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0400000013

第13章 三分曾国藩:精于韬光养晦

§§第五章 进退自如的显隐哲学

大隐隐于市

有一句成语,叫“功成名就”,建功立业的人为自己赢得了名气,这是好事,是进一步成就事业的基础。但一个人名头越大,越是容易锋芒外露,风头太劲,则会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所谓物极必反,过分外露自己的实力只会导致失败。因此,职位越高,功名越大,越应收敛锋芒,含而不露。

古往今来,很多功高位显的人,都希望通过隐退的方式,把自己隐藏起来。实际上,这不是最好的方法,真正的高招是虽身居显位,但依然把自己隐藏得很巧妙。

1864年,曾国藩率领自己组建的湘军,攻破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之后,考虑到功高震主,可能危及身家,于是打算裁撤自己的湘军。但他考虑到,如果自己没有军队作为后盾,就会任人宰割,于是他让李鸿章留下了淮军。

曾国藩到达天京后,在给同治皇帝的“定议裁撤湘勇”的奏折中说:“臣统军太多,即拨裁撤三四万人,以节开支。”事实上,曾国藩裁撤湘军的原因是湘军已成“强弩之末,锐气全消”,奏折所述完全是借口,只是为了避锋芒。

当时曾国藩统辖的湘军有十几万人,清政府担心这十几万湘军尾大不掉,于是,他从这十几万人开始裁撤。他让张诗曰等1万人防守金陵,其余的十几万到安徽作为巡防军队,裁撤了助攻天京的12000余人。表面上,曾国藩裁撤了很多人,其实,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的嫡系部队基本上都被保留了下来。1865年5月,曾国藩奉命北上剿匪,当时江宁未撤防军有8000人,但只有张诗曰愿意同曾国藩北上剿匪,于是他把不愿意北上的7000多人都裁撤了。这时清政府仍然十分担心,害怕他登高一呼,从者如云,因此既想让他早点离开军营,又不想让他任浙江巡抚。于是在裁军的同时,曾国藩还奏请让自己的弟弟曾国荃回籍调养。

曾国藩在这场和清政府的博弈中,其实早在裁军之前,就给李鸿章写了信,在信中,曾国藩说:“唯湘勇强弩之末,锐气全消,力不足以制捻,将来平定两淮,必须贵部淮勇任之。国藩早持此议,幸阁下为证此言。兵端未息,自须培养朝气,涤涤暮气。淮勇气方强盛,必不宜裁,而湘勇则宜多裁速裁。”曾国藩在博弈中的精明之处在于,他明白朝廷疑忌掌握军事大权的湘淮将领,并欲杀之而后快,如果湘淮并裁,就没有了还手之力;如果留淮裁湘,则对清政府可能采取的“功高震主者杀”起到强大的牵制作用。他深知在专制制度下“兵制尤关天下大计”,军队兴衰关乎自己的宦海沉浮。

屈是为了伸,隐身是为了蓄志。曾国藩的隐身智慧表现在他与君王僚属的共事之上,他能总揽全局,抓住要害,表现出了高超的战略水平。

曾国藩的谋略是一种实现自我保护的生存之道。在博局中,在恰当的场合显露锋芒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带刺的玫瑰也会刺伤自己,所以显露才华要适时适当,时时处处锋芒毕露只会招致打击与忌恨,导致事业的失败。

顺利时切恳高兴过头

一个人过于得意忘形肯定以失败告终。曾国藩很少露出得意的笑脸,总是保持一副或威严或慈爱的样子,让人觉得他是一个高人!

曾国藩的高明之处在于:不露声色成熟老练。

从咸丰十年(1860年)到同治三年(1864年)攻下天京止,湘军集团发展是二多一快。所谓二多,一是人数众多,二三年之间湘军总兵力约有40多万,以后续有增加,如左宗棠就扩充至6万人,至同治三年(1864年)攻下天京时,总兵力多达50多万,即已接近过去绿营兵力。二是督抚大帅多,咸丰十年(1860年)夏至同治三年(1864年)夏,先后有23人,其中同治三年(1864年)夏同时为总督者就有曾国藩、左宗棠、刘长佑、毛鸿宾、骆秉璋、杨载福6人;为巡抚者更多至8人。这样,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陕西、山东、直隶都被湘军集团所控制。当时东北、青海、新疆、西藏未设省,全国只有18个省,而湘军集团竟占去13个省,占总数的72%。以一个集团而占有如此广大的地盘,拥有这样庞大的军事实力,这不仅在清代是空前的,在古代也极为罕见。这说明湘军集团拥有的军事政治力量,与满族贵族为主导的清廷,已经形成双峰对峙,甚至有驾凌而上之势。所谓一快,即是膨胀速度快。咸丰三年(1853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集团出任督抚者,前7年多时间只有5人,其中曾国藩可以不算,江忠源也只为时3个月,罗遵殿到职时间也只约5个月,骆秉璋任湖南巡抚时还不能算作湘军集团的成员,实际上只有胡林翼1人。后4年多时间有23人,为前7年的23倍;如以4人计算,也高至6倍。湘军集团兵力,经过前7年不断扩充,至1859年冬约有14万人,后4年却扩充至50多万,增加4倍左右。

这样的两多一快的扩展特点,有力地证明湘军集团已经进至鼎盛时期。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问题,使这个集团不可避免地进入剧烈演变时期。

湘军的极盛,将曾国藩推到了火山口。弟兄们多年来南征北战,驰骋疆场,应该有个好的归宿。什么是最好的归宿?当时有一部分将领欲拥立曾国藩做皇帝,好弄个为将为相的干干。

据记载,当曾国藩在南京城破,太平天国覆亡,进入残破不堪的石头城后,全城余烬尚未息,颓垣败瓦,满目凄怆,不忍卒睹。有一天晚上大约11点钟左右,曾国藩亲审李秀成后进入卧室小憩。忽然,湘军的高级将领约有30余人齐集大厅,请见大帅。中军向曾国藩报告。曾国藩即问:九帅有没有来?九帅是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中军回答说未见九帅。曾国藩即传令召曾国荃。曾国荃是攻破南京的主将,这天刚好生病,可是主帅召唤,也只好抱病来见。曾国藩听见曾国荃已到,才整装步入大厅,众将肃立,曾国藩态度很严肃,令大家就坐,也不问众将来意。众将见主帅表情如此,也不敢出声。如此相对片刻,曾国藩乃命巡弁取纸笔,巡弁进以簿书纸,曾国藩命换大红笺,后就案挥笔,写了一副对联,掷笔起,一语不发,从容退入后室。众将不知所措,沉默良久,曾国荃乃趋至书案前,见曾国藩写了14个大字,分为上下两联:

倚天照海花无数

流水高山心自知

曾国荃读联语时,起初好像很激励,接着有点凛然,最后则是惶然。而围在他身后观读联语的众将,有点头的、有摇头的,有叹气的、有热泪盈眶的,也表情各异。最后,曾国荃用黯然的声调宣布说:“大家不要再讲什么了,这件事今后千万不可再提,有任何枝节,我曾九一人担当好了。”

这一段“故事”显示南京城破后的湘军确曾有过拥立曾国藩做皇帝的一幕,可是在专制王朝,这种非常之举是成则为王,败则诛九族的,所以在笔记上看不见“拥立”字样,而将领们也不敢说出口。曾国藩明知众将的来意,也不说破,只用14字联语作答,彼此之间都不点破。

曾国荃和湘军攻灭太平天国,再造清朝,立下了盖世大功,以当时湘军士气之盛、战功之伟,如果拥立曾国藩,是用不着费气力的;而曾国藩却以14字联语,把他们的打算消弭于无形之中。

声名太盛时要善于隐身

为官之道,有张有弛。居官之路,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只进不退,定生祸端,只退不进,无所作为。老子说:“功成身退,天之道。”管子也说:“名进而身退,天之道也。”

同治三年三月间,曾国藩的日子过得郁郁寡欢。其实他本可以高枕无忧,一则自己兵霸一方,水陆两部均在旌下;二则自己劳苦功高,战绩威震天下,金陵(太平军首府)唾手可得;三则自己对皇上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心直身正;四则弟弟国荃也厉兵秣马,相与照应。

然而曾国藩仍然“郁郁不自得,愁肠九回者”,一是因为军饷拮据,恐怕军营哗变,功败垂成,丢城失地,遗患江西;二是户部奏折似有意在他与皇上间为难;三是因为自己用兵太久,担心朝廷内外怀疑他擅权专利。兵权太重,利权太大,这才是最值得忧虑的啊!

曾国藩在想,自古以来,位高权重的人,没有一天不是在忧患之中,现在自己上下难当,左右难处,怎么办呢?曾国藩在想,江西争厘(设卡征税)的事如果不成功,那么就会饷缺兵溃,当然可忧;即使争厘成功,那么专利的名声就更为显著,更是可惧。

反复思虑,再三筹划,曾国藩做出决定:解去兵权,告病引退。一来可以平息别人的怀疑诽谤,二来向朝廷表明自己不敢久握重柄,三来对自己还有避其重取其轻的意思。曾国藩想,如果从此事机日顺,四海之内不再兵刃相向,那么我就长期引退并终老山林,不再出山参与政事,这于公于私都是值得庆幸的。

对曾国藩来说,引退山林并不是迫不得已,他不引退,同僚也无可奈何,皇上也无可奈何,并没有证据表明他图谋不轨,况且他屡次拜恩受赏,他有什么理由归隐山林呢?然而这样想他就不是曾国藩了。

曾国藩深受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角逐功名,治国平天下;但他也受老庄出世思想的影响,委曲求全,明哲保身。当他叱咤风云时,俨然一儒者;当他功成身退时,仿佛一道家。

同治三年三月间,曾国藩想到的大概就是老子的话:“曲己从众,不自专,则全其身。”别人也许受不了,但还有比曾国藩更明智的护官保身之谋吗?

其实,傲气太盛,说话太多,这两点并不仅是官宦之家的毛病,在一般家庭中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比官宦之家少一些罢了,但它的危害却是完全一致的。

谙熟人生进退之道

进退之学,历来为人重视,其隐含着做人办事之道。我们知道,人生中总有迫不得已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大凡人在初创崛起之时,不可无勇,不可以求平、求稳,而在成功得势的时候才可以求淡、求退。这也是人生进退的一种成功哲学。

1.后撤是一门做人的哲学

为什么要后撤?因为再往前面冲,就可能遭遇大麻烦,甚至大危险。换句话,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一步。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但有许多人就是做不到后撤一步,总是想向前迈进,结果是适得其反。在做人之智中,后撤哲学令人深思、反复玩味。

2.在进退之间明白人生道理

早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部将即有劝进之说,而胡林翼、左宗棠都属于劝进派。劝进最厉害的是王闽运、郭嵩焘、李元度。当安庆攻克后,湘军将领欲以盛筵相贺,但曾国藩不许,只准各贺一联,于是李元度第一个撰成,其联为:“王侯无种,帝王有真。”曾国藩见后立即将其撕毁,并斥责了李元度。在《曾国藩日记》中也有多处戒勉李元度慎审的记载,虽不明记,但大体也是这件事。曾国藩死后,李元度曾哭之,并赋诗一首,其中有“雷霆与雨露,一例是春风”句,潜台词仍是这件事。

在进退关系上,曾国藩把握得极好,他不愿只做一个只知进而不知退的人,因为他相信这样一句话:“退身可安身,进身可危身。”

不善进退者,自然是败者。我们知道过于急进者,常会自以为聪明至极,从而在某一天突然遭到大败。因此,进是基于摸准对方心理的行为——只有摸准对方,才能进行有效的行动,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道理。有头脑的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即摸透对手的弱点,以退为进,把“退功”发挥得淋漓尽致。

身处各种角逐场中的人,常会遭到意想不到的危机。我们从历史上看到,李斯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却死于秦二世手里;贾谊得到汉文帝的赏识,却遭到一批老臣的排挤。有赤诚之心者,如比干、屈原尽忠而死者比比皆是,因而留下了美名。文天祥的两句诗对此作了概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狡猾手段的如赵高、秦桧之流,虽然曾经一时得势,终究不能长久,也常常有大祸临头的时候。

进退之道是一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最稳妥的办法。也许,对于那些有头脑的人来说,暂时的退是为了下一次更顺利的进。

退步有时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进步,就像体育运动中的跳远一样,为了跳出好成绩,退几步助跑是必要的。许多人对后退常常不理解,认为是一种倒退。事实上,在前进中,双方对峙势均力敌的时候,干耗不是出路。当有一方出现异常而后退时,他的目的很明显:打破僵局,争取最大的冲击力。同样,生活和学习也是一样,在走进死胡同而不能摆脱时,我们把问题放下,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放弃和精神松弛后,原本复杂的难题此时也许会变得非常简单,这就是以退为进,调换思维的结果。

身处弱势者,一定要巧妙避开对方的锋芒,从对方弱处找机会,寻找以退为攻的机会。

屈伸相对,屈可为退,伸可为进,合为躲闪之功。在较量的各种场合,都不能不注意屈伸,否则就会掉下悬崖。有人说,屈伸有度,进退自如行天下,这是明白人熬过难关的智举。

同类推荐
  • 做睿智的思想者(感悟篇)

    做睿智的思想者(感悟篇)

    有人说得好:“悟性通天的人,说出话来很微妙;智慧高超的人,说出话来很简明;品行贤能的人,说出话来很清楚;世间芸芸众生,说出话来很繁杂;品德较差的人,说出话来很狂妄。”
  • 你为什么不开心?

    你为什么不开心?

    《你为什么不开心?》内容简介:仅仅热爱生活、追求幸福是不够的,还要具备一种看得开的能力;既对名利看得开,又对人生充满希望,生活不如意,事业不顺利,并不说明你无能,更不说明你无德,谁也不一定把握得住自己的命运,这取决于许多主客观条件,但生活的态度却是可以由各人选择的。
  • 谁在操纵你

    谁在操纵你

    本书通过具体阐述如何通过操纵自我、操纵对手、操纵爱情和生活等,一步步掌握操纵人心的奥秘,使你无论是在商场、职场,还是情场中都所向无敌。
  • 生活窍门一本通

    生活窍门一本通

    本书涵盖了人们最需要知道的知识领域,书中采用了最简明易懂的语言,最经典的生活经验,为读者提供方便。减少麻烦,是一本最实用的综合性生活指南。
  • 气场人脉掌控术

    气场人脉掌控术

    本书通过对众多人际关系中的典型案例加以分析,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气场掌控技巧和秘诀。在本书中,我们将看到亚伯拉罕·林肯如何获得民心,又是如何把敌对者变成最忠诚的支持者;比尔·盖茨是怎样在人脉资源尚不算丰富的事业起步阶段签到了跟IBM的第一份合约;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为何难以复制,他又如何利用人脉反败为胜。诸多经典案例说明,那些杰出的成功者们往往善于运用强大的气场来充分发挥人脉的作用,并最终获得一种走向成功的神奇力量。
热门推荐
  • 赌神王妃

    赌神王妃

    她嗜赌如命,她借酒消愁,她邪恶鬼魅。她,就是苏小鹿。她就是香港第一富豪的千金,外号:鬼手。鬼手,如鬼之手,恐怖之极;鬼手,一出手稳赢如山;鬼手,赌台上快如鬼魅。从来没有人能看清她摸牌的动作,从来没有人猜得到鬼手下面是何张牌。你出老千,她比你出的更快;你的赌注再大,她永远可以颠覆你的底牌。她是澳门赌场的传奇人物,她是香港界无人不知的赌神,她是苏家崇高无比的千金小姐。可是,这一次,她却输了,输的莫名其妙,输的让人难以相信。一张契约放至在赌台上,她说的豪气万丈:“这是苏家的家底,全都拿去。”不顾对方的目瞪口呆,她安然起身离去。“你个登徒子,你。。。你。。。你把我的老底都输了出去啊!!!”苏家老爷抚摸着胸口,一口气没接上就要晕过去。某女轻飘飘的飘来一句:“叫你小老婆出去接个客那老底不是马上就来了嘛!”“你。。。你个混账。”手中的古董花瓶伴随着老爷子的狂怒正中某恶女的头。她,鬼手苏小鹿居然华华丽丽的穿越了。******宫廷之宴上,她果断的褪去左肩上的坎肩,露出一只皓雪酥臂,墨色的骰蛊快如闪电般的穿插在左右双手,她的眼睛如罂栗般瑰艳,充满了诱惑,殷红的薄唇轻轻抿着,似有似无的淡笑,残酷而霸道。她,夺了在场之人所有的眼球;她让人惊艳的无法呼吸;她一蛊定音,鬼魅的声音响彻整个大厅:“一座城池,可别不作数哦。”她一盘定输赢,她从来都胜券在握,她从来不知道输字怎么写,即使在古代,她仍不知道什么叫收敛,她是恶毒的,犹如罂栗花,绽放在盛夏之夜。妖艳美丽,却浑身散发着危险的气息。她,就是苏小鹿。------------------非语切割-------------------非语的完结文:《长恨歌:陋颜无良妃》:http://novel.hongxiu.com/a/280808/《长恨歌2:陋颜无良妃》:http://novel.hongxiu.com/a/291469/
  • 一曦时光,凉透半盏流年

    一曦时光,凉透半盏流年

    关于TFBOYS的同人文,女主因为特殊原因穿越到古代和男主发生美好的故事,又碰到巧合穿越到未来,男主却忘了和女主在古代的故事,在未来和女主是否有能再续情缘
  • 龙聆曲

    龙聆曲

    情窦少年与心仪女子一同穿越异世界,时空错乱、两地分隔!少年踏上追寻“她”的道路,一路坎坷、一路冒险!平息种族分歧,抚慰上古忧思!可到头来,这一切究竟值不值得?*ps:欢迎各位书友添加作者QQ760802844,有什么好的意见或者建议都可以讨论,可以剧透哦!
  • 创出你的财富人生

    创出你的财富人生

    本书展现了诸多名人创造财富获得成功的故事,解读他们成功路上的经典创造之举,期许能给成功路上的追求者们以启迪。
  • 闲神之剑神记

    闲神之剑神记

    东方神界的当代剑神,想要投胎凡尘接受历练,将自己的神格留下,将自己的神魂封存,仅仅一身青衣前去天道神明处报道,准备设立天命,何奈,设立天命的神病了?!而他的三弟,掌控轮回之神,因为心疼哥哥,竟一脚将其踹入红尘,不仅投胎的过程都省了,还给随便给他一条瞎写的天命……剑神:“萝莉养成什么的,我真不会啊!!!”
  •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是一本辅助广大年轻国学爱好者初入国学之门的书籍,将浩瀚无穷的国学知识融入到一个又一个颇有趣味的小故事中,既涉及品性修为方面的启发,也有处世方圆技巧的渗透,还包含有为学重孝理念的传达,覆盖面广,可读性强,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认识国学并在领略国学精华魅力的同时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启发。国学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本书中学有所得,感受到国学精华的滋养。本书由苏陌编著。
  • 唯有宙冥似星空

    唯有宙冥似星空

    来至神界的七位寂天使,在最后一次神魔大战中纷纷陨落!时隔千万年,当他们再次相遇时,又能创造出怎样的传奇呢?让我们打开时空之门,到他们的世界里去吧!("喂,你能不能轻点,不知道我很疼吗!"我怒视着眼前的人。"不想死就给我闭嘴!还有,我不叫喂,叫我月!″一个冷漠的声音说道。"你大爷的,要不是我受伤了,那里还轮到你在这里得瑟。")
  • 我的大明星之路

    我的大明星之路

    不入流的二流歌手演员李昊车祸穿越到平行世界。这里没有前世那些明星。李昊的明星之路开始了。
  • 御魔师朱鹏

    御魔师朱鹏

    写过《暗黑破坏神之最穿越》、《2012末日仙侠》、《无限恐怖之道痴降临》,作者是多年老司机,各位乘客放心上车,让我们一起冲破位面的束缚,踏上那瑰丽奇幻的寻仙世界。
  • 心之魔法世界

    心之魔法世界

    此文为青春小说,主角们有不同的魔法,不同的爱好,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