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8200000037

第37章 不断创新金融业务

在山西票号出现以前,山西货币商人已经根据社会需要创造了许多信用工具。一是“凭贴”,本铺出票,由本铺随时负责兑现,相当于现在的本票。二是“兑贴”,也叫附贴,本铺出票,到另一铺兑取现银或制钱,相当于现在的支票。三是“上贴”,有当铺上给钱铺的上贴和钱铺上给当铺的上贴之分,彼此双方已有合同在先,负责兑付,相当于现在的银行汇票。四是“上票”,非金融业的一般商号所出的凭贴称为上票,信用自然要差一些,钱商也可以接受,相当现在的商业汇票。五是“壶瓶贴”,有些商号(包括钱庄)因逢年过节资金周转不灵,自出钱贴,盖以印记,用以搪塞债务,因其不能保证随时兑现,只能暂时“装入壶瓶,并无实用”,故称壶瓶贴,相当于现在的融通票据。六是“期贴”,出票人企图多得一些收入,在易银时,开写迟日票据,到期时始能取钱,需计算期内利息,类似现代的远期汇票。这六种工具中前三种是见票即付现款,如同现金;后三种不一定立即付款,易生纠葛,清道光皇帝曾下令准许行使前三种,禁止行使后三种,事实上禁而不止。

票号产生后,又创造了一些新工具如“会券”,会券也就是汇票,即异地款项汇兑的提款凭据。唐朝的飞钱具有汇票性质,明清时期异地款项汇兑发展更快。票号办理的汇兑业务,有票汇、信汇,后来又有电汇,但采用最多的仍然是汇票形式。汇票按期限不同又分“即票”和“期票”两种,即票即见票即付,期票则是约期付款。还有“兑条”,票号对小宗汇款,不用汇票,而是书一纸条,即“兑条”从中剪开,上半条给汇款人,由其转寄收款人,下半条寄付款的分号,核对领取,盖不用保。还有“旅行支票”,是山西票号应异地贩运商人在沿途不同地点办货的需要而签发的一种可以一次签发分次在不同地方的分支机构支取款项的汇票,类似现在的旅行支票。清代顾客外出旅行,假设由重庆至上海办货,可将一定数额的旅费,如将一千两白银交给票号重庆分号,重庆分号开出一张汇票,当途中经过汉口、南京,按需要提取部分现银,到上海后全部提出使用。重庆分号通知汉口、南京分号(或联号),说明汇款人(亦即提款人)的姓名,待汇款人到汉口后,可到指定分号提款若干,汉口分庄在提款人手执汇票上记录提款若干,下余若干。到南京亦如此,直到上海提毕,由上海分号收回汇票。这种办法,如同现在的旅行支票或信用卡。这足见当时山西货币商人的信誉和服务技术之水平。

票号等土生土长的中国式金融机构,虽然最初是单一的金融业务,但是很快拓展业务,向着存放汇兑发展。在其业务发展中,不断地通过金融创新,创造了转账结算、票据贴现、银行轧差清算、货币交易市场、银行密押等等,更进一步推动了金融业务的发展。

据《绥远通志稿》记载:在内蒙古地区的商品交易,“在有清一代,在现款凭贴而外,大宗过付,在拨兑一法……拨兑之设,殆在商务繁盛之初,兼以地居边塞之故,交易虽大,而现银缺少,为事实之救济及便利计,乃由各商转账,借资周转。历年既久,遂成金融不易之规,且代货币而居重要地位”。拨兑之外,还有谱银,“商市周行谱银,由来已久,盖与拨兑之源流同。其初以汉人来此经商至清中叶渐臻繁盛,初仅以货易货,继则加用银两,代替货币,但以边地银少用巨,乃因利乘便,规定谱银,各商经钱行往来拨账,借资周转,此谱银之所勃兴也。虽其作用类似货币,而无实质,然各商使无相当价值之货物,以为抵备,则钱行自不预互相转账,其交易即不能成立……拨兑行使情状,亦与谱银相类,所不同者,仅为代表制钱而已”。所以当时银两转账为谱拨银,铜制钱转账为拨兑钱。这时,内蒙古呼和浩特银钱商人,基本由晋商垄断,其转账结算办法,《绥远通志稿》讲“悉照内地习惯”。可见内地山西商人创办的金融机构间转账办法的实行要早于呼和浩特市场。

银行同业的短期资金交易市场,根据史料,最迟清代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绥远通志稿》说,当时呼和浩特“向例”在市口交易,“每日清晨钱行商贩,集合于指定地点,不论以钱易银,以银易钱,均系现行市,逐日报告官厅备查,各钱行抽收牙佣,均遵章领有部颁牙帖、邀帖……谓之钱市”。“为便利计,故有钱市之设,按市面之需要定银分及汇水之价格,自昔至今,一仍旧贯。”在这种钱市上融通短期资金的“银钱业商人,以山西祁(县)、太(谷)帮为最,忻(州)帮次之,代(州)帮及(大)同帮又次之,故其一切组织,亦仿内地习惯办理”。这种银钱交易市场,也是山西货币商人的创造。

山西票号经营汇兑所使用的汇票有见票即付,还有见票过几日再付两种。如果汇票已到,按汇款时商定的兑付时间未到,则不能提款,如果要提前支取,需交纳一定的费用,即如今的期票贴现。这一制度的运用,为工商企业提供了方便,为金融企业提供了生利门径。

山西货币商人在明清时期发展了唐代“飞钱”,创设专营异地汇兑的金融机构汇兑庄,这不仅减少现银运送,也扩大存款贷款业务。此后汇兑制度不断创新,山西商人还采用了逆汇办法,以减少现银异地调拨,节约了大量的流通费用。据《东方杂志》1917年第14卷记载:“倒汇:中国此种汇兑,前所未有,至近年与外国通商,关系密切,内地市场间之贸易随之而盛,汇兑之种类不得不因之变化……倒汇之手续亦别无烦累……有信用之商人立一汇票,交于票号,票号即买取之,送交收兑地之支店,索取现金。”顺汇和逆汇之区别在于,顺汇是甲地分号收款,乙地分号付款。逆汇则是存放汇联系,如乙地分号先收款,甲地分号后付款,是汇兑与贷款结合。如乙地分号先付款,甲地分号后收款,是汇兑与存款结合。此种逆汇,不仅收取手续费,还计利息。这样,一是满足了商人异地采购急需款项的需求;二是减少了票号资金闲置,增加了利息收入;三是减少了异地现银运送,被称作“酌盈济虚,抽疲转快”。

山西票号“汇通天下”。但是,各地分支机构相互之间在一定时间之后总会发生汇差,即我欠人,人欠我。如何处理汇差?当时是通过“月清年结”两种账,由分号向总号报账均以“收汇”和“交汇”两项分列,既有细数,又有合计,均按与各分号和总号业务清列。总号收到报来的清账,核对无误后,将月清收汇和交汇差额分别记入各分号与总号的往来账,收大于交,差额为分号收存总号款项数;交大于收,差额为总号短欠分号款项数,互不计息,这是因为全号实行统一核算。这种办法是现代银行清算相互轧差办法之源。

此外,还有诸如“本平”制度。清代货币金属银铜并用,由于各地平砝不一,银色差异,实现异地款项汇兑,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银色与平码之间的差异问题。为此,每家票号都自置了自己的天平砝码,简称“本平”,作为记账货币单位,不仅便利了存放款和汇兑业务,而且使其总分号账务的记录及汇总有了一个统一的核算单位,便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还有代办业务,代收货款、代垫捐纳、代办印结、代垫税款、代发股票、债券等中间业务创新。19世纪80~90年代,货币市场和“汇兑行市”出现后,即因各地白银成色和平砝不同,付款地不同的汇票在交易中出现了价格差异,汇兑行市围绕两地白银的平价,根据银根松紧,在平价加减汇费的范围内浮动。票号业务中的“贴咱”、“贴伊”当是白银“掉期”业务。

评析

票号的有些业务,在今天看来仍然是非常先进的,如其存款业务中,在存款未到期之前,可分期取息。取息日以前存期的利息可取,取息日之后存期内的利息也可取,这样就为储户提供了方便,保证了其利益。比如一月份存入一千两白银,存期定为一年,但储户在存了五个月后要求支付利息,那已存了五个月的利息可取,剩下的七个月存期的利息同时也可取。这是因为票号用储户的储蓄放出贷款所取的利息要高于存款利息许多,所以这样做不仅为储户提供了方便,对于票号自身利益也无损。

在当前中国金融界,尤其是银行业的改革中,制度创新和工具创新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及时、更优质的服务,或许票号中的一些业务对于我们今天的银行业务仍有一些可鉴之处。

(案例撰稿人陶宏伟)

同类推荐
  • 必读的语文故事

    必读的语文故事

    这套“中小学生语文爱好培养”丛书,包括《必用的好词好句》《必懂的常用词语》《必用的成语经典》《必用的谚语荟萃》《必用的歇后语精选》《必用的古文名句》《必读的语文故事》《必学的作文描写》《必听的语文之谜》《必知的语文学家》十册,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学习让我天天长

    学习让我天天长

    本书围绕品德展示了一百多个引人思考的故事,让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品德的力量,做人的原则。
  • 生物知识知道点:亟待保护的珍稀植物

    生物知识知道点:亟待保护的珍稀植物

    自地球出现生物以来,经历了约30亿年漫长的进化过程,如今地球上大约有500~1000万种生物。物种灭绝本是生物发展中的一个自然现象,物种灭绝和物种形成的速率也是平衡的。但是,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自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兴起以后,这种平衡遭到了破坏,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其中仅高等植物每年大约灭绝200种左右。
  • 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动物的神奇本领

    动物的神奇本领

    它们或漫游海底、或奔跑如飞、或翱翔天际,均以其各具特色的完美进化,共同演绎了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与盎然生机。本书将为您展示动物界的奇异现象,并将您带进动物们的奇妙世界,聆听它们的独特语言,追踪它们的神奇之路,感动于它们千古传承的顽强与美丽!
热门推荐
  • 异界生存下载器

    异界生存下载器

    一个临近三十岁受尽白眼却一事无成的现代社会底层大龄青年,再一次意外车祸中被运渣车怼进了古世界四大洲。没有修仙异能,没有内丹灵兽,倒霉的他更没有穿越成王子诸侯的儿子,哪怕是智障富二代替身,刘俊也没有轮上。陪着他一起穿越的,只有陪了他十几年的破笔记本电脑。这穿越满满的恶意啊,刘俊依旧还是身无分文受人白眼的下人。等一下,这电脑能上网?异界生存下载器,这是什么鬼?为什么可以下载卫星?美食篇、建材篇、载具篇,这是......军事武器篇?看来这穿越并非恶意满满,且看一个社会底层大龄青年如何在古世界四大洲利用现代科技铸就自己梦想的帝国霸业!当然,后宫还是要有的......书友群(239816115)
  • 倾世狂妃:殿下滚远点

    倾世狂妃:殿下滚远点

    “从此以后,我负责养你,你负责睡我。”某妖孽很一本正经地说完,某女勾唇:“一夜给你五文钱。”她是医学界的传说,一手医术出神入化,不料魂穿异世,成了废柴。究竟是不是废物?修为往哪儿一摆,亮瞎所有人的眼!狠辣敌对一个一个来吐槽?打的你爹都不认识!跟她比宝贝?不好意思,大陆最有钱的人都被她搜刮了!某妖孽微笑脸:“娘子,为夫的财产都归你了,你看是不是把我这人也顺走暖床?”
  • 末世狼族

    末世狼族

    300年前,人族发展到顶峰时期,各种科技,各种污染,还有各种破坏使得生物灭绝。唯有狼王族还残留有一口气,却也在人族与狼族的大战中消失不见。狼王族的预言使者——卡尔莫多,预言到狼王族灭绝的那一天,狼王便将自己刚出世的儿子——卡布瑞,藏在了一个人类永远无法到达的冰室里,并由狼王族最忠诚的守护者——俞浅家族的俞浅玉碎,用心脏守护着。300年后,卡布瑞在冰室中醒来,俞浅玉碎早在三百年前便同狼王族一同消失在了地球上,一颗心脏为卡布瑞讲述了曾经,便灰飞烟灭。卡布瑞的存在就是为了报复人类,他的出生注定了他的不平凡,他将如何面对,这个对于自己来说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世界?
  • 天降仙妻:这个宅男是我的

    天降仙妻:这个宅男是我的

    她本是天界仙灵,任意妄为,无法无天。打架第一,混世魔王。他本是拥有阴阳眼的平凡宅男,冷眼观世界,无心又冷情!他以为她够冷血,才能面不改色的将他推入忘川,你转世为人,我们两不相欠!他手握斩断命理的武器,却终究斩不断他们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可他终究还是站在她的对立面,你以为你是谁?她一如曾经的嚣张跋扈,我只做随心之事!只杀想杀之人!他说,你已经入魔了!她说,入魔的,是苍生。他说,我也只做想做之事,只杀想杀之人。于是如今,你想杀我么?
  • 强娶豪夺:厉少宠妻请节制

    强娶豪夺:厉少宠妻请节制

    人前,她是他最宠爱的妹妹,人后,她是他不为人知的妻子。她是他收养的妹妹,一场商业阴谋,将她和他之间的距离狠狠的拉开,他霸道,高冷,傲娇,给了她全部的宠爱却忽略掉了她最想要的自由。世人都在羡慕叶冕有着一个高富帅哥哥,为了她,至今未娶,却没有人知道,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口中的好哥哥,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如何睡了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品佣兵王

    极品佣兵王

    昔日兵王失忆混迹于花都,成为校花的贴身保镖,平凡又受气,一次逆袭,征服极品大小姐,且看王者归来如何玩转花都,带着小弟们和美女军团横扫都市,重组赶死佣兵团,登上独霸都市的巅峰。
  • 掠夺天下

    掠夺天下

    本书已经A级签约,四组出品,必属精品,质量和更新都有保障,请大家放心收藏阅读!警告一:本书每天最少3更,心情好,成绩好速度更快,看书慢的慎入!警告二:本书主角比较理性残酷,可能不会有什么儿女情长的情节!警告三:本书是仙侠文,但和你看的所有仙侠都不同,只喜欢老派线下的请不要进入!修仙世界,同样弱肉强食,遵循丛林法则。强者恒强,弱者只能被吞噬。杨易本是地球上地下世界王者,经历无数尸山血海,达到巅峰地位,却不料一夜之间穿越了。这是一个武者横行的世界,甚至有传说中的仙人存在。一部掠夺功法,可以吞噬吸收敌人的精气,这便是杨易来到这个世界的最大财富。且看黑道王者如何在修仙世界中纵横捭阖,再达巅峰!
  • 缔造暮色

    缔造暮色

    前世为军,今世为君。林欲秀起,不再平凡。林凡
  • 探索与实践

    探索与实践

    本书共收录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等岗位教师的论文50余篇,主要内容涉及课程改革、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本书总结了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对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佛说宝生陀罗尼经

    佛说宝生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