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中,父亲是鞋,母亲是袜,我是脚。下雨时有鞋遮风挡雨,走路时有袜减少摩擦,而我则舒舒服服地待在里面。”
“今朝日出你陪我,明朝黄昏我陪你。”
“今生你是我的母亲,来世我做你的母亲。”
“我愿以一颗满怀感恩的心祈祷上苍,愿我的父母平安幸福。”
“偌大的一个家,山里山外全靠父亲一个人苦苦支撑。每每接过父亲手中那一沓崭新的钞票,我的手都不住地颤抖,眼眶里的热泪不是向外流,而是带着热血强咽回肚里。”
“蓦然回首,才发现我多次追寻的父爱竟在爸爸铁锹下的泥土里,在爸爸手上加厚的老趼里。”
“小时候我经常和您比个头,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现在,我不敢再和您站在一起,因为您变小了。我们长大了,您却老了。”
“中考落榜,妈妈一星期与我不说一句话。我理解——您遭受的打击比我还大……”
“爸,唯一的爱好:小酒不断。真担心您喝坏了身体,希望保重。”
“我需要爱,但我不需要棍棒式的爱。您每打我一次,我心里的自卑就增加一分,自信就减少一分。”
“我努力,再努力,再爬起,再战斗,把稍显进步的成绩捧给您时,您的反应却来得那么强烈,眼中射出的仍是失望与愤怒……爸,我的压力好大,我好累啊!您眼中永远只有女儿胜利的身影,容不下一次失败的趔趄!”
“爸爸将所有的爱都放在了我身上,却时常忽略了妈妈。其实妈妈和其他女人一样,她也希望有一个爱她的男人疼她、哄她、关心她。”
“妈妈,你将爱完全放在我身上,有没有想过爸爸也会吃醋呢?爸爸只是一个‘大孩子’,他也盼望着有人关爱他。”
“希望爸妈少一点争吵,多一分关爱。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希望爸爸多体谅妈妈,男子汉大丈夫,凡事让着点。”
“不要只顾自己,不想别人,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爸爸,您是一个好父亲,但不是一个好丈夫。”
“我想有个家……不要多大的地方……只要温暖。”
“亲爱的爸爸、妈妈,请你们回来,回来啊!回来看看已经十七岁的女儿吧!女儿从四岁起就用心呼唤你们。女儿一点都不坚强!别的同学的信都是写给他们在世的父母,女儿却是写给天堂中的你们。别的同学的信可以寄给父母,女儿却不知道这封信该寄向哪里。爸爸、妈妈,回来吧!女儿想你们……”
“虽然这封信母亲无法收到,但我相信,在天国的母亲一定用慈祥的眼神看着我,看着她曾生活过的家。”
……
以上是我参加“孝敬父母月”征文评选时摘录的作文片段,有小学的,有初中的,有高中的。孩子们用质朴的文字抒写了对父母发自肺腑的爱,字里行间流淌的是点点滴滴的亲情和一颗颗爱心、孝心,有的是对父母的感恩,有的是对父母艰辛付出的理解,有的是渴盼得到尊重,有的是替父母出主意——俨然一台家庭矛盾的调解机,有的是父母离异后对温暖的家的向往,有的是令人肝肠寸断的对父爱母爱的呼唤……
评阅过程中,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停下笔,任心中波涛翻滚,任泪水溢满眼眶。
这哪里是在给作文打分?分明是在接受一次又一次来自纯真心灵的熏陶与洗礼,是在接受一份又一份来自儿女发自内心的祝福和教育!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真情无语,大爱无言。为父母者,读了这些从心底流淌出来的真情和已经长大懂事的儿女的企盼祝愿,我们还忍心让家庭硝烟弥漫,还忍心对儿女棍棒相加,还忍心飞扬跋扈、独断专行吗?
2007年6月初参与评选工作时,我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想法去的。7月份复评时,心绪渐变。那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件,让人感受到了一丝一缕的绵绵孝心,尤其是山区那些农村孩子,他们家庭贫困却不甘贫困、生活艰难却没有丝毫抱怨的坚毅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终评辑书时,我的思想巨变,我已完全沉浸在阅读儿女信件的融融氛围中。孩子们的信件,语言朴实却让人心痛不已,文章短小却让人爱不释手。短小、耐读、有真情,这种久违了的纯真声音让我这个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的教师心灵为之震撼!
我们的孩子真可爱!我们的评选工作真有意义!“孝敬父母月”活动真有必要!
这次征文活动,给这些学子们创造了一次用书信倾吐心声的机会。在网络信息发达,动辄以电话代替书信、用邮件代替钢笔的今天,全区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学生却被“逼”着拿起笔一笔一画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这是一次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情感教育,它唤醒了学生深藏于心的爱,学生们也借着这次机会表达了久抑于心的感情。其影响范围近至学生本人及其父母、家庭,远至同学、老师、学校,甚而至于辐射社会各界各层。
这次征文活动,本身也是塑造学生崇高心灵的过程。它对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极大的意义。不可否认,在亲情缺失和应试教育仍占有一定市场的今天,亲子关系长期处于冷漠化状态,“如何保持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应成为当前德育的必修课”(中国家庭教育常务理事吴风岗)。羊羔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受恩不忘、知恩必报、孝敬父母、尊长敬上的传统美德。使青少年学生从自我做起、从眼前做起,先孝敬自己的父母,再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将来服务人民建设祖国,这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神圣使命,任重而道远。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想于斯做于斯,做了一件人人都想过却未必人人付诸实施,其他兄弟省市实施过却未必能如此扎实、深入做好的事情,为学校、社会、家庭树立了一座青少年学生德育的灯塔。
孟子曰:“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我斗胆再补一句:“身之本在孝。”“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提倡和推行孝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坚守不渝的价值取向,也是炎黄子孙千秋不变的人格追求,更是往圣先哲和祖先们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百善孝为先,子孝父心宽,善孝家安宁,家宁国昌盛。社会要和谐,中华要腾飞,民族要振兴,精神文明之花要靠全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精心培育。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教育厅,视学生的一次征文活动和感恩教育为一项神圣的文化事业和崇高的道德建设事业,他们从长远着想,从实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一心一意滋兰树蕙,踏踏实实培育学子,其功无量,其德流芳,其利泽宁夏,其荫被天下!
宁夏六盘山高中王国忠
2007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