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问世
1875年6月2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两个年轻人像往常一样重复着试验,坐在听音室的那个,突然听见了放在桌子上的模型里传来“咯拉”“咯拉”微弱不清的声响。这不是脉冲电流产生的声音,而是从喊话室里传来的声音。
年轻人兴奋地跑到助手的房间来:“我在那个房间里听见了机器的响声啦。”“是吗?我在修理机器。”助手用自己的手在机器上触了触,果然有一种极微弱的响声。“就是这个声音,我听见这个声音了!”
这两个年轻人便是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和他的助手沃森。
贝尔1847年3月3日生于英国苏格兰的爱丁堡,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研究声学的学者。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贝尔从小就对语言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17岁时进入爱丁堡大学,选择了语音学作为自己的专业,1874年迁居美国,在波士顿大学任语言生理学教授,继续从事对聋哑人的教育工作。这期间,他根据在人耳及人声研究上所得的理论,想制作一部“复式电报机”,即在同一个电报机上互不干扰地同时发出几份频率不同的电报。贝尔以莫尔斯发报信号为基础进行实验。后来,汤姆斯·沃森也加入了这项实验,成为贝尔的得力助手。
1875年6月2日这天,当他们在做“复式电报机”试验时,由于机件发生故障,贝尔偶然发现电报机上的一块铁片在电磁铁前不断振动并发出一种微弱的声音,这种声音能通过导线传向远方。这个发现引起贝尔大胆的联想:假如用声音使铁片振动,再用这种振动去控制另一块电磁铁上的铁片也发生振动,这样不就可以用导线把声音传向另一方了吗?
贝尔和沃森重新调整了每一个振动器,在各自的屋里又制作了送话器和受话器。并把导线连接在上面,开始了用电传话的试验,可是机器里只发出极其微弱的声音,无法听清。他们不断研究,总是毫无进展,贝尔苦苦地思索着。
正当贝尔为实验的失败而冥思苦想的时候,窗外传来的一阵阵动听的吉他声音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凝神地听着。是不是他们的送话器和受话器灵敏度太低?如果像吉他那样,利用音箱产生共鸣,就一定能听得见声音。两位发明家十分兴奋,他们连夜动手,改装了实验装置,开始了一次又一次新的实验。
这一天,正在做试验的贝尔不小心将浸泡设备的酸性溶液碰翻,溶液全部泼在他的西装上面。因为他已无钱购买新衣,于是很懊恼,便大叫起来:“沃森!出事了,快点儿过来!”想不到这一句普通的求助声,竟成为世界上第一次用电传送的人类的话音。沃森在另外的屋子里出其不意地听到了从导线传来的贝尔的声音,不觉惊喜万分,急忙呼叫贝尔的名字:“贝尔,贝尔!我听见了!听见了!”这时两人欣喜若狂,不约而同地推开房门,向对方奔去,激动得互相拥抱,高声大喊:“电话成功了!”
1876年,他们终于制成了第一套传话器和听筒,贝尔还获得了美国专利局的专利证书,这时,贝尔刚刚29岁,沃森仅22岁。
1878年,贝尔和沃森在波士顿和纽约之间首次进行了长途电话实验,两地相距300公里,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一成功是得益于爱迪生发明的送话器。为了使电话跨越长距离,爱迪生改进了电话的送话器,在其中加入了感应线圈,使电话达到了实用化。这一年,贝尔电话公司正式成立。
由于电话使社会信息传递异常顺利,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展,成为各个领域中的必要设施。但是电话也在更深的层次上改变了人际关系,人们在生存环境中显得更加孤独,有时只是象征性地外出与别人碰碰面。由于不再需要身体上的客观接近,保持紧密的联系变得更加容易,但同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亲密了。
四季轮回,冷暖交替,看似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在人类智慧的开启下,也有了令人惊讶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