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最基本的一种社会行为。从小培养孩子善于和人相处的能力,让孩子融入到人群中去,可以对孩子以后适应这个社会有很大帮助。要知道,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生活的基础,也可以对孩子的情商有所提高。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父母要认真对待。
24 从小培养孩子善于交际的能力
父母箴言
善于与他人交往的孩子不仅能够从容地与同龄人交往,而且能够从容地与老师等成人交往。良好的人际交往是适应社会的表现,孩子是否善于同别人打交道,在人群中人缘如何,对他以后的学习和人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他的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而他的交际能力却占85%。所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高强的交往本领,是未来社会判断成功者的重要标准。因为,只要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他就不得不和他人打交道。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同龄的伙伴,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会缺乏集体主义的意识。当他们步入社会以后也会无所适从或是不尊重他人,自傲、任性,或是封闭自己,自私、孤僻,种种不良的性格就会出现在他的身上。许多工作都是需要人们通过协作一起去完成的,所以,父母必须从小就培养孩子善于交际的好习惯。
其实不用父母强迫,孩子也总是希望能够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玩在一起,也希望会有几个在思想上、学习上或者生活中志同道合的朋友,希望可以从朋友那里获得鼓励、信任和支持。在与周围的人相处时,朋友的肯定态度总是多于否定的态度,孩子们就会感到与他人有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并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为他人谋利益。
因此,父母要经常与孩子谈论关于朋友的话题,或是倾听孩子和他的朋友之间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千万不要阻拦或过多参与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孩子们之间自有一套评价朋友好坏的标准。即使孩子们在交往中吃了亏,他自己也会从中吸取教训。
既然一个人的交际能力那么重要,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善于交际的能力呢?
1.多与孩子沟通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是培养孩子理解、关怀、接纳、自信和尊重心理的重要因素。有些父母不愿意与孩子共同探讨,他们认为那是浪费时间。只是一味地让孩子接纳自己的观点、尊重自己的权利,很少有父母会做一个换位思考。他们不会知道他们那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内心平衡会产生多么不良的后果。所以,父母平时要多和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这样,才会有利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2.帮助孩子结交朋友
一个人不能离开朋友的陪伴,即使是孩子也需要伙伴,友情能使孩子有一种归属感,孩子和他的小伙伴之间会有共同的乐趣,共同的感情,共同的语言,所以孩子们都喜欢在一起。即使他们之间从不相识,甚至语言不通,孩子们也会一见如故,亲热地玩起来。所以,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交友氛围,让孩子们之间建立起温馨美好的感情。在这种气氛熏陶下,孩子们就会相处得快乐融洽。在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通过接纳他的朋友、招待他的朋友等种种方法帮助并鼓励孩子与人交友。
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把同学带回家一起玩,并且要帮助孩子热心地招待他的同学朋友,提高孩子在同学朋友中的形象。父母的热心招待往往会让孩子的同学和朋友增加对孩子的好感,从而愿意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父母也可以邀请邻居家孩子来家玩,让自己的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增加信心,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法。
3.多参加集体活动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团体活动,让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在集体活动中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加强与同学的交往,增加同学对自己的好感和信任。在一个集体中,每个孩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智慧和个性,他们会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也会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个角度。在集体中,也会让孩子无形中产生对一种信念的凝集力,形成一种共同帮助而忘小我的团体意识。这种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孩子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改变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傲慢、优越感,使他与大家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的相处关系。
4.培养孩子的专长
有位专家说:“友谊是以共同爱好为基础的。如果你的孩子朋友不多,你可以帮助他培养某些爱好,从而认识更多的朋友。”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就是建立在有共同志向、共同语言等诸多共同爱好基础之上而结出的。所以,父母要挖掘孩子的各种专长,让孩子结交广泛的朋友,拓宽、延长孩子的交际之路。
5.教给孩子一些交往技巧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孩子非常讲究个性,要想与之保持良好的关系也需要一定的技巧。父母可以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帮助孩子得到同学的友谊。以下这些交往技巧能够帮助孩子在与人交往中获得他人的好感。
(1)使用礼貌用语,如“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等,不要对别人说粗话、做不礼貌的动作。
(2)主动和同学打招呼问好,能帮助打开友谊之门。
(3)在和同学的交往中,宽容同学的缺点和过错,不要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
(4)与人交往要注重的是给予,而不是什么事情都希望得到回报。
(5)不要无故打断他人的讲话,当别人在说话的时候要认真倾听,不可以心不在焉或是只顾做自己的事情。
(6)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也不要打听别人的秘密和隐私,更不可以把别人告诉你的秘密大肆宣扬。
(7)对待别人要真心诚意,讲信用,不欺骗说谎。
(8)不要用捉弄、嘲笑的方式吸引别人注意,这样反而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9)在和同学的交往中,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多赞美别人,不要因为自己的某些特长而处处炫耀自己。
(10)与他人说话,尽量讲一些两人都感兴趣的话题,不要独自说个不停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11)同学之间交往尽量不要有过多的物质往来。
(12)不对自己的成绩得意忘形,要体谅他人的感情。
(13)学会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到集体交往中来,组织大家围绕一定的主题交流。
25 教孩子专心倾听别人的说话
父母箴言
孩子要与人融洽相处,流畅地交流,必须要先学会倾听。倾听他人既是一个听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的过程。在倾听他人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从他人的言语中学习到一些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和他人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与原则。
再也没有比专心倾听别人说话的人更礼貌的了。常发牢骚甚至最不容易讨好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和同情心的听者面前,也常常会软化而屈服下来的。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上帝给我们两只耳朵,却只给我们一个嘴巴,意思是要我们多听少说。”这说明,听在人们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善于倾听他人的说话在人际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与他人关系就越融洽。因为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你能耐心倾听对方的谈话,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一位名人说:“学会了如何倾听,你甚至能从谈吐笨拙的人那里得到收益。”
事实上,在谈话中,不管什么人都不可能总是处于说的位置上。要使交谈的双方双向交流畅通无阻,就必须善于倾听他人的谈话。善于倾听他人说话的人,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不仅能够及时地把握对方的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而且能够让对方产生被尊重的感觉,加深彼此的感情,有利于人际交往。
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很多孩子非常善于表达自己,但是却不会倾听他人,无法与人在交往中体现出真诚,甚至不愿意倾听他人的建议和忠告。事实上,每一位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倾听他人的习惯,它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1.倾听孩子的心声
想让孩子养成倾听他人的习惯,父母必须要有认真倾听孩子心声的习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总是喜欢自己说,而从来不会去倾听孩子。经常会有父母这样感叹:“孩子有什么话总不肯跟我说,我说什么孩子也不愿意听,真是拿他没有办法。”事实上,只是平时父母没有倾听孩子的习惯,而孩子说的话就得不到父母的重视,所以,孩子只有把自己的想法藏起来。而且,孩子还会感觉到父母是不尊重自己的,从此更加减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这种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倾听孩子的心声不仅是了解孩子心灵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孩子倾听他人的重要方法。父母一定要专门抽出时间来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和赏识。在倾听孩子说话时,父母一定要端正姿态,千万不要摆出一副表面上倾听、实际上千方百计想出一些理由来反驳他的样子,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总是否定孩子的思想,这样孩子便不会再主动与父母交流了。
更重要的是,通过倾听孩子们说话可以了解他们心中的感受。不论孩子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父母都要尽可能找时间去倾听,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时间再说。立即倾听孩子说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更有助于培养孩子与人交往,倾听他人的好习惯。
2.用心倾听他人
有些孩子在听别人讲话时往往会心不在焉,或是左顾右盼,一点都没有用心在听,这种方式是最容易伤害别人自尊的。说话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不被尊重,因此不愿再讲,更不愿讲心里话,谈话不仅无法收到较好的效果,还会影响到双方的关系。
父母要教育孩子在别人愉快的时候分享他人的快乐,在别人痛苦、失落的时候分担他人的痛苦和失落,这种用心与人交往的表现必然会赢得他人的好感。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在人际交往中,孩子不仅需要理解他人的情绪,而且还必须感受和体验他人的情绪。
有些孩子经常在大人说话的时候插嘴,不能认真听别人说话,其实这些不好的习惯都是大人造成的。父母一定要端正对孩子的态度,要知道,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其次他是一个与大人平等的人,如果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要想让孩子倾听他人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当父母在和别人讲话的时候,不要让孩子随便插嘴,应该让孩子懂得倾听别人讲话是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安静地听别人把话说完,也是一种倾听他人的礼貌。
3.教给孩子倾听他人的礼仪
倾听他人有许多好处,但是,怎样才能认真地倾听他人呢?
(1)倾听他人的环境最好比较安静,这样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
(2)交谈时保持冷静的心态,不要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
(3)要面带微笑,不要显示出不耐烦的样子;要让对方感到轻松自如,而不是拘束。
(4)倾听时不要挑对方的毛病,不要当场提出自己的批判性意见,更不要与对方争论,尽量避免使用否定别人的回答或评论式的回答,如“不可能”、“我不同意”、“我可不这样想”、“我认为不该这样”,等等。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去倾听,努力理解对方说的每一句话,并可以对他人的话进行重复。
(5)交谈过程中要少讲多听,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
(6)倾听的过程当中要运用眼神、表情等非语言传播手段来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尽可能以柔和的目光注视着对方,并通过点头、微笑等方式及时对对方的谈话做出反映;也可以不时地说“是的”、“明白了”、“继续说吧”、“对”等语言来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
(7)如果对对方谈到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可以先点点头,然后简单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最后再说“请接着说下去”、“这件事你觉得怎么样?”“还有其他事情吗?”等,这样会使对方谈兴更浓。
(8)要注意倾听对方说的内容,最好能够在对方讲完后简单地复述一遍,这样可以让对方感到被认真倾听,同时也确保理解了对方所讲的内容。
(9)如果对对方的谈话不感兴趣,可以委婉地转换话题,比如,“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谈一下关于……的问题?”,等等。
倾听他人的心声是孩子必须具备的美德。孩子要与人融洽相处,流畅地交流,必须要先学会倾听。倾听他人既是一个听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的过程。在倾听他人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从他人的言语中学习到一些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和他人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与原则。想要让你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做到最好,倾听是他必须要修的一门课程。所以,父母们,赶快行动起来吧,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善于倾听的天使。
26 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
父母箴言
与人合作的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目前由于孩子中独生子女数量大大增加,任性、脾气大、与人合作能力差成为孩子中大多数人的弱点。所以,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是父母刻不容缓的工作。
合作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与品格。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人真诚合作,他就不可能成功。
合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际交往,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结成的互助互利的双赢关系。一般来说,有交往与合作习惯的人,在心理学上被认为是外向的人。外向的人往往能够自觉地与人交流,做事的时候也喜欢询问他人,获得他人的帮助。但是,外向的性格并不是天生的,这种性格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那么,怎样来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呢?
1.让孩子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必须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一起合作才能完成,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父母可以利用这种机会让孩子体验一下个人无法完成的挫折感,从而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2.让孩子体验合作的乐趣
成功的合作可以让孩子产生良好的体验,这种体验能够带给孩子无穷的乐趣,进而促进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
3.让孩子与同伴交往
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与同伴在一起,他们可以一起交谈,一起分享玩具,一起做游戏,一起出去玩耍,一起做作业。父母要知道,孩子们应当有他们自己的生活,这种生活是成人社会无法取代的。如果孩子不喜欢与别的孩子交往,父母就更要有意识地鼓励他(她)与同伴接触、交往。如果父母和老师因为怕孩子学坏,而过多地干涉,甚至禁止他们的交往,那就无异于因噎废食,因为这种交往是孩子获得合作的能力与情感体验的最基本的条件,它有利于养成合群性,消除孩子执拗或孤僻的倾向。
4.让孩子与同伴共同承担一定的任务
想要提高孩子的交往水平,可以让孩子与同伴分担一些任务,并通过力所能及的活动努力完成它。有时,对于一些复杂的任务,可以进行必要的分工,但必须保证他们活动的相互牵制性,以便他们通过必要的主动交往与协调达到总体任务的完成。否则,合作就会变成单干,不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交给了他们任务,就要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即使遇到困难或者发生争执,只能提供咨询,而不要越俎代庖,代替他们完成任务。
5.鼓励孩子独立解决与同伴交往中的矛盾和问题
这样做是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所必需的。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学不会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就永远学不会合作。而且善于解决交往矛盾,是高水平的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标志。因此,孩子交往时遇到矛盾与问题时,不要回避,也不要代为解决,而要鼓励孩子独立解决,最多也只能提些建议。培养孩子独立解决矛盾的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让孩子迎着矛盾去主动交涉,而不是闭门思过,也不是回避或拖延。有的孩子只喜欢和一种同伴交往,而不肯和其他同伴交往,这种过于挑剔的交往倾向实际上就是回避交往的困难与矛盾。对于这种孩子更应有意识地引导、鼓励,设法使其体验到交往中解决矛盾的成功与满足感,从而乐于学会和各种人交往。
6.让孩子知道竞争和合作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一般在家里不会有人跟他争什么东西,父母也通常不会对他的言论提出什么不同的意见。但是在家里以外的地方,比如学校,就出现了竞争者和反对者。这样,孩子就认为反对他以及和他竞争的同学是不会成为合作对象的。所以父母要及时教育孩子端正他的竞争心理。竞争目的主要在于实现目标,而不在于反对其他竞争的同学。父母要教孩子把其他同学作为学习上的竞争对手,生活上的合作伙伴,千万不可一味地把他人当成竞争对手和敌人,不顾一切地对立他人。这种思想是不健康的。同时,父母要教给孩子与人合作的技能,教育孩子考虑集体的利益,学会在关键时刻要约束个人的行为,牺牲个人的利益。如果孩子缺乏这种意识或者精神,与人合作是不可能成功的。
能让孩子很好地和别人合作,前提是孩子必须具有和人合作的能力。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具有和人合作的能力呢?
1.给孩子创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气氛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整天争吵不休的家庭,是很难让他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父母一定要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恰当、合理。对邻居、对来客都要热情、平等、谦虚、有礼貌。这样,孩子就会以父母为楷模,逐步养成尊重别人、爱护别人的良好品德。
2.树立平等观念
想要让孩子在平等的原则上为人处世,就要让孩子明白,不管对谁或是对什么事情都应树立平等的观念。要让孩子懂得,在人格上,人和人之间永远是平等的。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要无私地对待,要言而有信。只有这样做,人与人之间才能互相信赖、和睦相处。特别是要教育孩子要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尊重他人。
3.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有一些孩子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这些孩子会很难融入集体的生活中,也很难和同龄的小伙伴和睦相处。但是,当他们碰了几次钉子之后,就会慢慢地改变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可能是因为在经历了几次碰钉子的事情后,意识到了在集体活动中一定要想到别人。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的活动,这样会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与他人相处的经验,在以后和别人的合作中孩子才不至于犯“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
4.保证孩子受锻炼的机会
孩子从小在家庭中学到的知识、培养的精神,都会渗透到他们的性格中去,并且会在长大后带入社会。一个懂得合作精神的孩子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合作的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麻烦,产生更多的困难,而无所适从。
27 让孩子学会赞美别人
父母箴言
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可见被赞美是人内心的一种基本愿望。父母如果想让孩子长大后能很好与人沟通,会得体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就从小培养孩子赞美的能力吧!
赞美是语言的钻石,赞美有着巨大的威力,赞美是我们乐观面对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是我们自强、自信、自我肯定的力量源泉;赞美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还可以约束人的行动,能使人自觉克服缺点,积极向上;赞美的效果常常会出乎人的预料,即使是简单的几句赞叹都会让人感到心理上的满足。向别人传递一个真诚的赞美,能给对方的心灵带来光明。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培养孩子去发现,去寻找别人值得称赞的地方,并设法真诚地告诉别人,这样既能给别人的平凡生活带来阳光与欢乐,使生活更加光彩,也会让赞美别人的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赞美要运用得体,它是一种密切人与人关系,消除隔阂,增加双方亲近感的奇妙的“润滑剂”。由于它能使别人获得自尊心和荣誉感的满足,从而有效地削弱了抵触与对立的情绪,这就同时增强了双方的理解、信息和亲近感。赞美可以使人受到鼓舞,不断进取,也能使人盲目自满,故步自封。所以,对别人进行赞美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技巧。要记住这样一句名言:“赞美词是一把两面有刃的利剑,它能增进人际关系,铲除隔阂;也能刺伤对方的自尊心,破坏关系。”
赞美别人应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那么,怎样让孩子学会赞美别人呢?
1.赞美别人一定要真诚
赞美绝不是虚伪的胡乱夸赞,也不可以用漫不经心的态度,一定要用认真诚恳的表情来赞美他人。如果别的同学把事情搞砸了,你却“不失时机”地赞美道:你做得真好,我想做还做不到那个样子呢。这个时候,赞美就变成一种讽刺了。不真诚的赞美往往会起反作用,不但不会使别人舒畅,反倒会伤害别人。
实际上,真诚的赞美与虚伪的谄媚有着本质区别:前者看到和想到的是别人的美德,而后者则是想从别人那里得到非分的好处。只有真诚赞美别人的人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爱。
赞美有时候没有必要去刻意的修饰,只要是源于生活,发自内心,真情流露,就会收到赞美的效果。
2.对事不对人
赞美也绝不是阿谀奉承。教孩子赞美别人不能毫无根据,只是说:“你真是一个好人!”那样的赞美毫无意义。所以,一定要赞美事情的本身,这样对别人的赞美才可以避免尴尬、混淆或者偏袒的情况发生。比如,当父母带孩子到朋友家做客,朋友准备了美味的饭菜,这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这么说:“阿姨你做的饭真好吃。”而不要只是说:“阿姨,你真好。”
3.可以直接赞扬
以具体明确的语言、表情称赞对方的行为。
如赞扬同学的作文写得非常好,就该说:“你的作文写得真好,我要是也有你那么好的文笔就好了。”这样的话语既平等,又真实,充满羡慕,让别人觉得很舒服。即使被赞美者知道自己的作文写的没那么好,也会对称赞者平添一份友好的感情。而赞美长辈则应怀着敬佩、尊重、学习的心情。
4.也可以间接赞美
教孩子以眼神、动作、姿势来赞美和鼓励别人。一般的人对表情和动作的感受远远超过对语言的感觉,有一些场合,人的表情在多数情况下是下意识的,装也装不像,其中所含的虚伪的成分是很少的。比如,可以用微笑、惊叹,或是夸张地瞪大眼睛表示对别人能力的倾慕和敬畏,这种方式是容易被对方接纳的。另外,如果想让孩子有赞美别人的习惯,父母首先要学会赞美孩子。比如,赵越的英语习成绩一直很差,他经常为此感到十分自卑。在一次期末考试的时候,他的英语成绩侥幸有所提高,并且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的父母更是给了他充分的赞扬和鼓励。这次意外的好成绩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学习不断进步,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恰当地赞美别人是很重要的,它能拉近人们彼此的距离,让别人对你充满好感,充满信任。生活中,只要孩子注意到了这一点,经常恰当地赞美别人,将会改变孩子的生活,让孩子生活在爱的世界里,体会到爱的快乐。
28 教孩子学会与人分享
父母箴言
许多父母习惯于过度溺爱孩子,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看到的孩子却是心中没有他人的孩子。他们不会关心父母,不会关心他人,更不会关心社会,这样的孩子是值得父母焦虑的。教孩子学会分享,是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
分享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分享能够让人减少痛苦,获得快乐。一个人在生活中需要与人分享自己的痛苦和快乐,没有分享,他的人生就是一种惩罚。
现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已经成为困扰广大老师和家长的一个严重问题,而孩子的这种自我中心的心理根源于父母的私爱和溺爱。为了不让孩子的爱心枯竭、泯灭,父母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学会爱。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给予孩子爱,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不会把心灵献一点儿给别人。”这是一位教育家的经验之谈。所以,父母在爱孩子的时候,应该教孩子学会与人分享。
与别人分享好吃好玩的东西,对别人说一些关心体贴的话,同情并帮助有困难的人,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对别人能够宽容和谦让,孩子的爱心就是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行为模仿和强化而逐渐形成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与别人分享的好习惯呢?
1.让孩子尝到分享带来的乐趣
一般来说,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会有以下三个特点:
(1)自私、故步自封。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的孩子是不会有什么进步可言的。
(2)缺乏自信。虽然有的孩子表现出娇纵的人格特征,但是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3)社会性差,不合群。
自我中心作为一种人格特征,它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的第一要素就是自私。这就直接导致了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在和外界的交往中会排斥“异己”、拒绝开放、忽视理性力量、回避真诚、吝啬付出、难以与他人合作、缺乏公心(为他人、为集体考虑)。所以,这就需要父母们用一些巧妙的计策把其自私的外壳击碎,让孩子能够拥有一份懂得分享的智慧。父母可以从家庭中的活动做起,父母要与孩子一同参与、共同分享,让孩子尝到分享带来的乐趣。
2.通过移情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
当孩子还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要让孩子学着与别人分享东西。孩子渐渐长大了,在餐桌上,要让他学着给长辈夹菜;鼓励孩子给爸爸妈妈拿东西;教孩子给客人让座,让孩子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些都会让他们从中品尝到做了有益于他人的事而给他们带来的喜悦。
3.父母要学会分享孩子的东西。
实际上,在这里所说的“分享”有两层意思:既要教孩子学会分享,还要父母学会分享——而这一点却往往会被父母们所忽视。
很多父母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让孩子吃苦,把那些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全都放在孩子的面前。虽然他们在思想上也会担心孩子会成为一个不知道关心别人的冷血儿,但在行为上却不会与孩子分享。在一个家庭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一幕:一个孩子诚心诚意请父母一块吃东西,父母却坚决推辞,说:“你吃,妈妈不吃!”或者“爸爸不喜欢吃油炸的东西,也不喜欢吃甜的东西”就这样,孩子与人分享的好意被父母给扼杀了。慢慢,孩子也就养成了吃独食的习惯,那些谦让与分享的习惯也让他们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4.用交换的方法让孩子学会分享
许多孩子在公共场合里玩耍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能够独自占有所有的东西。事实上,孩子的这种行为和想法都是不好的。但是,如果父母一味地批评孩子,则反而会产生副作用。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与其他的孩子交换自己的一些玩具或是图书。让孩子学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再向别人借东西,通过交换东西而逐渐让孩子学会和人分享。
5.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宝贝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不愿意与别人分享的宝贝,孩子也一样。有些东西可能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也可能是孩子认为某些重要的人送给他的礼物,这些对孩子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总之,父母在提倡孩子与人分享的同时也要允许孩子有不和人分享的宝贝,而且要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宝贝。当其他的孩子来家里玩的时候,父母可以允许孩子把他认为重要的宝贝“藏”起来,不让其他人分享。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东西,父母应该要求孩子与人分享。
只有孩子藏好了自己的宝贝,他才会大方地把其他东西借给别人,才会更好地和别人分享。如果父母强迫孩子把所有的东西都与人分享,这不但不合理,反而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做出相反的行为。
教孩子学会分享,可以提高其社会认知能力,从而增强社会适应性;学会分享,可以让孩子懂得在“资源共享”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学会分享,可以让孩子重获脚踏实地的自信、勇于自主的独立性。所以,让你的孩子从自私的堡垒中冲出来吧,分享的天空下可以让他们自由的飞翔。
29 让孩子学会说“不”
父母箴言
要培养孩子成为有用之才,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培养是关键。而教孩子学会拒绝,则是对孩子独立性和自主精神培养的一个方面。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当遇到不正确的要求时,能分辨是非,敢于说“不”,不应该胆小、懦弱。
喜剧大师卓别林曾说:“学会说‘不’吧!那你的生活将会美好很多。”在拒绝别人时要讲究技巧,表达自己的意愿时语气要委婉,同时一定要记住,拒绝是对事不对人的。另外,在拒绝别人之前,可以先听一下别人所提出的要求,不要对方还没有说要让你帮什么忙或是做什么事,你就已经在找借口拒绝,这会让对方误以为你在敷衍他;拒绝时要面带笑容、语气缓和、讲明理由;在拒绝之后,可根据对方的情况再提出建议。
英国心理学家朱莉娅、贝里曼等人提出的“破唱片技术”,对不会说“不”的孩子来说,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如果你需要拒绝某人的不合理要求,或者想对他说“不”,或者想尽快结束某个你认为没有任何意义的讨论,你可以“像播放破损的唱片时总在一个地方一遍遍地重复那样,你要做的事就是以坚定的态度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你的意见。”
亚杰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了咨询室,他说在自己的心中藏着一个解不开的结,这个结常常让他觉得心情非常压抑,但是却又找不到原因,也不知道要怎么样去打开那个结。
“我不知道怎么拒绝别人,不知道怎样对别人提出的要求说‘不’。当别的同学提出一些要求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拒绝过,即使那个时候我很忙,很不愿意去满足他的要求,可我却没来不敢拒绝别人。就因为这样,我常常会打乱自己所制定的学习计划。”亚杰说这些话的时候显得非常的无可奈何。他还说,虽然自己的内心非常苦闷,但是这表面上他还是没有表现出一丝的不高兴。他常常责怪自己,为什么这个‘不’字会那么难以说出口。
亚杰的这种情况属于NSN综合症。NSN,就是NEVERSAYNO的缩写。NSN综合症是指人们由于不会拒绝而产生的紧张、焦虑、恐惧、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情绪障碍。
患有NSN综合症的孩子,都是太过看重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他们会认为自我的价值是取决于别人的看法和观点上的。如果拒绝了别人,可能会招致反感,从而影响到人际交往。所以,即使别人向他提出一些不合理或是超出他能力范围的要求,他也不会拒绝别人,因为他害怕引起别人的不满;如果是偶尔拒绝了别人,也总会感觉到很抱歉而后悔万分;有时候,即使是别人伤害到了自己,也不会表达出自己的愤怒和不满。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拒绝别人的要求自己的心里会很难受,但是,如果不拒绝他们则会更难受。由于他们的委曲求全,别人可能会提出更多或是更进一步的要求,这些要求有时会非常不合情理,有时甚至是挑剔、敌视的。这样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也就是说,有的孩子会将自己的这种焦虑情绪压抑到极限,一直到他们不能或是不想再压抑的时候,最终会以攻击性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只会对人际的交往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那些患有NSN综合症的孩子曲解了人际关系的平等原则,他们是把别人的“满意”建立在了自己的“痛苦”之上的。
NSN综合症的形成有很多原因,其中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对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等都有可能成为诱因,而自卑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出现NSN综合症的人,往往会感觉自己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总是害怕惹别人生气,进而压抑自己情感的表达,总是把自己和别人放在不平等的位置。
想要让孩子学会拒绝,以下建议可供父母参考:
1.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这个条件是教孩子学会拒绝的前提。家长要明白不管孩子有多大,他都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是一个独立的人,绝对不能对孩子持独断专行的态度,而是要用商量的口吻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想法,也要允许孩子把自己的意见、想法充分地表达出来,允许孩子对父母的想法和做法持否定意见。如果孩子提得对,或在某些方面有一定道理,父母应该尽量接受。这样既可以开发孩子的智慧,又可以培养其独立能力和锻炼其意志。
2.让孩子独立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是孩子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就要鼓励孩子自己单独去做。父母没有必要包办代替。只有这样做,孩子才能从日积月累的亲身体验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才会有能力对父母或他人的行为做出接受与拒绝的判断。
3.把握自己的情绪
父母要帮助孩子正确地把握自己的情绪,明辨是非。父母所要教孩子学会的拒绝是一种经大脑分析思考后的有意识行为,是对人、对事做出的理智判断,它与孩子感情用事、耍脾气,或无端拒绝父母合理的要求是两回事。
4.体验别人的感觉
孩子是最单纯、善良的,当他了解到自己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可能会给小朋友带来了不愉快,心里就会感到不是滋味。父母所要做的,就是要给孩子解释清楚,他的言行在对方内心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当体验到了他人的感受时,孩子也能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怎样让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自己的决定,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
5.商量是一种交往技巧
拒绝别人有时候要和对方反复地“磨嘴皮子”,直到对方认可为止。比如芊芊不想把遥控飞机给嘉伟玩,于是就抱着飞机跑,而这种行为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与其这样,还不如找一个理由,对他晓之以理,让他心平气和地接受。孩子的注意力一般会转移得很快,只要这个“岔”打过去,哪还记得以后和明天?以商量的口吻和小朋友对话,既可以巧妙地守住自己心爱的东西,又可以避免一场暴风雨。
6.泰然接受他人说“不”
父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在孩子的头脑中强化一个概念,那就是——别人的东西不属于我,只有在人家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享用一会儿。如果能和小朋友换着玩,一件玩具就能换来很多种,孩子们都能玩到自己没有的东西。
其实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关系网络,在很多情况下,孩子在其中都必须与他人共同分享许多权利,不能一个人独占。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平和、友好、委婉、商量地拒绝小朋友的要求;同时泰然自若地接受他人的拒绝。这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30 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父母箴言
在人际关系中,要得到别人的尊重最好的办法就是尊重别人。让孩子学会怎么去尊重别人,也就教会了孩子怎么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样,孩子以后踏入社会就会自然而然地对别人表示出尊重,这对他的人缘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俗话说:不怕没有钱,就怕没尊严,尊严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从小就要有骨气、有尊严。不仅如此,还要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尊严。只有学会尊重别人,才是真正的尊重自己。
让孩子知道,也许只是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句夸赞,一个祝福,甚至是默默无语,都可以为人们彼此的沟通与交往架设一座心灵的桥梁。编织一条情感的纽带,在相互尊重中传递出温暖与关爱,接受着祝福与帮助。
现在的人们在考虑怎样处理和别人相关的一些问题时,通常95%的时间是在考虑自己,如果我们多分出一些时间来忘掉自己,好好地想一想对方的优点,不讲任何无价值的奉承话,真诚地评价对方,由衷地称赞对方,表现出你对对方的尊重。那么,你所说的话,他将牢记,并会不断地在他生命的长河中得到重视,一直到永远,你也会成为他所尊重的人。
可是,怎么样才能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习惯呢?父母可以考虑下面的五点做法。
1.真诚地欣赏别人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想要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就必须让他学会诚实地、真心地欣赏不同的人,只有这样,他才会找出别人身上的特点让他觉得尊重和敬佩。所以,应该让孩子学会找出每个人身上独特的地方,并欣赏他的特点,从而形成一种习惯。
现在的孩子都喜欢把人分类,诸如老师、学生、家长、孩子、同学、朋友等等,并认为只有少数人和他们是同一类的。这样一来就限制了他自己。假如他认为自己喜欢某种人的话,他就会和他所喜欢的那类人走得很近。但是,当他和其他类型的人相处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紧张。而且和他们不欣赏的人相处的时候就不会找出别人身上的特点,也就不会对别人表现出他的尊重。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和不同的人相处,不要把自己锁在一个小圈里,要学会欣赏不同人的特点,学会尊重所有的人。
2.真诚地关心他人
你若不尊重别人,而希望别人尊重你,是很难做到的。而尊重一个人最基本的做法就是去关心他。心理学家亚德洛说:“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生活中困难最大,损害也最大。”所以人类中的失败,都在这些人当中发生。美国罗斯福总统到处受到欢迎和尊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关心别人。想要与别人很好的相处,就应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当然,热心助人是要花时间和精力的。比如,孩子要交朋友,他们就有必要记住朋友的生日,并按时致贺,与朋友打招呼挂电话时,都要表现出热忱。
3.培养感受别人经历的能力
要学会“体会”别人的感受,这将使孩子的生活更丰富。如果孩子经历过某种感受,就可以体会到别人在某个特殊情况下的感觉。譬如,当他还记得心爱的东西被弄坏时的那种感觉,现在他的一个朋友的书包上被人划了一条口子,他就可以体会朋友的那种感觉。他们或许还可以谈一下自己心里的感觉。父母要告诉孩子,要尽量记住别人的话,并且尝试体会他们的经历和感受。
4.记住别人的名字
美国总统约翰逊,把与人相处的九条原则写在纸上,放在自己的办公桌里。其中第一条就是熟练地记住别人的名字,如果做不到,就意味着你对那个人不太关心。许多人往往对自己的事物较有兴趣,尤其是对自己的名字最感兴趣。如果能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并能容易叫出,这样会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尊重。
5.避免讥讽别人
讥讽别人不仅不讨人喜欢,而且是危险的。因为它伤害了一个人的自尊心,并会激起他人的反抗。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即使你不喜欢一个人,你可以减少和他的交往或是接触,但是,绝对不能对他的某些地方有不尊重的话语和行为。
在人际关系中要得到他人的尊重最好的办法就是尊重他人,任何人在心底都有获得尊重的渴望,受到尊重的人会变得宽容、友好、容易沟通。所以,让孩子学会怎么去尊重别人,也就教会了孩子怎么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样,孩子以后踏入社会就会自然而然地对别人表示出尊重,这对他的人缘也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