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老人心理反应之二
愤怒是临终老人在否认期后发生的另一种表现,也是临终老人心理反应的第二阶段。
由于临终老人在否认期希望的医生误诊根本就不存在,由于临终老人在否认期希望的治疗奇迹并没有出现,先前仅有的一点幻想,统统成为了泡影。当所有希望都破灭后,这时的老人就会愤怒无比,怨天尤人,觉得命运对自己不公平,认为自己太倒霉。这时处于怒火中烧的病人,就会感情失控,做出种种难以预料的事情来。据说在西方有些国家,当临终老人知道自己的生命之路所剩无几,即将离开人世时(如癌症患者),有的人就会极端地放纵自己,疯狂地对待周围的一切。他们就会从银行提出所有积蓄,去旅游,去做原先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有的甚至去妓院、上赌场,纵情挥霍。
以上这种现象实际上就是临终老人进入愤怒期的典型表现。这时老人已经知道自己的生命已岌岌可危了。面对死亡,就可能表现出愤怒、怨恨、克制力下降、拒绝治疗,甚至敌视周围的人。所以老人经常迁怒家属、医务人员,借此发泄自己对疾病的反抗情绪。这是老人无助、自恋心理的表露。
传说在我国南方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据说某地一农民患者被查出患有癌症,而且已经到了晚期。医生断言这位患者最多只能活半年。当知道自己这一不幸消息后,这位患者只身一人跑进了村子附近的热带原始雨林,从此以后困了就睡在林间的草地上,饿了就吃林中各种不知名的野果,想以此度过余日。后来这位患者被发现时,已是几年后的一个冬天,早已过了医生判定的存活时间。当再去医院做检查时,奇迹出现了,这位癌症晚期患者身上的癌细胞已经找不到了,他已经完全康复,成了一位健康人。专家分析说,这其中可能有两种因素,一种是患者在林子中几年里吃的食物中,有抗癌成分的食物。可惜的是患者在林中吃过的林草果食太多了,一时难以确定。另一种可能是原来医院的诊断不够准确。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临终老人的心理反应取决于他的人格特点、信仰、教育及有关传统观念,也同他在病中所体验的痛苦与不适程度、医务人员和家人对其关心程度以及目前的生存状况、生活满意程度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临终老人的心理反应是有个体差异的。不论是在反应的时间早晚长短上,还是反应的轻重程度上,都是不一样的。有的病人由于病情变化突然等因素影响,临终心理反应的阶段有可能是不完整的。
人们常说,可怕的不是死,而是临死。
——英国小说家菲尔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