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人知道在自己力量弱小时如何保全自己,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装扮成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以此来麻痹对手,然后暗中积聚力量并予以反击。
谋权之术,下者以力夺取,中者徐后图之,上者韬光养晦、匿壮是弱,一俟时机成熟,快速下手,定能一举成功。
司马懿在三国历史上是出类拔萃的人物。街亭一战,诸葛亮玩了个“空城计”的小花招,使他中计上当,退兵三十里;可到了五丈原,他采取以守为攻的办法,不理睬诸葛亮的激将之法,硬是活活耗死了诸葛亮。曹操当政时对他另眼看待。及至曹操之子曹丕当了皇上,更是将他倚为朝廷柱石,曹丕死时,嘱他辅佐新君曹睿;曹睿死时,又嘱他辅佐下一代新君——年仅八岁的曹芳。
司马懿真可谓魏王朝的三朝元老了。同时受命辅佐曹芳的还有大将军曹爽。
两人实际上共同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他俩各领精兵三千余人,轮番在殿中值守。曹爽虽为宗室皇族,但资历、声望、经验、才干均远不如司马懿,所以曹爽开始还不得不倚重司马懿,对他以长辈相待,引身卑下,每事必问,不敢独断专行,二人关系还算和睦。
当时,曹爽门下有清客五百人,其中毕轨、何晏、邓扬、丁谧等常在曹爽周围,为他出谋划策。他们不断向曹爽进言,认为司马懿对皇室是潜在的威胁,不可对他推诚信任。
曹爽遂于景初三年二月,使魏帝下诏,说他德高望重,理应位至极品,因而从太尉升为太傅。这一明升暗降的办法,使司马懿的兵权被剥夺。以后尚书奏事,均先经过曹爽,大权遂为其所独揽。紧接着,曹爽又将其三个弟弟和自己的心腹都安排在比较重要的岗位,执掌实权,朝中要职,全为曹爽之党控制,一时曹爽权倾朝野,满门称贺。
对于曹爽及其党羽的夺权之举,司马懿早已看破其用心,但司马懿并未一怒而起,他洞察形势,认为自己目前处于不利地位,曹爽身为宗室,是功臣曹真之后;而自己却为外姓,是曹氏政权猜忌防范的对象,不可马上采取过激的对抗行动。
于是,面对曹爽咄咄逼人的进攻声势,司马懿以退为守,把政权拱手让给曹爽;并以年老多病为由,不问政事。这使得曹爽的政治警惕逐渐放松,自以为大权在握,可以不用担心地寻欢作乐、纵情声色,名声也就一落千丈了。
后来曹爽对司马懿的病感到有些怀疑,恐怕其中有诈,正巧此时曹爽的亲信李胜将出任荆州刺史,曹爽命他向司马懿辞别,伺机观察司马懿生病的真相。
司马懿知道曹爽派李胜辞行的用意,故意表现了一副衰病之容。他躺在病床上,两个婢女在他身边服侍,他想拿过衣服来穿,但却由于手抖而使衣服滑落在地上。他指口言渴,婢女端进粥来,他只能勉强将嘴凑到碗边,让婢女一勺勺地喂他,稀粥顺着他的嘴角流出来,弄得胸前衣襟湿漉漉的,十分狼狈。
李胜对司马懿说:“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担任荆州刺史,特来向太傅告辞。”
司马懿假装眼昏耳聋,故意将“荆州”听成“并州”,他说:“那就委屈你了,并州在北方,接近胡人,你要好好防备啊!我病重得快要不行了,恐怕今后见不到你了,我把我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托付给你,希望在我死后能得到你的照顾。”
李胜又大声解释说:“我是到荆州赴任,而不是去并州。”司马懿又故意错解其意说:“哦,你是刚从并州来?”
李胜只得再次拉大嗓门,这一次司马懿才算听清楚了,他叹息着说:“唉,我实在是年纪老了,耳朵聋,听不清你的话。你调任家乡荆州刺史,真是太好了,应该好好建功立业。”
李胜回到曹爽那儿,将亲眼所见向曹爽详细报告,认为“司马公已神志不清,只剩下一具躯壳,不足为虑了”。这时,假象已经完全蒙蔽了曹爽,他从此自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
嘉平元年正月,魏帝按惯例将率宗室及朝中文武大臣,到城外祭扫魏明帝的陵墓。丧失警惕的曹爽兄弟及其亲信都前呼后拥地跟着小皇帝曹芳去了。久已装病卧床不起的司马懿认为时机已到,将经长期周密策划、精心准备的力量积聚起来,发动了政变。
他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部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城门、兵库等战略要地和重要场所,并上奏永宁太后,废除曹爽大将军的职务,剥夺了他的兵权。又亲率太尉蒋济等勒兵屯于洛水浮桥,派人给魏帝呈上司马懿要求罢免曹爽的表章。曹爽及其亲信党羽慌了手脚,未能组织有效的反抗,又轻信了司马懿的劝降之言,认为虽然免官,但仍不失为一富家翁。最后乖乖地交出了兵权,束手就擒。等回到京师,司马懿即以谋反罪名,将曹爽一伙投入监狱,不久全部处死。
二月,魏帝进封司马懿为丞相。十二月又加九锡之礼,享受朝会不拜的殊礼。自此司马懿威震朝野,实际掌握了曹氏政权的军政实权,史称“高平陵之变”。
韬光养晦、匿壮显弱,需要很大的忍耐力,争强好胜者是做不到的。韬光养晦在当今仍然有着很大的存在空间,对后人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巴顿是“黑白不倒经”的反面教材,他爱“放大炮”,毫无城府,不但使上司颇为难堪,自己也失去了不少人缘,被同事们称为“和平时期的战争贩子”。1925年巴顿到夏威夷的斯科菲尔德军营担任师部的一级参谋。一年后,他被升为三级参谋。巴顿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对战术问题和部队的训练提出建议并进行检查,但他经常越权行事。1926年11月中旬,他观看了第二十二旅的演习,对这次演习非常不满。他直接向旅指挥官递交了一份措辞激烈的意见书。他的这种做法是纪律所不允许的,因为他只是一名少校,无权指责一名准将指挥官。这样一来,他便招致了上司的非议和怨恨。
但巴顿并未吸取教训。1927年3月,在观看了一场营级战术学习后,他又一次“大发其威”。他指责营指挥官和其他人员“训练元素”,准备不足,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虽然这次他很明智地请师司令部副官代替师长签了名,但其他军官心里很清楚,这又是巴顿搞的鬼,所以联合起来一致声讨巴顿。众怒难犯,师长只好把这位爱放大炮的参谋从三级参谋的位置上撤下来,降到二级。
“点破潜规则”
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但如果丝毫不懂收敛,也是很难立足甚至会招致厄运的。崭露锋芒是正常的,但应认清形势,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才能做到自我保护。心直口快有时会陷入不利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