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2500000008

第8章 思想者睿智的结晶

《蒙田随笔》

背景说明

孟德斯鸠说:“在大多数作品中,我看到了写书的人;在本书(《蒙田随笔》)中,我看到了思想的人。”《蒙田随笔》对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无所不谈,特别是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作者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它是16世纪对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后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

蒙田(1533—1592)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者,亦是对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蒙田出身贵族之家,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后来,在政府部门任职。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开始撰写《随笔集》,他一直断断续续在写他的随笔,直至他逝世的1592年。他以对人生的特殊敏锐力,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熟读古代大家如普鲁塔克、塞涅卡、塔西伦等人的著作,在作品中大量引用,作为他的思辨和怀疑论的佐证。他在出版了《随笔集》的前两部之后,游历了意大利和德国,因此在他随后的随笔中又添进了许多旅游见闻。1585年蒙田的故乡鼠疫盛行,蒙田被迫暂时离开他的城堡。于1587年重回旧居续写他的随笔。此间,蒙田结识了对他狂热崇拜的德·古内小姐,他俩之间的关系一直维持到蒙田逝世为止。

我们今天所见的《蒙田随笔》是由德·古内小姐在蒙田生前出版的随笔集基础上,根据他在笔记上写下的大量注释和增添内容集合而成的。

推荐版本:梁宗岱,黄建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名著概要

《蒙田随笔》共一百零七章,百万字左右,各章长短不一,结构松散自然,其中最著名,也是最长的一章是《雷蒙·塞邦资》,在这章里,作者充分展示了他深刻的怀疑论观点,最终归结为“我知道什么?”这句话时至今日,仍经常被世人引用,成为千古名言。他曾说他所从事的研究,其主题是人,他的作品描绘的就是他自己。他要撕去一切人为的伪装与矫饰,大胆地“把自己完整地、赤裸裸地描绘出来”。表面看来,他描绘的是自己,其实是整个人类,因为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是整个人类状况的缩影”。

蒙田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在随笔集中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如在《人的行为变化无常》、《论良心》、《论身体力行》、《论他人之死》等文章中均有精彩论述。他认为在一切形式中,最美的是人。他热爱生活,他把鄙视自我的存在看成是人类最粗俗的弊病。他重视今生而轻视来世。他重视知识,在作品中大量援引古书典籍作为自己的参照。特别是对智慧的苏格拉底,更是推崇备至,认为他是独步古今的人物。他对宗教权威提出怀疑,在他看来,信仰要心诚,要靠天恩的启发得到,而基督教却用人的道理支撑其教义。尤其令他不满的是,宗教本来应该是用来剔除罪恶的,而事实并非如此。由对神的膜拜过渡到对神的怀疑、对人的关注使得蒙田将自己融入文艺复兴的历史大潮之中。

在蒙田的作品中,人的责任应该是展现和开发自身的潜力,塑造出完美的自我。但面对侵略、掠夺和战争,他发出疑问,“人能思考并管理自己的生活吗?”他认为人的力量和人的存在的基础是神恩与知识,唯有如此,人才能成为“宇宙的精华”。而如今,没有外部帮助、只用自己的武器武装起来的人类,却以为自己优越于其他的动物。

他迷惑不解,人这个可怜的脆弱的创造物,受万物的侵犯朝不保夕,连自己都不能掌握,却把自己说成宇宙的主人。在他看来,人是一切生物中最虚弱、最易损失的,他质问:“尘土,你有什么自豪的呢?”他叹息:“人类啊,谁又不是无所事事地虚度了一生呢?”人类愚昧无知,缺乏自知之明,从不量量自己,却妄称自己是“万物的尺度”,他不满:“我知道什么呢?”他追问:“你睁开眼睛沉思自身了吗?”在他看来,人拥有智慧,是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人类用智慧来毁灭自己,与事物的普遍规律相抗衡,他反问:“人为什么不能按事物的规律将生活安排得对自己有利些呢?”

这些独到精深的见解在《我们的欲望会因困难而增大》、《论自命不凡》、《论否认说谎》、《我们不可能享受纯正的东西》、《采取恶劣的手段,实现良好的意图》等文章中均泉涌而出,体现了蒙田不凡的智慧和思辨能力。类似的追问不是蒙田简单的怀疑,更不是他对人性的否定,而是对人性的深化,向真理的迈进。追问是一种行动,一种转身的忧叹,是对怀疑的战胜,是澄清与超越的逆旅。《蒙田随笔》的博大精深是他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同样它也是一个未被穷尽的宝藏,等待着读者去发现和挖掘。

蒙田本人学养深厚,思维敏捷,其著述语言平易通畅,不假雕饰,形象亲切生动,富于生活情趣,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创了随笔式作品的写作先河。

知识链接

1.随笔

随笔是文章写作方式之一,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等。

2.有关《蒙田随笔》的评价

蒙田在他生活的时代已成名了,但他的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过很大的争议。一些著名作家,如卢梭等人指责他的作品充满了“可憎的虚荣心”、“表面的真诚”;但他的随笔却受到了伏尔泰和狄德罗的推崇,他们赞扬这些作品反映了作者“明哲善辩”、“精于心理分析”、“文风简朴流畅,朗朗上口”。经过四百余年的考验,历史证明了蒙田与培根、莎士比亚等伟大作家一样是不朽的,他的随笔如他自己所说,是“世上同类体裁中绝无仅有的”。

名家评述

蒙田以一个智者的目光,观察和思考大千世界的众生相,芸芸众生,林林总总;他从古希腊一直观察到16世纪,从法国一直观察到古代的埃及和波斯,发为文章,波澜壮阔。他博学多能,引古证今,鉴古知今,对许多人类共有的思想感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有时似乎是奇特的见解,给人以深思、反省的机会,能提高人们对人生的理解。

——季羡林《蒙田随笔·序》

精彩推荐

以下内容选自《蒙田随笔》著名篇目之一——《雷蒙·塞邦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睿智和深厚的学识修养。

如果我们长在,保持一成不变,我们怎么能此一时享受一件事,彼一时享受另一件事呢?我们怎么去爱或去恨、去赞美或去指责截然不同的事呢?我们怎么对同样的思想不再保持同样的看法,而产生不同的热情呢?我们自身不改变是不可能有其他的印象的;人接受改变,就不能保持一致;人不一致,原来的人就不存在。于是,这样一种存在,转化成另一种存在,改变的也仅是存在而已。因此,由于不知道什么是存在,就把表面错认为是存在,感觉在本质上是会失误和说谎的。

那么什么是真正存在的呢?永久的东西,也就是说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时间也不给它带来任何变化的东西。因为时间是流动的,仿佛出现在阴影中,带着永远流动漂浮的物质,从不停滞也不长留;属于时间的只有这些词:“以前”、“以后”、“从前是”或“以后是”。这些词一眼看出这是不存在的东西,对于还没有存在或者已经停止存在的东西,要说它是存在的,那是极其的愚蠢和明显的虚伪。

至于这些词:“此刻”、“眼下”、“现在”,好像主要是通过它们支持和建立我们对时间观念的了解。但是理性在发现时间的同时就毁灭了时间,因为它立即把时间切割成未来和过去,好像要看到它分成两份才会甘心。

自然也是这样的情况,时间是测定自然的,自然是被时间测定的。自然中也没有东西是永久存在的,里面的一切不是已生,便是正在生或正在死。上帝是唯一存在的,因而说上帝以前或以后怎样,这是罪恶。因为一切不能长在、不能存在的东西有变化、过渡或嬗变,这些词是针对它们而言的。

从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上帝是唯一存在的,不是按照时间的测定,而是按照一种不由时间测定、不受变化、不移不动的永恒而存在。在上帝面前,什么都不存在,以后也不存在,无所谓更新或更近。一个真正的存在,只有一个“现在”,充满宇宙千古不易,除了上帝以外,无物是真正存在的,没有人可以说“他以前”或“他以后”,他是无始无终的。

一名异教徒得出了这么一个宗教性的结论;我要再加上一名同样情况的证人所说的这句话,结束这篇令人生厌,却引起我无穷遐想的长文:“人若不超越人性,是多么卑贱下流的东西!”

这是一句有价值的话,一种有益的期望,但同样也是无稽之谈,因为拳头要大于巴掌,伸臂要超出臂长,希望迈步越过两腿的跨度,这不可能,这是胡思乱想。人也不可能超越自己,超越人性,因为他只能用自己的眼睛观看,用自己的手抓取。只有上帝向他伸出特殊之手,他才会更上一层;只有他放弃自己的手段,借助纯属是神的手段提高和前进,他才会更上一层。欲完成这种神圣奇妙的变化,依靠的不是斯多葛的美德,而是我们基督教的信仰。

同类推荐
  • 莱茵星光:一位爱乐者的欧行漫记

    莱茵星光:一位爱乐者的欧行漫记

    本书是作者借游记的形式谈城市景观、谈文化发展、谈历史故事、谈古典音乐等等。书中不仅有美丽的欧洲图画和引人的历史,尤其是作者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深刻见解十分丰满地表现出来。文字精当,晓畅易读。
  • 胡适说:读书与做人

    胡适说:读书与做人

    大半个世纪,胡适一直饱受争议,但不妨碍他大师的地位。他是中国现代思想史承前启后的第一人,是倡导文学改良的第一人,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本书精心编选了胡适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散文随笔精要,也最易于大家把握的篇章,阅读本书。不但能让您能窥见胡适先生思想宝库中闪烁的数不清的珍宝,也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
  • 战争童谣

    战争童谣

    年轻士兵最后一眼看到的一定是那株针茅草。雪白的绒羽在阳光下闪闪烁烁,晶莹而寒冷,如同一股银色的火苗一串串升向天空。年轻士兵当时就躺在它的下面。粗糙的叶梢轻轻舔着他的脸,银火苗溅落的星星点点装满了他眼中的全部世界……
  • 天方夜谭

    天方夜谭

    《天方夜谭》即《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爱不忍杀,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
  • 写给未来的自己

    写给未来的自己

    给自己一个梦想,尽管这个梦想可能简单卑微,甚至幼稚可笑,但正是这最初的梦想,成为我们不断努力向前的动力……
热门推荐
  • 重演西游

    重演西游

    穿越正为李承乾的儿子李象,且看他如何混乱西游!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带你到落日睡眠的地方

    带你到落日睡眠的地方

    云卷云舒,日升日落,春去秋来,花谢花开。意料之外的遇见,也许是命中注定。当落日的余晖带走大地的最后一丝温暖,月光的清冷会将你我冻结,我愿意牵着你的手,到落日睡眠的地方,去感受温暖,去体会光明,然后许下真诚的诺言:你的过去我无从参与,你的未来我奉陪到底!
  • 摩登西游

    摩登西游

    “你们这群妖怪,快吃俺老孙一棍,纳尼?居然敢玩隐身?看我七十二变......哼,不听话的,通通一棍子打死。”“我说猴哥啊,这种苦力活也太坑爹了,俺老猪细皮嫩肉的可受不了,俺还是回高老庄种田算了,什么?有失足少女等我去拯救?你开什么玩笑?......那咱们马上出发吧。”老沙惊慌失措的说:“大师兄,二师兄,不好了,师傅被妖怪抓走了......哎呀,你们等等俺啊,尼玛的,又要俺挑行李?”哮天犬听了摇摇头,放下手中的《西游记》说:“你们别闹了,原著不是这样说的,来吧,我给你们指点迷津。”从此之后,师兄弟三人被坑了,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 触摸生活

    触摸生活

    女子的成长,就像一条河的流淌……安静、清幽、流畅……时而溅起光晕,泛起波纹……
  • 女人出走

    女人出走

    《女人出走》讲述了一个置身于浮躁、拥挤都市的年轻女孩儿落河,在一次雪域高原旅行中,与藏族康巴汉子扎西的相遇相知,相恋分别的故事,由此引发的身体和心灵上的“出走”。故事以“出走”、“回归”为情感脉络,讲述了麻木、冗长的都市,和鲜活、明快的雪域高原;消沉、鸡肋的都市感情和淳朴、狂野的高原爱情;以山谷路、虚空境地、湖泊、舟、等等为潜意识意象,层叠交叉出现在现实与虚拟,真实与梦境中,展示了落河内心所经历的困惑、挣扎与成长。
  • 叮咛

    叮咛

    若是没有遗憾那怎么会后悔,不必谴责自己,因为你会讨厌自己。
  • 三国小霸王

    三国小霸王

    少林武僧兼黑社会大佬孙河附身到三国江东小霸王孙策身上,使得原本三分天下的吴国发生了重大转折,孙河趁袁曹官渡争斗时,联合刘备奇袭许昌,之后脱身而出,谋荆襄,并交州,吞巴蜀。等袁绍、曹操、刘备混战结束时,孙河已夺取了半壁江山,国富民强,小霸王一匹乌骓马,一杆霸王枪横扫中原,霸王之勇,谁可争锋!
  • 成长之心情日记

    成长之心情日记

    迷茫的青春期,成长的代价,心里的变化,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的成熟。
  • 嫡女无敌之陌上辞夏

    嫡女无敌之陌上辞夏

    她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最顶级杀手,却在复仇之时阴沟翻船,灵魂阴差阳错进入异世,成为下等大陆慕家最无用的废柴嫡女。废柴怎么了?废柴就不是人了?废柴就能任人作践了?居然被人人喊打,欺压凌辱。说她废物?说她草包?说她没有武魂,不过是仗着自己嫡女身份作威作福?这么对我?不好意思,她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慕辞夏了!丹药,幻力不在话下!小瞧我?死!笑话我?死!惹我?必死无疑!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