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2100000023

第23章 历史名人与宁夏

宁夏历史悠久,夏、商、周时期,境内就是西戎、北狄各游牧部落居牧的地方。秦国首先在今宁夏境内修筑长城并设立北地郡,这是宁夏地区有行政建置的开始。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以后,宁夏第一次得到开发,时有“新秦中”的美喻。到南北朝时期,已被赞誉是“塞北江南”了。此后,代代兴办水利,实行屯垦,渐渐成为农牧经济发达的天府沃区,大西北一颗璀璨的明珠。加之,宁夏地理区位重要,所以历史上一直都被中原王朝视为北边重防,国之岩疆。故宁夏地杰人灵,名人辈出,史不绝书,历来就是武将和文臣们建功立业的场所,也是骚人墨客颂咏的对象,甚至连历代帝王也不断在宁夏的土地上留下重重的足迹。

一、帝王西狩巡塞上

历代帝王巡视今宁夏地方的第一人是华夏人文初祖黄帝。据《史记》记载,黄帝到过崆峒山,登过鸡头山,两山均属陇山山脉,即今天的六盘山脉。接踵而来的还有旷世名君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清圣祖玄烨等,他们先后在塞上大地谱写过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此外,还有诸如周穆天子、秦惠文王、秦昭襄王、汉更始帝、汉光武帝、汉顺帝、北魏道武帝、周文帝、周武帝、隋炀帝(即位前)、唐肃宗、元宪宗、元世祖和地方割据政权赫连夏国、西夏国的称王称帝者们。

秦始皇经营河套河南地。始皇十分重视对塞上河南地的治理,秦兼并六国后,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宁夏属北地郡管辖,在北部川区和南部山区,先后建立富平、朐衍、乌氏、朝那和泾阳等县。二十七年(前220年),始皇帝开始到全国各地巡视,首先出巡的地方就是北地郡和陇西地区,行进路线为:咸阳—陇西—北地北出鸡头山,再由回中返京。经过实地考察,秦始皇认为北地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随后便派兵设防,实行军屯,开始开发河套河南地。

汉武帝六次巡边到塞北。汉初沿袭秦制,后分设北部北地郡,郡治由马岭(今甘肃环县)移到富平(今宁夏吴忠境内);南部安定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当时匈奴单于不断大举南犯,武帝即位后,着手加强北边防务,增设朔方郡、五原郡,徙民屯垦,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等多次主动从北地、朔方出击匈奴。在取得军事上决定性胜利之后,于元鼎五年(前112年)开始巡视各郡。他与秦始皇一样也是首选北地郡,先后过六盘,北出萧关,直至新秦中(今宁夏、内蒙古河套地方)。到后元元年(前88年)为止,他曾先后六次巡视或路经安定、北地郡境。武帝巡视后,在加强北地防务及地方行政建置,进行屯垦开发,作出了许多重大而正确的决策。

唐太宗灵州主持民族团结大会。贞观二十年(646年),回纥、拔野古、仆骨、多滥葛、阿跌、斛薛等十三姓和铁勒诸部,争先遣使朝贡,纷纷要求“归命天子、乞置汉官”。唐太宗于九月十五日抱病亲赴灵州(今宁夏吴忠境内),与数千各民族军民盛会,会上各部族领袖请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唐太宗高兴地接受了各部族的美意,还赋诗镌刻为纪,诗中“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的名句在各族人民中世代传颂。

成吉思汗饮恨宁夏。成吉思汗在推行他的战争统一大业中,从1205年起,前后六次征讨西夏,其中四次亲自领兵。第六次征夏,时在西夏南平王宝义元年(1226年),成吉思汗借口西夏接纳蒙古的仇人,指挥十万大军,从河西走廊和今陕北分两路东西夹击西夏,先攻占灵州和青海积石州,次年(1227年)包围夏都,却久攻不下。当时正是盛夏酷暑,他自己一边避暑于六盘山,一边指挥加紧攻打夏都,不料染疾,于七月间病逝。当时征夏战争正处在关键时刻,蒙古军密不发丧。当月西夏南平王李晛献城出降,被蒙古军杀死,西夏灭亡。

清圣祖访问宁夏。康熙皇帝玄烨为了平定勾结沙俄帝国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叛乱,巩固国家的统一,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六日,由皇长子允褆等随驾,离开北京,经大同、榆林,于三月十七日抵达安边。宁夏总兵王化行迎驾,三月二十日驻跸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康熙轻车简从,沿着明朝时期修筑的东边墙(长城),于二十四日行至横城黄河渡口渡河,当日野营于河西岸,还派遣官员祭拜了黄河。二十六日抵达宁夏府城(今银川)。正逢宁夏著名宿将赵良栋新故,康熙命皇长子允褆及随驾部院诸臣前往赵府祭拜。康熙在宁活动期间,以前明宁夏总兵马世龙宅第为行宫。这时,他除筹划对噶尔丹作战的军事部署和后勤供应等一系列大事外,还亲自检阅八旗部队,巡视宁夏城防,召见地方官绅。康熙借朝廷和地方文武大员聚集宁夏之机,一再训诫他们要“操守洁清”、“体恤下察”、“爱护兵丁”、“习知民事”、“各遵法纪”。还应地方军民之请,亲笔题词,被宁夏军民镌刻在石碑上,史书称为《康熙碑训》,其内容有:“宁夏洪流灌溉,诸渠环匝”,“其在朔方,尤胜他郡”。碑训要求为官者要“服官之良轨”,为民者应“孝悌齿让”,城乡“勿以地处边陲,而不治以经术;勿以习尚气力,而不泽以诗书”等语。康熙于闰三月十五日离开府城。他深恐护众扰民,便将返程改由黄河水路而下,沿途以渔猎自食,野营河岸。康熙在宁夏境内度过29天,其间在府城活动19天。康熙对宁夏的水利之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以后一再提及,给后世皇帝产生影响,为清代重视在宁夏大兴治水打下了基础。

二、武将建功于朔方

西北民风“性勇、锐于战斗”,又因“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猎为先”,所以汉代以来,北地等缘边诸郡,“名将数出”,素有“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之说。武人建功于朔方的史实可追溯到商周时代,据史书记载,最早有名将南仲和尹吉甫(兮甲),曾率兵北伐猃狁,到达朔方,并筑城于太原(今宁夏南部地方),史称“宣王中兴”。《诗经》的《尔雅》中有《出车》和《六月》等篇,就是叙述、赞美大将在朔方打胜仗和筑城的这段史事。

汉间,又有大将蒙恬,奉秦始皇之命,指挥30万大军,把匈奴部落赶到大漠以北,收河南地尽入秦疆,并以黄河为塞,在今河套至甘肃沿黄河各地修筑44座县城,巩固和发展了北部边疆。至汉代,匈奴各部又屡屡南犯,名将卫青、霍去病、公孙贺等在塞北大败匈奴。霍去病曾率军跨越贺兰山,穿过居延瀚海,一直打到祁连山下,大败敌军,斩俘甚众。卫青亦曾率部在灵州段黄河上第一次架设桥梁,指挥大军渡河直捣高阙(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联合旗西南),最后迫使浑邪王降汉,楼烦、白羊王远迁塞外。汉帝又把降众分别安置在北地、朔方和陇西等地,称这些自治部落为属国,派汉官任属国都尉负责管理。从此,北边和平,社会安定,农牧兴旺,史称这一地区为“新秦中”,是当时富庶之地和富贵的代名词。

唐朝武功最盛,在今宁夏地区建功的名将层出不穷,诸如杨师道、李道宗、李靖、薛万彻、李大亮、王孝杰、娄师德、魏元忠、张仁愿、郭元振、王睃、薛讷、张说、牛仙客、王忠嗣、李林甫、郭子仪、仆固(骨)怀恩、路嗣恭、李光弼、李怀光等人,其中以郭子仪功绩最为显著。天宝末年(755年),爆发“安史之乱”,京城长安失落,唐玄宗逃往四川避难,太子李亨北上灵武(今宁夏吴忠境内)继承皇位,改元至德,史称唐肃宗。新帝任命朔方节度使(驻灵武)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兼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治兵塞上,召集天下劲旅,外请回纥、吐蕃和大食援军,于至德二年(757年)率中外各民族15万联军,发动大规模反攻,一举收复长安。十月,肃宗返京,于是历史上称灵武为所谓“肃宗中兴”的发祥之地,并造就了郭子仪成为唐朝的一代中兴名将,被封为汾阳王,位极人臣,连德宗皇帝都要尊称他为“尚父”。

宋朝,党项羌族贵族集团割据宁夏,宋室治边名将虽多,其中以“韩范”(韩琦、范仲淹)和“杨家将”(杨文广等)最为著名,但是由于朝廷软弱无能,边将们屡屡打败仗,失地求和,大多没有什么作为。

元代疆域庞大,宁夏地区从边镇变成为腹里,不再是将领们的用武之地,但阿难答却另有一番作为。阿难答是元世祖忽必烈次子、藩封安西王忙哥剌的儿子。安西王在六盘山开成(今固原开城乡)地方筑城修建王相府,作为行宫,冬居长安,夏住开成以避暑热。至元十五年(1278年),忙哥剌病死后,阿难答袭封安西王。由于阿难答童年时被寄养在一户回回人家中,自幼受伊斯兰文化的熏陶,在生活习惯和思想情感上渐渐受到影响。他熟谙《古兰经》,喜书阿拉伯文,热衷礼拜,后来便“皈依回教,信之颇笃”。继承王位后,在他统领的驻防于西夏故地的15万蒙古大军中推行伊斯兰教,甚至命令蒙古儿童要行割礼。尊佛教为国教的元廷不能允许他的所作所为,元成宗铁穆耳为此拘禁了他。但太后阔阔真考虑到他的领地为西夏故土,民风强悍,军民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信奉了伊斯兰教,为防止变故,只好作出让步。从此,伊斯兰教在西北各地,尤其是宁夏地区广为传播,这对于元朝时期中国回族的逐渐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明朝建国,北方边祸不断,宁夏战略地位再次上升,成为“九边重镇”的西北巨防,并在固原设置三边总督,统一指挥宁夏、固原、延绥和甘州四大军镇兵马,雄踞北国边防之半壁要区。因此,也造就了一大批安边名将。其中有开国功臣大将军徐达、常遇春和耿炳懋、神英、姜汉、周尚文、姜应熊、董一魁、马世龙等;总督三边大员有:项忠、马文升、王越、杨一清、王琼、张泰、石茂华、王之采、洪承畴等。此外,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年),藩封宁夏庆王朱栴之孙、安化郡王朱寘鐇,因不满把持朝政的宦官刘瑾专权,以讨伐刘瑾为名,发动宁夏兵变,杀宁夏巡抚安惟学、总兵官姜汉及镇守太监李增、邓广和刘瑾派员周东等。这次兵变是由宗室联合守边官兵所发动,引起朝野极大震惊。朝廷立即起用治理西北的名臣杨一清为总制三边军务,命太监张永监军,很快平息了宁夏兵变。就在这次用兵宁夏期间,杨一清和张永策划了铲除“朝中八虎”之首刘瑾的密计,不久祸国殃民的宦党首领刘瑾被诛杀。杨一清也成为明朝中期的显赫人物,历掌户部、吏部,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很快上升到内阁首辅(即宰相)的高位。

清朝建立后,在宁夏设立满洲八旗将军府,驻八旗劲旅,以备内外不测。同时,宁夏屡为大规模征伐战争的出发地和兵源、后勤支援补给地,因此也成就了一批军事将领。这批著名将领有孟乔芳、王辅臣、赵良栋、特依顺、琦善、向荣、舒心阿、杨岳斌、左宗棠、刘松山、刘锦棠、董福祥、张俊和志锐等。其中,以清初赵良栋战功最著,顺治年间他在总督孟乔芳指挥下,从征讨甘肃前明叛将贺珍、武大定和米喇印、丁国栋回民起义起家,到康熙年间又在大将军图海指挥下,先后讨平响应吴三桂叛清的陕西提督王辅臣,最后率宁夏士兵远征四川和云贵,连克成都、昆明等重镇,为平定“三藩之乱”立下汗马功劳,被清廷破格提拔为云贵总督加兵部尚书。后来赵良栋被免职在宁夏家中赋闲时,康熙皇帝特批把自己巡视江南时所乘御用大船奖给赵良栋,让他乘坐到南方就医。在赵良栋病故后,又特命皇长子允褆亲临赵府吊祭,追封谥号为“襄忠”。到乾隆朝时期,再次被追加为一等伯爵位,并享受世袭罔替的殊荣。

到清朝末年,宁夏又涌现出一位中外赫赫有名的勇将董福祥。董福祥原来只是固原地方帮会和民团首领,开始时曾配合陕甘回民反清义军抗击官军,后被湘军将领刘松山收编,改编为“董字三营”,参加镇压宁夏马化龙领导的回民抗暴战斗,初立战功。左宗棠西征新疆时,董福祥带领宁夏、甘肃子弟兵,成为全军先锋部队,在消灭英国支持的阿古柏侵略军,收复南疆,巩固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伟业中屡建奇功。董本人从下级军官,节节上升到南疆总兵、新疆提督,董军成为声震国内的劲旅,时称“甘军”。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前后,甘军驻防于京畿一带,被清廷依仗为“长城”,是抗击外国侵略军、保卫京都的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所以在战败议和时,董被列强联军指控为“四凶”而被革职,他忍辱负重,默默终老在宁夏金积堡府第。

三、文臣风采传贺兰

文臣留芳宁夏大地,以大史学家司马迁在贺兰、六盘采风为先驱。到西晋时期,今宁夏彭阳县籍著名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和医学家皇甫谧则最为突出。西晋名臣、学者挚虞、张轨、牛综、席纯等都是他的学生。皇甫氏是塞上望族,祖父皇甫稜是后汉大将。皇甫谧一生著作颇丰,已知的有:《帝王世纪》、《年历》、《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晋征士皇甫谧集》等,还有《甲乙经》,成为当世针灸医术的总结。时著名文学家左思以十年构思写成《三都赋》后,慕名请皇甫谧为之作序。由于序者名气大,左的文章艳绝,一时成为达官贵胄和士人争相传抄的美文,竟把京城洛阳的纸张都买空了,所谓“洛阳纸贵”的成语从此传世。南北朝时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以毕生精力撰成《水经注》四十卷。郦氏在写作前不仅详细查阅过数百种史书、地记和其他文献,更可贵的是他还亲身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如在写黄河这一卷时,他实地考察黄河,就曾到过宁夏。他亲眼看到十六国时大夏国王赫连勃勃以古灵州城改筑的“果城”,但名字已被改称叫“薄骨律城”。通过在古灵州地方实地访问调查得知,“赫连之世,有骏马死此,取马色以为邑号,故曰城为‘白口骝’韻之谬”。“白口骝”转音为“薄骨律”,这就搞清了古灵州城易名为薄骨律城的原因。

历代文臣对宁夏地方贡献最大者,要算元朝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至元元年(1264年)。中书左承张文谦、董文用等名臣行省西夏中兴等路,时任诸路河渠提举郭守敬随行同赴中兴,负责治理宁夏的水利。他在西夏故地大兴水利,整治唐徕、汉延、秦家大小干支渠70余条,可灌溉良田九万余顷,并大力提倡种植水田,改进农具,使用良种,于是逃亡者纷纷归还故土,使西夏后期受到严重破坏的地方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他还在宁夏组织过对黄河源头的考察,开发中兴路(今宁夏银川、永宁、贺兰一带)至东胜(今内蒙古托克托县)间黄河航运。他又兴办学校,培养文职人员,改变了社会风气。在郭守敬的努力下,不长时间,中兴路地方又基本上恢复了原塞北江南的面貌。

明朝对于宁夏地区影响较大莫过于庆藩宗室。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推行以“同姓治异性”的国策,将十六子朱栴封为庆王,镇守塞上宁夏等地。朱栴于宁夏历史上首次“创编宁夏一志”,其意义重大而功不可没。在朱栴亲撰《宁夏志》的带动下,明代成为宁夏地区历史上修志最盛一代,仅宁夏镇一级志书的编修就终明不绝,前后经过五次修纂。另外,庆王府还自办刻书,为后世留下不少珍贵的明代雕版图书,在我国印刷史、出版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四、历代诗人咏宁夏

以诗歌形式颂咏宁夏地方,早在《诗经》和《汉乐府》中就已出现,盛唐明主李世民也在宁夏留下过著名的诗句。而骚人墨客们以诗歌咏颂宁夏者,要数唐代边塞诗人留下的诗篇最多。其中有王昌龄的《塞下曲》,王维的《使至塞上》,高适的《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李益的《盐州过胡儿饮马泉》、《暮过回乐烽》、《夜上受降城闻笛》,卢纶的《送都尉归边》,张籍的《送李骑曹灵州归觐》,李昌符的《登临洮望萧关》,卢汝弼的《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曹松的《塞上》等。还有一些享誉诗坛的大诗人,也写下许多事涉宁夏的名诗传世。如诗圣杜甫的《近闻》和《送灵州李判官》二首,反映诗人反对动乱,渴望和平,强烈要求国内各民族团结友好的愿望。杰出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城盐州》,是一首无情鞭挞一些守边军阀不顾社稷安危,养兵自重,纵敌为患无耻行为的著名讽喻诗;中唐郎士元、卢纶二人的《送李骑曹之灵武》和《送都尉归边》,都客观地反映了边关军人生活,赞扬边官为国戍边的精神;晚唐诗人薛逢的《送灵州田尚书》,是为数不多反映边疆各民族军民联合抵御不义战争,要求兄弟民族和睦相处的珍贵诗篇。

明代由于宁夏列为北方“九边重镇”之一,又是庆王的封地,战略地位日渐上升,诗歌创作又进入一个比较活跃的时期,但大多为文武重臣巡边和地方军政长官们的即兴口拈。如明成祖重要侍臣金幼孜的《出郊观猎至贺兰山》,宰相张居正的《塞下曲》,兵部尚书咸宁伯、三边总制王越的《过韦州》,兵部尚书、三边总督王琼的《过豫王城》、《九日登花马池城》、《登广武远眺》,三边总制魏谦吉的《登长城关瞻眺有怀》和兵部尚书胡汝砺的《别夏城》,以及宁夏巡抚王珣、杨守礼、冯清、孟霖和宁夏总兵肖如薰等人的诗作都属于这一类。值得注意的是,明代“前七子”的核心人物李梦阳在其《空同集》中,收有《出塞》、《秋望》、《夏城坐雨》、《夏城漫兴》、《胡马来》、《朝饮马送陈子出塞》六首咏宁诗作;被后人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大戏剧家汤显祖的《夏州乱》一首,事涉宁夏,为名人之作,值得一读。

清代留下的咏宁诗寥若晨星。康熙皇帝巡视宁夏时作《横城堡渡黄河》:“历尽边山再渡河,河平岸阔水无波。汤汤南去劳疏筑,唯此分渠利赖多。”此诗可称之处,不在于出自帝王之笔,而是诗文的写实性,既反映人民浚渠、筑堤之“劳”,又赞扬了宁夏独擅黄河之利,得天独厚的水利优势,诗句简洁明快,无刻意雕琢、堆砌之弊。还有清初著名诗人、文坛领袖王士稹的《漫兴》一首,反映作者反对当时宁夏等地将领发动的叛变战争,表明诗人希望社会安定,反对动乱,给人民以休养生息机会的心情。另外,著名诗人杨芳灿的《堡渠长宁夏采风》,也能反映人民的痛苦,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清末,最为引人注意的是近代杰出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谭嗣同所作关于宁夏的两首诗,其一《山盘山转饷谣》:“马足鳖,车轴折,人跌蹉,山岌嶪,朔雁一声天雨雪。舆夫舆夫。尔勿嗔官!仅用尔力,尔胡不肯竭!尔不思车中累累物,东南万户之膏血。呜呼,车中累累物,东南万户之膏血!”该诗系作者访察宁夏、甘肃、陕西和新疆等地区,为物色变法人才、考察民情时所作,给读者展示了一幅血泪斑斑的高山雪地运粮图,揭露了清王朝对人民的残酷剥削,流露出诗人对黑暗政治的强烈不满。其二《河上纪事》:“微闻夏元昊,少小即凶残。法令轻戎索,威仪辱汉官。行罢飞羖历,岂是召呼韩。帛树休相似,熙朝礼数宽。”诗歌表现作者主张各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分裂战争的进步理想和崇高愿望。

(上海《国风》1998年总第24期)

同类推荐
  • 悠悠菊魂

    悠悠菊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七百多年来,文天祥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一腔爱国热忱连同他的经典诗句与日月同辉。男主胡远山鬼使神差般地来到前生的终了之所——小榄,此地因举办六十年一届的菊花大会享有菊城之美誉。在菊城,远生受到后人胡修平的优待,并从他的口中知晓了自己前生的故事。远山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前生竟与菊山后人郑思肖、“宋末三杰”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潮州抗元名将马发等闪亮的人物有过交集,还参加了悲壮的“崖山海战”。乱世出英豪,没落的王朝涌现出一群灵魂高贵的人物,他们在与贾似道、留梦焱等奸臣的斗争中彰显了自己的忠与善,与悠悠菊魂长留在人们的心间。菊魂就其实质乃赤胆忠心、拳拳爱国之心!
  • 初尝三国之乱世猛将

    初尝三国之乱世猛将

    每及三国,总有世人怨叹,为何?英才凋落,人杰消逝。可以说一部三国演义毁掉了太多的人:雅量恢廓的周瑜,意气风发的孙策,英敢类父的曹昂,还有白马银枪赵子龙,西凉锦虎马孟起等等,且看如孙策未死,周瑜未亡,曹昂得生,天下又会什么样的的天下;水煮三国,但愿可行!本书纯属虚构,严重架空,时代人物混杂,慎重!PS:第一次写,若有错,请大家谅解!
  • 重生英国香港大领主

    重生英国香港大领主

    乔治六世没有儿子,他成了乔治六世的教子,他让不列颠的国旗插满全球,虽然这些殖民地都是华工,但是这不是殖民地人民不反抗的主要原因。而是因为他是一个有良心的独裁者……
  • 仙、侠、道

    仙、侠、道

    中华哲学思想主要有道、儒、法、墨四家,儒、法、道三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得到过伸张,唯有墨家思想却一直没有得到君王得重视,本书是以秦汉时期为背景,假想墨家思想伸张后国家与人民的生活情况。本作品为王道作品,描写纯净的心里世界,弘扬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人无善恶之分,事无对错之意,不同的民族与不同想法的人通过特殊的事件达到互相尊重与理解的过程。
  • 十八条好汉

    十八条好汉

    本小说讲的是历史,运用的是武侠写法,如同一剑西来,落雪飘飘,剑法招数有如下:一、场面宏大;二、轻松幽默;三、情感悱恻;至于出神入化、身临其境、如诗如画等等四五六七八招就待读者大大自己去慢慢体会与发现……笔者承诺有三:一、此书经典;二、此书就算不赚也是经典;三、此书如若完本更是经典!
热门推荐
  • 明末之铁血中华

    明末之铁血中华

    刘少成重身在大明天启二年,此时的大明已经到日暮西山的地步了,但是中国经济科学仍然是世界最重要的组成,但是野蛮的女真满清断绝了中华进步。使中国渐渐落后世界。但是刘少成来了,他能眼睁睁的看到中华让野蛮人来统治吗?当然不能,他要领导中华强盛起来,提前早欧洲100多年来完成中国的工业革命,他要带领强大的舰队踏平倭国,殖民东南亚这些白眼狼,斩段北极熊的爪子,占领广阔的西伯里亚,打败欧洲军队,殖民美洲,吞并澳洲…。让中国真正成为日不落帝国,太阳能照耀的地方就是华人能挺起胸膛做人的地方。
  • 带个仙女闯末世

    带个仙女闯末世

    人家进的都是什么天庭红包群,仙界红包群,地狱红包群,而陆明却被邀请进了一个仙女红包群,里面清一色的仙女,就连他自己的群名都是小仙女。一个大老爷们存在于这个仙女群,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群号:635490321)
  • 冷艳男神无良爱,66次求放过

    冷艳男神无良爱,66次求放过

    她跟他结婚五个月,他没有回过家一次。某天晚上突然袭击回家了,把那只刚刚做妻子还不是很懂得顾小妞给惊着了。奈何,一回家就是打横一抱,摔到床上。“唐易泽!你干嘛!”男神开始脱衣服“我干什么你不知道么?”明明不喜欢和她结婚,还要跟她做那种事?顾冷怎么也不同意。“唐易泽!唯独我不可以你碰!”男神微笑着回答“不好意思,我妻子就你一个,除了你我碰不了其他人。”
  • 歧若芙纸

    歧若芙纸

    她的出生也许就是个错误,原本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可惜命运的捉弄,变成了柳氏集团千金大小姐,与他美好的邂逅,确被一场阴谋,变成仇人.....有些缘,或许已经扎入心底,一年后,彼此又相遇了,仇恨把苏语哲变得冷血和可怕,成了苏氏集团的CEO,黑帮的老大,再也不是那个温和的苏语哲了,柳樱成了他不能爱的深爱,而苏语哲成了柳樱心的的一个秘密,柳樱是否会为自己的幸福努力一把......柳樱,你的微笑只能为我一个人绽放,你的美丽只能让我一个人欣赏,你的泪水只能让我一个人心疼.....我把心都交给你了,别在还回来了,语哲......
  • 那年盛夏成君忆

    那年盛夏成君忆

    初遇,小桥流水居,他倾他心,她亦是;再遇,忘忧花酒吧,他视她如仇,她苦苦哀求。当年,他是阳光校草,她是千金校花。如今,她是落魄千金,他是豪门总裁。
  • 蓦然回首一地霜华

    蓦然回首一地霜华

    繁华过尽,再不是十七那年涉世未深的单纯少女。亲情的背叛、爱情的背离,让温热的心一点一点冻结成冰。十年时光转瞬即逝,蓦然回首,只剩一地霜华。
  • 创世演变

    创世演变

    一块偶然得到的石子,让我来到了这片黑暗的天地,这里没有物质,没有空间,没有时间。而我要做的是就是创造!小说《位面旅行之路》前传,世界大背景!努力搭建一个完美大世界!
  • EXO星途之旅

    EXO星途之旅

    你能否成为韩娱圈的天后?一切尽在揭晓......而天成为天后的路程漫漫,你又能否经过考验,站在韩娱的最顶端?亦或者收获最美满的爱情呢?(PS:月双认为各位看不看第一卷都一样,感觉写的太玛丽苏了,所以月双强烈建议不要看第一卷,可直接跳到第二卷,要是有强迫症的妹纸,希望你们能忍过第一卷,开启第二卷【笑cry......】)
  • 我在民国当先生

    我在民国当先生

    乱世之中,必有妖祸。清末民国初,正值外忧内患之际,连年战乱致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怨气堆积,妖魔猖狂是国运衰败之兆,亦是道门崛起,正邪对立之宿命。一代天师林七带领徒弟落脚太平镇,牵扯出种种闻所未闻之经历,光怪陆离……
  • 当花心男爱上女巫

    当花心男爱上女巫

    他,长着一副招蜂引蝶的花花公子的俊脸,她,顶着一张与实际年龄不符的娃娃脸蛰伏人间当复仇的时刻来临时,他才惊觉两人之间的联系早已在前世紧紧绑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