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系列中的地方综合年鉴与地方志都是以一定的行政区域或地域为记述对象的资料性书籍。方志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献类型,是分类记述特定行政区域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方志编修是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其滥觞于周,形成于秦汉,发展于隋唐,若从正式定型的宋代算起,至今也已有逾千年的历史,由于它有独特的资治、存史、教化的功用,千百年来一直被历代政权和有识之士所重视、提倡,以至代代相继,延绵不断。而年鉴则是系统汇辑上一年度重要文献信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它是一种舶来文化,起源于欧洲,是在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而输入的,并为帝国主义侵略收集中国的情报而服务,所以年鉴传入我国是带有文化侵略性质的。同时,又随着“西学东渐”的中西文化交流,年鉴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在新编地方志的热潮的带动下,年鉴编纂才得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速度发展起来。纵观已修成的各种年鉴和地方志,两者在内容选材、组织编排、条目撰写等许多方面具有相近,甚至交错、融合的关系,又在性质、体例、体裁、表现手法和功用上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分析、探讨两者的关系,对年鉴和方志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一、年鉴和方志具有许多相同相通和近似之处
第一,记载的空间范围和内容大体一致。年鉴和方志从内容上看都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对一个地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自然到社会,从政治到经济,从历史到现实,从人物风貌到文献等内容都有具体记载,系统、详尽、一应俱全,几乎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社会大观出版物。从目前各级政府使用的各种资料看,还没有任何一种自身的资料在“全”字上能够取代年鉴或地方志的,它们都具备着囊括百科、汇集各业、资料齐全的特征。
第二,编纂形式基本相似。两者都是连续出版物。方志通过重修、续修、增订、增补等方式不断修订,连续编辑出版。有的与前志不再重复,只增补新的内容,也有的包括前志,再续添新的内容。另外,前后体例一致,时间相互衔接,在这一点上,能与方志类似的,唯有年鉴。
第三,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方志所具有的资治、存史、教育、考人、核数、战备、导游、信息等各项作用,都是与年鉴相通的,两者都强调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现实,都称得上是地情国情之载体。不仅对加强国情教育,特别是对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有很大的现实价值,而且对认识过去,服务现实,开创未来,教育子孙后代也都有深远历史意义。
第四,史实、数据的权威性相似。年鉴和地方志作为历史过程的记录,作为大型历史文献资料和承传文化的载体,真实性是其共同特点,也是他们的价值所在。凡是载入年鉴或方志的史实、数据都经编辑人员多方核实、考证,有真凭实据和出处。因此,年鉴和方志均有“官方公报”和“官修政书”的性质,具有较高的权威地位。
第五,管理的特征基本相同。两者都具有地方性、综合性、权威性和连续性,都要牵动百业,全社会发动,上下配合,网罗人才,众手成书。不仅要有一定的人、财、物力作保证,而且必须成为政府行为,由政府主持,行政主管挂帅,指派一名副职亲自指导,进行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才能既快又好地玉成其事。
二、年鉴和方志的差异也有多种表现
在著作的性质上,年鉴是编年体的现代资料性工具书,它在体裁上和检索上有自己的特定要求;志书是按照一定行政区划,以特定体裁,分门别类,时经事纬,记述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资料性著述,但不具备现代工具书的性质。
在编辑出版周期上,方志成书和续修间隔的时间一般较长,并每次编修都需要几年、十几年才能完成;而年鉴则逐年编写,逐年出版,年年有鉴。与周期相关的是时限和收录内容的不同,方志所记事物的上限与下限短则几十年,长则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其内容以历时性资料为主,反映的时间跨度大,收录多为相对稳定的信息。而年鉴以一年内的现时性资料为主,反映情况较为及时,收录注重最新成果和动态信息,年鉴具有周期短、时效性强、选材新的特点,是地方志不能比拟的。
在编纂体例上,年鉴以栏目为主,由类目、分目、条目构成,设置机动灵活;而方志则要在坚持“七实体”即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图照、表格和附录的前提下,往往多以篇章节目的体例编纂成书,篇章内容相对稳定。年鉴栏目的设置基本上采用主题法,即通过标题的主题词,集中同一事物分属不同学科的资料,其特点是资料的直接性;而方志篇目的设置基本上采用分类法,即横排门类,事以类聚,按学科性质和体系,归纳书中所述事实的资料,其特点是资料的系统性。
在体裁和表现手法上,志书只能用记述体裁,长期以来在坚持“述而不论”的基本要求下,已形成横排竖写、诸体并用、详今略古、秉笔直书、寓评于述等较为严密的理论和规范要求,是一种较为完备而成熟的书种;而年鉴则较灵活、活泼、没有严格的范例,除专文或论坛属议论外,其条目编写是说明与记述并用,议论与预测并存。在为现实服务的作用上,由于年鉴注重年度性、时效性、同时适度做彩页信息宣传,所以对现实社会和经济活动服务的功能更为直接、积极和主动;而方志偏重于反映较长周期的规律和趋势,在为现实服务的作用上略显间接而深远些。
三、年鉴编辑工作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以上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方志与年鉴在性质特点上的地域性、资料性、综合性,内容上的多门类性,形式上的多体裁性,作用上的多功能性等,都是地方志与年鉴的连接点,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所谓的差异和不同,也仍然是在承认它们之间存在的诸多共同点或相近之处的基础上而言的。但同时要注意到,它们毕竟是两种不同性质、各有优劣、各具特色的著述,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编辑年鉴和纂修志书,不仅是两件并行不悖的工作,而且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鉴于修志工作已经具备了完善的组织系统、明确的理论指导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年鉴编辑应当也必然是方志工作的组成部分。
首先,从两者的密切关系看。连续出版的地方综合年鉴就是一部编年体的地方志,而地方志在一定意义上是若干年度年鉴的加工本,是相应时期的年鉴总汇。年鉴可补地方志时效性差的不足,并成为修志工作积累资料的有效手段;地方志可系统地反映较长时期的历史情况,又免去年鉴资料分散并须按年查阅的不便,编辑年鉴实际上是承启两届志书的桥梁,是修志工作积累资料的重要阶段。
其次,从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及制定的有关条例看。1985年颁布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条例》中就提出,各修志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下届续修志书积累资料,编辑出版地方年鉴、概况。1992年,中指组在“中指发(1992)7号”文件中更加明确指出,各修志单位要积极做好地区综合年鉴的编写工作。1997年5月,中指组在《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中重申,各级修志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编纂出版地方年鉴”。方志机构承担编辑工作,可以发挥优势,节约人才、物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再次,从地方志事业的发展趋势看。在新形势下,方志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使方志机构成为一地信息中心、地情系统资料中心库。年鉴和方志都属于地情载体,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割离两者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会使地情资料系统失去完整性,而达不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提供咨询与决策依据的良好效果。方志机构主持年鉴编辑工作,可以覆盖社会各方面的要求,精心安排类目以与下届修志进行资料对接,建立资料系统,为志书续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从方志部门编辑年鉴的实践经验看,目前出版的各级地方综合年鉴中,由地方志机构承办的占了绝大多数。方志部门以志书带动年鉴,以年鉴推动志书,互为促进,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年鉴与方志一起在一地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香港经济导报》,2002年1月,署名:张万寿、吴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