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工人起义
1831年11月21日早晨,里昂的克洛瓦-鲁斯工人区的二千多名丝织工人,迎着初升的朝阳,肩并着肩,手挽着手,浩浩荡荡地向市中心进发。《巴黎进行曲》雄壮的歌声,伴随着工人们前进的步伐,响彻云霄。当队伍行进到城门口时,荷枪实弹的资产阶级军队挡住了工人们的去路。这时,一个年轻工人跑出队伍,振臂高呼:“弟兄们,冲过去!”说着,箭也似的冲向城门。突然一声枪响,这位无产阶级的勇士倒在血泊里。敌人的暴行,激起了工人们的怒火,武装冲突开始了。
不一会儿,工人们就筑起街垒,用从敌人手里夺过来的武器武装自己。其他行业的工人以及妇女和儿童闻讯纷纷赶来,他们捣毁街上的兵器铺子,夺得手枪、子弹和大刀,投入了战斗。工人队伍力量加强后,便立刻发动猛攻,冲进城门,又乘胜占领了许多街区。在工人的阵地上空,一面战旗迎风招展,上面写着:“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
省长布维埃·杜摩拉被工人起义吓得面无人色,慌忙坐上马车来到工人阵地,借口“商谈和平条件”,妄图诱使工人放下武器。工人没有上当受骗,正如起义者在宣言中所写的:“尸体所堆成的高墙将我们与他们隔开了……大臣们的招摇撞骗手段我们已经领教够了”。起义工人当即将省长逮捕起来。经过三昼夜鏖战,23日黎明,工人们占领了市中心和市政厅,成了里昂城的主人。这就是第一次里昂工人起义。
里昂位于法国东南部的罗讷河畔,是法国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起义前夕,约有九万名工人。他们受到资本家的残酷剥削,每天工作十五至十六小时,甚至长达十八小时,半数童工不到十岁就被活活折磨而死。七月革命以后,在金融贵族的统治下,工人的状况没有得到丝毫改善,从早晨劳动到深夜,所得工资仅能购买一磅面包。当工人提出增加工资的正当要求时,七月王朝的省长回答:“绝对办不到!”工人气愤地说:“我们摆脱了世袭贵族的束缚,却沦于金融贵族的压迫之下。”广大工人意识到工人阶级的利益和资产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必须开展斗争。
但在当时,工人阶级还缺乏斗争经验。他们没有摧毁资产阶级的政权,只是成立了一个工人委员会,作为临时指挥机构,对市政府实行“监督”,这就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国王路易·菲力浦得知里昂工人起义的消息后,立即派他的儿子奥尔良公爵和陆军大臣赶到里昂,并调集了一个约六万人的部队,镇压工人起义。在12月3日打进里昂城。数百名起义者在巷战中英勇牺牲,一万多名工人被放逐。第一次里昂工人起义失败了。
然而,里昂工人的斗志并没有因为失败而消沉,两年后,即1833年的4月9日,里昂爆发了第二次武装起义。这一次起义,工人们明确地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要求。他们在一面旗帜上写着“不共和,毋宁死”的口号。
里昂工人的第二次武装起义坚持了六天六夜,最终因敌我力量相差悬殊,又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了。但是,里昂工人阶级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国际工人运动史的新篇章。它表明无产阶级已经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分离出来,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里昂《工场回声报》在追怀这次起义的革命先烈时写道:“安息吧!……你们的鲜血滋润了这片土壤,从那里一定会生长出无产者解放之树!”继里昂工人起义之后,1837-1848年英国发生了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爆发了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英国首批成立的工会中,有一个由手工艺工人组织的名叫伦敦劳动者协会,于1838年8月举行了第一次全国大会。会议通过了《人民宪章》,呼吁给予没有土地的劳动者以投票权。尽管英国议会否决了这个宪章,但是其中的某些思想最终仍得以贯彻实施,使英格兰免受了1848年席卷巴黎、罗马、维也纳和柏林的暴力阶级冲突。很快,由于成员被逮捕和内部的权力斗争,人民宪章运动被削弱了,但这些人却影响了整整一代英国工人。
一趟趟满载犹太人的列车驶往散发着死亡气息的集中营,人类陷入集体性梦魇,而这一切都从这一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