请他出山。王翦说:“大王一定要我统兵攻楚,非得六十万人马不可。”嬴政答应了;王翦率六十万大军出发时,又提要求了,要求赏赐给他相当数目的美宅良田,秦王又答应了;大军进发到武关,王翦又按兵不动了,陆续派出五个使者,又来要求封赏。王翦的朋友都看不过去了:“你这样是不是太过分了?”王翦却说出一番道理来:“不然。秦王把倾国的兵力交给我,他难道就放心吗?我之所以再三向他要封赏,只是表明我别无大志,这实在是一种自我保护啊!”

后世的儒家学者都是以赞赏的口吻来评价王翦、萧何明哲保身的智慧态度。这种为了保全身家性命不惜玷污自己的做法,与儒家讲求完善个人道德的宗旨大相径庭,实在已是明显带着法家玩弄权术的成分了。不论是儒家还是法家,他们所根本维护的都是一种封建的体系,在这种封建体系下构筑起来的君臣关系自然充满了尔虞我诈。皇上放纵属下贪污,以化解属下对自己权位的觊觎;属下大胆贪污,以向皇上表示志仅于此,以求得保家保身,清官却因为其“水至清”反而不被容。乾隆皇帝不是不晓得和珅贪污,但他默认了,照样还是对和坤喜欢得不得了;嘉庆皇帝就不一样了,他看中的是和珅富可敌国的家财,以补财政的亏空,老百姓一语道破天机,叫做“和坤跌倒,嘉庆吃饱”,当然,做官的还是要懂得分寸,有所收敛,否则,贪污案发还是要吃官司的,明太祖的剥皮亭照样叫全国的贪官们吓得心肝乱抖。

虽然丞相们对皇帝的担忧已经有所警惕,但作为一个强悍的皇帝,想方设法要限制丞相的权力、要将被分出去的权力夺回来,仍是在情理之中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有这样的内容:汉武帝刚刚即位时,武安侯田蚧为丞相。田丞相权力也很大,可以将一个平头百姓直接提拔为郡守一类的大官,只需报皇帝各个案知道一下就行了。有一次,田蚧保举了许多官员,汉武帝听得都不耐烦起来,对他说:“你任命完你的官员没有?我也想任命几个了。”多么有趣的对话,这分明是要向丞相夺回权力的表示了。

汉武帝后来开始在审批制度上做文章了。他利用政府命令必得皇帝加盖印玺才能生效的权力,加强对政府奏章的审议,并在宫中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审议工作,这个机构就是尚书台。于是,宫中的尚书台成了最有权威的机构,权力拐了一个弯又回到皇帝手中。丞相渐渐就只有了“坐而论道”的权力。

到了武帝元朔五年,他又任命非列侯出身的公孙弘为相。从前有功者才得封侯,封侯者才得拜相,立功封侯是先决条件;现在列侯这个阶层被抛弃,任谁都可以为相,为了相后再可以封侯,封侯成了纯粹的荣誉爵位。这样产生的丞相固然脱去了贵族政治的色彩,但也因此,丞相没有了独立的社会背景,便也失去了牵制天子的力量,而天子独掌任意任免丞相之权,于是丞相逐渐沦为傀儡。

到了后世,汉宣帝时,丞相丙吉走在道上见路边有人打架致人死伤,他也不顾不问。见到拉车的老牛在喘气,他倒去询问牛主人这牛走了几里地了。随从人员大惑不解,丙吉解释说:“打架斗殴,有京兆尹管,丞相不必过问;牛若未走多远就喘气了,是天时不正,丞相的职责是协助皇帝调理阴阳,所以要问问。”比较一下陈平与汉文帝的对话,虽然同样是三不管,但要管的内容却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前是皇帝被架空,现在轮到丞相被架空了。

于是,从汉武帝以后,高祖、文景时期那种皇帝与丞相的和谐局面不复出现了,要么是君主独揽大权,要么是朝纲为权相所把持,权限终于又回归到绝对的权力。

至于曹操当丞相,那当然是另一种形式的独裁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曹操不会是要做“问牛”的丞相,他这丞相要比萧何更萧何。事实上,从曹操打败袁绍攻占邺城开始,他就将自己的办公中心移到了邺城,名义上是以司空开府,也就是司空府在这里办公。许都成了软禁汉献帝的地方,曹操只留下三个女儿算是嫁给汉献帝做夫人,陪着汉献帝,而将实际的中央政府都移到了邺城。他当了丞相后,根本不会理会尚书台的权力,甚至连同情汉献帝的尚书令荀或都被他逼死,汉献帝这个傀儡皇帝是当定了。

同样是丞相,后来的蜀汉先主刘备也拜诸葛亮为丞相,蜀汉群臣心服诚悦,并没有任何异议。诸葛亮生前身后都博得了“鞠躬尽瘁”辅佐刘汉的美名。

曹操与诸葛亮,两个人的为政之道、行事方式自然天差地别,而更关键的一点是诸葛亮虽然身为丞相,却仍兼着“录尚书事”的职务。不要小看后面这个你可能还不太知道的职务,它体现的是政令发白宫中的传统。也正因为这样,就为诸葛亮博得了尊王的千古美名。

同类推荐
  • 三国之霸业

    三国之霸业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穿越者秦成,凭借自己对历史的一知半解,在铁血中开创自己的末汉霸业。正所谓: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不做悲情英雄,在这里,将会开启一个不一样的三国时代!
  • 山长水阔知何处

    山长水阔知何处

    帝京春暖,边关月凉.雁北舟南天边去,山长水阔知何处.相府之后谢溪山,本应守着惊天秘密,一生孤寂.却为社稷万民,以生死相护.一壶清茶,一张棋盘,一双通透眼.两袖明月清风.三生不换.四海五湖任飘摇.辅政皇叔信德王,深受天下人敬仰,承诺必守,立誓不违,男儿两肩如铁.江山如画,水墨姻缘.本书有四不:不以后宫阴暗斗争描写为主(主角压根就不是宫里混的皇帝后妃);不撒华丽狗血作种马咆哮(没有众男爱一女或者一男抱数美的香艳场面);不纠缠于你侬我侬的男女情爱(主人公的感情生活十分清淡含蓄);不堆砌华靡晦涩形容词及外星天语(行文风格上可能略有些剧本风).小仙想要描写的,便是主人公一生在家国之间经历的传奇故事而已.于是,请诸位仙友根据自己口味选择入场吧,呵呵.
  • 召唤时代来临

    召唤时代来临

    回到古代,发现自己成了傻皇帝司马衷。一觉醒来,所有人都要夺权,所有人都要造反。明知道接下来是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江山将亡,却由衷的产生一种无力感。明明知道一切,却阻止不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发生,什么都做不了。挣命,挣命,都在世间苦海中挣扎。他要的不多,只想要一个安定的天下。夜来风雨声中,醉里挑灯看剑,儿女情在沙场上!执三尺青锋,劈出一个朗朗乾坤!没有悲哀,没有屈服,唯有金戈铁马,万丈豪情,以及一腔热血!
  • 龙鳞万点金

    龙鳞万点金

    建文四年,靖难大军攻破南京城。混战中,皇宫突起大火,留给朱棣的只有一具被太监称之为建文帝的焦尸。而建文帝本人,在打开了皇祖父朱元璋留给他的一方锦盒后,早已踏上了另一条道路……
  • 大明王朝4

    大明王朝4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谢谢你的爱

    谢谢你的爱

    这是一群现代都市的年轻人追求爱情和事业的故事故事里的年轻人们为了自己的追求,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的取舍,这是痛苦的,还是幸福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面对爱情和婚姻,事业和家庭,他们不得不做出自己的选择;面对婚姻生活,他们充满着期望和憧憬,可是以此同时他们不得不面对很对问题,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文章以徐亮和小小的偶然相识,相爱,意外结合,最后因为种种问题离婚,又重新复合,直至小小难产而死为主线,穿插了叶楠和李月的婚外情,徐亮和周晶晶的爱情往事等等。
  • 传承希望之光

    传承希望之光

    读者:大大,你在写什么?作者:我在写流传千古乃至永恒的真~经典巨著!我要让我的大名响彻所有位面和世界!我要给你们生命一个不同的未来……读者:……作者:喂喂!你怎么就走了,我还没说完呢?读者不屑冷笑:偶要看爽文!作者拜服在地:我改!我改还不行么……(所以这是一本真~经典巨著改编的yy小说)
  • 守为者天剑

    守为者天剑

    一次奇遇改变这孩子一生的故事。国家的的“天剑”,神秘组织涯追的千年之后接班人“战神”。他将会带领一支全新的国家利刃出现在世界各地,又在花花大都市快意纵横,俏美佳人为之动心。
  • 梦沉缘起

    梦沉缘起

    在我心里的某个角落里藏着一缕缕暖阳,透过沉淀的尘埃,不觉感到温暖,透过时光滚滚而来,唤醒了记忆中的那些美好
  • 宿命挽歌

    宿命挽歌

    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拥有着无数强大的生命体、星球,在有些强大生命体的原居星球毁灭时,各个生命体为了生存,选择来到了尤尼安星球。最初抵达原始的尤尼安星球的异星球生命体是有着足以毁天灭地力量的卡恩,卡恩原先居住的星球因战事不断,导致他背离他的星球,当他看到尤尼安的风貌后,深深的被它吸引住了,之后决定了长久居住下来随着卡恩的降临,尤尼安星球也迎来了其他异星球的强大生命体,几百年间,彼此强者纷争不断,都尽力的占据着自己的地盘,原本郁郁葱葱的尤尼安星球已经面目全非,山川土地均是风沙纵横,放眼望去黄茫茫的一片,恶劣的环境都是强者之间的纷争引起,在众多强者眼里,执着实力的他们不为此而感到羞愧,没有更强的力量,只有更强大的力量。
  • 网游之进击的咒术师

    网游之进击的咒术师

    不一样的网游,不一样的诅咒,带来不一样的体验。重生而来的莫文这次选择进阶了咒术师,又会带来怎么样的结果,尽情收看今晚的《网游之进击的咒术师》
  • 无心法师(全网独家首发)

    无心法师(全网独家首发)

    韩东君、陈瑶主演超级网剧《无心法师2》8月14日开播,无心来历首次公开!这是一部民国版的青春捉妖记!无心为不老不死之身,他不知道自己从何处来,往何处去。流浪在无边无际的岁月长河中,他一边历险,一边恋爱。为了追求爱情,他在同治年间带着恋人隐居山林。民国时代,恋人老死,而他因为穷得活不下去,只好伪装成和尚进入山下县城,找活路去了。尼罗,笔锋诡谲老辣,笔下人物嬉笑怒骂皆趣味,喜欢写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喜欢写纵马江湖、快意人生的传奇故事。 主要作品有《无心法师》《风雨浓胭脂乱》《降龙》《双骄》等。
  • 真相之下

    真相之下

    我本是一个悠闲的古董店老板,却因一张青铜面具,走上了盗墓这条不归路。鬼仆、尸蚁、一张古墓图、尸花,一切的一切,都在掩饰背后的一个秘密……
  • 剑御雷霆

    剑御雷霆

    一段冒险,惊心动魄;一段情,刻骨铭心;一段故事,风云四起。茫茫世界,大千纷呈,武道之极,大陆巅峰,挥剑间,风云动,雷霆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