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能让成功者更加成功,让失败者更加失败。很多人正是被马太效应所表现的想象吓倒了,而忽视了探究其内在的奥秘,并因此而丧失了自然发展与自我实现的机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马太效应到底有哪些表现形式。
一、规模效应在自然界中,体型庞大的巨兽随时都能对其他弱小动物产生威胁,而这些巨兽却悠然自得地生存下去。
同样,在经济领域中,类似可口可乐、微软、通用这些“巨兽”,虽然很多人欲除之而后快,但却阻碍不了他们稳坐霸主地位,号令天下。
无论是自然界的巨兽还是经济领域的霸主,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体积大、规模大,而规模是市场经济最具有魅力的部分。
因此,规模庞大是一种优势,是马太效应形成的原因之一。
第一,只有大规模的投入才有可能获得大规模的产出,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福特汽车公司就是通过流水线作业来提高汽车生产规模,从而成为了汽车业的龙头老大。一般情况下,规模可以分成投入规模和产出规模两个部分。所谓投入规模是指投资规模,包括金钱、技术、时间和人员等。一般来说,投入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了产出的规模,而产出的规模也决定了企业的利润水平,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
第二,规模化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我们看到很多名牌产品,其质量好、包装精美,并在媒体上大做广告时,一定会想,其产品研发及制造成本肯定很高。但实际上,它们的成本跟同类产品的成本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差别,甚至比同类产品的成本更低。为什么呢?
这就是规模化的力量。由于生产规模大,投入研发、原料、生产、流通和广告等环节的成本被分摊在各个环节,虽然产品的总成本有所提高,但单位产品的成本却呈下降的趋势,因此,企业的盈利空间也就相对扩大了。
现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规模化的优势更加明显。例如,某一产品的生产形成规模以后,后来者想要进入同一市场的难度就越来越大了。因为,产品在研发过程中的固定成本相当高,而这些固定成本中的绝大部分是沉没成本,这样,后进市场的企业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弄不好不仅无法收回以前的投入,而且还会被这个市场所淘汰。
大多数高科技产品,例如计算机软硬件、医药产品、航天和电讯器材、生物科技与遗传工程产品,研发费用都非常高,但这些产品一旦开发成功,从事大量生产的边际成本非常低,甚至接近于零,这是因为这些产品所采用的原料非常少。因此,生产者可以用非常少的成本将此产品迅速推广到世界各地,并迅速占领市场。
由于单位变动成本不断降低,所以一旦大幅度提高产量,产品卖得越多,赚的钱就越多。比如,一本书就很容易复制,微软的软件在发送的时候,复制成本是非常低的。所以,在这种产业状况的背景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迅速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只有市场占有率提高了,才有可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购买你的产品。
随着互联网的开放,信息的通透性变得很高,获取更便捷。例如问IBM的笔记本计算机多少钱,以前需要到实体店询问才能知道,很是麻烦,而现在,你只需动动你的手指,足不出户就能获得最新的消息了。
规模优势导致竞争优势,市场竞争的博弈结果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在信息时代的市场竞争中,面对新进入的竞争对手,企业的博弈策略可以将产品价格降到接近于零!因为一个接近于零但大于零的单价与无穷大的信息产量相乘,收益仍然是无穷大,所以规模大的企业不担心降价,甚至可以采取免费(如微软浏览器的免费捆绑)策略。
市场竞争和博弈的最终结果就是在位企业将欲进入市场者赶出市场。这样无疑会使成功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直到最后形成类似“垄断”的大企业。而这也正是马太效应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
二、齿轮效应
拆开钟表,我们能够看到一大堆齿轮相互连接在一起,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大齿轮又带动更大的齿轮,形成了秒、分、时的相互关联。
钟表可谓是人类最精妙的发明之一,我们在赞叹之余,也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大齿轮转一圈时,小齿轮要转许多圈;时针走一圈,分针要走六十圈;分针走一圈,秒针要走六十圈。
这种齿轮效应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大人走一步,相当于小孩走两步甚至三步;大企业不发展则已,一发展就将小企业远远丢在后面;由于总量之间的差别,发达国家和地区增长两个百分点,等于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增长几十个百分点。
因此,齿轮效应是形成马太效应的又一个原因。其实齿轮效应一直在我们身边发挥着作用,只是我们一直没有用心去体会。
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时每一刻、每个念头、每个冲动、每个结果、每个环节,都可以看作是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齿轮,当某个齿轮转动时,一定会带动另一个齿轮一起转动,而这另一个转动的齿轮又会带动其他齿轮转动。
奇妙的是,顺时针旋转的齿轮所带动的齿轮是逆时针旋转的,而那个逆时针旋转的齿轮再带动的其他齿轮却又是顺时针旋转的。
这代表什么意思?
当努力工作的齿轮在顺时针旋转时,带动着陪家人的齿轮、自己时间的齿轮、悠闲的齿轮逆时针旋转,然后又带动着财富齿轮、成就齿轮顺时针旋转。
另一个值得去探讨的问题是,如果齿轮放错了地方,产生的结果也会是相反的。当努力工作齿轮和财富成就齿轮放在一起时,努力工作齿轮顺时针旋转反而会带动财富成就齿轮逆时针旋转。
你去审视你每个齿轮有多大了吗?你了解自己的齿数比吗?你的齿轮放错地方了吗?如果你对自己足够了解的话,你就可以用最小的齿轮、最小的力量去转动最大的齿轮,获得最多的收益。
当然,齿轮效应并不局限于制造业的生产工场里,可以说,在其他地方齿轮效应也同样普遍存在。只要一个员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到单调乏味,缺乏工作热情和主动精神,得过且过,就是齿轮效应的表现了。齿轮效应看似小事,实则危害不浅。如果员工缺乏积极性,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肯定会受到影响,试想这样怎么谈得上提高产品质量?经济效益怎能得到提高?企业又哪来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呢?
有人认为,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企业的经济效益就理所当然上得去。其实未必。说到底,企业的发展关键靠人。员工一旦丧失了劳动积极性和对工作的责任感,不能主动去关心产品的质量或工作质量,那么,即便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再高,也无法确保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的提高。例如,有一家工厂想利用自动插件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却生产出了很多的次品。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问题就在于工作形成了齿轮效应,操作时马马虎虎,次品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件事说明,员工只有具备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工作的积极性,能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为企业着想,工作质量才能提高,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也才能有保证。
正确劳动观念的确立有赖于敬业教育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特别是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让员工拥有股份,做真正的主人翁,使员工感到自己确实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企业盈利了,员工就有收益;同样,企业亏损了,员工也会受到损失。只有这样,员工才能通过切身体验认识到这个基本的事实:企业与员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认识到这一点,员工与企业就会有共同的愿望,从而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抑制齿轮效应,使企业的效益不断提高。
三、领先效应“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是马太效应的又一解释。一个企业或一个公司如果能提供比竞争对手优良10%的产品,就有可能获得100%的市场占有率,即使竞争对手后来提供了比你更为优秀的产品,但也很难改变这一既成事实。
发现市场机遇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关键所在。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机遇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能抢先一步占领市场,你离成功就更近了一步。
一般情况下,在市场竞争初期客户开发成本相对比较低,随着竞争的加剧,对于慢一拍的竞争者而言,获得新客户的成本就相对比较高,从竞争对手中争夺客户更是难上加难。因此,领先者拥有巨大的先发优势。
事事领先一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这需要你做一个有心人,这样你就可以见微知著,从很多小事情中看到机会。如果你能率先抓住一个机会,便可从中受益无穷,哪怕是抢先半步,也会步步领先。
我们不难发现,在现代商业活动中,物以稀为奇、以少为贵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所以,要想有所突破,要想出类拔萃,就必须有“绝招”,那就是在“稀奇”、“独特”上下功夫、打主意,见人所未见、为人所未为,才能出奇制胜。
要想做到事事领先一步,还要求你有高瞻远瞩的眼光。
当一个企业需要做出长期的整体计划时,会涉及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例如“数年后,顾客的需求将是什么?竞争对手的发展状况如何?投资环境如何?10年后我们的公司将发展成什么样的公司”等。
这时,由于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所以不可能做出一个具体的量化分析,因此,必须有一名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他不仅要充分了解企业的设备、人员等,而且要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判断能力,才可能解决好上述的各种问题。
有人曾问过著名的企业家彼得·德鲁克,他如何开始审视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失败的原因,德鲁克回答道:“我总是先看看12年前有哪些事是可以改变的。”
由此可见,一个组织最后遭遇失败,那一定是很早以前的决策就出现了失误。一个组织所做的长期计划涉及的因素非常多,包括政治、经济因素和组织内外的变动等,这些都是不能用数字去测量的。因此,组织的领导者在做长期计划时,无论如何都要谨慎、谨慎、再谨慎,要知道,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葬送这个组织的前程。
但是,倘若你的思考能力足够强,又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能将决策失误降低到最低限度,就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对于善于思考而又能掌握领先要诀的人,他的商业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马太效应的关键在于先入为主,当别人徘徊时,我们已起跑;当别人起跑时,我们就冲刺。社会现实也告诉我们:一步领先,步步领先;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四、资源效应
古语说:“多财善贾,长袖善舞。”拥有的资源越多,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最终成为赢家。
资源,可以解释为做某事所必须依靠的某些条件。它就像你所拥有的财产,你可以用它做事,也可以用它交换其他资源。如同自己的个人财产一样,一些资源既可以用来发展事业,又可以用来与他人交换。马太效应中所谓“强”与“弱”,指的就是人们可掌握和使用的资源的多与少。
拥有丰富的资源意味着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也意味着拥有更加优越的地位和更大的潜力。
所以说,资源优势是形成马太效应的一个因素。
大部分资源表现为物质,例如金钱、设备以及你所拥有的任何看得见的财产。有些资源是非物质,比如创意、理念、知识、技能以及其他素质。还有的介于两者之间,例如人际关系、某种资格或特殊的机遇。
曾经有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说过这样一句话:财富积累的初始阶段是最艰辛的,人生最难的是挣到第一个一百万的过程。这就是说,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有了这原始积累以后,后面就容易了,正所谓“钱生钱,不费难”。
换言之,就是你拥有的资源越多,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成为真正的大赢家。
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资源首先表现为更强的能力。正如一个本钱越多的人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多,即使利润率相同,一个本钱超过对手20倍的人,利润额同样也会超出别人20倍。况且,占有资源多的人往往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因为资源多的人可以通过大规模的年产和销售降低成本,并以较低的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从而获得竞争中的主动地位。
更多资源也意味着优势地位。在与合作者谈判时,一个资金雄厚、渠道四通八达的经销商可以凭实力压低进价,以更低的价格促成生意,而这无疑又增加了他在竞争中的主动性。
资源丰富同时意味着拥有更大的潜力。例如微软公司每年花费30亿美元用于软件的研发,这使它可以招揽更优秀、更出色的人才,开发性能最优的产品,而他的对手却因资源贫乏而失去了一次与微软相抗衡的机会。
资源丰富的优势还体现在拥有更高的社会美誉度上。这一方面是因为更多的资源可以使它做得更好,另一个原因是整个社会都是趋向“锦上添花”的,在你没有成功时,没有人愿意了解你、宣传你,一旦你成功了,所有人又都会蜂拥而至。而且,正如前面“可口可乐”和“万宝路”的例子那样,资源丰富者可以通过广告等工具构造自身的神话,甚至可以左右社会舆论。
拥有丰富的资源就意味着拥有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在经济社会中,萧条期是不可避免的。当整个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中小企业纷纷关门大吉,而大公司因为有雄厚的资金和丰富的资源,所以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大公司可以通过紧缩开支、裁员等手段渡过难关。
资源的马太效应正如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的那样:质量越大,引力越强。资源丰富者对每个人都更有吸引力。对公司而言,它的员工忠诚度更高,归属感和自豪感更强;它的客户和合作者对它也有更高的认同。这种巨大的引力通过社会舆论的辐射作用在社会上产生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马太效应的资源效应有如下特点:(1)任何资源,无论是金钱、技能、知识还是其他方面的优势,都可能成为你事业成功的资本。
(2)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倘若你想获得什么,就要用你所拥有的资源去交换。
(3)你所得到的总是与你付出的成正比例关系,要知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交易原则。
虽然我们承认在生意场上的资源交换原则,但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人们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从表面上来看,交换这个词似乎过于商业化,少了那么一点儿人情味,但现实确实如此。需要强调的是,人际交往的交换过程与纯粹的商业交换是不同的,钱虽然不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但它也不是唯一的标准。当我们说一个人“资源短缺”时,并不意味着就是资金短缺(尽管两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除了金钱之外,一个人的社会资源还有很多,比如时间、技能、进取心、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状况等,这些都是我们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仅仅拥有这些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拥有了资源,只有当你认识到它并充分利用它时,这些资源才可能为你所用。而且,如果你利用自己的资源向别人换取你所需要的东西(比如金钱、成就、爱戴等),你就必须让他人承认这一资源的价值。
由此我们知道,当你所占有的资源越多时,马太效应会为你服务;反之,如果你所占有的资源很少,就会处于被动。面对这一法则,我们并非无所作为,你可以通过努力使你的资源迅速增值,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赢家。
五、锁定效应
锁定效应,就是说一旦某种商品的生产销售形成规模之后,由于在市场上拥有绝对的优势,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形成固定的消费习惯,企业也因此很容易把该商品的特点变成一种行业标准,使得竞争对手很难改变这种状态。如果新技术由于某种原因太晚进入市场,就不会获得足够的追随者,而没有足够的追随者就不能收回技术开发成本,从而不能进一步开发新技术,由此陷入恶性循环,进入锁定状态。
例如,当你要从Windows操作系统转向Linux操作系统时,你不得不放弃原来已经熟练使用的各种软件,损失掉原来精心设计的各种数据库,并花费额外的时间去掌握Linux的使用技巧。因此,许多Windows系统的使用者往往不会轻易去改变操作系统。
因此,当一项高科技产品开发成功并赢得市场之后,它便很容易掌握未来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主动权。
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流行着两种不同的录像带制式:BETA(也叫“小二分之一”)和VHS(也叫“大二分之一”)。索应尼公司生产的BETAMAX技术性能一流,是其他产品无法比拟的。而后者的生产商是日本产业巨头松下电气。在录像带市场竞争初起之前,松下已经比索尼抢先一步占有了很多的家电市场,并且与其他国家的进口商和电视机生产商建立了密切的伙伴关系。松下凭借着市场份额的优势,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彻底击败了对手的优势技术,使今天我们想要看到小二分之一寸的录像带就只能去博物馆了。
在信息产业中,新兴的企业同领先企业竞争的主要方法,就是反对领先企业的锁定。当信息商品交易之后,经常存在消费者被厂商锁定的现象。例如,巴西政府曾经进行办公软件的招标采购,结果非微软系列的产品中标,但是巴西教育部坚决反对,理由是他们使用的教育软件全是微软的产品,倘若换成非微软的产品,转移的代价太大,几乎是不大可能的。
对产品形象的认知也符合这一规则。名牌产品往往被公认为高质量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着极为有利的地位。
锁定效应除了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之外,对个人的前途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一个从名牌大学法律系毕业的劣等生能轻而易举地在一家大公司谋到一份不错的职业,而这对一位在当地工地上夜班、通过远程教育刻苦学习的优等生却很难。为什么呢?因为前者仅仅是“名牌大学毕业”就足以给面试官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你还必须知道,锁定效应最终锁定的是那些忠诚客户。这些忠诚的消费者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所在,但对大部分企业而言,这些人的数量总是不够多。
不过,这并不是说,对绝对忠诚者的销售成本是零。事实上,这些品牌是以传统的方式,也就是通过产品的使用经验培养出绝对忠诚者的,这是产品或服务最有效也最持久的信息传达方式。推出一个更好的产品,那么绝对忠诚者就会继续蜂拥而至,而你有理由去尽可能地维持绝对忠诚者对你的喜爱,你也应该尽一切可能促使他们帮你说动支持者,让你卖出更多产品。
可口可乐1980年提出所谓的“新口味”(New Coke)大失败期间,公司领导人大规模地去执行上述策略,在推出“新口味”之后的77天,总裁唐·凯夫上了全国性的电视节目,并说:“我们错了,但我们听到你们的心声了。”
凯夫把“可口可乐原味”的回归权交付给了消费者。结果,不只是对可口可乐忠贞的顾客回流了,而且很多支持者也都成了可口可乐的绝对忠诚者。最后,可口可乐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比百事可乐多了三四个百分点,而每一个百分点约为5亿美元。
为什么可口可乐总裁唐·凯夫会在改变口味后公开向消费者道歉呢?这正说明他深谙锁定效应的道理。假如消费者不喜欢可口可乐的口味,可口可乐公司也就不能锁定目标消费者了,从而也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收益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锁定效应使得原先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更为有利的主动权,规模优势又使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规模越来越大,最终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
六、光环效应
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B。西奥迪尼在他的营销学著作《影响力》一书中指出,人们通常会下意识地把一些正面的品质加到外表漂亮的人头上,像聪明、善良、诚实、机智等。但科学研究表明,外表的吸引力和自信心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一些外表有吸引力的人并不像旁观者一样对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充满信心。外表漂亮的人意识到他人对自己的正面评价不是基于他们真实的个性和能力,而是其外表吸引力的光环效应所致,他们受到这些矛盾和混乱的信息影响,很多外表漂亮的人反而更没有自信了。
在劝说对方时随意地提起知名人士或权威人士,或者引用专家的意见并在言谈举止中表露出你对这些人十分熟悉,将会大大提高你的成功率。
同样,在经济领域也是这样。一些知名品牌很自然地被人们赋予了光环,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前来购买。
据说玛丽莲·梦露死后,有一位收藏家买到了梦露的一只鞋子,他把这只鞋子拿到市场上去展示,参观者如果想闻一下,必须支付100美元才可以。但出乎意料的是,愿意出钱去闻的人竟然络绎不绝。
梦露的鞋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答案就是光环效应。
所谓的“光环效应”,是指由于对人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较深刻、突出,从而爱屋及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认识。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光环效应的例子不胜枚举。人们看到,广告里出现最多的就是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很少能看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代言的产品广告,因为,一来厂家深知用明星推销自己产品的妙处,二来明星所代言的产品很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
例如,一个作家一旦出名,以前压在箱子底的稿件全然不用发愁不能发表,所有著作只要写上他的名字便不愁销售,这同样也是“光环效应”的作用。
还有,权威机构的数据或知名人士的评价都会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信任感。人们迷信权威已经到了难以自拔的地步,虽然觉得有些观点没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或者有很多疑问,但只要是出自权威部门或者权威人士,人们通常都会全盘接受,而不考虑是否是真实的。
俱乐部在发展会员时通常会说:“著名演员某某某也加入了我们的俱乐部。”虽然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但却往往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上面提到的梦露鞋子的事件,可谓是将光环效应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了。但即使是在强调个人意识的今天,光环效应也并不因为人们追求个性化的行动而减弱。
人们对明星的追捧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许多人因为喜欢一个歌星或影星而极力地去模仿他,从服装、发型到说话做事的方式,无一不竭尽全力模仿。
迈克尔·杰克逊的演唱会,票价会炒到几百美元甚至几千美元,花这么多钱所听到的和看到的实际效果并不比电视转播的好,但是,很多人还是为能亲自感受一下歌星演唱的现场氛围而慷慨解囊。
应环绕地球一周的麦哲伦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获得西班牙国王卡洛尔罗斯的帮助,据说就是利用了光环效应。当时,自哥伦布航海成功以来,许多投机者或骗子为求得资助频频出入主宫。麦哲伦为表明自己与这些人不同,在觐见国王时特地邀请了著名的地理学家路易·帕雷伊洛同往。
帕雷伊洛将地球仪摆在国王面前,历数麦哲伦航海的必要性及种种好处,说服卡洛尔罗斯国王颁发航海许可证。但在麦哲伦等人结束航海后,人们发现,他对世界地理的认识及他所计算的经度和纬度存在诸多的错误和偏差。而卡洛尔罗斯国王当初给他颁发航海许可证只是因为那是“专家的建议”。
光环效应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明星身上,在现在的商品经济时代,各行各业都在为自己的产品打造着光环,都希望在光环效应中分一杯羹。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营销手段不断发展。其中借助企业形象、品牌形象、产品形象等为核心组成的形象力来展开的营销活动——“形象营销”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青睐。
有效的形象营销建立在准确的形象定位的基础之上,而准确的形象定位又是以准确的战略定位为前提的。
在确立企业的“光环”时,必须避开多元化的陷阱。这些年国内有一种倾向,即企业越大越好,跨的行业、地区越多越好。殊不知,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不仅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从形象营销的角度而言,它还会使企业形象变得模糊不清。
因此,企业必须清楚要把自己的主力用在哪里,需要专注、有焦点,把资源集中放在培养核心竞争力、开发核心产品上,发展出自己的流程和技术,并且把品质提升到世界标准,到国际上参与竞争。只有企业的自我认知清楚、战略定位明晰,才能确立准确的形象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光环。
“变革大师”佐治亚州大学教授罗伯特·戈连比耶夫斯基说:“企业革新关键在于价值观重塑。”因此,要想成功打造光环,必先从革新意识做起。
要输入新的竞争意识。企业靠什么竞争,在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竞争的手段和形式是不同的。在买方市场下,仅靠好的产品是不够的,形象营销的生命力就在于通过为产品打造光环来提高产品及企业的竞争力。这可以通过一个公式来说明:竞争力=产品+光环。因此,企业领导人要意识到,“光环不等于广告”。在打造光环的过程中,一定的广告投入是必要的,但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要知道,打造光环的途径不只有做广告这一种,营销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打造光环不可或缺的。光环是通过包括广告在内的各种营销手段在营销的各个环节中逐步累积而成的综合效应。
要认识到光环效应不是静态的,而是可以迭加和放大的。营销过程应该是光环效应累积的过程。企业通过形象营销,可将产品营销提升为品牌营销,将单品营销发展为系列营销,将产品形象营销提升为企业形象营销,进而以企业形象营销带动产品营销,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宝洁公司推出新品牌时,非常善于利用光环效应。他们在初始阶段非常注意突出公司形象,以此带动品牌形象的提升,之后再逐渐过渡到以传播品牌形象为主。而各个品牌的成功推出,又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形象。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效应迭加,共同提升。
企业的某一品牌形象一经确立,其产品的价值和知名度也会水涨船高。独具吸引力的、被公认为高质量的品牌占据着极为有利的竞争地位。在众多商品中,用户或消费者无疑会更多地将眼光集中到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上。这就是品牌的光环效应最直接的体现。
光环效应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商场上,还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在感情生活上,“情人眼里出西施”,反映的就是一种恋人间的光环效应。
一位青年男子十分迷恋一位少女,但少女的脸上有些雀斑,所以她常常不愿让男子凝视自己的脸庞。
男子却说:“你脸上的雀斑很美,好像是天空中闪烁的星斗,楚楚动人。”
沉醉于爱河之中的男男女女,都执著于自己的恋爱对象,并对对方某些美的方面特别专注、迷恋和欣赏。这种积极的主观态度会使这些美的方面在恋爱者心目中显得特别突出,并因此而产生光环效应,看对方的各方面都会产生美的感觉,甚至会把对方的缺陷也当作优点去欣赏。
光环效应给爱增添了魅力,给爱增添了诗意,使爱披上了玄妙的幻想轻纱。它使“情人眼里出西施”,让人间产生一对对佳偶。
倘若没有光环效应,恋爱不戴上光环,不披上一层轻纱,便不会有诗一般情意绵绵的爱。爱情的美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光环效应造成的。
光环效应在带给我们启示的同时,也很容易影响我们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它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小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