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银梅
2009年3月17日,我有幸赴香港参与了宁夏文物局和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合作举办的《贺兰山阙——宁夏丝绸之路》文物展的相关工作,短短一周时间,通过工作、交流、参观,启迪了思想,开阔了眼见,提高了认识。港人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工作中所显现的创新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坐落于般咸道94号。据历史部馆长黄燕芬女士介绍,美术馆展室由冯平山楼和徐展堂楼部分组成,冯平山楼兴建于1932年,因冯先生捐建而得名,前身是图书馆,1953年改为收藏中国文物的博物馆。徐展堂楼由徐博士捐建,1996年开放,同年与冯平山博物馆合并,形成如今的“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楼梯廊壁上的挂件、展厅入口的陈设,处处散发着艺术的神韵,黄馆长办公室,更让人耳目一新,虽然面积不足10平方米,但实则是精心设计的艺术小天堂,无论小竹篮中的藤蔓,花繁叶茂的蝴蝶兰,还是她从山西带回的手工绣花鞋垫,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彰显了她的敬业精神以及对生活的严谨态度。
《贺兰山阙——宁夏丝绸之路》布置在冯平山楼的展厅内,展览简洁、流畅、凝重。共展出来自宁夏博物馆、宁夏固原博物馆、宁夏回族博物馆文物总计146件(组),其中国宝2件,一级文物27件,有北魏、北周、隋、唐、西夏、宋、元、明、清9个时期。据黄馆长介绍,展览举办得非常成功。2008年12月12日开幕典礼,112人出席,至2009年3月15日结束,共有11126人次参观,令人满意。期间,举办了与展览主题相关的讲座两场。第一讲是《宁夏丝绸之路展览讲座》(英语),分4个主题:“丝路上的宁夏”,由Susan Whitfield博士主讲;“西夏佛教艺术”,由何培斌教授主讲;“宁夏的粟特商人”,由Susan Whitfield博士主讲;“须弥山石窟”,由何培斌教授主讲。第二讲是《宁夏丝绸之路展览导赏》,由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总监杨春棠先生、历史部馆长黄燕芬女士、助理馆长彭绮云女士分别作了与展览有关的粤语、英语讲座。展览图册《贺兰山阙——宁夏丝绸之路》也很畅销。
我们一行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撤展,即文物展览结束后的出柜、认定、检查完残情况、包装、入箱等。包装过程中,对于易碎文物如陶质西夏彩绘泥塑佛头像、迦陵频迦等专门请展览赞助商、美斯国际运输有限公司专业人士包装,确保文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我们利用两个工作日,加班加点,勤奋工作,完成了所有文物的包装、入箱及12个集装箱的运输工作。简短的两天工作,我感同身受,获益匪浅。一是感受了“小空间,大文化”。在这个“小”博物馆内,每年要举办不同主题的展览十多个,仅2008年,已经举办了《诗韵墨戏:陈文岩书法》《许月白心月艺术》《香港的兰花》《无言水墨:李东强书画》《巧故知新:景德镇现代传统瓷艺》《内内外外:现代艺术的各色各相》等展览。每个展览都经过精心策划,每个展览都有相应的图册出版,每个展览都有不同语种的讲座。二是有条不紊,精心组织,敬业奉献。工作中只见到工作者忙碌的身影,未听到任何嘈杂的声音。《贺兰山阙——宁夏丝绸之路》展览获得成功,主要就是精心策划,几百平方米的展厅,146件文物,涵盖了宁夏的三种文化,即丝绸之路文化、西夏文化、回族伊斯兰文化。突出了宁夏作为“丝绸之路”重要位置在中西文化交流、民族迁徙、商业贸易、宗教传播、回族形成等各方面的作用。工作日餐用盒饭,很简单,每人一份米饭、一份荤菜(鸡肉、鸭肉或猪肉)、一份素菜。在博寮茶座就餐,环境优雅,古色古香的桌椅,精致的茶具以及表面喷绘剪纸图案的玻璃屏风,赏古、休闲。三是创新思维,培养人才。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固原博物馆文物资源丰富,内涵丰厚,具有独特性。如何合理地开发与利用,提高社会影响力,是值得深刻思考的课题。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们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要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大力培养年轻人,树立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是我们今后发展要做的头等大事。四是要大力宣传,充分发挥文物的“桥梁”作用。文物资源已成为对外宣传宁夏的重要物质载体,鎏金银壶、玻璃碗等国宝级文物周游世界,搭建了外界了解宁夏与固原的平台。今后,要逐步消除博物馆是“养老院”的不良影响,走出去多举办对外展览,争取更多的对外交流机会,为宣传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