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问题都不可能无限延期而不决,而是有其最长期限要求的。如果延期解决,整个事件就要受到影响,或者解决效果会大大降低,有时则会不起任何作用。所以,掌控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
工作虽然称得上认真,却缺乏时间掌控意识;
问题已经解决,可是已经超过了最后解决期限;
忽略了时间对问题解决的期限要求;
缺乏时间观念,认为问题可以无限期延长;
只要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何必管它用多长时间呢;
一个缺乏时间管理能力的人,是很难出色完成自己工作的,尤其在解决问题时,如果不能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结果常常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时间是效率的最佳体现形式,忽视时间的存在,必将失去存在价值。
泰戈尔说:“早晨的葡萄等到中午再吃,就不是那个味道了。”同样,今天应该解决的问题,如果拖延到明天再解决,效果与预期目的也将大不相同。当然,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问题越早解决就越好,而是要讲究对时间的把握。只有把握住了火候,才能恰到好处地将问题解决。
很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自然越早解决越好,否则问题拖延的时间越长,结果越严重。然而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马上解决的,所以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本身进行定性。不同性质的问题,解决时间的要求自然不一样,只有掌控好时间,把握好问题解决的最佳时间点,才能让问题获得比较有效地解决。
电视剧《贞观长歌》中就有一段“拖拉解决”的故事:
当时,大唐军队正在和北方的诘利部交战,双方打得不可开交。商人慕一宽为救被诘利掠去的大唐公主,就私自回到长安运粮资敌。由于双方正在交战,所以粮道关卡重重,凭他一人之力,根本无法将粮食运到前线。幸好有主管粮道事务的太子从中帮忙,粮食才顺利运到诘利营中。
不过,还没等粮食运到诘利手中,他的军队就被打败了。当然,这些粮食也被唐军缴获。看到这么多资敌的粮食,慕一宽自然难逃一死。不过由于事关重大,他没有被就地正法,而是押往长安,听候李世民发落。
皇帝自然是不想杀慕一宽的,因为他冒着生命危险也是为了救自己的女儿嘛。再说,其中还有太子从中帮助,李世民知道,太子是在尽孝道,因为那是自己想做而又不能做的事情。岑文本看出了皇帝的心思,于是他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心里就有了谱。问题不能不解决,不然无法给全军将士、满朝文武一个交代,所以这个问题解决的关键,就在对时间的把握上,只有掌控好了时间,才能换来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看清问题的本质后,岑文本就草拟圣旨给郑仁基全权审理此事。圣旨中最后一句写道“望该员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拖拉处置。”岑文本故意将“妥善处置”写成了“拖拉处置”,意思就是告诉郑仁基,处理这个案子一定不要着急,准备掌控好解决它的时间,即尽量往后拖,直至战争彻底胜利,皇上可以大赦天下之时。
郑仁基自然明白岑文本的意思,于是将案子一拖再拖,最后不仅把所谓的“飞来横祸”化险为夷,而且还受到了皇上的封赏。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工作中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有一个恰到好处的时间点。只有认清了这个时间的关键点,才能更准确地掌控问题的解决时间。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在处理问题时,就可能想当然地解决,有时甚至会南辕北辙,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