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33200000005

第5章 特别的爱——让孩子学会关爱

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让孩子懂得回报

回报是一种对给予我们帮助和爱的人的真诚感激。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是高尚的,反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则是可耻的。

父母如果只是无私地给予孩子以无尽的爱,而不注意培养孩子知恩图报的品德,孩子就会视父母的关爱为理所当然,尤其是集众爱于一身的独生孩子,更容易养成娇惯、自私的心理,将来一旦父母老矣,不能为他所用,他与父母之间的联系也就恩断义绝,最终变成忘恩负义之徒。

有一个孩子,他爸爸妈妈从乡下来到深圳,租住在一间很简陋的铁皮屋里,为谋生包开了一辆中巴,父母日夜工作,非常辛苦。可是读六年级的孩子却一点也不体谅父母的辛劳,整天向父母要钱,今天50元明天100元,不给就不上学,甚至打烂家具,打骂父母。

还有一位叫尹礼远的孩子,家境贫寒,父亲左手残疾,母亲痴呆。他从小就看到父母为了生计在地里辛苦劳作的身影,他们艰难地支撑着家,艰难地养育着孩子,使他除了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以此来报答亲人对他的期望之外,还想方设法减轻家里的负担。为了节省作业本,他写了擦,擦了写,至少要写三遍。为了节省鞋子,暮春时就光脚,一直到立秋才穿鞋。若是下雨下雪,冬天也要脱下鞋走路。假期还去工地做工赚学费。

这两个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给所有父母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教孩子懂得回报?最重要的就是要教孩子学会感激。

学会感激

●第一个要感谢的人是母亲。因为母亲既给了孩子生命,又哺育孩子成长。母亲应该多向孩子讲述他们成长的故事,使孩子从小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也不是山上拾来的,而是妈妈一点点养大的。当然妈妈在讲述时要自然,感情要真挚,不可让孩子觉得你在“居功自傲”,要让孩子体会到无私和高尚的母爱。做父亲的心要细些。孩子们都很重视自己的生日,早早就在策划自己的生日怎样度过。我们很多父亲给孩子过生日很大方,花很多钱把孩子的伙伴请到酒馆开一个晚会,烛光闪闪,笑语欢歌,好不热闹。可是心细的父亲不应该忘记在给儿子切生日蛋糕前,告诉儿子选送一支鲜花给妈妈,感谢妈妈在这一天送他来到这个世界上。

●第二个要感谢的是父亲。所有的母亲要教育孩子尊敬和热爱他们的父亲。告诉孩子父亲的辛劳,父亲为这个家庭所作的种种牺牲和努力。父亲是家庭这艘大船的船长,感谢他给了我们安全和温暖的家。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好好做人,以报答父亲的辛勤。

●教孩子感谢老师和学校。学校从父母怀中把孩子接过去,将孩子变成了强健、善良、勤勉的少年。父母常常谆谆告诫孩子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但是要真正使孩子听老师的话,首先要让孩子尊敬老师,能细心体会到老师的辛勤教育而感谢老师。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批评老师或学校,一旦教师和学校在孩子心中失去了威信,那么您孩子教育的危机也就来了。他不再听从教师的教导,您就无计可施。因此,父母们千万要维护教师的威望,这是为您的孩子着想。

●让孩子感谢他的朋友。有不少父母因对孩子的世界漫不经心,所以会常常忽视孩子之间的友情,结果造成对孩子的伤害。事实上,做父母的应该重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在孩子的世界里自有一种父母无法想像的“法令”和相互间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二、做星星还是做太阳——培养孩子帮助他人的习惯

父母要培养孩子帮助别人的好习惯,教育孩子,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关心他人,竭尽全力去帮助别人,会使人变得慷慨;关心别人的痛苦和不幸,设法去帮助别人减轻或消除痛苦和不幸,会使人变得高尚;时常为他人着想,会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加自己的涵养。

有一位叫黄苏的母亲,是这样培养孩子帮助别人的:

A上小学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因为他年龄小,身体瘦弱,在学校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侮。后来爸爸妈妈下乡,虽得到奶奶的照料,却缺乏父母的慈爱,环境使他感情比较冷漠,只知道自己保护自己,不知道关心别人,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学校,都是独来独往。

妈妈把他接到身边已经12岁了。怎么改变他的孤僻性格,唤起他对生活、对家人、对同学、对朋友的热情呢?多次找他促膝谈心,效果都不大。最初他根本不愿将自己的内心活动吐露出来。妈妈要他多关心别人,他的回答是“谁关心我呀”!或者是“自己管自己就行了”“反正我不做坏事就得”“谁关心谁呀?”

有一次小A去颐和园玩,把一串钥匙丢了,回来后十分懊丧。爸爸妈妈上班去了,没有钥匙怎么开门呢?那上面还有小抽屉的钥匙,现在家门进不去,抽屉也打不开了,真是别扭。妈妈叫他到拾物招领处看看,他根本不信有人会管这样的闲事。后来妈妈给招拾物招领处打了电话,果然有这么一串钥匙。妈妈领着他到颐和园的拾物招领处,那里的工作人员把钥匙交还给他,并告诉他这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拾到后交来的。那里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物品,都是游人拾到后送来的。在事实面前他似乎有所领悟,“果真有这么多人管闲事”。这时妈妈再给他讲,人世间都应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谁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所以谁也都应当尽力去帮助别人。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听不下去了,还说:“可不是吗,就是那位小朋友做了好事,使我找到了钥匙,如果再去配钥匙,该有多麻烦呢!那位小朋友的举手之劳,省了我多少事!”妈妈告诉他,以后你也要关心与帮助别人呀。此时妈妈的话,在小A听来句句入耳,频频点头,因为事实教育了他。事实的教育是最深刻、最有说服力的教育。

不久,小A去体育馆看球赛,散场时人很挤,他看到地上有一张月票,是一个中学生丢的,他就捡起来拿回家了。妈妈问他准备怎么处理时,他略加思索后说,月票上有地址,我马上把它寄给这位小朋友。他当即找出信封把月票装进去,写上地址,贴上邮票,高高兴兴地把它放入了邮筒。妈妈问他为什么办得这么快时,他说“今天才四号,月票还是新的,小朋友丢了月票该多着急呀!我的钥匙不也是一位不相识的小朋友及时交到拾物招领处的吗?我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如果是以前,我才不管它呢!”

妈妈不失时机的悉心教育,总算在小A身上见到了初步效果。当然,要培养乐观、热情的性格,不是通过一时一事就能完成的,但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抓住实例,耐心引导,就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独生孩子在家庭中,物质和精神方面都享受到最大的爱,如果这种爱仅仅是向儿女的单向倾斜,而不能实现爱的双向交流,那么这种爱就是畸形的溺爱,甚至还没有脱离动物的本能。只有把大家给予他(她)的爱转化为他(她)对大家的爱,这才是理性的爱,才是爱的升华。当年幼的孩子学会了关照父母之后,在未来的时间里才有望做到爱岗位、爱祖国、爱人民!

一位叫李雷的孩子从自己的亲身感受中,知道了父母的艰辛。

身为独生子的李雷上小学时对父母缺少关切之情,不能正确理解父母的爱心,父母为此感到伤心、头痛。李雷的父母苦恼之下请教了一位教育专家,专家听了他的诉说深表理解,教给他一系列方法。双休日李先生骑车带李雷到公园里玩。看完各种动物的表演,李雷十分兴奋。回家的路上行人稀少,李先生问道:“你觉得骑车有意思吗?”李雷说没骑过,不知道是否有意思。李先生问他想不想试一下,李雷高兴地表示同意。于是李先生骑坐到后车架上,双手伸直了把住车把,李雷跨到大梁上骑车,凭自己的操作使自行车滚滚向前,自然使李雷兴趣陡生。可他毕竟还小,骑过800米后就有些体力不支了,额头上也渗出了小汗珠。最后他喘着粗气停下来,好奇地问:“爸爸,你骑车带我上学也这么费力吗?”李先生说:“尽管我力气大些,不过每天也都挺累,尤其是上坡时更费力气”。星期一李先生照常骑车带儿子上学。骑到一个上坡处时,坐在后边的李雷忽然跳下来,用一双小手推起车来,李先生心满意足,真诚地说了一句:“感谢儿子,你现在知道关心别人了,爸爸高兴了。”

李雷为什么变了?是专家教给李先生的方法起了效果——让孩子多体验。体验到别人的疾苦,才能激起爱心或同情心,从而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关照别人。如:当爸爸下班回来,教育孩子:“爸爸,您辛苦了,我给您拿拖鞋!”等爸爸换完拖鞋,再及时提醒孩子给爸爸端杯水。吃饭时,爸爸没回来,要提醒他给爸爸留饭或耐心等待爸爸。当他们学着要给父母做一点事时,哪怕是给妈妈倒杯茶、给爸爸拿支笔,父母都应该给予鼓励。经常让孩子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也很必要,只有在他们有了切身体验时,他们才能领会父母照顾他们的辛苦,从而知道体谅父母,尽自己的力量帮父母做事,为父母分忧解愁。父母要使孩子懂得:在家庭中,他不仅有享受父母爱抚的权利,同时又有自己应尽的义务,比如听从父母对于饮食起居、生活制度和用品购买的合理安排,乐于接受父母的正确要求,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在这种和睦的家庭气氛中,孩子对父母的尊敬就会自然的养成。

我们给父母的建议

●让孩子从小学会关照父母。天下万千父母心,皆望子女能成才。从根本上说,孩子能够成为父母所期望的人才,就是对父母的最好的报答和最大的尊敬。同时,尊敬父母这种道德情感,又具体地表现在一些日常的规矩、习惯上。父母应从小让孩子养成这些好的规矩、习惯。如:听父母说话要专心,父母招呼要立刻答应;出门要告诉父母,回家要先向父母打招呼;对父母说话要恭敬,要听从父母的正确管教;自己在家外的情况要常对父母汇报,不要隐瞒;不随便弄脏衣服,珍惜父母的劳动,逐步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影响父母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关心父母健康等。

●父母应以身作则,关照老人。孩子认识肤浅,判断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心理活动带有暗示性和模仿性。在他们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认为父母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应该怎样做。因此,父母在与老人(自己父母、公婆、岳父母和其他老人)相处中,态度应谦逊、彬彬有礼、关心照顾、体贴入微。如在家给老人端茶送水,在公共场合,给老人让座让道。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他们会像父母一样善待老人。还可利用英雄模范人物、现实生活及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良好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

●培养孩子关照他人的习惯。改变过去那种娇宠孩子的做法,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懂得,一个不能关心自己、管理自己的人是很软弱的,这样的人将来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自己完全可以做到关心自己的生活、管理自己的生活。有时,孩子们本来是很愿意自己管理一点事情,比如收拾自己的抽屉、整理自己的衣柜或者书柜。父母发现孩子有这种积极性,切不可打击,说孩子整理得太乱了,还不如不干,而要给予鼓励,欣赏孩子,赞扬孩子。

●处事积极。要帮助孩子了解如何助人,光是告诉他哪些事不可以做是不够的,你应该鼓励他行事积极、懂得冒险。

●给孩子机会,让他去帮助别人。培养孩子对周围人和事的情感的敏锐性,并让他们去尝试自己所学到的。例如:假设哥哥或弟弟不舒服,或小熊熊生病了,让他去照顾,从经验的累积中会使他了解什么是“帮助”。在幼儿园,应教育孩子关心帮助别的小朋友,当小朋友摔倒了,要主动扶起来,并加以安慰。在这种举动中,将会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三、要无私不要自私——培养孩子的关爱之心

教育的真谛就是爱。爱是教育孩子最自然、最直接的方法与手段。

我国老教育家刘绍禹曾经说过:“不要太关心儿童”,“太关心了容易养成孩子相反的自我中心心理,结果变成自私自利的人。”有一位八岁的小女孩在日记里写道:“爸爸妈妈都说我是太阳,可是我宁愿做星星。因为星星有好多好多朋友。”星星不会孤独,星星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努力发出自己的光彩,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共同组成美丽而迷人的星空,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孩子们手拉着手,互助友爱,建立充满着爱的世界吗?

培养孩子的关爱之心

孩子的自私在家庭里也许不容易看到,但来到一个集体里,就非常分明。自私的孩子总怕自己吃亏,也决不让自己吃亏。劳动时总是挑轻的活干,把脏活、重活给别人;发新书时,把好书留给自己,把破书留给别人;出去坐车时,他总跑在最前头抢占最好的座位,不管老师在那里站着,体弱多病的同学在那里站着。关心他人的孩子却恰恰相反,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他不怕吃亏,乐于助人。

有一位二年级的男孩转学来到某校二班,老师安排他与小乙同桌,他望望周围没有一个认识的小朋友,怎么办呢?第一节课他帮小乙削铅笔,于是他有了一个小伙伴,下课后他帮邻桌的小丙拾起地上的铅笔,他们就三个人一起玩了,再一节课,他扶起跑得太快而跌倒的小丁,于是他在短短的时间里拥有了三个小伙伴。放学后,他主动留下来帮助几名值日生搞卫生,然后一起回家。不到三天这个孩子与班上所有的孩子都熟了,小朋友都愿意跟他玩。而另一位六年级的男孩却完全相反,他学习很勤奋,成绩很棒,但转学后一个学期也没能融入整个班集体。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很孤独,因为我在这里没有朋友。我的好朋友都在××小学。我只有发愤学习,以优异成绩考入市重点中学,才能与我的好友相见。”他经常在日记中回忆他与好友在一起的快乐日子,憧憬着重逢的情景,并且常常做梦,梦见自己与好友相聚的喜悦,醒来无比的惆怅。他的问题是:应关心和帮助周围的同学,由此他会获得同学的敬重。

在孩子们的交往中,总是那些热情开朗、乐于助人的孩子容易融入群体,被同学们所接纳,从而感到轻松快乐,而那些孤僻的孩子往往是由于冷漠,不善关心别人,而感到紧张孤独。

一次某幼儿园阿姨对她所教的中班进行心理测试,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小妹妹病了,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衣吗?”结果孩子们半天都不回答。当老师点名时,第一个孩子说:“病了要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我妈妈还得花钱。”第二个孩子则说:“我妈妈不让。我妈妈会打我的。”结果,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种种理由,表示不愿意借衣服给生病的小妹妹。可巧,这位老师的孩子也在该班,她实在不甘心这样的结果,就问自己四岁的儿子:“一个小朋友没吃早点,饿得直哭,你正吃早点,该怎么做呢?”见儿子不回答,她又引导:“你给他吃吗?”。“不给!”儿子十分干脆地回答。妈妈又劝:“可是,那个小朋友都饿哭了呀!”儿子竟然答:“他活该!”

这不是特例。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的一些举动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究竟是什么使这些孩子这样冷酷无情?爱心教育的忽视难辞其咎。有些教育者把智力、分数看得过重,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包括“同情人”“关心人”在内的人性、人格教育。作为现代人,需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更需要以同情心、爱心等美好情感为内涵的人性美。

我们给父母的建议

●让孩子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有条件的可以在家中喂养一些小鸡、小鸭、小猫、小狗及花鸟鱼等,养成爱惜小生命的品德。

●可以采取讲故事的形式,培养孩子从小善意地对待别人。

●做个有同情心的父母。孩子会从父母的关心与呵护中形成一种免于恐惧与危险的依附,这种安全感使得他认为世界是个安全的地方。如此一来,孩子便有机会从父母的同情中,懂得同情别人。

四、在孩子心中播下善良的种子——培养孩子的善良之心

善良,就像一棵常青树,是朴素而美丽的。善良是无价之宝,懂得自我牺牲的人方能获得。善良是人生中至伟之物。一颗善良的心,是一切修养之始。

学会善良,学会在善良中培育我们做人的品格,这可是比做圣人还要快乐的事啊!

一个健康的孩子就好比一棵树,必须以善良为根,正直为干。丰富的情感为蓬勃的枝丫,这样才能结出美丽的善良的果子。

马宇歌是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的小记者。父母均为普通公务员。她和许多同龄孩子一样,还脱不了一脸稚气,每天背着书包上学,课间和同学一道玩耍,放学后和同学一样回家做作业,有时还要帮妈妈做饭……她并不比别的孩子高大早熟,也不比别的孩子多两只手或两只脚,她的时间也不可能比别的同学更多,但她却比同龄孩子走了更多的路,见了更多的人,做了更多的事,也有着更大的知名度。

中央电视台的《半边天》栏目是中国成年女性关注的权威栏目,却把当时10岁的她请进了演播室,使她成为该节目有史以来最小的嘉宾。她2000年暑假只身一人乘火车远行4000多公里,走过了小半个中国的城乡。她9岁起就担任了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的小记者,还兼任16家媒体的特约记者,在中国最权威的《人民日报》以及《中国教育报》等高层次报刊上发表过作品。她采访过的知名人士有数十位,其中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老院长单士元,我国著名航天技术专家、梁启超先生之子梁思礼,原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等。

宇歌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国家公务员。这样的公务员在北京数以万计,有人形容他们的生活是:票子不多,工作不少;房子不大,责任不小。这话有几分道理。马宇歌的父母就是这样,他们有着较好的素质,受过正规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作为国家工作人员,他们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马宇歌的父亲叫马弘毅,他是一个工作认真的人,不论分内分外,只要是对社会有益的事,他都很关心。他很喜欢一句爱国志士的诗,“位卑未敢忘忧国”,他十多年来一直关注研究我国的一些社会问题,发现问题和有了研究心得后,总是积极地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仅被采纳的就有80多条。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曾专门采访过他,称他为“全国著名建议家”。马弘毅给孩子取名“宇歌”,就是希望她有宇宙一样宽阔的胸怀并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

马弘毅常常给小宇歌讲故事、讲历史。小宇歌至今保存着两块珍爱的徽章,一块上面写着“博爱”,一块上面写着“天下为公”,她常常将它们别在胸前,那是小时候爸爸送给她的,送她时还讲了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故事。爸爸希望她长大成为一个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民族、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告诉宇歌,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要像孙中山先生等志士仁人一样,以天下为己任。

马弘毅虽然工作很忙,但对孩子的教育却从来不马虎。孩子上小学第一天,马弘毅到学校参加家长会,散会以后,其他父母领着孩子走了,马弘毅却让宇歌留下来,父女俩一起将开会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给孩子上了入学后的第一课。

上学后的宇歌,在学校里乐于助人是出了名的。只要班上有请病假的同学,不管晚上放学多迟,天气多恶劣,宇歌都要去同学家帮助他(她)将落下的功课补上。但有一次,宇歌自己病了,却没有一个同学主动来看她,这使善良的宇歌非常伤心。还有一天,马弘毅下班后,总不见女儿回来,就很焦急地去学校找宇歌,走到字歌的教室看见她一个人还在打扫卫生。回家后父亲觉得女儿脸色越来越苍白,两腿一直紧紧地夹着。父亲一检查,着实吓了一大跳,宇歌的大腿根部有一个深深的伤口,血流不止。原来宇歌在打扫卫生时为将黑板擦得更干净,就踩在凳子上,一不小心凳子翻了,正好戳进她的肉里。可宇歌硬是忍着疼痛,坚持打扫完教室。那时候,班级教室晚上供给外面上课,一直未安排学生打扫,宇歌一个人已经为班级打扫了两年卫生。

从来不请假的宇歌,不得不躺在病床上休息了。受伤的她显得非常孤独,她多么希望她的同学来看她,和她说说话,帮她补课呀!可一连五天,没有一位同学主动来看她。父亲最懂女儿的心思,他严肃地抓起宇歌的手告诉她:咱们不应计较别人对你的回报,我们不是为了得到而付出,而是为了让这社会更美好。

宇歌从小就受到父母这样的教育:对人要真诚、热情、礼貌。邻居唐爷爷是位退休老教师,已有80高龄,宇歌第一笔稿费,就为酷爱书法的唐爷爷买了两支毛笔。每次老人出去购物,只要遇上马弘毅,马弘毅总要主动下车帮老人一把,宇歌耳濡目染,每次遇到唐爷爷就主动上前搀扶,帮爷爷拎包。宇歌就是凭着她的爱心打动了人们的心,结交了数不尽的朋友。

马弘毅说,小宇歌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原先只是一张白纸,她的好品质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父亲只是起了个启发熏陶的作用。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婴儿一岁前就有对别人的情感反应,如果旁边有孩子哭,他会随之一起哭;一两岁时,孩子看到别人哭,就会拿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安慰,这表明他已能清楚地分辨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并有了试图减轻别人痛苦的本能,但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到了五六岁时,孩子开始进入认知反应阶段,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去安慰正在哭泣的同伴,什么时候该让他独处,这些都是孩子爱心的自然表现。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培养,那么他的爱心就会逐渐消失。因此,孩子有没有爱心,关键在于父母的引导和培养。

然而,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不难发现不少父母对孩子的爱心教育并不尽如人意。有的父母认为,现在就一个孩子,只要我有能力,孩子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图的就是让孩子满意;也有父母认为,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多学点知识技能,在聪明才智上超过别人,至于其他方面,用不着怎么教;还有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小时候任性一点很正常,长大后自然会好的;更有甚者,还把孩子任性、自私、霸道的表现视为孩子的聪明、能干,将来不吃亏而纵容。

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能比爱和善良更重要的了,这是孩子将来融入社会的前提,也是孩子求知的动力和成功的基础。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灌输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更不是用没有原则的、失去理智的溺爱换来的。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家庭是最重要的爱心培育基地,父母是最直接的爱心播种者。

要使孩子富有爱心,父母应该怎么做

●从爱护玩具和动植物开始,启蒙孩子的爱心。我们对孩子的爱心教育可以从细小的事情做起,让孩子在他熟悉、亲近的环境中受到启迪。对于几个月大的孩子来说,身边那些大大小小的绒毛玩具、布娃娃就好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他们生活中最亲近、最自然的伙伴。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用和善的态度对待这些玩具伙伴,和它们做朋友。比如,看到孩子把娃娃扔到地上时,你可以这么说:“哟,你把娃娃扔了,快抱起来摸摸它。”有时还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说话的声音要轻一点,别把小熊吵醒了。”“小狗是你的好朋友,你和它一起玩吧。”

●让孩子学会分享。与别人分享好吃好玩的东西,对别人说一些关心体贴的话,同情并帮助有困难的人,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对别人能够宽容和谦让,孩子的爱心就是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行为模仿和强化而逐渐形成的。从孩子还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要让孩子学着与别人分享东西。孩子渐渐长大了,在餐桌上,可让他学着给长辈夹菜;鼓励孩子给爸爸妈妈拿东西;给客人让座,让孩子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从中体会做了有益于他人的事而带来的喜悦。

●父母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因此,父母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对孩子起示范作用,在家庭中营造爱的氛围,感染孩子的心灵。父母平时应尊重和关心孩子,对孩子说话要温和体贴,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浓浓的爱;家庭成员之间要注意使用有礼貌的语言,比如“你辛苦了,先歇一会儿”“别急,我来帮助你”“谢谢你为我做了这么多的事”等等;在长辈面前,多表达一份尊敬和关心,比如给老人泡杯茶,让个座,说句体贴的话,送个礼物等等。家庭成员之间的体贴尊重和相互关爱恰恰是孩子爱心得以生根发芽的关键。在公共场合,父母更要注意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细节,处处保持良好的形象,避免无意间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借助艺术作品和媒介引导孩子把爱向周围世界扩散。父母可以借助于电视、图书等媒介的力量,引导孩子观看以关爱、善良、正义等内容为主题的作品,多给孩子读一些以互助友爱为主题的童话故事,还可以把孩子身边发生的事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熏陶培养孩子的爱心。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增强和视野的扩大,可以引导孩子将爱心从熟悉的人扩散到一些陌生的人身上。比如引导孩子关心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用零花钱给灾区人民捐款,在车上给老人让座,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等等,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孩子的心就像一片广袤的土地,种植邪恶,就会滋长邪恶、泯灭良知;种植仁爱,便会收获尊重、关心、宽容、同情。因此,从小给孩子的心灵播下爱的种子,比给他任何财富都宝贵。

五、受伤的鸟飞向何方——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有一则名言说得好:“同情是你能给予他人的最好礼物。”

事实证明,没有同情心就没有真正的善良。没有善良就没有人道。而只有儿时善待动物的孩子才能在成年时善待生命。

童心是柔软的,但稍不注意就会变得粗糙而坚硬。为人父母有责任培养和保持孩子的心永远善良、柔软。

同情心是正常人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

富于同情心的人善于理解别人的处境,随时准备从道义上、行动上支持别人。

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一年级小学生迈克尔·克赖斯勒,出生时得了一种罕见的先天缺陷,使得他面部严重畸形。长到七岁,他已经做过好几次痛苦的手术。所以当那一年发生了俄克拉荷马州爆炸惨案时,从报告读到消息后的迈克尔深知受害者们的痛苦,尤其为那栋倒霉的艾尔弗雷德·P·默拉大楼里的美国托儿中心的孩子所招致的厄运而深感遗憾。

“我知道那种感觉”,他解释道,“因为我也住过医院。”于是,迈克尔决定做些事情来帮助最年幼的受害者们。他在当地组织了一次捐款。捐款成功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筹集到最大一笔现金捐款:27077美元。他骄傲地将捐款支票呈交给俄克拉荷马州长弗兰克·基廷。支票被用做俄克拉荷马州大爆炸幸存者和受害者家人的救济款。迈克尔解释道:“我这么做是想要帮助小朋友们。”因为这个一年级学生懂得俄克拉荷马州受害者的痛苦,所以他对他们表现出来的那种了不起的敏感以及要做些事情来安慰他们的欲望清楚地说明他是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迈克尔是从报纸和电视上了解到俄克拉荷马州大爆炸的受害者的。尽管他从来没有亲眼见过任何受害者,但是他感觉得到他们的不幸。这就是同情:你很好地理解和感觉到别人的忧虑和需要。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事情就是使孩子在走向独立生活的时候,深信人身上存在美好的东西,这就是关心人、同情人、帮助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儿童不是从理智上,而是从内心里体会别人的痛苦时,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说,我们在他们身上培养出了最重要的品质,那是对人们的爱。”

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深信,生活中要有友谊,要有真挚的感情,生活才有快乐,那他就会从内心深处关心人、同情人。没有同情心的人,他只关心自己,只顾自己的快乐,而无视别人的痛苦,在他的心目中不会有他人幸福的概念,他甚至会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特殊条件下,这种人很可能变成践踏他人幸福的“刽子手”。

孩子的同情心首先是在家庭生活中萌发的,孩子的利己主义情感往往也是在家庭的不良影响下滋长的。

如果说善良是根,那么同情心是滋润根须的清泉,是叶中的汁液。

我们给父母的建议

●帮助孩子增加同情心。每个孩子都拥有同情心,但是许多研究结果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无论男孩或是女孩,表现同情心的方式并没有太大不同。一般说来,男孩女孩一样愿意帮助别人,但相比而言,男孩更愿做些体力上或“营救”之类的事(比如,教别的孩子学骑车等),而女孩则更能起到精神支持的作用(如安慰心情不好的男孩等)。孩子所处的社会阶层和家庭成员多少都不会对表现同情的方式产生影响,尽管大一点的孩子比小弟妹更能帮助别人。兄弟姐妹之间,如果年龄相差太大,那么大孩子就更容易帮助小弟妹。

●提高对孩子同情心的期望值。想让孩子有思想、体贴人、富有责任心,有一件事你必须做到:提高对孩子的期望。做纵容型的父母,为孩子整理床铺或替他做家庭作业,都是你轻而易举便能做到的。然而要想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自己就应该具备更多的责任心。

●让孩子随时随地做好事。高尚的人意味着一种责任心,将同情心和自身的需要让位于他人的需要。高尚的人能克制自己,谦卑有礼,对别人的情感和思想非常敏感。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减轻他人痛苦、替他人分忧的纯真情感。因此培养孩子同情心的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他如何随时随地做好事。

那么就从今天做起吧。今天和往常一样,也是把做好事变为全家活动的日子,从文具店买回一个笔记本,记录家庭成员中每个人每天所做的好事。这些好事可以很简单,比如为别人开门,电话问候生病的朋友等。

同类推荐
  • 香蕉班(阳光宝宝系列)

    香蕉班(阳光宝宝系列)

    本书介绍了宝宝在31-36个月时,应培养宝宝的音乐表现力。美妙的音乐能愉悦宝宝的情绪,陶冶宝宝的性情,音乐的节奏、旋律能有效地刺激宝宝的听觉神经,让宝宝更聪明;会唱、能表演,有助于宝宝充分展示自己,从而使宝宝更自信。
  • 做孩子贴心的故事妈妈:隐喻故事魔法术

    做孩子贴心的故事妈妈:隐喻故事魔法术

    故事是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作为孩子的家长,必须要知道:故事是不可以乱讲的,因为故事是有魔力的。它就像一颗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本书从隐喻故事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谈起,探讨家长如何用故事治疗孩子的心理,引导孩子的行为,启迪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本书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家长对隐喻故事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使家长在作文辅导、编讲故事导等方面,成为真正的作文和故事高手。
  • 从“放牛娃”到宋氏家族的奠基人

    从“放牛娃”到宋氏家族的奠基人

    《从"放牛娃"到宋氏家族的奠基人:宋耀如现代教育理念研究》以烜赫一时的宋氏家族的缔造者宋耀如的教育理念为核心,探讨美国“斯巴达——基督教”精神对他的影响;探讨宋耀如倪珪贞自觉的有计划的细致入微的家庭式教育;探讨家族式教育对一个民族,对中国近现代史,甚至是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 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现在的家长在谈论自己的孩子都是摇头摆脑的:不听话,不讲理,不爱学习。新时代的孩子好像都成了问题孩子,其实孩子没有问题,孩子的问题大多都是家长造成的,孩子呱呱坠地的时候是一张白纸,何去何从基本都是家长决定的。新时代的家长如何教育新时代的孩子,要是提高一些什么,要改变一些什么,答案尽在此书中。
  • 培养你的完美女孩

    培养你的完美女孩

    本书通过众多的教育事例,向渴望将女儿培养成为完美女孩的父母们全面介绍了教育策略、培养方法,并针对女孩独特的个性特征、心理特征、性别特征、成长过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育建议和指导。《培养你的完美女孩》中数十种教育技巧和培养方法的提供让父母们对女儿的培养水到渠成,帮助父母们将女儿培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美女孩。
热门推荐
  • 神匠大陆

    神匠大陆

    美好的青春被意外打破,凌空而现的神秘人,时空的静止与穿越,是福还是祸?失身踏入奈河,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黄太景康,四境握空间,造化仙气,神匠显神功,身披黑袍的少年勇敢坚毅,一步一步登上大陆之巅!
  • 穿越四神之虐狗猛猛哒

    穿越四神之虐狗猛猛哒

    幽冥夜,21世纪IQ高达235的天才少女,既可么么哒,又可啪啪啪。而她却和蓝静雅,墨锦夏,欧阳琳一起穿越了,她们穿越到了灵玄大陆。幽冥夜是皇上,蓝静雅是蓝府千金,墨锦夏是墨府千金,欧阳琳是欧阳家的少家主,当四个女强碰上四个男强时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一起来看一下吧!(大宠小虐,)
  • 柯南之清道夫

    柯南之清道夫

    他是一个资深宅。莫名其妙的被召选到柯南世界当清道夫。而这个清道夫不是要清理普通的垃圾。而是清理被黑暗所腐蚀内心的肮脏的人类。当法律与道德的碰撞,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觉得写的还不错的兄弟姐妹们帮忙加个收藏,立夏在此谢过了。谢啦!!☆⌒(*^-゜)v
  • 混沌仙遗

    混沌仙遗

    平凡少年,先天没有灵根,被族人讥讽为废物,无意中得到混沌万灵珠之灵认主,相授《玄天秘录》,从此炼器、炼丹、阵法、禁制、符箓无不涉猎,在遭遇巨变后,平凡少年被卷进一连串的恩怨漩涡,几番挣扎,平凡少年开始慢慢蜕变,演绎出一段不凡的修仙传说,一切尽在《混沌仙遗》,新人新书,请大家推介收藏,感激不尽!
  • 蛮荒时代淘金者手记

    蛮荒时代淘金者手记

    一群不懂商业文明的蛮荒人在电影业淘金,主人公:拓荒者是一位怀揣梦想来到这个蛮荒世界淘金的无名小卒,在一个认知愚昧、把造假、无耻当英雄的时代里,“我”在电影淘金道路上的自我内心的成熟,和对世界的认知变化,从谄媚羡慕到否定批判,到修缮自我,以及关怀蛮荒人性和对未来探索。本小说是一个长篇体的短篇小说集成的小说结构模式,全篇通过开始的环境铺垫,语境铺垫后,用18个有着各自独立主题的短篇小说共同组成了一个主人公的淘金历险和内心成长的完整经历。
  • 天上掉下个金八戒

    天上掉下个金八戒

    她是学校里的大龄剩女,所有女生的老大月惜,爱花痴。怎料一日阴沟里翻船,因嘴馋,怎么就到地府去了?!好不容易可以复活,却被人稀里糊涂地送到了异世界,还成了亡国公主。你造吗?!被迫在皇家学院学习了两个月后,她竟稀里糊涂地变成太子妃!她便一直小心翼翼,唯恐一不小心自己没命了。只是,凤鸣国又是什么鬼?为什么要让太子妃去和亲呢!公主后来不幸离世,她又到天庭走一遭!卧槽!寻觅真爱后,她与他成了有情人。但是,她可不想当什么后妈呀!话说,你变成了小孩纸又是怎么回事!(月惜:我已经疯了,谁来救救我!冥王:老婆,忍耐一下就行了,乖乖啊~~)
  • 杀戮蜕变

    杀戮蜕变

    林樊和小文是两个孤儿,从小被院长收养,在升上高一的时候,院长收养他们的目的居然是为了空中的悬空岛。1000人中,生存10人。在百分之一的生存率中,寻求力量,杀死魔物,杀死其他人。一个又一个的试炼,一次又一次的死亡。人类到最后只能是毁灭一说吗?杀戮吧,拼命吧,获得最后生存的权力。一切就在这,悬空岛,杀戮一中。--------------------------------------------------------------------新人新书,各位读者,希望你们多给点建议,小熊在这感谢大家。
  • 穿过来活下去

    穿过来活下去

    刚升上高中就悲催地掉进下水道穿越到另一个世界,有魔法有精灵,可调戏有美女,但是为什么她会是这个世界的恐怖分子!!好吧,为了生活,她不是少女,她是少男,悲催的学院分宿舍啊,为什么不能一人一间啊~~~~还要集体洗澡神马的,生活,你还能在无耻一点么……本文慢热,慢热,很慢……
  • 津门镖师程天效

    津门镖师程天效

    乾隆十五年,智空圆寂,程天效带领师妹周凤英闯了铜人巷下山还俗。在洪涝的灾荒年去静海买稗扇,气打了沿街抢粮的御粮军。有住静海县养病的礼部司郎励宗万相救。后由励大人介绍为皇上保镖去江南有功,被皇上招进宫封御马快,专押国银和重要物资。沿途山贼闻知有其随队,皆收敛气焰退避三舍。
  • 找个萝莉做老婆

    找个萝莉做老婆

    一个从尸山血海中走出的少年,一个漫天神魔的异世界,少年何去何从?向左是地狱!向右还是地狱!******新人新书,需要大家推荐收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