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4300000050

第50章 阿拉善西公历史溯源及家族轶事回忆

罗·麦尔根

一、阿拉善和硕特台吉与西公爵位的由来

阿拉善和硕特台吉之祖巴特尔额尔克济农和罗理,是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台萨尔之后,故为台占贵族,姓孛儿只斤氏。巴特尔额尔克济农和罗理,是哈布图哈萨尔第20代世孙。现依据祖传史料,将“黄金家族”族谱抄录如下:哈布图哈萨尔→也孙格→艾莫根→失多尔→洪果尔→敖鲁特木尔→尧鲁特木尔→火列门→阿克萨噶勒泰→那古代→顾实青桑→鄂博格→博贝密尔咱→哈尼诺颜洪果尔→图鲁拜琥顾实汗→巴延阿布该阿玉什→巴特尔额尔克济农和罗理。

巴特尔额尔济农和罗理号巴特尔额尔克济农,名和罗理。因准噶尔噶尔丹之乱,带领自属和硕特部(部分准噶尔部)从天山北麓西迁,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来到现在的阿拉善。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建旗。清朝封和罗理为札萨克——多罗贝勒。当时阿拉善旗旗府初定为定远营,其牧旗界为贺兰山以西、额济纳河以东、甘凉以北、瀚海以南。其间沙丘错落,湖沼星罗棋布,绵延700余公里。

和罗理第三子阿宝袭王位,康熙四十八年(1671年)袭札萨克多罗贝勒,雍正元年(1723年)晋多罗郡王,其子罗卜藏多尔济时,晋亲王。和罗理次子玉水楚木为辅国公,阿拉善西公爵位,由此开始。

二、阿拉善西公世袭谱

1.玉木楚木(和罗理次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始封辅国公,在位16年。2.罗卜藏达尔济(玉木楚木次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袭职后晋爵为镇国公,在位7年。3.沙毕克多尔济(玉木楚木长子),康熙六十年(1721年)袭职为和硕贝子,在位16年。4.贡其格(其木德长子,其木德是和罗理第四子),是沙毕克多尔济的从弟(堂兄弟),乾隆二年(1737年)袭职,晋爵为镇国公,在位31年。5.多尔济萨布腾(贡其格次子),乾隆三十二年(1768年)袭职镇国公。冈贡其格和多尔济萨布腾父子2人,平准噶尔、平回回之战中有功,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皇帝下诏书,立《世袭罔替》制。俗称西公或南公,在位55年。6.普尔布(多尔济萨布腾第五子),道光三年(1823年)袭职镇国公,在位29年。7.萨达布多尔济(普尔布长子),咸丰二年(1852年)袭职镇国公,在位13年。8.阿育尔扎那(普尔布第三子),同治四年(1865年)袭职镇国公,在位39年。9.普勒吉中尼敖萨尔(阿育尔扎那长子),光绪三十年(1904年)袭职镇国公,在位21年。10.米格瓦其尔(普勒吉忠尼敖萨尔长子),我的爷爷。民国14年(1925年)袭职镇国公,至1949年解放,在位24年,解放后任巴彦淖尔盟政协委员,1958年去世。任巴彦淖尔盟政协委员9年。

阿拉善札萨克亲王和罗理至达理札雅,历史上有九代十王,1697年至1949年历时252年。

阿拉善西公从玉木楚术始封至米格瓦其尔袭爵位八代十公,1698年至1949年历时251年。

西公家族内,为敬奉祖业和继承业绩,对祖上或在位6公爵都有爵号,一般以爵号称之。十位西公的爵号分别是:

1.诺颜呼图克图:玉木楚木;2.呼毕拉甘诺颜:罗卜藏达尔济;3.通嘎拉格诺颜:沙毕克多尔济;4.昭日格图诺颜:贡其格;5.巴特尔诺颜:多尔济萨布腾;6.阿奇图诺颜:普尔布;7.南嘎诺颜:萨达布多尔济;8.喇嘛诺颜:阿育尔扎那;9.宝尔汗诺颜:普勒吉中尼敖萨尔;10.苏司格罔诺颜:米格瓦其尔。

三、末代西公及后世家谱

(一)多才多艺的开明公爵米格瓦其尔我的爷爷米格瓦其尔——第十代西公,是位多才多艺的文人、知识渊博的开明公爵,1893年7月10日生于两公府图力根,民国14年(1925年)袭位镇国公爵位至1949年解放,在位24年。爷爷自幼聪明伶俐,通晓蒙、汉、藏、满四种语言和文字,擅长诗歌、音乐、绘画。尤其在佛教、历史、文物知识方面有深厚的功底。他的西公府里,藏有很多珍贵名著和历史文献。西公佛堂里供藏的有《大般若波岁密多经》全集20卷(蒙语称为“越木”)和《八千颂般若》等藏文佛教经典著作应有尽有。历史文献有《圣祖成吉思汗》《元世祖忽必烈》《顾实汗》《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传》《西公家谱》《济公传》《西汉演义》《东汉演义》等。蒙文译书有:《米拉日巴传》《格萨尔传》《乔吉德达格尼传》《萨仁考克传》《苏布喜地》《贤愚经》(史海)《吉仁卡其尔》《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隋唐传》《施公案》等名著。其中《西游记》是北京最早翻译出版的木刻版藏式大书卷(长二尺、宽四寸半,藏式散页书卷),是卷为罕见的版本。其他书籍都是用毛笔小楷字体抄写的册子书。还有《诗词》《阿拉善史记》《阿拉善民歌三百六十首》等书籍和名人字画、刺绣、雕塑等珍贵作品。无论是从文学、书法和艺术价值,或是作为精品藏书,都是难得的、有研究价值的民旅文化遗产。这些藏书有的是祖上传下来的,有的是他多年的积累,还有的是自己的作品。西公书斋里凝结着他的智慧和才华,蕴藏着他辛勤劳动的果实。八十行“巴”字开头的诗文《图力根赞》和画卷《图力根府的全景》,是他中年时期的作品。集布达拉宫和西藏三大寺于一幅的卷轴画、南寺弥勒殿内的弥勒佛掣像、特布克山洞内的五部空行佛母塑像,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他的字画、雕塑既有名师指点的传统技法,又有独特的风格和浓厚的民族特色,他的作品在阿拉善地区,乃至青海塔尔寺等周边地区都有影响。

爷爷读书多,见识广,是位有主见的开明公爵,当时的社会正处在一个战火四起、政局动荡的多变时代。日本侵占东三省,国民政府腐败无能,民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内忧外患的时刻,每一个爱国之士都感到忧虑不安。更使爷爷感到无法容忍的是阿拉善旗内部王公贵族之间出现的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的局面。爷爷对旗内的这种局面非常厌倦和失望,最终导致他产生了出走家园、远游世界的念头。

1937年春,爷爷带上他的三弟西日布嘉木苏踏上了西行之路。兄弟二人一路背着背架子步行。他们先到青海塔尔寺、西藏拉萨,后到尼泊尔、印度等国。一位生在公府、长存公府的公爷,能够背着背架子,跋山涉水,徒步翻越昆仑、唐古拉两座活雪山,历尽千辛万苦,穿越千山万水是需要何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他在《西行游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从青海湖起程,过象鼻山就到了昆仑山脚下,山势险峻,越走越高。到五道梁感到呼吸艰难,五道梁是昆仑山通道的最高点。从这里往西是有名的可可西里,往东是巴彦喀拉山脉。‘可可西里’、‘巴彦喀拉’都是蒙古语,这使我想起了我们的祖先顾实汗。当年,是他在青藏高原建立了强大的和硕特:厄鲁特蒙古大王朝,为黄教的兴旺、蒙藏的团结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自从登昆仑山、跨唐古拉我才领悟到西域雪山的雄伟。这里的气候变幻莫测,忽风忽雨,忽暗忽明,飞来一块巴掌大的云彩,就会降下倾盆大雨,头上有雪脚下有云,人和云并肩同行,平地上的云朵朵相连,好似奔跑的骆驼,阿拉善民歌《明干昭根巴啦》里描述的‘马蹄小云降大雨’的歌词,也许就是我们的先辈们在此地唱出的千古绝句!”。爷爷《西行游记》中的这段记载正是他过雪山时的真实感受。

入藏后,爷爷先后朝拜了纳曲神湖纳木错、拉萨布达拉宫、大召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和萨迦寺等佛教圣地。此后随商业驮队经樟木口岸出境,到达尼泊尔王国。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他们随从各地来此的香客一道,先后朝拜了佛教名寺——尼泊尔白观音庙和佛教大乘密教中心——尼泊尔帕坦(位于加德满都以南的巴格马提河畔)等佛教圣地。后经尼泊尔取道印度。在印度朝拜了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之地——印度菩提伽耶和佛祖传教之地——印度鹿野苑等佛教圣地。

第二年秋(1938年)从印度加尔各答乘轮船,出孟加拉湾,穿马六甲海峡,过南海、黄海,在海上航行了一个多月后抵达上海。后到天津登陆,回到了北京。因战事之故,在北京停留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爷爷根据此次西行的日记,编写整理了10万多字的,由自己刻写、油印的蒙文版的《西行游记》。他在《西行游记》中记录了兄弟两人在西行途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悟。如:山水风景、名胜古迹、西域雪山的奇特景观,南亚热带古国的风土人情等等。《西行游记》中有爷爷自己绘制的插图:从插图中不难看出在西行路上给爷爷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神奇的自然景观,还有那些珍奇的植物、罕见的动物、历史悠久的文物和乘坐牛皮筏子穿激流、过险滩的惊险,海上观鲸鱼相斗的惨烈场面等等。在游记中讲:“海上航行多天,突然航船停止不前,原来前面鲸鱼相斗。鲸鱼斗了三天,船也停了三天不敢动。”游记中自大量的插图,每个插图的构思都非常生动感人《西行游记》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奇书。

我爷爷从北京回到阿拉善后,受到当地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并被诬陷为日本特务,密告宁夏省主席马鸿逵,马鸿逵当时命令阿拉善旗派人把爷爷送到银川并且软禁了起来。

马鸿逵派人每天观察他的行动,怕这位曾云游四方、接受过异地文化的人在这里传播新思想。这一事件,激怒了爷爷。他一气之下,剃头为僧。马鸿逵无奈之下,让爷爷回了家。爷爷从银川回家时,买了一辆自行车骑了回来,当时阿拉善从来没有自行车也没有人骑过,我爷爷是第一个骑自行车的阿拉善人。

因上述种种原因,爷爷对国民党腐败政府心灰意冷,遂决定到南寺出家为僧。从此爷爷远离红尘,安度晚年。出家后爷爷出资修缮了“塔日布珠格”(瞻卯山)庙宇。在神母洞前建了二层楼的“塔日布珠格”佛堂,在此虔诚念佛修行。他把从印度带回来的空行佛母的舍利子和手摇鼓等密宗教珍宝献给特布克山洞的空行母法场。并在此洞内雕塑了“五部空行佛母”尊像。这就是他晚年完成的最有名的佳作。二层楼的“塔日布珠格”佛堂和特布克山洞的五部空行佛母尊像,在“文革”中被毁。

我爷爷戊戌年四月五日(1958年5月23日),在图力根(腰坝)西公府去世,享年65岁。

爷爷有3个弟弟,1个妹妹。大弟巴拉登嘉木苏,小名秉呼尔。二弟普勒仲西旦嘉木苏,小名木嘎。三弟西日布嘉木苏。3人都在南寺出家,并在塔尔寺和西藏学过经。尤其是二弟在拉萨哲蚌寺获得“道仁巴”学位,是南寺一代高僧,俗称“木嘎道仁布”。妹妹春果嫁给巴润别立巴格的克白那木格牧民金策德布为妻,生有一男二女。

(二)西公慈悲夫人我的奶奶——毛藏布嘎在腾格里大沙漠的腹地有一块绿洲,叫查拉湖(蒙语全称为“查拉嘎尔尹高勒”,简称“查拉湖”)。西公夫人我的奶奶——毛藏布嘎就出生在此地,父亲毛道日格,母亲乌德布乐。她们姐弟5人,奶奶排行老大,1896年9月13日生。喇嘛弟弟6岁时被确认为南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转世灵童——南寺嘉托思瑞活佛。二弟策仁、三弟善巴(查拉湖庙喇嘛)和小妹乌尼尔巴音。

奶奶对查托湖有深厚的感情,常思念这块生她养她的土地。查拉湖有山有水有草场,东北面的高地上有座寺庙,叫查拉湖庙。一年四季香火不断。靠南的草地上有一泽湖,湖里长满芦苇,湖中心有一块“黑水洞”,冬不结冰,夏不长草。相传从这里能通百里之外的通湖淖尔。当地人尊称为“那仁淖尔”(意为太阳湖)。在她童年的回忆中,经常出现一个美丽的那仁淖尔。

1914年奶奶被西公府选中入府,成为镇国公米格瓦其尔的结发夫人,时年19岁。虽进公府,身为公爷夫人,但她始终保持着生活简朴、热爱劳动的习惯。她除了操持全家人的衣食住行外还管理牧场,亲自参加接羔、保羔、挤奶等牧业劳动。她热爱牧民生活,对牧活也很内行,喜欢在羊群里转,因为她是在羊群中长大的。她是一位勤俭持家的贤妻良母。

奶奶是个大忙人,全家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她都能照顾到,并且安排得井井有条,因此她常受到祖辈爷爷和父辈公婆们的夸奖和赞赏。奶奶是位善良厚道的慈悲夫人。与左邻右舍和睦相处,为人处事以理相待。特别是对佣人,无论是对“哈只雅图”还是放牧种田的,她都一视同仁,从不另眼看待。只要是需要帮助的人,她都愿意去为他们排忧解难。对断粮缺米的困难户她从不拒之门外,都让他们满意而归。西公图力根府里,在奶奶手上前后收养过5个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他们是山前张二老头(宁夏汉人)、格日勒图格老爷(本地蒙古人)、准格尔阿布吉(伊盟准格尔旗蒙古人)、司老汉(籍贯不详,外地汉人)和山西省平遥县的郭大。他们都是不能自理的老人。奶奶专门腾出一间房子供这些老人居住,一日三餐则让自己的孩子给老人们送去,她的5个女儿小时候都送过饭。奶奶一生乐善好施,蒙汉乡亲无不竖拇指称赞。

奶奶生有8个子女,她爱她的孩子们,但对孩子们的要求却非常严格,让她们从小养成懂礼貌、爱劳动、有自理能力的好习惯。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她始终是一位慈祥善良充满母爱的好妈妈,是孩子们心中永远的太阳。

长女道拉木扎布,嫁给扎哈道兰巴格陶朝格德力格尔为妻,生有五子一女。二女康德扎布,嫁给贡呼都格胡色日道为妻,生有一子一女。长子阿拉德尔朝格图(罗步云),武官出身,继承家业,娶段家之女妲日加布为妻,生一子。次子阿日本巴依尔,南寺出家,法名尚巴爱仁钦嘉木苏,解放后,娶司家之女司哲敏为妻,生一女。“文革”后为重建南寺作出了重要贡献。三女朝鲁门格日勒(小名五九儿),嫁给阿克滩乌苏高孟克巴依尔(高明月)为妻,生有二子六女。四女敖登格日勒,嫁给沙日克岱陈槟德尔雅为妻,生一女。三子阿拉腾敖其尔(罗青云),专科学历,工人出身,娶赛日格勒图马家女塔拉腾为妻,生有三女,前妻去世后娶赵家女赵恩玲为妻,生有一子四女。五女苏龙嘎,嫁给木仁高勒戚乌日图那森为妻,生三子二女。

奶奶的晚年是在巴彦浩特城里的西公旧府度过的。她老人家的晚年幸福、安详。但也经历了两次重大的考验和磨难。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患青光眼而双目失明;一次是“文革”中的冲击。也就是在20世纪20年代这一段时间我有幸与奶奶有一段共同生活的经历,亲耳聆听了老人家的教诲、亲身感受到了奶奶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爱。每次出门回来,都必须先去奶奶那里报到,只有当老人家握住我的手时,才会放心地露出笑容。老人家明镜一样清亮的心底,遇事不惊的气度和信念,着实令我永生难忘。在老人家弥留之际我一直守候在奶奶的枕边。甲寅年二月十三(1974年3月6日)去世,享年79岁。

(三)我的父亲阿拉善旗西公第十一代子孙,米格瓦其尔爷爷的长子罗阿拉德尔朝格图(汉名罗步云)是我的父亲。

父亲是军人出身,是阿拉善旗解放后首位任司令职务的当地蒙古族职业军人。

1921年4月27日生于西公府图力根,爷爷请来的私塾先生叫李敬堂,是位有学问的老秀才。他教书很认真,父亲读了四年私塾。读完了《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等私塾所必读的课程。对父亲影响最深的是《千字文》和《朱伯庐治家格言》。父亲的汉语文水平和古文水平比较好,就是在念私塾时打下的基础。

1939年,阿拉善旗遵照王爷达理札雅的指示,挑选了一批当地蒙汉满回优秀青年,保送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习。第一批输送的共19名青年。他们是父亲罗步云(罗阿拉德尔朝格图)、罗永寿(罗宝音特古勒德尔)、罗祥麟(罗宝迪格日勒)、陶意乐(陶恩克那生)、毛德功(巴仔尔加布)、蔡忠元(巴图布仁)、左敬忠(左雅图)、谢文彬、王振华、张元忄尉(布音孟柯)10名蒙古族学生,薛海、王励德2名满族学生,马怀章、周龙文2名回族学生,聂正书、周贵全、辛文秀、胡萼业、胡福业5名汉族学生。

当年父亲刚满18岁。说起这段经历,父亲总是津津乐道,并一再要求要把这段永世难忘的历史写进来,根据父亲的回忆:1939年,农历九月初,他们骑骆驼从定远营(今巴彦浩特)出发,经厢根达来、腾格尔艾里素、础鲁恩格斯台(营盘水)沿着查干池到一条山的驼运大道到达一条山。在一条山受到达理札雅大女婿张钦武的款待。次日从一条山起程,越过黄土高原,沿黄河支流抵达目的地兰州。在兰州五泉山达理札雅公馆休息三天后,到东教场报名入学。

该军校的全称为“中央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他们这期为第十七期学员,军队编制为第十一总队,共3000多人。校总部设在陕西王曲。从阿拉善来的学生,被分在第十一总队第八队第三分队。少将总队长郭岐、上校大队长刘奋勇等军校领导接见了刚从塞外来的少数民族学员。

在兰州受训期间,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在兰州视察,并莅临军校给学员训过话。国民党行政院院长于有任也到校内讲过话。于右任留着长白胡须,人很精神,也有风度。

在兰州东教场集训一年,其内容有《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阵中要务令》等。集训开始时,父亲当了班长,班里父亲个头最高,性情豪爽、讲义气。行军拉练,扛机关枪总是父亲和毛德功两人。

集训一年后,次年8月15日,军校特地安排了一次长途训练。路线是由兰州出发,徒步行军至陕西王曲。军官学校全副武装的军训队伍,从兰州出发经阿干镇、临洮、守阳镇、渭源、陇西、甘谷到达天水。在天水观看了天水骑兵学校表演的马术训练。路过汤闭温泉,此泉很奇怪,牛眼一样的左右两泉一个是开水一样热水,一个冰凉的冷水,两泉合淌到一个大澡堂里才能洗澡。同学们在此痛快地洗了个温泉澡。在艰苦的行军途中,这可是最优惠的待遇了。在这次艰难的行军途中,父亲和毛德功一直扛着重机枪走在前面,并鼓励全班同学,要“坚持下去”、“绝不掉队”。就这样走过六盘山,翻越凤阁岭,过凤翔到达宝鸡。宝鸡东有个古镇叫虢镇,也叫西虢镇。从虢镇上了铁皮闷罐子火车,到西安下车。从两安又徒步行军到军营所在地,子午镇。子午镇离总部王曲15公里。这次从兰州到西安子午镇,长途行军训练,是最艰苦的一次野外训练。

在王曲接受了两年的正规军事教育即军官教育。军官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较高深的军事理论和军事科学知识。其课程有《战术教程》《兵器学》《步兵操典》《攻城学》《地形学》《测绘学》《交通学》等。学习过程中,还穿插进行实弹射击进攻防御训练。在一次训练中进攻学生中有两人被飞弹打死。除军官教育外,还要上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三民主义》《领袖苦行》和时事讲话等课程。要求每个青年军官都要做到,思想纯洁、热爱祖国,要有勇猛顽强的军人气概,基本功要扎实,动作迅速敏捷,威武有力,胆大心细,做到“动如脱兔,静如处女”等等。黄埔军校,就是以这种严格的正规军官教育,培养了无数的勇猛战将和优秀的高级军事人才。

他们在黄埔学习的这段时期,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大后方经济萧条,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在军内,公教人员的待遇微薄,士兵的待遇很差。黄埔七分校也是如此。虽说是军官学校,但学员的生活待遇完全和普通士兵一样。吃的是盐水馒头,蔬菜单一,饭菜定量,个班12个人,一盆莲花白,每人5个馒头,每天两顿。学员们过着半饱生活,军装由粗劣的土布制成。夏天赤脚穿草鞋,冬季补发一双粗布袜子、棉鞋等。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的确很不容易。有些学生坚持不了,掉队现象经常出现。个别学生中途返回的也有。从阿拉善来的同学中没有这种现象。他们都鼓着一把劲,互相勉励,谁也不掉队。就是要为阿拉善争光,为后期学生作榜样。父亲是同学们中间最出风头的“班长”。

1942年6月16日,是黄埔军校的校庆日,这一天,在王曲大操场,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由国民党三十四集团军司令胡宗南代表校长蒋介石讲话,全军校考试第一名的张天柱同学,代表全军校同学在典礼上发言。学员们都穿着崭新的军装,显得非常威武雄壮。这是父亲第一次穿正规军官服装。毕业时学校给每个学员发了一笔相当数目的制装费和路费。用这笔钱由校部统一购置了一套细料军官制服、领章、纪念章、武装带、皮鞋、佩剑等,佩剑上刻有“不成功,便成仁,蒋中正赠”字样。参加了毕业典礼后,父亲一行戎装整齐,由校部派一辆大卡车送到兰州五泉山,离开了军校。

在黄埔军校的三年期间,虽受到种种磨炼和考验,但得到了正规的军事教育,收获是非常大的。当年骑上骆驼从草原来的这批带有奶油味的蒙、汉、回、满族青年,已被培养成为具有相当军事素质的阿拉善历史上第一批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

从阿拉善、额济纳两旗去的学生都被分配回原地工作。回旗后,这批人都被重用。安排在旗保安大队,分别担任中级或下级军官。王爷达理札雅把父亲分配到旗稽查局任二股股长(警察股长)。旗保安大队是阿拉善旗唯一的军事力量,是一个连的编制。1946年6月间成立了阿拉善旗骑兵保安总队,是团的编制,总队长由旗协理、少将罗巴图孟柯担任。下设5个中队。当时把我父亲调到第五中队任少校中队长,父亲嗓音洪亮,口令喊得非常好。父亲管辖的第五中队驻扎在定远营、腰坝、三关沿山一带。把守通往宁夏的各个关卡,以防马鸿逵的突变和马军方面的窜犯。三关、腰坝是阿拉善的南大门,历来是由重军把守的战略要地。把此重任交给一个刚从军校毕业的年轻军官,是有其原因的。其一,父亲对三关、腰坝一带的地形地貌非常熟悉。历来就是西公所把守的关口。其二,黄埔毕业,军事素质好,处事果断,作风雷厉风行。父亲当年24岁。

第五中队除在三关驻一个加强排外,在赛更湖都格、乌兰考特勒、腰坝沿山等各个关卡都有驻兵把守。在父亲任职期间,第五中队的纪律严明,战斗力强。骑兵保安总队在动乱年代,为确保家乡的安全,为保护阿拉善牧民的生命、财产,起了关键的作用。

解放前夕,阿拉善的形势是很复杂的。南有马家军方面的骚动,北有德王、李守信“自治”活动的扰乱。在拐子湖一带德、李匪部抢劫财物、奸淫妇女,杀吃骆驼3000多峰。这些反动势力,企图把阿拉善引入歧途。阿拉善的进步势力认为,阿拉善的唯一出路就是脱离国民党,迎接共产党。父亲是积极拥护和赞成这一主张,为阿拉善的和平起义做了积极的贡献,“1949年9月24日,徐成功团长率领解放军十九兵团的1个营的部队,为追击马鸿逵的散兵势力,经宁夏中卫县的石空,一夜之间进入阿拉善旗境内的腰坝地区。当时,驻守在三关、腰坝地区的旗骑兵保安总队第五中队中队长罗步云,代表阿拉善旗政府和达理札雅王爷,欢迎徐团长等解放军官兵,并在西公府自己的家里为他们安排了住宿,宰杀绵羯羊30只,款待了解放军指挥员。”这是阿拉善军方首次与共产党的野战军部队进行正面接触的史例。父亲作为阿拉善旗军方代表把阿拉善的情况向徐团长和政委详细介绍之后,坦率地表述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在铲除国民党马家军残余势力等问题上,双方达成了共识。父亲在腰坝接待解放军的同时,派人向达理札雅王爷报告了洽谈情况,并提出了“合作共事”的建议。达理扎雅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副佐领胡乌力吉巴雅尔、李树德、李文钦等6人前去腰坝慰问,同时为“合作共事”做了积极准备。根据解放军十九兵团的建议,达理札雅召集紧急会议,作出决定,铲除国民党残余势力。将国民党日防部驻定远营军事专员罗大煟、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驻定远营调查专员王君惠、宁夏省政府驻定远营办事处主任马耐山、马鸿逵派驻定远营特务营营长孙明楼、原工兵营营长冯大庆、宁复省驻定远营银行行长邢椿年、马鸿逵的侄子马家驹予以逮捕,连同缴获的武器弹药一起用专车由上尉副官王励德负责押送至腰坝交徐成功团长。

此次的“合作共事”做得非常好,双方都很满意。父亲和徐成功团长也成为知己。徐团长临走时给父亲赠送了一匹战马。父亲也给徐团长赠送了一支心爱的德国手枪作为纪念。徐团长一营人在腰坝西公府住了10天,10月4日部队开拔宁夏时父亲亲自送到头关返回。此次的合作共事改变了解放军十九兵团的1个营进军阿拉善的计划,为阿拉善的和平解放打下了基础。

1949年10月1日,达理札雅接到杨得志司令的邀请。10月11日,达理札雅抵银川,受到解放军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等领导的欢迎和热情款待。在此次会谈中,宁夏政府及杨司令员正式接受阿拉善旗的和平起义,并提出了处理阿拉善旗的八条准则,逐步推行政府体制改革和军队整编工作。

但是,和平起义的日期,不是定在10月11日,而选定在九月份。其理由为,迎接解放军十九兵团而致电的日期是9月23日,徐团长率解放军十九兵团的先遣部队1个营抵达腰坝的日期是9月24日。为了纪念这两个重要日期,将阿拉善旗的和平起义日定为1949年9月23日。

1950年宁夏省决定,将阿拉善旗作为直辖旗,任命达理札雅为主席,云祥生(共产党代表)为副主席。这就是阿拉善和平解放的全过程。阿拉善旗的和平起义,在中国解放战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父亲是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而高举起义旗帜的草原英雄,他不愧为是西公后裔,将门虎子,在关键时刻,横刀立马独当一面。

解放后,父亲被任命为宁夏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阿拉善旗人民保安总队中队长、副参谋长、参谋长、武装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巴彦淖尔盟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为祖国的边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表现出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作为职业军人,始终保持着严整的军容军纪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他是解放以后被培养出来的当之无愧的新一代蒙古族司令员。

1962年,父亲从部队转业后,前后任巴彦淖尔盟交通局、工业局、轻工业局、手工业管理局等多个重要部门任主要领导职务。在地方上,他以军人特有的风范在各个重要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了多年。后任政协巴彦淖尔盟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等职。在“文化大革命”中,父亲同其他老战友、老同志一齐受到了冲击。在最困难的时期,他不屈不挠,刚正不阿,显示出了一个真正军人的钢铁意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曾在磴口县东牛奶厂的“牛棚”里渡过难关的这批老同志都得到了平反,并官复原职,受到政府的关怀和照顾。父亲离休前一直是巴彦淖尔盟政协常委。

父亲从青年时期就善于与人交朋友,在广泛的社会交往中与蒙、汉、满、回、藏等民族的朋友都有较深的交往。他对朋友忠诚,讲义气,交人交心,浇树浇根,说一不二。所以他在众朋友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与平民百姓的交往也很密切,图力根的农民以及附近巴格的牧民们,更是常来常往。父亲常教导:“知心者不分贫富,交人要信人,信之用之,用之信之。”父亲虽然望之俨然,少有笑脸,疾恶如仇,心直口快,令人敬畏,但却心地善良,极具同情心。

父亲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将子女和侄子外甥们的前途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对我的要求很严。他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可以说是一位孜孜不倦的教育家;从我上小学起就为我编排了学习计划,除了严格的作息时间之外。还给我安排了课外学习内容。比如雷打不动的毛笔字练习、每日的生字、生词记忆等。父亲为我的学习和成长倾注了所有的热情和精力。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同时,他也非常重视孩子的道德修养,反复告诫我们,人活在世上,首先要做人,要做一个正大光明的人“上交不谄,下交不傲”。

他经常要求我们说,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在与朋友交往中,要谦虚诚恳,推心置腹,肝胆相照。父亲的这些教导,听起来很朴实、易懂。但其中却包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他对孩子是这样要求的,对自己更是这样,父亲走过的每一步脚印,都会证明父亲是个正大光明的人,是对社会对家乡有巨大贡献的人。

父亲在日常生活中,是个乐观、有较广泛兴趣和爱好的人。作为一个军人,他非常喜爱各种兵器,从青年时期起就喜爱手枪和利剑、马刀等。父亲有私枪20支,其中有20响手枪、六轮手枪、美式七七枪,德国式小手枪叫掌心雷、比利时造的枪带两只羚羊角枪叉子,这两支枪父亲非常喜爱,解放时把德国小手枪送给了徐团长,其他19支枪在内蒙古公安厅厅长毕力格巴特尔来阿拉善左旗动员有私枪的人自愿把枪交公时交了公。到中年时,特别喜欢机械化的东西。汽车是他酷爱之物,刚解放他就与汽车结下了缘。不仅自己会开车,还要广作宣传,让别人学会开车。他说:“社会在发展,牧民应该学会开车”。“马要骑,车也要开”,在他的带动和敦促下,很多蒙古族青年开始走上了开车的新路子。阿拉善旗第一代蒙古族汽车驾驶员队伍就是这样产生的。我的二叔岁尚巴和他的好友全布乐藏武两人是最先学开车的两位喇嘛司机。随后我的三叔罗阿拉腾敖其尔和马全布乐、罗宝音特古勒德尔(罗福全)、杨那生特占勒德尔(杨寿全)等蒙古族青年也成为了阿拉善草原上的新一代“教老齐”(司机)。

除了枪、剑、好马和汽车之外,父亲对民歌和戏剧也有着浓厚的兴趣。父亲从小就爱唱阿拉善长渊民歌,如《辽阔的阿拉善》《烈性子赤红马》《狼耳银鬃黄》是他最爱唱的几首民歌。在他中年时期,因在军界、政界频繁交往中广泛接触戏剧文化而对戏剧产生了兴趣。会拉京胡、会唱京剧和秦腔等。他最爱唱的片段是京剧《女起解》《甘露寺》《捉放曹》《借东风》《坐宫》,秦腔《镇台念书》《梅龙镇》等。

父亲现年八十有三,老当益壮,身体仍然很健康。高大的身材,还是那样的魁梧,身躯挺拔,步伐坚硬,不减当年的武官之风度。

父亲的晚年是幸福的。每天读报或读书,或散步。有时陪孙女聊天儿,有时找黄埔老同学谢文彬等人聚会时喝上一点啤酒,开心的畅谈人生,牛活既快乐又充实。对我们子女来说,这也是福分。

父亲不仅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威望,而且在子女和晚辈的心目中他始终是我们做人的楷模,是慈父严师。

(四)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妲日加布,1922年6月1日,出生在阿拉善旗巴音诺尔公巴格沙布根次居住的名门之家。姥爷丹木腾策仁,是阿拉善土尔扈特人。姥姥罗氏乌云毕力格,是阿拉善王室家庭的四爷诺颜之女。因姥爷是驸马,故尊称为“丹木腾策仁姑老爷”。母亲兄弟姐妹六男二女。大舅恩和巴依尔,牧民。二舅扎拉僧阿孟吉,是北寺的大喇嘛,精通蒙、藏两种文字和藏学五部经论,是北寺的高僧,在社会上也有很高的名望,曾任巴彦淖尔盟政协委员等职。三舅段塔拉腾岱,是段家的英雄,有“神枪手段塔拉腾岱——巴特尔”之称。解放后任巴彦淖尔盟畜牧处副处长,阿拉善盟政协副主席等职。四舅图布兴巴依尔,牧场场长。五舅敖仔尔,是北寺喇嘛。母亲是排行老六。姨母其格尔,嫁给罗升平,所生二女。六舅段仲尼,北寺喇嘛后参加工作。

姥爷家的土尔扈特,原是蒙古族部落之称。在西部卫拉特蒙古的历史上,与和硕特、准噶尔部并列为实力强大的部落之一。和硕特部(部分)首领和罗理,从新疆西迁时,土尔扈特部的这一部分实力,一直与和硕特部在一起,受和罗理的指挥,开创了阿拉善的历史。在阿拉善的土地上定居后,土尔扈特部比较集中在巴音诺尔公一带以游牧为主。土尔扈特分为三个居点:西林土尔扈特、阿来恩土尔扈特、宝日套老盖土尔扈特。土尔扈特人,以勇猛善战而闻名。舅舅家也不例外,代代出勇士。他们为家乡的安全,为阿拉善的和平都立过战功。

母亲就生长在这样一个英雄的家庭里。从小受家庭影响,使她养成坚毅、刚强的性格。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游牧生活的锤炼,使她具备了蒙古族女性特有的勤劳、勇敢、心地善良的特征。草原上的鲜花赋予了她俊秀的面容。驼峰上的颠簸练就了她健美的体魄。

民国31年(1942年)与父亲结婚,千里迎嫁成为西公府的大少奶奶,时年20岁。在图力根府宅院,她以勤劳和智慧赢得了全家老小的喜爱,受到府内府外的尊重。后来,作为参谋长的家属,随军生活多年。

在我小的时候,母亲经常讲述舅舅家神话般的故事。如:英俊潇洒的姥爷,以才中驸马的故事;沙日盖庙大舅遇难的故事;三舅兄弟4人联手打土匪的故事等等。其中,母亲最爱讲的是段家救活佛的故事。此事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人离间旗王爷罗卜藏多尔济,称“阿拉善南寺一世喇嘛坦活佛阿格旺道尔吉正在诅咒旗政”,罗王听后大怒,将活佛凶禁在格林布隆(现在的格林滩)。当时有一位段氏(土尔扈特)牧民发现一僧人被囚禁在无门窗,只留一小通风洞的土房里,没吃没喝。这位牧民看后实在难忍,就每天悄悄地送些食物给僧人。活佛为之感动,对这位土尔扈特人说:“你将得到七代的荣华富贵”。后在小土房离地一尺扶坐圆寂。有一天旗王爷罗卜藏多尔济派1名图西木德(官员)去看那个活佛喇嘛死了没有,那位图西木德骑马前去格林布隆时,他见活佛扶坐圆寂,便骂道,“死的时候还坐着死,他妈的。”一脚踢倒,骑马报告王爷去了,当他走到城门口时突然马受惊将这个图西木德从马上摔下脑袋开花脑浆四溅而亡,这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轮回报应。母亲每次讲到此处,就会露出笑容,自言自语地说“从那一代开始到你舅舅辈,正好是七代,这七代,生男勇猛无比,生女贤惠无双。段家的家业的确很兴旺”。这段神奇的故事,母亲究竟讲了多少遍我也记不清了,但每次讲的都那么认真,从不随意改动。

母亲有时也讲自己小时的经历。使她最留恋的是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数不清的羊群、马群、骆驼群。夏天在草地上玩耍,摘些野酸枣、哈日木格、艾苏格等野果子做美餐吃。冬天挖锁阳,特别是三九天的锁阳最好,又甜又有营养。母亲小时最爱吃的是奶食品,如加糖的奶酪、中间夹葡萄干的奶皮子等。母亲说她是喝奶子长大的,这话一点都不假,她爱喝奶子,也会喝奶子,无论是牛奶、羊奶、马奶、骆驼奶,她都爱喝。在牧区一年四季都会有新鲜奶子喝。春季是羊奶,夏季是马奶,秋季是牛奶,冬季是驼奶。阿拉善人耐寒耐暑能力强,体质强壮。特别是北部女人长得窈窕,皮肤润泽有光,与她们喝奶的习惯,尤其是夏天喝马奶,冬天喝驼奶的习惯有相当的关系。在母亲的身上北部人的这些优点显得更鲜明。母亲长到花季之年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少女了。母亲爱吃奶食和锁阳的习惯,现在还同往年一样,一直没有改变。

母亲小时爱清洁,爱干净。室内室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井井有条。她最喜欢的是在野外放羊羔或放牛犊,这些小畜在花草丛中欢蹦乱跳的,又调皮又可爱。在家里她爱做针线活,母亲的刺绣很出名,被称赞为“段家的巧姑娘”。母亲在中年时期(1957年)制作的一幅刺绣作品,现还保存完好。这是在鼻烟壶袋上刺绣的牛郎织女古画图案,其工艺精细,色泽鲜明,比例匀称,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母亲的童年时代是幸福的,在美丽的大草原巴音诺尔,留下了母亲的歌声和笑声,也留下了她永远的美好回忆。

母亲的青年和中年时代,是在图力根和巴彦浩特度过的。这里有她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作为参谋长的夫人,她很懂得礼节,衣饰打扮得体。在公共场合,显得文雅而有风度。对丈夫她是贤惠的夫人,对孩子是慈母良师。母亲以她的修养和聪明才智,受到人们的尊重。

这一阶段的生活,由于我幼小无知,对母亲只有朦胧的印象。在我的记忆中最清晰的回忆,是从1958年开始的。

1958年河套行政区和巴彦淖尔盟合并后,盟府迁到磴口县,因为河套行政区和盟合并时,达理扎雅要求盟所在地必须设在阿拉善旗境内,所以盟所在地定到磴口县。我们全家搬到了巴彦淖尔盟新所在地——磴口县。(旧所在地在巴彦浩特,因为巴彦淖尔盟开始在巴彦浩特建立的。后迁到磴口,最后迁至临河)当时的家属房一排住着七八户人家,一个大院住着几十户人家,门挨门住。人多事多,小孩也多。这群毛孩子就够你折腾。但在我家门前他们得不到便宜,找不到“玩具”。因为,在我家门前永远不会找到可玩的任何杂物。尽管是黄土地面,让母亲扫得溜光。磴口烧的是烟煤,而且那个地方又是有名的风口子,但在我们的房间内想摸到黑煤灰或炉灰,是不可能的。

母亲喜欢干净、整洁是一贯的,擦得锃亮,木质见纹,窗明几净,她使用的卫生用具都很讲究。就说扫帚吧,屋里有扫炕的、扫地的、扫窗台的,凉房有扫凉房的,院里有扫院子的。可以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她使用的扫帚,都要自己挑选、包装加工。手抓的地方用白布裹住缝好,扫帚头也要经过加工,这样用起来既轻巧又顺手。

妈妈对工具的要求高,对工作的要求更高。她扫地的标准,既要扫得干净,又不能扬起灰尘。那动作看起来是那样的连贯而柔美。她在扫除中得到洁净的乐趣,她在扫除中挥去生活的烦恼。不管是在顺境还是逆境,只要拿起她的扫把就永远是那样的专注,那样的轻盈。

在1962年的困难时期,妈妈还是那样的乐观和刚强。虽然一切都紧张,但我们家还是那样明亮、干净。我也没怎么饿肚子,只是最怕喝玉米糊糊。

“文化大革命”中,父亲被群专长达一年半。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从没听到她的一声哀叹,更没有见到她的一滴眼泪。尽管我们被赶进了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子,可我们的家依然是那样的井井有条,一尘不染。她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她经常鼓励我说:“我的儿记住,不管环境如何变化都要毅志坚定,都要挺直腰板做人。与其学着享福,不如学会吃苦”,这句话在当时的处境中,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使我终身难忘。

当时。我父亲的每月工资130元,算是高工资。一家三口的生活,在当时的困难条件下很不错的了。我又是独生子,应该特殊点才是。但母亲对我的要求很严,不允许乱花钱,不允许搞特殊,穿戴同别人的孩子一样。我知道邻居家的叔叔月工资才40元,一家七口人不知怎么过来的。母亲对我的要求,不仅仅在生活上,更主要的是在学习上。玩耍和学习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和质量要求。这在当时,也是出了名的,如果胆敢“犯规”,母亲的扫帚把子是不留情面的。在那段黑白颠倒、心灵扭曲的时代,母亲是按她的人生逻辑,挺着腰板走过来的。任凭云翻雾覆,始终保持冷静的心态,以她特有的方式清除着眼前的污秽,让光明的色彩装点着自己的生活,装点着这个家。母亲的扫把终于扫去了十年的“文革”生活。我们又回到了与人平等的正常生活。但遗憾的是这年父亲的袖章上写有里通外国美蒋特务,我成了美蒋特务的儿子而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又经过了数年求职的漂泊,1980年我成了家,1981年有了大女儿。1982年父母从磴口迁回巴彦浩特。就这样,我们全家又回到了阔别20年的故乡——阿拉善。

在巴彦浩特全家团聚后,可把母亲乐坏了。此时她已是60多岁的人了,还那么精神,全家的里里外外,她忙个不停。家院照旧干净整洁,一尘不染。她的身影总是离不开孙女的床边。父母享受着天伦之乐。我的女儿已成了他们的掌上明珠。稍大后,她们也少不了“享受”扫把的威力,但长大了的女儿,深感在奶奶身边所得到的幸福。我的两个女儿非常爱她、敬仰她。

她的孙女们长大了,而母亲却老了。

母亲已享有八十有二的高寿,身形显得有些憔悴。但,在我的心目中,她依然是高大的。她那慈祥和蔼的目光,依然是那样的明亮。她那微微颤抖的身躯,依然是那样的秀颀。

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五)后世家谱

四、西公家族轶事

(一)西公府——图力根两公府所在地图力根(腰坝)位于巴彦浩特西南35公里,图力根,北靠一座小山,有祖先的“敖包”。隔几年,在此举行西公“哈勒雅阁”范围内的小型“乌日斯”(那达慕),进行赛马、摔跤、射箭活动。

图力根南临泽小湖,是自然形成的小水库,当地人惯叫“图力根涝坝”、弯弯曲曲地穿过草滩、带着野草花香潺潺流进图力根果树花园,又绕过大门前的牌楼,向西延伸而去。只要在图力根度过童年时代的人,都会想到这条小溪——潺潺细语的“阿日格”(蒙语意为“小溪”)。

从银川来的、中卫来的,拉车的、挑担的、驴驮的、手拿摇鼓的各种做生意的人,必须经过图力根(腰坝)才能到达集散地定远营。同时,又是通往定远营和银川的重要关卡,历来被称为军事要塞。故被称为“图力根”。(蒙语意为“快捷”)

西公府坐北向南,两大四合院,东院的里院上房6间,佛龛2间,由南寺派古仁布一人,每两个月换班一次。佛堂之中供奉多尔济萨木腾(即巴特尔哈日公)的铁链、铠甲、钢盔,穿旧的黄缎子马褂等,在“文革”中遗失。西厢房5间,东厢房5间,东西厢房有旁门各一通往后花园。

二门前院里西厢房5间,连接磨房1间,驴圈1个,东厢房五间连接铡草房一间,马棚1间,东边有羊圈和羊倌住房,大门很大(能进汽车),大门内左右各有旗杆墩1个,栽有两个高旗杆,上挂多种颜色的达尔次格(运气旗),大门前面大照壁1个,北面画有刘海戏金蟾的图案。蓬头跣足、嬉笑不羁的刘海是逢凶化吉、兴旺发达的象征;金钱和金蝉,则是财富的象征;而刘海用金钱戏钓三足金蟾,并用作坐骑则是一个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

西大院上房4间,东厢房4间,连接草房2间,西厢房5间,连接观马房二间,马圈里打鬃、打尾、(剪鬃)、马嘴里搅虫、骗马、烙印等,对两岁马进行这些程序。阿拉善旗人捉马时用查拉满阿日根吉(鬃绳)撒出去套脖子。东北人捉马时用乌日格(套马杆)来套马。西大院的旗杆、大门和东前院的旗杆、照壁一样。大门外东西两边各栽有一个马桩,拿马鬃或马尾搓的绳子拉在马桩两头上,以备拴马。后花园(6亩地)内有各种果木、钻天柳、倒柳、松树、沙枣树和五人抱不过来的大榆树,还有两个花亭。

图力根(腰坝)还开有3个车马大店,南店由河南省偃师县的王金斗经营;中店由山西省平遥县的卢向洲经营;北店由宁夏省金积县的张守德经营,生意很不错。

我们的祖先陵墓在南寺北沟“毛盖哈达”的蛇山头下,俗称“阿日吾日格”。是土木结构的庙,坐北向南的五间陵庙,其中正殿有多尔济萨木腾(巴特尔哈日公)的灵塔一座;南寺第二世葛根活佛“温都尔葛根”的灵塔一座;太爷爷普勒忠尼什尔的灵塔一座。每年清明节前去南寺祭祀念经,阿日吾日格有个高尼尔,名叫焦吉格尔包日的喇嘛专管陵庙,在“文化大革命”中和南寺一样成了一座废墟。

(二)西公几代名将及巴特尔哈日公在阿拉善的历史上,西公家族中出现过有名的几员战将。他们先后在“平西之战”中立过战功,为取得“西公”爵位和巩固“镇国公”世袭爵位,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以第一代西公玉木楚木、第二代西公罗卜藏达尔济、第四代西公贡其格、第五代西公多尔济萨木腾等四员大将最为突出。对这几位公爷,在西公家族记载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西公家族,身材高大,马上功夫非常。常担任‘好秀奇’将军”。

第一代西公玉木楚木,始封公爵时有这样的记载:“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和罗理次子玉木楚木为辅国公,以其‘平准有功’”。可见,被始封辅国公爵位是以战功得来的。

第二代西公罗卜藏达尔济,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随阿拉善第二代王和硕额驸,右卫将军阿宝,率兵万人,军征准噶尔,驻军巴里坤长达6年。因在这次战争中有功,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晋为镇国公。是首位取得镇国公爵位的西公战将。他在位7年,即1714~1721年,他的一生可以说就在巴里坤(现新疆哈蜜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军营里度过的。

第四代西公贡其格,他是其水德(和罗理四子)长子,是罗卜藏多尔济的堂兄弟,罗卜藏达尔济在位7年,去世后由他兄沙毕克多尔济继位,封贝子。沙在位16年后,贡其格袭公爵位。有关史料有这样的记载:乾隆二年(1737年),沙毕克多尔济从弟(堂弟)贡其格袭位辅国公。乾隆四年(1739年),阿宝次子罗卜桑多尔济袭王位后,奉命从征准噶尔诸部,擒捕塔瓦齐汗和辉特部汗巴雅尔。以少众降哈萨克,歼柯尔柯掷者部,追击阿睦尔撒那至俄罗斯境。贡其格此次随罗出征,担任“好秀奇”(先锋将军之意),立下战功。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以“平淮、同有功”,而晋镇国公。贡其格在位37年,以勇猛善战而扬名。

第五代西公多尔济萨术腾(贡其格次子),是西公家族中赫赫有名的战将——巴特尔哈日公(意为:英雄黑公)。有家史记载说:“黑公爷身高八尺,面如黑炭,为人忠诚,性格刚毅,武艺高强”。在民间,对“巴特尔哈日公”的传说很多。在图力根呆过一辈子的清朝来年的老“派腾达”说:“听老公爷口传,巴特尔哈日公是位英雄,手提一杆铁枪,佩戴祖传硬弓,有万夫不挡之勇。特别是在千军万马之中,飞马射箭,其功夫非常了得”。巴特尔哈日公——多尔济萨木腾,是阿拉善历史上久经沙场、立过多次战功的一代名将。史料记载:“乾隆中年,大军剿准、回二部,讨兰州石峰堡逆回,均有功。”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捕治私挖阿拉善旗哈布塔哈拉山金沙之事件,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大军剿萨拉尔逆回于华林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又剿逆回于石峰堡邸居,均有功。

黑公,少年参军,壮年立功,中年袭镇国公爵位,护卫三代王爷。即:罗卜桑多尔济、旺沁班巴尔、玛哈巴拉三代亲王,历时50多年,经历过近百次战争。始终忠于亲王,坚守边关,为阿拉善旗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多尔济萨木腾屡立战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诏世袭罔替。也就是说,从多尔济萨木腾起,皇帝正式封阿拉善西公为镇国公世袭制。直到解放前的镇国公米格瓦其尔,都是镇国公爵位。

巴特尔哈日公当年用过的铁盔、铁甲和铁枪、铜背弓箭等兵器在西公府图力根衙门,作为祖上供品,供奉在佛堂之中。至1964年还保存完好。其铁甲肩宽80多公分,高40公分。还有一件黄缎子马甲,是黑公大哥,南寺第二世葛根活佛“温都尔葛根送给他二弟的一件宝物,这是黑公第一次率兵远征时,大哥温都尔葛根送给他的,并嘱咐上战场时一定要穿好,回来之前不要脱!”将军弟弟非常尊敬这位活佛哥哥,故在战场上一直穿在身上,从不离身。战争结束后,黑公回家中,解甲宽衣时,从身上掉下许多箭头和弹头,但贴身马甲上却没有丁点痕迹。这段传说是否属实,现无法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件马甲的确是“温都尔葛根”送给将军的,黑公的确从未受过重伤。

(三)几代名僧活佛的诞生地两公图力根府,是几代名僧活佛的诞生之地。他们是:南寺第二世葛根罗布桑图布丹嘉木苏、南寺第三世喇嘛坦活佛丹曾忠乃达尔吉、南寺第五世喇嘛坦活佛桑吉嘉木苏和南寺第六世喇嘛坦活佛贾拉森,还有南寺高僧强巴却东,瞻卯山夏仲道布登列格曾等。

西公贡其格长子云登仲乃,生于1747年,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转世。其法名罗布桑图布丹嘉木苏,南寺第二世葛根活佛。因其身材高大而尊称为“温都尔葛根”。他精通佛法,擅长绘画。他亲手绘制的佛像极其精美,曾在南寺、昭化寺、瞻卯山、道布吉林等寺内供奉。他曾赴京参加洞礼年班,受封“达格布呼图克图”,是阿拉善最早被封为呼图克图的活佛。给黑公弟赠送黄缎子马甲的就是这位活佛。

黑公多尔济萨木腾之第七子丹曾仲乃达尔吉,是南寺第三世喇嘛坦活佛。他也是以身材高大而被尊称为“温都尔喇嘛坦”。温都尔喇嘛坦年轻时,去过佛教圣地——拉萨。在哲蚌寺攻读佛教经典五部经论数年。从拉萨返回后,首先在南寺设立了辩论学院,倡导五部大论的研究和学习。从而使南寺众僧的佛学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西公阿育尔札那的次子桑吉嘉水苏,是南寺第五世喇嘛坦活佛。他在佛教界是享有佛教尊称最多的南寺活佛。他的尊称是:法名温擦尔善潘普勒仲桑吉嘉木苏(意为:神奇利他殊胜佛海)、阿日鲁克桑班尔达额尔德尼诺门罕、迭斯尔德呼克图转世、第五世喇嘛坦活佛等。据说,阿育尔札那公爷原本答应,将次子抱养给阿巴来台吉为子。当时,康区大活佛拉卜江贡正在阿拉善。阿育尔札那公爷抱着幼子来到活佛住处,给拉卜江贡活佛磕头。活佛听到这孩子的哭声,说道:这是第思·桑杰嘉措的声音。当时,正在寻找第四世喇嘛的转世灵童。因此,这个孩子就进入了预选名单。阿公也没有把孩子抱养给他人。后来这个孩子真的被确认为南寺第五世喇嘛坦活佛。

第五世喇嘛坦——桑吉嘉木苏,是位知识渊博的活佛。年轻时,在拉萨哲蚌寺学习了五部四续显密经论和五明学科,得到藏传教格鲁派学修灌顶及随许的系统传承。从拉萨回来后,一心致力于佛教事业,弘教利生,传法灌顶,著书立说,著有著作七卷,著名的布达拉宫和青海塔尔寺都藏有他的刻板刊行的三卷本全集,其功业名扬于蒙藏佛教界。因为他的学识和为人,喇嘛坦活佛在阿拉善的广大民众和政界人士之中都享有很高的威望。在阿拉善历史上,老王爷塔旺布里甲拉去世后,新王达理札雅还未从北京回来执政之前,喇嘛坦桑吉嘉木苏一度掌管旗政,代行亲王之职,避免了一场内乱。他为阿拉善人民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西公阿育尔札那第三子,强巴却东在南寺出家。他是一位精通经文、严守戒律、修法得道的高僧。在寺内德高望重,深得喇嘛坦哥哥的器重。如在寺内讲经、灌顶或求签问卜等重要之事,喇嘛坦都争取三弟的意见。有时,干脆推给三弟去处理。“三爷”强巴却东不仅著有经文,且广为流传,而且门徒之多,在南寺也是首位。牧民送子为僧时,都愿意到三爷那里去,拜三爷为师是他们的心愿,只图日后能有出息。三爷门下的确也出了很多高僧。

西公阿育尔札那第六子道布登列格曾,幼名“布达”(大米),在南寺出家,常着藏服往返于蒙藏之间。他是在阿拉善地区,最早传播密宗“脱乃格”教的师祖(密宗教创始人玛吉格玛,被尊称为“玛吉格佛母”),他存瞻卯山特布克仙洞,收徒传法,弘扬密宗法而扬名。1914年9月被十三世达赖喇嘛封为瞻卯山夏仲,故被尊称为“布达夏布荣”(夏仲)。他起居不定,时而遍游各地济贫扶弱,时而洞中修行收徒传法。晚年定居于扎哈道伦巴格依克呼都格,后圆寂于依克呼都格。

西公米格瓦其尔养子贾拉森,是南寺第六世喇嘛坦活佛。乙酉年腊月(1946年1月)生于甘肃省藏民区牧民家。幼时被十世班禅大师确认为阿拉善广宗寺(南寺)第六世迭斯尔德呼图克图转世,3岁时迎请至阿拉善,认喇嘛坦活佛(五世喇嘛坦活佛桑吉嘉木苏)的侄子西公米格瓦其尔、侄媳毛藏布嘎为养父母,就住在西公府图力根。5岁坐床学经,1955年赴塔尔寺学经并向米纳活佛受沙弥戒和密宗灌顶。1958年开始上学,一直读到研究生毕业(其间下乡劳动5年)。1981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并留校任教。1983年10月至1985年3月赴日本国东京外国语大学进修。1997年5月被聘为教授,1999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1998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贾拉森活佛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学校里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是班里的尖子生。从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起,就开始了他崇高的科学研究工作。他精通蒙、汉、藏、日、英等五种语言文字,其蒙、藏语言学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位公认的蒙古语言学家、藏学家和佛学家。他现任内蒙古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四)本布图大爷西公萨济达布多尔济因得子较晚,将爵位袭于三弟阿育尔扎那,自己搬出图力根,居住在本布图(地名)。后得一子取名策仁那木吉拉。

策仁那木吉拉为人忠厚朴实,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后来大家都称他为“本布图大爷”。他若知道哪家有困难就会主动去帮助,这家送几斤面,那家送几升米,是常有的事。本布图大爷因做善事而经常闹出些笑话来。有一次,本布图大爷上衙门(今巴彦浩特)办事,走时换了一身新装,本布图奶奶把刚做好的新靴子拿出来让他穿上骑马上路。从衙门回来时,新靴子没有了,光着脚骑着马,还挺神气的。说“回来时半路碰见一个小娃子在山地里放羊,连个鞋子都没有,怪可怜的,就把自己的靴子脱下来给他了。”老太太还能说啥呢?她已经习惯了。

(五)“八仙聚一家”之说太爷西公阿育尔扎那生七子女。大女毕旺玛、长子普勒吉中尼敖萨尔(我的曾祖父)、次子南寺第五世喇嘛坦活佛桑吉嘉木苏、三子南寺高僧强巴却东、四子南寺喇嘛达西尼玛、五子南寺喇嘛巴抗吉尼玛、六子瞻卯山夏仲道布登列格曾、七子南寺喇嘛麦达日达尔玛。在那个年代里,牧区有孩子的人家很少,不论是男是女,只要膝下有儿女就算有福之人。何况西公得七子一女,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羡慕。同时,这八位正好具备了合“八仙”的两个条件:其一,七男一女,人数和性别正合八仙;其二,他们各有所爱,各有所长,大有“各显其能”之势。大女毕旺玛,手巧善绣是位远近闻名的“巧姐”。老大普勒吉中尼敖萨尔是西公第九代镇国公,精通文武,是一代清官。老二桑吉嘉木苏是南寺喇嘛坦活佛,是阿拉善佛界、政界的一代名人。老三三强巴却东是位佛门高僧,不离寺庙专心修法,收得众多弟子,弘扬佛法。老四达两尼玛,举止文雅,善辩佛经,爱好书画和雕刻艺术。主要作品有南寺小经堂的六严二胜、黄楼庙的站姿无量寿佛和长寿三尊等塑像。在他南寺的住宅内的立体木雕刻权《唐僧取经》为题材的组画和工笔画《八骏图》,是他的代表作。这些作品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珍品。他画马、也爱马。他的雪花铁青马、银鬃黄骠马、雪蹄大黑马都是从青海引进的良种好马。老五巴拉吉尼玛性格豪爽,修密宗咒法,擅长祛病消灾,他经常以俗人打扮,深入牧区,多为牧民念经,深受牧民欢迎。老六道布登列格曾是瞻卯山(塔日布吉格)的夏仲,受西藏雪域文化的影响,常着藏服,脚蹬藏靴。他身材高大,双目有神,甩长袖,迈大步很像康巴汉子。居山洞修行空佛母密宗《托乃格》密宗经,此经的主要法器是人骨号和大手摇鼓(当布尔)。他是内蒙地区首传行空佛母密宗经的尊师,他的弟子很多,现此教流行很广。老七麦达日达尔玛,爱好烹调是名高级厨师。

(六)西公几代“巧姑姑”西公家族内,男儿多为武将,也有文人、艺术家等,在女儿中,才貌双全,智慧过人的女子很多。其中毕旺玛、春果、道拉术扎布这三代“姑姑”最为突出,均称之为“西公三代才女”。

毕旺玛,是第八代西公阿育尔扎那之女。灵敏手巧,针线活样样都会,样样精通。当时存民间都称之为西公“巧姐”。其作品已流失。

春果,是第九代西公普勒吉中尼敖萨尔之女。爱养小动物,小狗、小猫,爱观赏花草、树术,特别爱好丝线刺绣画。她刺绣的唐卡《绿度母》《白度母》可为刺绣工艺中的上等珍品。这两幅珍贵刺绣作品,当时供于南寺金刚亥母寺殿内。她的刺绣作品很多,有些流传于民间。

道拉木扎布,是第十代西公米格瓦其尔之长女。从小天姿聪明,爱学、爱画、爱刺绣。在父亲的指教下,学会了蒙文、藏文。十来岁时能背诵诗词和藏文佛经颂词《圣救度佛母礼赞》《文殊菩萨礼赞》《弥勒慈氏礼赞》等。10岁后学刺绣,到中年时她的刺绣手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受到人们的赞赏。佛像唐卡《绿度母》《白度母》《无量寿佛》等作品的丝线刺绣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色泽艳丽,佛态慈祥,使人百看不厌。这些唐卡都是南寺“德顶德日格”大宝殿内珍藏品。她刺绣的作品内容很广,除佛尊唐卡外,有人物、飞禽、走兽、树木、花草无所不有。刺绣图案都是自己制作。有临摹的,有创作的。自画自绣,得心应手。在鼻烟壶袋子面上刺绣的《关公挑袍》《子龙保太子》等刺绣画,真乃佳作。其人物造型逼真,立体感强,达到传神动人的艺术效果。她是排行老大,故称之为“才女大姑姑”。她的四个妹妹也都是才貌出众的女子。二妹康德加布、三妹朝勒孟格日勒、四妹敖登格日勒、五妹苏龙嘎,都有“西公巧姐”的美名,是一代当地蒙古族的“裁缝师傅”。

(七)葛根舅爷爷的出走葛根舅爷爷出走前到哈达图(地名)看望了他的父母亲,葛根舅爷爷所戴的两只金手镯,每只2两重。临走时送给了他母亲一只。又到腰坝看望他姐夫和姐姐住了两天,临走时又把那只金手镯送给了他姐姐回到南寺,这两只手镯的奉送现在看来是永远分别的礼物。

1931年9月14日,第六世葛根阿旺丹增田来嘉木素,以祭祀巴音笋布尔敖包为由,避乱从南寺出走,时年31岁。带两个随从喇嘛道尼尔乔吉散培勒(道尼尔乔吉是散培勒的外号)和哈他生古日布力楚勒腾藏武(哈他生古日布力是楚勒腾藏武的外号)到巴音笋布尔祭祀敖包,意欲借机出走。旗政府的协理稍胡日巴音都仁巴哈乃(巴音都仁因右眼失明,故称稍胡日,巴哈乃则为尊称),以达理札雅的名义假传王爷命令,派杨富存(杨额日肯木)带5人追捕葛根舅爷爷。追到巴音笋布尔敖包上时,突然满山大雾弥漫,杨富存一行与葛根舅爷爷近在咫尺,却擦肩而过,他们仅仅看到了一堆堆冒热气的马粪和3人向东坡下去的脚印和马蹄印,他们无奈地看着茫茫大雾,只好收兵回营汇报情况。我舅爷爷在巴音笋布尔敖包祭祀后下山到鄂托克旗待了一段时间后又到五台山捎来绝密信,叫姥爷和姥姥前去五台山见面,为此,我姥爷和姥姥骑骆驼,以朝山拜佛为名到五台山看望了葛根舅爷爷,我姥爷和姥姥从五台山回来以后,和舅爷爷永远失去了联系。

我父亲和王乔得尔第一次寻找葛根舅爷爷是在1987年7月,他们先到呼伦贝尔盟政协和呼伦贝尔盟公安局、呼伦贝尔盟民族宗教事务局等单位了解,又到鄂温克族自治旗巴音套海和锡尼河东苏木等地打问,但都没有什么结果。后来,通过询问在阿拉善工作的镶黄旗人,得知镶黄旗有个活佛很有名,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根据这一线索,他们开始筹备镶黄旗之行。

我父亲第二次寻找葛根舅爷爷,是由达木乔陪同,于1987年11月出发,途经银川、化德到镶黄旗,由旗里到新宝力格公社的壕恩墩,才打听到了葛根舅爷爷的下落。1946年当地的普日布喇嘛去五台山时,把呼毕勒嘎腾巴格西(葛根舅爷爷)请到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新宝力格公社塔力布尔大队的本布图,当时有随从人员2个和蒙古包3顶。在本布图第一次坐禅几乎全旗牧民群众都前来磕头听经。

新宝力格恩格次的壕恩墩浩特,有六七户人家,其中一家人叫盖力盖喇嘛把一间小凉房腾出来让巴嘎西住下,这六七户人家轮流敬奉每日三餐。

全旗牧民和公社、大队干部都称葛根为丹不仁巴格西或呼毕力勒嘎腾,或称从外蒙古来的丹木仁毕西勒嘎图巴格西等等。他骑一匹带驹子的白骒走马到各个公社、大队、嘎查、浩特念经济贫,不收分文,不吃肉。到谁家先把锅用火烧了再做饭,爱喝奶酒,懂藏、蒙、满、汉四种文字,会拉胡琴。

解放后初级社时,葛根舅爷爷把全部牲畜入了社,除了锅、碗、盆及经卷外,其他东西分给了贫困牧民,只留了那匹白骒走马,到了1957年6月,旗统战部曾举办过一期澄清问题的学习班,葛根舅爷爷参加了这个学习班。他在交代自己的问题时,说家乡有个外甥叫迪迪(我父亲的小名)等一系列家庭状况,学习班结业时,组织上定为民族上层喇嘛,没有别的问题,这个交代材料保存在镶黄旗公安局档案室。

1958年八月初八,葛根舅爷爷在盖力盖喇嘛的一间小房里圆寂,享年57岁。病重时,把盖力盖、曹格吉勒、闹尔布、盖林那木斯乃等4人叫来,嘱咐他们说,“我死后要野葬,叫盖林那木斯乃念个‘要勒尔’。”这4个人按遗嘱照办了。把尸体运到离壕恩墩3公里的巴音恩格野葬。我父亲去巴音恩格葬地看了一下,那里是个小山头,四面都是沙子,骨头很多,葛根舅爷爷的灵骨无法辨认,未能带上灵骨回来,于是在该地取了一碗沙土作为纪念。

葛根舅爷爷仅有的一些遗物中,唐卡、经卷、当布尔(手摇小鼓)、好恩好(手摇小铃)等,全部由盖林那木斯乃拿去。锅、碗、盆、勺等其他东西,由旗民政局收回并给了宝格德乌拉苏木爱力太大队的五保户孝布克。

由于当时盖林那木斯乃(葛根舅爷爷的徒弟)已经去五台山居住,我们为了追问唐卡、当布尔、好恩好、经卷等遗物的下落,专程到五台山找盖林那木斯乃,追问这些东西时,他说,这些东西都奉送给了罗睺寺,已经供奉无法再要回。只给了我们两本藏文经,这两本藏文经和圆寂地的一碗砂土都由达木乔喇嘛转交南寺。

同类推荐
  • 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

    本书站在科学的立场,以考古发掘为依据,以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为分界点,对世界考古的重大发现进行生动传神的解说,力求重新再现历史文明,再次演绎古老传说,帮助人们揭开了地下沉睡千年的秘密。阅读本书,读者即可重读先人的思想,透视发达的古代文明,又可收获到心灵的愉悦与知识的富足。
  • 罗马帝国雇佣兵之王

    罗马帝国雇佣兵之王

    马林重生为15世纪末一个刚被赶出家门的流浪骑士,全部家当只有一匹战马、半套哥特式板甲和一杆骑枪。但幸运的是,他正好赶上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刚开始创建雇佣兵的年代。于是,他毅然成为雇佣兵一枚,靠着网上学来的半吊子军事知识,组建自己的佣兵团,大战法国骑士和瑞士雇佣兵,打下大片领土,自己当主公……一不小心,马林混成了佣兵界的王者,连皇帝都求着他……此外,马林还派船只“尾行”达伽马船队,去了印度,开始参与海上贸易和殖民地的争夺……
  • 七世三生

    七世三生

    三生花,七世梦。这是一个优美的传说,但是我却从小就梦见一个奇怪的东西,我不知道是植物还是什么。后来,我从被盗的国宝当中知道,这个东西叫做“三生花”。花,本就代表着与女人有关。是的,我的梦不仅仅与女人有关,而且重要的还是与我有关,因为这所谓的“三生花”关系到一个不死之谜,也关系到我的前世今生和来生,还关系到我深爱的那个为了我流了三生泪水的女人!我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每一个人都有三生。……
  • 雄起大漠

    雄起大漠

    暗潮涌动,杀气如麻,在天启大陆北部大草原上,看厮杀征伐间的男儿气魄,数英雄豪杰无限风流!
  • 初唐夜行

    初唐夜行

    武德七年,天下初平。李渊本认为历史会按照自己预设的方向发展,即使兄弟间偶有不合,但却不能也绝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轨迹。但这一切美好的愿景却因为一场意外的造反尽成泡沫!这一场造反被一个无人知晓的小人物平定。他,建成大唐独有的特种任务兵,战时作用堪比唐骑!他,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一跃挤入大内高手之列!他,促成李唐贞观盛世,似乎一切与他无关,却处处可见他的影子。一名边境战士,在和一伙毒枭战斗中被俘,本以为生命已尽,却不知这才是生命的开始!李唐王朝因为他的到来注定会更加多姿多彩!
热门推荐
  • 萧野狂歌

    萧野狂歌

    唐朝末年,很末,写下《不第后赋菊》的黄巢已经身死狼虎谷。唐王朝摇摇欲坠,但还是借助从多食国传入的圣火教,维持着西境的须臾安宁,大运河这条物资供给线也勉强在握,长江中南部兵势不强,而经济日上,亦在掌控之中。这正是武林豪杰群起争雄,风云际会的好时机。杨秋避居洛阳城五年头上,偶遇琐事,重又走上江湖,他不寻仇,不夺宝,不贪神功,不色美人,但照样要杀人喋血,结怨惹情,不为别的,只因江湖正是苦涩坚硬而又奇峰迭起的生之历程。
  • 掠魂时刻

    掠魂时刻

    现代人的探索追溯出远古时代的一个神话,包含毁天灭地力量族群的消失重新点燃了战争的序幕。二战时的烟火,秘密的地下研究,无意中诞生的一个超级神童在一夜之间以成年之体重生。背地后的势力,阴险的诡局,两个绝顶聪明人之间的战斗,注定了又一场硝烟。
  • 焰火迷离

    焰火迷离

    原想只做自己的阳光,最后却成了他的烛光。愿用三生烟火,换他一世迷离。
  • 公主皇后

    公主皇后

    花玲是一位悲命的公主,因为宫廷的斗争花玲被她的母亲送到了民间,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位普通的民间小男孩,花玲在养母的教导下学成了一声好武艺,在养母死后女扮男装遇到了假太子和音,便成为他的贴身护卫进入皇宫,后来身份泄露,被和音发现她是女的就册封她为玲贵妃,后提升为皇后
  • 王俊凯之童年的约定

    王俊凯之童年的约定

    等待爱情……王俊凯与女主角是巧遇,就这样有了小时候的约定。他们两个直到长大了还是忘不了那个约定。长大后的他们去寻找彼此。……
  • 品牌延伸战略研究

    品牌延伸战略研究

    本书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十年来品牌延伸的研究现状,对企业多元化战略、品牌、品牌资产、品牌延伸、品牌延伸绩效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作者具体分析了影响品牌延伸的五个因素:品牌竞争力、延伸产品与母品牌的相似度、消费者因素、外部市场环境、品牌管理能力。同时,作者制定了适合中国企业自身发展的一系列延伸策略,从实践的意义上提出了企业在实施品牌延伸策略时具体应注意的事项,为提高延伸成功率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 灵乾大陆

    灵乾大陆

    看家族没落少年如何成长!遥苍穹,悟轮回,动神机,踏天道。
  • 叱令天下:君上轻轻爱

    叱令天下:君上轻轻爱

    伊倾云,她本身就是一个萝莉特工,却不曾想会被自己的妹妹背叛,曾在她绝望时,老天却带她去了另一个地方,让伊倾云遇到了他夜九宸,在他看似冷酷无情得背后,看看伊倾云怎样揭开他另一个有情有义的温柔。他说”从现在开始`我只疼你一个人`会宠你`不会骗你`答应你的每一件事都会做到``爱你`不欺负你``你开心的时候我陪你开心``你不开心的时候我哄你开心``永远觉得你是最好的`梦里都是你。“她最终答应了与他白头到老,携手终身。却不曾想爱情的道路上会有许多得坎坷,差点让她放弃。
  • 异能女王:嚣张无双

    异能女王:嚣张无双

    他,贵为异能圣地第一天才,却因为她而破了心境,不得不封印自己感情。他,大异能家族嫡长子,手中资源无数,却喜欢上家世平凡的她,让无数家族少女为其幽怨哀叹。而他,天生觉醒异能,是科研天才,无数家族以联姻招揽,却不知他心中早已有了她。友人认真对她说:“李小寒,你可真是罪孽深重的女人!”然而她却表示,这些本非我愿,我的路在自由,我的命运我自己来掌控!有人对她说,异能者的路,是一条追寻宇宙本质的路,在路上,遍地是血腥与荆棘。李小寒。你会披荆斩棘一路勇往直前吗?当然!无论是异能的路还是爱情的路,我都无所畏惧!我决不允许任何人对我的抉择指手画脚!我的命运,由我不由天!
  • 执剑之寻仙

    执剑之寻仙

    仙,长生久视,万古不朽。坐观岁月沧桑,淡看爱恨情仇,逍遥而无极!一颗凡心,一把铁剑,拔剑而出,只为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