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36200000002

第2章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渊源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早已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城乡融合”以及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绘中。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敏锐地指出:“古典古代的历史是城市的历史,不过这是以土地财产和农业为基础的城市;亚细亚的历史是城市和乡村无差别的统一(真正的大城市在这里只能干脆看作王公的营垒,看作真正的经济结构上的赘疣),中世纪(日耳曼时代)是从乡村这个历史舞台出发的,然后,它进一步发展是在城市和乡村的对立中进行的;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是像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这段话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者引用甚广的马克思的名言。马克思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城市和农村的相互关系,从而建立了在20世纪初被命名为“乡村城市化”的科学理论基础。但这并不等于说马克思对“城市化”早已有精辟的论述。因为“城市化”一词作为专业术语是在马克思去世20年以后才出现的。关于城乡融合的条件,马克思曾经说过消除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对立是社会统一的首要条件之一,这个条件又取决于许多物质前提,而且一看就知道,这个条件单靠意志是不能实现的。

恩格斯最早最系统地阐述过“城乡融合”的理论,他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说,“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只是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表现,它是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在恩格斯眼里,“工业的发展将给社会提供足够的产品以满足它全体成员的需要”,“这么以来,社会划分各个不同的阶级相互敌对的阶级就是多余的了……阶级的存在是由分工引起的,到那时,现在这种分工将完全消失……因此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一方面不容许阶级继续存在,另一方面这个社会建立的本身便给消灭阶级差别提供了条件。由此可见,城市和乡村的对立也将消失。从事农业和工业劳动的将是同样的一些人,而不再是两个不同的阶级”。后来在《反杜林论》中又写到,“城市和乡村的独立的消灭不仅是可能的。它已经成为工业生产本身的直接需要,正如它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公共卫生事业的需要一样。只有通过城市和乡村的融合,现在的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毒才能排除,只有通过这种融合,才能使现在城市中日益病弱的群众的粪便不致引起疾病,而是用来作为植物的肥料”。恩格斯还提出“大工业在全国的尽可能平衡分布,是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的条件,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分离,这也不是什么空想”。我们阅读这些经典论述不难发现,恩格斯关于城乡融合的条件,是工业的发展给社会提供足够的需要,促使阶级消灭;同时工业平衡的分布为城乡融合创造条件。归纳之,恩格斯关于实现城乡融合有两个标志是:工人和农民之间阶级差别的消失,城乡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的消失。

列宁曾经预言,当城市和乡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不再存在它们固有的缺点的时候,城市与乡村的对立就能够克服了。斯大林和恩格斯的看法并不完全一样。他认为城乡一体化不是城市乡村之间对立的消灭,不仅大城市不会毁灭,并且还要出现新的大城市。这种情况将促进全国文化的繁荣,将使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他说“这不是说,城市乡村之间对立的消灭,应当引导到‘大城市的毁灭’。城乡对立消灭以后,不仅大城市不会毁灭,并且还要出现新的大城市,它们是文化最发达的中心,它们不仅是大工业的中心,而且是农产品加工和一切食品工业部门强大发展的中心。这种情况将促进全国文化的繁荣,将使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从现有科学技术水平来看,斯大林的看法可能更符合实际。在这里,斯大林显然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个标志。毛泽东主席也曾多次谈到要消除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三大差别,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准备条件。

西方城市学家对城乡关系也进行了阐述,但他们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样,并没有明确使用“城乡一体化”概念。“在城市学和城市规划学界,最早提出城乡一体化思想的首属英国伟大的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他站在城市规划的立场,于1898年提出“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设想,即城市占地1/6,永久绿地和农业用地占5/6.在《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书中(1898年出版,1902年再版时改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他在书中倡导“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他在序言中说:“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缺点,而城市——乡村则避免了二者的缺点……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构成一个城市——乡村磁铁,以表明在这方面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他在书中还绘制了标明“城市”、“乡村”和“城市——乡村”的三块磁铁,同时作用于“人民”,并提出了“人民何去何从”的问题。从而形象地说了他的城乡一体化的观点。他倡导的是一种社会改革思想,即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这种思想影响了英国(英国于1899年建立了田园城市协会)、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田园城市运动一度成为世界性的运动。

美国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nuford)于1946年为《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再版写序时对霍华德的城乡一体化思想大加赞赏,说“霍华德把乡村和城市的改进作为一个统一的问题来处理,大大走到了时代的前列”。到20世纪60年代,他站在城市发展的立场指出:“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如果问城市与乡村哪一个更重要的话,应当说自然环境比人工环境更重要”。芒福德推崇亨利赖特(Herry Wright)的主张,即通过分散权利来建造许多“新的城市中心”,形成一个更大的区域统一体,通过以现有城市为主体,就能把这种“区域统一体”的发展引向到许多平衡的社区里,不仅可能重建城乡之间的平衡,还有可能使全部居民在任一地方都享受到真正的城市生活之益处,同时,可以避免特大城市的困扰,以至最终达到霍华德的“社会城市”(Social Cities)的思想,将把城市与乡村两者的要素统一到一个多孔的可渗透的区域综合体,并作为一个整体运行,虽然它是多中心的。

但是,不管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还是西方城市学家,都没有直接提出“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根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陈光庭研究员等人的研究,“在英文和法文的城市科学资料中,与城乡一体化比较相近的有integration(一体化),但是它很少与城乡(Urban-rural)一词搭配,经常是与”经济“一词连用。还有一个词”城乡融合(和解)“(Urban-ruralcomposition),西方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后在工业地理学研究中使用过。其含意是指自20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国家的一些制造业从原先的大都会中心向较小的聚落或尚未工业化地区转移,从而形成城市和乡村相混合的新型区域。城乡一体化”一词的发明权可能应归我们中国人。这种发明可能是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城乡关系论述时得到的启发而创造出来的。

同类推荐
  •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为创作本书,作者走访了诸多知名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探寻历史的隐秘;作者访问了100多位散布美国各个角落的朝鲜战争幸存老兵,在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中聆听人性的呼唤。朝鲜战争对参战各方来说都是很残酷的。哈伯斯塔姆为我们描绘和剖析了二战后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并从独特的角度得出了关乎历史和未来的一系列发人深思的新结论。
  •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要求。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新形势、新任务顺势而为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针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 战后日本的腐败与治理:以震撼政坛的四大腐败案为例

    战后日本的腐败与治理:以震撼政坛的四大腐败案为例

    本书以“战后四大腐败案”为例,梳理了日本战后腐败现象发生的历史轨迹及日本社会解决腐败问题的有效经验。书中高度凝练地展示了日本细密、周详的反腐败法律架构,还原与刻画了一些富有典型意义的行贿人、受贿人、办案人角色,并对战后日本政治生态进行了评述。
  • 希特勒性格分析报告

    希特勒性格分析报告

    希特勒是谁:他从不喝酒,不吸烟,是个素食主义者,有绝高的绘画天赋。他生活俭朴,一条衬衫,从啤酒馆暴动时一直穿到1945年,他一般只穿军装和西服,为的是不让别人看到他衬衫上的补丁。他平易近人,除了在军事会议上,他从没发火。平日里甚至司机、厨师跟他开多大的玩笑他都不在乎……
  •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以军事力量为依托展开的首次面对面的较量。本书以第一柏林危机的发生、发展为主线,围绕杜鲁门政府的危机决策展开研究,主要论述危机的缘起和肇始、危机全面爆发和美国的初期反应、美国应对危机政策的形成、政策的实践与危机的化解。最后通过对危机事件和美国对策的再认识,反思美国在战后诸危机中形成的危机决策机制的特点以及决策机制演化趋势。
热门推荐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小梦的日常

    小梦的日常

    作为一只和哥哥姐姐相依为命的可爱美少女,小梦被迫成了一个宅女,每天以书为伴,来自哥哥姐姐的溺爱让她渴望外面的自由。她和哥哥姐姐们一起住在神奇的书舍公寓,三个神秘的门,红色通往单独的温泉,也就是洗澡间。绿色通往自给自足农场,里面有很多灵偶,负责管理事宜。黑色的门通往一个空荡荡的小房间,那里也有一些门。至于它们通向哪里,小梦是一点也不知道,因为那里是哥哥姐姐们的专属通道。已经高龄103岁的小梦外表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命运的指针开始旋转时,等待她的是怎样神奇的相遇和未来,当面对来自亲情的巨变和未知的前方她又要怎样去克服。
  • 守护甜心之失忆公主的爱

    守护甜心之失忆公主的爱

    转学生的到来,同学的背叛,一场车祸使亚梦和璃苿失去记忆,新的生活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 妖孽当道:草包小姐执绔夫

    妖孽当道:草包小姐执绔夫

    『女强,一对一』她是21世纪人人畏惧的杀神、兼职神偷,却惨遭伙伴算计,一朝穿越,鬼颜草包,母亲早逝,爹爹爷爷远在边关,姨母欺辱,我让你下黄泉地狱,庶姐恶毒,我让你名声尽毁。太子挑衅,我让你半身不遂!赐婚执侉腹黑小正太,夫妻俩一拍即合,血染皇城,统一江山,扶立新君。闯森林,打怪兽,神兽跑来抱大腿。拜得一个强悍师傅,等级蹭蹭往上涨,从此大陆横着走。正常版:整装待发,小女子要出去报复社会了!
  • 王子,你这家伙!

    王子,你这家伙!

    校园爱情的罗曼史,灰姑娘一夜之间成了公主..一个平凡的少女,夕夏涵,小时候常被人欺负,就因为她是一个没有父母的野孩子,那过去的一切对她来说就是一场噩梦...她便默默许下决心,一定要变强,要让所有看不起她的人,目瞪口呆....有一次她受了委屈,被学校开除,独自一人漫步在街上,不小心救了闵浩宇一命。在这年,她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有个帅气的哥哥(南宫寒),虽然家里特有钱,可以读私立的贵族学校,但是...她却选择和他的好朋友(施语梦)一起就读一所普通的学校。 而正巧闵浩宇也是这所学校的学生...两人交往过一段时间,但是闵浩宇心里依然喜欢只着紫蓝。伤心欲绝的女主角夕夏涵,在不堪的状态下遇上出现在他生命里的男人——皇圣宇。是怎样的男人,让沉稳的夕夏涵,气的直发抖??他们又会上演着怎样的故事。。
  • 异化大时代

    异化大时代

    一场蓝色雨,逐渐拉开异化大时代的序幕。在这个异化时代,你可以见到无数不一样异化人,他们拥有不一样能力。在这个异化时代,各种降临,让你目瞪口呆。在这个异化时代里,也是有温情包袱,让人变得更加强大。在这个异化时代,人终究面向的是星空,去星海里遨游。
  • 寒叶

    寒叶

    寒叶:并非文中主角名字。寒心相遇,一叶知秋。他本是无心,自从遇到她,命运彻底改变……她本是无忧,自从遇到他,时空从此扭转……他们步步惊心……
  • 流逝的青春诗集

    流逝的青春诗集

    我们都曾幻想自己是诗人,在学校的那个年代也许你忘记了当初写的情书,但是也许你会记得你写的情诗,希望我们记住曾经的自己对诗人的挚爱和对岁月的记忆。
  • 最爱小军妻

    最爱小军妻

    她,是富家小姐,是部队的精英“血月”,是他的最爱。他,虽是军人后代,但身份特殊,是她的最爱。她说“不管你什么身份,我都要定你了”他说“不管你走到哪里,你都是我的人”你若不离,我便不弃,不管多少波折,相爱的人,终会白首不相离
  • 南埝记忆

    南埝记忆

    南埝,山沟地名,随着不断地迁移,慢慢的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孕育了一方水土的人文情怀,也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槐树村,一个经历了时代变迁,却依然存在的邻城小山村,宜古村那沉寂了多年的火车站宜古村火车站又开始鸣起了轰鸣的汽笛声……城区,已经改名字了,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渐行渐远,还有多少是原来的模样……铜城,你还记得这个小煤城吗,那个之前在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也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现在又是创卫城市了……乡村一家人和周边的生活改变,也实实在在的体现和印证着这个时代的发展……没有不好的时代,只要你足够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