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0世纪30年代,一场史无前例的长途跋涉震惊了世界。正如这场跋涉的领导者毛泽东所言: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毅然发动和领导了南昌起义,中国革命进入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时期。到1930年初,已在10多个省的300多个县建立了大小15块革命根据地,工农红军发展到10万人。国民党开始意识到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不再是“癣疥之疾”,而是威胁其统治的“心腹之患”。
1930年12月至1933年2月间,国民党军队先后对中央根据地连续发动四次大规模“围剿”,都被一一粉碎。红军在反“围剿”中发展到30万人。
然而,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自己的失败。1933年9月,蒋介石又调集100万军队、300架飞机,自任总司令,采用了“步步为营”的堡垒政策,分兵四路,重点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抛弃了正确的作战原则,从而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当时中央负责军事指挥的是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他们在作战问题上根本否认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现实,强调红军和国民党军队作战是所谓“国家对国家”、“大军和大军”的作战,要求处于劣势的红军,同强大的敌军进行所谓“正规战”和阵地战。经过一年的战斗,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1934年10月,在粉碎第五次“围剿”的希望完全丧失的情况下,博古等中央领导人决定中央红军主力突围转移。10月21日,除项英、陈毅等领导一部分部队继续在原地坚持斗争外,中央红军主力连同后方机关共八万六千多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雩都等地出发,向红二、六军团所在地的湘西进军,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开始时,“左”倾错误领导人在军事上又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红军蒙受巨大损失。人员减至三万余人。在此紧要关头,中共中央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放弃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向贵州进军的主张。1935年1月初,红军强渡乌江,占领贵州重镇遵义城。
这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批判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全权负责军事指挥。遵义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等的指挥下,决定移师北上。1月19日,中央红军经过整编,从遵义出发,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先渡赤水,进入川南。再渡赤水,重入遵义。三渡赤水,再入川。随后,又出其不意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乘国民党急调滇军援黔之际,以每天130里的急行军,直插云南,威逼昆明,然后向西北方向急进。5月初,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之战,使中央红军掌握了战略主动权。29日,红军冒着敌人的密集枪弹,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6月红军翻越了终年积雪、海拔四千多米的夹金山,占领了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会师后,红军到达毛儿盖,一、四方面军联合组成左、右两路军,分别从卓克基、毛儿盖出发,继续北上。8月,右路军离开毛儿盖40里,进入了漫无边际、没有路、没有人烟、分不清东西南北的青草丛中。历经千难万险,右路军终于通过了人迹罕至的水草地,到达今若尔盖县境内的班佑、巴西地区。左路军也同时到达阿坝地区。
这时,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对革命前途丧失信心,率军向川康边远地区退却。9月,中共中央排除张国焘的干扰,率领中央红军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过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
中央红军在整整一年中,纵横11个省,长驱25000里,翻雪山、过草地,途中还进行了300多次战斗,击溃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战略大转移,胜利地完成了长征。
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是人类坚定意志与信念的体现,也为革命保存了火种。正是这些革命火种的保存,为开展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30万,放到任何一个单位前面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如果这个单位是生命,那就无异于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这么多生命是在6个星期内被屠杀,那么这又会是一场怎样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