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2100000068

第68章 宁夏、朔方、塞上江南

一个人在幼童时,一般都以乳名(小名)唤之。成年以后,或是在进学校读书时,要起一个正名(大名)。在旧社会,凡是有点身份的人,尤其是文人和官吏,他们又往往要给自己起一个或多个别字和雅号。他人则多呼其人的字或号,而不称其名,以表示尊重,显得文雅。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无人不知的名人,其实“雪芹”,只是曹氏的雅号,而他的正名为“曹霑”,同时还有两个别字叫“梦阮”和“芹圃”,另外又有一个雅号是“芹溪居士”。另一部名著《水浒传》中的108位英雄,则人人都有一个诨号,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鼓上蚤”——时迁、“母大虫”——孙二娘等等。至于乳名,基本上人人皆有,如明太祖朱元璋的乳名叫“重八”,蒋介石的小名叫“三发”,马鸿逵的小名叫“三元”。这种文化现象在地方建制的取名中也有所表现,如南京又雅称“金陵”(类似号)和“石头城”(类似诨名)。当然,宁夏也不例外。

“宁夏”,算是正名(大名)。它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要追溯到元朝建国以前。

12世纪后期,我国北部的蒙古族迅速强大起来,其中最强大的一个部落首领叫铁木真。他于1206年统一了蒙古各部,创建一个蒙古汗国,并被公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蒙古语“海洋”或“强大”之意),被后世追尊为元太祖。他从1205年开始,曾先后6次率蒙古铁骑攻打西夏国,但却遭到顽强抵抗。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欧亚凯旋漠北,次年春又迫不及待地再伐西夏。这回他下了最大的决心,从东西两路实行夹击,西路由西域(今新疆)东进,成吉思汗亲自指挥东路10万人马直扑夏都(今银川),但直到第三年,即1227年夏,西夏都城仍然没有攻打下来。成吉思汗只好命蒙古大军继续围困西夏国都,自己则暂赴六盘山(今甘肃泾源凉殿峡)避暑。此行却一去不返,病故于山中。后来蒙古大军虽然消灭了西夏国,但对于西夏人又恨又惧,在占领城池以后便进行报复,四处搜索,残酷杀掠。正如史书所记:“其民穿凿土石以避其锋镝,免者无一二,白骨蔽野。”

为了加强对原西夏国地区的控制与震慑,蒙元统治阶级一直在六盘山地区驻有重兵,监视故夏地区的动静,以防止夏人死灰复燃。就在这一期间,即1259年7月,元宪宗蒙哥在进攻南宋合州(今四川合川)时病死于钓鱼山,其第忽必烈与幼弟阿里不哥为争夺皇位而兵戎相见。时陕西行省左丞相阿难答儿和六盘山驻军将领浑都海均叛忽必烈而支持阿里不哥。忽必烈夺取大汗以后,非常重视故夏地区,便急急忙忙于中统二年(1261年),以西夏国原国土范围设立“西夏中兴等路行省”,任命开国元勋女真族粘合重出之子、中书左丞粘合南合为首任行省最高长官。后几经变更与兴废,到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正式称帝,建立了大元王朝,于是又恢复西夏中兴等路行省。再后又与甘肃行省分分合合,直至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时,西夏行省又降格而成为隶属于甘肃行省的一个府路,第一次命名叫“宁夏府路”,宁夏地名始见于此。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甘肃行省再次分治,析为甘肃、宁夏二省,以宁夏为省名,是从这时开始首次出现。元廷为什么用“宁夏”二字命名这里的府路和省级建制的名字呢?它的寓意是希望西夏故国京畿中心地区永远安宁,不要出事。这说明蒙古统治阶级对西夏人是心有余悸的,尤其是对夏国腹地(今宁夏北部)的安全很不放心。

如果以人的命名比拟,宁夏算是正名了,那么还有没有别名雅号呢?有的。它的别名雅号便叫“朔方”。这样说也不过是一种比喻而已。

朔方本来不是指地名,而是对北方或京都以北地方的统称。它首见于《尚书·尧典》,文曰:“申命和叔,宅朔方。”而后来朔方为什么又与宁夏发生了地名关系,说来话更长。它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四个方面的历史因素逐渐综合而形成的。

其一,“宁夏”与“朔方”两地名相互有所联系,最先源出于2000多年前的西周。《诗经》中有《出车》和《六月》两首诗,其中有诗句曰:“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天子命我,城彼朔方。”另一句又曰“猃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至于大原。”诗中所提到的“方”、“朔方”和“泾阳”、“大原”,都在今固原市及周边地区范围。而且周大将南仲还首次在这里修筑过朔方城,来震慑西戎,保护周王朝西边安全。这样,朔方便与今宁夏南部六盘山地区第一次发生联系了。

其二,到了汉朝,今宁夏北部黄灌区属北地郡,南部六盘山地区属安定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在全国设立13个刺史部,北地郡隶属于朔方刺史部管辖,安定郡另隶平凉州刺史部管辖。如此,朔方便与今宁夏北部地区也发生了联系。

其三,有唐一代,今宁夏地区是防御北方突厥等少数民族部落南犯的军事要冲,唐廷以灵州(今宁吴忠利通区境内)为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于是在灵州先派朔方行军大总管镇守,后改为朔方军节度大使驻节。唐代的著名将领李靖、李道宗、郭元振、张仁愿、李怀光和郭子仪等都先后充当过朔方节度使,镇守北国。时朔方军在全国实力最强,统辖范围最广,北、东北至今内蒙古包头市以西,西至今甘肃兰州以东,南至今陕甘交界地区以北,指挥7个军府和3个受降城,军马强盛。后来,到唐玄宗时发生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又逃到朔方,在灵武继承皇位,并诏郭子仪率中外各部族大军一举收复京都长安,完成了光复大业,于是朔方便成了所谓再造唐室的中兴发祥地,朔方从此更加闻名天下了。后来的史书便以朔方代称灵州地区,亦即今宁夏北部黄灌区。于是,宁夏地名已不仅仅是与朔方发生联系,而是基本互代和等同了。

所以在唐代以后诗人的文字中,往往便以朔方来指代宁夏。如唐代皇甫冉的《送节度赴朔方》诗,就是叙述他送常大夫到宁夏赴任的一首名诗。到了明朝,人们不仅在诗中以朔方代指宁夏,甚至连宁夏镇城(今银川)也以朔方代称。如明朝兵部尚书、三边总督唐龙《出塞诗》中的“矻矻朔方城,洸洸灵武兵”和宁夏巡抚杨应聘的《定西捷诗次韻》中的“兵符夜出朔方城”等诗句,其中“朔方”都是指代宁夏镇城的。

其四,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控制了民国政权,民国2年(1913年),北洋政府命令全国各省一律实行“废府存道”行政改革。甘肃省府命令裁撤宁夏府,保留宁夏道,但因宁夏道与所辖首县宁夏县(今贺兰县)重名,北洋政府内政部不批准,要求道、县必有一个改名。因宁夏古称朔方,唐代以后已为国人所认可,所以便改宁夏道为朔方道。1929年宁夏重建行省,也命名为宁夏省。直到今日,宁夏名称延用不变,但人们同时又往往以朔方雅号称宁夏,朔方便成为宁夏的别名、小字和雅号了。

读着可能要问,既然以人名比拟地名,宁夏有了正名和字、号,还有没有诨名和代称呢?当然也是有的。就如同看《西游记》时,提到“齐天大圣”和“弼马温”时,人们就知道是指孙悟空。那么,如果提到“塞上江南”,人们也一定毫不迟疑会想到宁夏。可以说,“塞上江南”也就如同是宁夏的代称和诨名了。

其实,这个代称由来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南北朝时期,北周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朝廷大力推行移民实边政策,一次性从南方大规模“迁二万户”于宁夏黄河西岸,并建立怀远县和怀远郡,就是今银川市的前身。到宣政元年(578年),南朝陈国大将军吴明彻在北伐时,于吕梁(今江苏徐州东南)地方被北周上将王轨打败,所部3万之众惨遭斩俘。其中大部分俘虏被集体迁赶到宁夏黄河东岸的灵州境内进行屯垦,就是今宁夏吴忠市的河东灌区。这数万名官兵及其家属子女大多是今江苏、浙江省人氏,于是他们便把南国先进的生产经验、生产工具和先进的文化,以及南方的风俗习惯随之带到塞上,对宁夏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风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宁夏黄灌区的水稻种植,可能就是这批南人带来的。对于这段历史,除了国家正史《二十四史》中有明确记载外,而且在北宋著名文学家、地理学家乐史所撰写的《太平寰宇记》名著中,记载得更为具体。该书大约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7~984年)完稿,在书中第三十六卷“灵州”条下的“风俗”内记道:“(灵州)本杂羌戎之俗。”后周宣政二年(应是元年)破陈将吴明彻,迁其人于灵州,因江左之人尚礼好学,习俗相化,因谓之“塞北江南”。从此以后,人们习惯以“塞北江南”来代称古灵州地区。继乐史之后,到宋仁宗朝期间,又有大臣曾公亮主修成《武经总要》大型兵书。该书《前集》卷十八的“怀远镇”条下写道:“本河外县城,西至贺兰山六十里,咸平中陷,分为伪兴州……有水田、果园。本赫连勃勃果园,置堰分河水灌田,号为塞北江南即此地。”灵州在宁夏黄河段的河东,怀远则在河西,纵观上述宋人两书的看法,可以看出,宁夏黄河东西两岸即整个黄灌区都被古人称为“塞北江南”的天府沃区。但是,“塞北江南”的美称,不是从北宋时期叫开的,它的起源要大大早于宋朝,因为早在唐代宗(847~859年)时,已有一位名叫韦蟾的诗人,在他的七言绝句诗中吟曰:“贺兰山下果园城,塞北江南旧有名……。”诗中写得明白,今宁夏地区以“塞北江南”来代称,已不是从唐朝开始的,因为唐朝时已经是“旧有名”了。后来人们在传诵之中,又渐渐将“塞北江南”口语化改为“塞上江南”,于是以“塞上江南”诨名(外号)代称宁夏就为人公认,世代相传,家喻户晓。

同类推荐
  • 三国之灭蛮

    三国之灭蛮

    生为董卓的儿子,董辰表示压力很大,一边是自己亲人,一边是汉人江山,他誓要灭蛮,不让五胡乱华再现,他誓要高句丽不再作死,他誓要东瀛从地球消失。美女?是靠强娶的。人才?是靠抢来的。对手?一个坑,一个压,一个讨好。
  • 解读王朝 帝王卷

    解读王朝 帝王卷

    当皇帝的对他统治下的臣民动不动就“开刀问斩”。杀人者人恒杀之,反过来被杀的皇帝也特别多。 从西周武王到清朝溥仪,共882个在位帝王,有288个不得善终(被杀死、缢死、饿死、毒死),占在位帝王的32.6%;84个王朝,在位帝王被杀50%以上的,有27个;6个王朝的在位帝王100%;死于非命;未成年即毙命的帝王有16个;有的帝王登基当天即被杀死。 为了那张天下至尊的龙椅,他们对别人狠,对自己人更狠。 阎德荣创作的《解读王朝(帝王卷)》讲述了帝王们的故事。 《解读王朝(帝王卷)》包括了死前尝尽了死的滋味——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三次逃离京城的皇帝——唐昭宗李哗等内容。
  • 后汉志

    后汉志

    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受汉禅,登基称帝,建立大魏王朝。次年,汉室苗裔刘备,不忍大汉王朝就此灭亡,遂于川蜀登基,继承汉统,史称后汉。后汉章武元年秋八月,后汉昭烈帝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和争夺荆州,举兵东征孙权……
  • 可爱的广东人

    可爱的广东人

    (此账号和要你命三千是同一人拥有。)整个故事根据我父亲和他的几个兄弟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了1963年到1983年间他们几个人的经历。如果你不是广东或者重庆人,相信这部小说能有助于你了解他们。
  • 最强异姓王

    最强异姓王

    奉旨闹事杀人,本王的世界嚣张放肆奉旨殴打皇子,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奉旨协同篡位,谁是新帝本王说了算颤抖吧,凡人,本王的传奇千秋万代无人能及“等等!先皇何曾传命如此下作的圣旨?”潜台词,你懂吗?两任皇帝的影子,这点默契还是有的!“皇上,你看那陈国甚是富饶,咱们四四六六怎么样?”ps:说实话,前面一卷都是铺垫,可能比较无聊又不得不写!嫌烦的同学可以直接从第二卷开始看,不影响阅读,并且更爽。
热门推荐
  • 妞儿之婚事

    妞儿之婚事

    两个人从一次车子开进沟里,结果以后发生了一串串的事情!(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农家媳妇的古代日常

    农家媳妇的古代日常

    李青暖穿越了,而且穿成了一棵在后娘手下讨生活的小白菜。李青暖嫁人了,嫁给了村里五大三粗,会疼媳妇,能种田,敢打架的憨厚汉子。总被后爹后娘压榨的另一粗壮大白菜。田铁石,憨憨的挠了挠后脑勺,“俺媳妇说啥都是对的。”有力气,蛮汉子,大忠犬,样样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碧海飘香

    碧海飘香

    蓝天和海洋总有相似之处,似乎就是一对姐妹。蓝天映衬出大海的蔚蓝,而大海也反射着蓝天里的朵朵白云。他们那么的和谐,唯恐缺少了对方。就会失去那种应有的默契。楚大路和叶青云也有相似之处,但他们更活像一对冤家。楚大路在海上认识了叶青云,又在沙鲸岛认识了月残,却不料被碧海神宫月潭神主误认为偷盗了镇宫之宝碧海神剑,为此,楚大路和叶青云决定查明真凶,让碧海神剑重回碧海神宫.....
  • 唯美爱恋:我一直在等你

    唯美爱恋:我一直在等你

    松山市是全国最繁华的市区,里面的一所松山贵族中学是世界一流中学。浅闻夕小小年纪就担负起生存残酷的种种困难,她在松山贵族中学与号称“王子”的林阳相遇。林阳对她一见钟情,她却唯恐而不为。于是他们便展开一段漫长的追爱与被爱的故事。青春,有浪漫有现实,有梦有笑亦有泪。我们就在这个既残酷又梦幻的时光中度过青春,我们的梦想,我们的迷茫,都将会缓缓地度过青春,走向成年。而无论在什么时间段,青年也好,中老年也罢,那个他,原来一直在等她。
  • 劫逆山海

    劫逆山海

    天地风云起,万物众生熄;轮回磨灭陨,宇宙洪荒开。平凡少年破开天路,寻找世界的真相。千万年的算计,亿万年的布局,且看这苍穹如何破开迷障,这轮回如何演变无常。
  • 坏老师联盟第一季

    坏老师联盟第一季

    四个叛逆女生的青春校园故事,坏老师联盟第一季我是珉晰(作者)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地精科技

    地精科技

    在一个神灵无所不能的世界里,悲催的穿越者的幸福生活。(和魔兽世界无关)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永恒圣典

    永恒圣典

    宅男萧天辰意外穿越魔法大陆,却成了不能修炼魔法的废物!可是,他竟然能修行失传十万年的斗气!从他成为第一个斗帝之后!这个世界再没有绚丽的魔法,只有繁衍到巅峰的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