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到底是为了谁?”为父母?为老师?为自己?为国家?为社会?或许很多同学很小的时候觉得读书就是为了父母。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越来越明白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没有国家的强大和安定,又怎能有一个幸福的家呢!其实在动荡的年代,这种体会就会很深刻。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为东林院写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历代的文人所欣赏,有的还奉为自己的座右铭。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少年时就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在身患重症时,仍念念不忘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幸福,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以,学习是为了谁?首先是为了国家。
可是,人活一世,除了为别人,还要为自己。最近,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个人一心一意想升官发财,可是从年轻熬到白发,却还只是个小公务员。这个人为此极不快乐,每次想起来就掉眼泪,有一天竟然号啕大哭起来。
办公室有个新来的年轻人觉得很奇怪,便问他到底因为什么难过。他说:“我怎么能不难过呢?年轻的时候,我的上司爱好文学,我便学着作诗写出文章,想不到刚觉得有点小成绩了,却又换了一位爱好科学的上司。我赶紧又改学数学、研究物理,不料上司嫌我学历太浅,不够老成,还是没重用我。后来换了现在这位上司,我自认文武兼备,人也老成了,谁知上司喜欢青年才俊,我……我眼看着年龄渐高,就要被迫退休了,浑浑噩噩的一生,一事无成,怎么能不难过呢?”这个故事引起我们的思考:研究学问、学习技能,应该是为了充实自己,千万不能为了迎合别人,或随时代潮流而盲目地进行,否则目的不能达成事小,白白糟蹋了一生宝贵的光阴才最可惜。其实可以这样想,读书就是为了自己。我们读书是为了自己的,为了自己的存在,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自己的下一代。有一位中年人,他在上中学的时候一点都不想学习。他对父母的唠叨,老师的教育充耳不闻,依旧我行我素。只要一到课堂上就趴在桌上呼呼大睡,要么就逃学去玩。勉强混到初中毕业,去当了兵,到了部队才发现自己的文化水平太低。同去的许多战友都顺利考上军校,可他服完兵役只能回老家。唯一的好处就是分到一个工作,混了大半辈子;又遇到了企业改革,单位实行考试竞聘上岗,他又因文化层次太低,流入到下岗人群的大军当中,而此时正是孩子上学需要钱的时候,他却无能为力了。他很后悔当年没有好好学习,他焦虑、烦恼极了,他对他的妈妈说:“当年你为何不打我,逼我学习呢?”可这时真的晚了,这是他一生中无法挽回的损失。只有通过学习,掌握文化知识,才能走好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机会只会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没有知识,就没有饭碗;没有知识,就不能为家庭的殷实生活卖力;没有知识,就没有儿女良好的成长环境。学习为了自己,并不是觉悟低,并不是自私的表现。因为自己有成就了,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为社会作出贡献了,自然就为国家出力了,为国家出力了,就是为民族振兴作出贡献了。所以说,读书为了自己并不与周总理的话相矛盾。为了自己才有努力的动力。同学们要努力为自己的未来铺好道路。这种教导不是空洞的,它充满了人情味。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而言,所有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只有辨别了风向,才能一路顺风。学习也是一样,只有明白了学习到底是为了谁,才能沿着航标努力前进,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