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心怀敌意的人,或许我们大部分人都会针锋相对,予以反击。人们总是在感叹人心险恶,世态炎凉,感叹人与人之间不好相处。但是要知道许多时候,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好的,至少是正常的。世界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到处充满敌意,多数情况下,绝大多数人,他们对待你的态度取决于你对他们的态度。以平常心对待敌意是扭转你与对方关系的关键。
如果对方是你的朋友,或者处在共同的利益之下,你们之间的紧张关系只是暂时的,对方对你的敌意或许只是嫉妒或某些方面的不满,这时候不要加剧这种嫉妒或不满,使他向真正的敌方转变,而要保持低调心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去对待,化解你们之间并非原则性的矛盾。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比较强大,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入侵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蔺相如随同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赴会,在宴会上据理力争,怒斥秦王,不但保证了赵王的安全,平安返回赵国,并且使赵国不受屈辱,立下了大功。赵惠文王因此十分信任蔺相如,拜他为上卿,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曾经出生入死,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大将,为国杀敌。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凭着口舌之利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我见到蔺相如,总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这句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带着门客坐车出门,真是冤家路窄,很远就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他吩咐车夫把马车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蔺相如手下的门客都愤愤不平,都认为蔺相如不该这样胆小怕事。
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势力大呢?”
他们说:“当然是秦王势力大。”
蔺相如说:“这就对了,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为了保卫赵国,我就敢当面责备他。怎么我见了廉将军反倒怕了呢。因为我想过,强大的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在。要是我们两人不和,秦国知道了,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就为了这个,我宁愿忍让点儿。”门客们都非常钦佩蔺相如的宽容大度和卓识远见。
不多久这件事传到廉颇的耳朵里,他觉得蔺相如为国为民,胸怀如此广阔,而自己却为了一己之私,跟他作对,心里非常羞愧,于是廉颇就裸着上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他见了蔺相如说:“我是个粗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容让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坦诚地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
两个人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从此以后,两人就做了知心朋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负荆请罪”,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一直留传至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美国有一位名叫巴森的所得税顾问,因为一项9000美元账目发生了问题,而与政府一位税收稽查员争论了一个小时。巴森先生认为这9000美元实际上是应收账款中的一笔呆账,永远不会收上来,所以不应该征税。“呆账?胡说!”那位稽查员反驳说,“这税非征不可。”
“这位稽查员非常冷漠、傲慢,而且很固执,”巴森先生回忆时说,“无论我与他讲道理,还是摆事实,都没有作用……我们越是辩论,他越是固执。所以,我决定不再费力与他辩论,而是改变话题,给他说些赞赏的动听话。”
“我说,‘与你所要处理的其他重要而困难的事相比,我这件事简直微不足道。我也曾研究过税务问题,但那只不过是书本上的死知识。而你的经验和知识全都来自业务实践。有时我真希望能有一份你这样的工作。这种工作可以使我学到许多东西。请相信我的每句话都出自真心实意。’我说得非常认真。”
“于是,那位税务稽查员在椅子上伸了伸背,向椅背上一靠,开始兴奋地讲起他的工作来。他告诉我,他发现过许多在税务上巧妙舞弊的鬼花招。他的口气逐渐变得友善起来;接着他又谈起他的孩子来。临走时,他告诉我说,他会再考虑考虑我的问题,并在几天之内给我结果。”
“三天之后,他来我的办公室,告诉我说,他已经决定不征收那9000美元的税了。后来,他成了我的好朋友。”
低调对待敌意,用这样的心态去对待敌人,在你的敌人成为你的朋友的同时,你也正在消灭你的敌人,这是对敌人更为高明的策略,不动刀枪,不费口舌,就为自己的事业铲除了前进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