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8月,被喻为田径运动最高赛事的世界杯田径锦标赛吸引了世界众多好手。她们中有汉城奥运会铅球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苏联名将利索夫卡娅和德国名将哈特维格等。
第一投,黄志红大吼一声,投出了20.13米,比哈特维格远6厘米。
第二投,黄志红再接再厉,推出了20.30米的好成绩。哈特维格稍事休息,第二次出场投出20.47米,超过了所有对手。铆足了劲的黄志红又将成绩提高到20.57米,再次压住哈特维格。
27岁的哈特维格抓住最后机会,铅球如长了翅膀一样,飞到了20.62米,场上风云突变,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顿时,人们将目光集中在黄志红身上。她沉着地走进了投掷圈,只见她猛地发力,滑步抬肩,出球……延长的抛物线,犹如一条彩虹。由于她用力过猛,惯性大,身体晃了几次,但还是稳稳地站定在掷球点的位置上。
20. 83米!全场一片沸腾。成功了!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黄志红不但是中国,而且是亚洲的第一位投掷世界冠军。
相关链接
早在原始社会,投掷石块已是人们同大自然作斗争的基本活动之一。在我国古代汉书中也有“投石,以石投人也”的记载。
在封建社会里,投掷运动自然与军事训练融为一体,战争又导致了圆形炮弹的出现,到了14世纪,当时炮兵在搬运炮弹的过程中,常将炮弹推来推去作为娱乐的形式,后来逐渐形成了推炮弹的比赛,当时的炮弹重16磅(7.257公斤),这相当于现代铅球的重量。
现代推铅球史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英国铅球运动员米切尔将铅球推到了11.79米,这是体育文史资料记载的最早的近代铅球成绩。
1896年,铅球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