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尚书》
小节不小,关乎成败与大德。小节貌似与主心骨无关紧要,实则牵筋连骨。也就是说,小节把握不好,轻则受害其身,重则有损大局。
小节有可能是久而久之养成的小陋习,小节有可能是一些细节,从一个人对待小节的看法上,可以窥测许多,这不是妄言诳语。俗话说得好:“小洞不补,大了尺五。”古往今来,因小节而导致失节的事屡见不鲜。近些年来,一些人因贪官污吏纷纷落马,追根溯源也并非偶然事件,大都是从吃别人一顿饭,收受别人的一些小礼品开始的,总认为这些东西是人之常情,礼尚往来,但事实上自从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渐渐积习难改,贪欲炽盛,最终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泥潭。由此可见,小节不慎,贻误人生啊。
另外,细节决定成败,已非新鲜论调。可许多人做事恰恰是大而化之,在乎大意,完全无视细节的存在。岂不知,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是在商品经济时代,在人才、资源、服务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细节就成了商家制胜的不二法门。
注重细节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体现在我们生活习惯中,体现在我们的德行修养上。但是注重细节,并不是说要我们看问题、做事情拘泥于细枝末节,纠缠小处,这显然走入了一个极端。应该是,既有大处着墨的胸襟,也有小处描摹的精彩;既有对全局的把握,也有对细节的重视,这样才能创造多赢的人生格局。
一只马掌铁关乎一个国家的命运;进舱脱鞋,赢得“一步登天”的机会;心不在焉地听人“唠叨”,也会使到手的生意泡汤……这些都不是假的。
一只马掌铁与一个国家
1485年在波斯沃战役中,里奇蒙德伯爵亨利带领的军队从战场正面扑来,国王理查三世准备拼死一战,因为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
决战当天早上,理查派一个马夫去准备战马。马夫让铁匠给国王的战马钉掌,铁匠说:“我早几天给国王的军队全部钉了马掌,所有的马掌和钉子都用光了,我要重新打造。”
马夫不耐烦地说:“我等不及了,你有什么就用什么吧!”
于是,铁匠寻来四个旧马掌和一些旧钉子,把他们砸平打直后钉上国王的战马的马蹄。可最后一个马掌只钉了两枚钉子,连钉子也没有了。马夫等不及了,认为两颗钉子应该能挂住马掌,就牵走了马。
结果,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理查国王的战马掉了一只马掌,战马失足跌翻在地,理查跌落马下,被亨利的士兵活捉了。
因为少了一枚钉子,所以掉了一只马掌,撂翻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最终丢失了一个国家。
百年之后的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起这段历史,还曾悲痛地说:“马、马,一马失社稷。”这一永载史册的战役,告诫人们一个事实:一个小小的细节疏忽,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显得多么重要。古人云:“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妨于小,终亏在德。”
脱鞋进舱
为了准备人类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前苏联宇航局从1960年3月开始招募宇航员,这期间训练了至少20名,最终选中了尤里·加加林。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就是在确定人选几周前的一个偶然事件。
在尚未竣工的陈列厂内,受训的宇航员们第一次看到东方号宇宙飞船。主设计师科罗廖夫问谁愿意试坐,加加林报了名。在进入飞船前,加加林脱下了鞋子,只穿袜子进入还没有舱门的座舱。这一举动赢了科罗廖夫的好感。他发现这名27岁的青年人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这次飞行任务。
加加林脱鞋进舱这个细小的动作,赢得了1961年4月12日“一步登天”的机遇。这也反映了加加林洁身自爱、尊重他人的品格。
成大事者,常在细微处体现,大处着眼,小处入微。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7张门票
周恩来总理一次到四川成都市视察工作,在省、市领导陪同下去杜甫草堂参观,他们一行在草堂门前停了下来,周总理下了车,让随行的同志先进去,他自己则和秘书站在门口,一个一个地数人数。“1、2、3……”周总理数着数着,最后指了一下秘书,又指了一下自己,“16,17”他对秘书说:“请你去买17张门票吧!”陪同的同志忙上前阻拦,说:“总理,您是来视察工作的,不用买门票啦!”周总理却说:“不,我还是一个参观者和游览者,群众参观游览要买门票。总理也不能例外呀!”说罢,他还是坚持让秘书买了17张门票。
周总理把自己当成普通人,不搞特殊,自觉地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对生活中的小事严肃对待,慎之又慎。这正应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一句话:“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先得从小事做起。”
做一个聆听者
美国汽车推销之王乔·吉拉德对小节处理深有体会。一次,某名人来向他买车,他推荐了一种最好的车型给他。那人对车很满意,并掏出10000美元现钞,眼看就要成交了,对方却突然变卦而去。
乔·吉拉德为此事懊恼了一下午,百思不得其解。到了晚上11点他忍不住给那人打电话:“您好!我是乔·吉拉德,今天下午我曾经向您介绍了一部新车,眼看您就要买下,却突然走了。”
“喂,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吗?”
“非常抱歉,我知道现在已经是晚上11点钟了,但是我检讨了一下午,实在想不出自己错在了哪里,因此特地打电话向您讨教。”
“真的吗?”
“肺腑之言。”
“很好!你用心在听我说话吗?”
“非常用心。”
“可是今天下午你根本没有用心听我说话。就在签字之前,我提到犬子吉米即将进入密执安大学念医科,我还提到犬子的学科成绩、运动能力以及他将来的抱负,我以他为荣,但你却毫无反应。”
乔·吉拉德根本不记得对方当时说过这些,因为他认为已经谈妥了那笔生意,心里正美滋滋地听着办公室同事讲笑话呢。
这就是乔·吉拉德失败的原因:那人除了买车,更需要得到对于一个优秀儿子的称赞。
一个典型的小节问题。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名人更是如此。满以为成功在望,而沾沾自喜,不注意别人的感受,结果,到手的生意泡汤了。
欧阳修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当今社会,成功与否,竞争力强弱,常常体现在细节和小事上,抓关键即可解决问题的时代已然过去,人人目标趋同、战略趋同,可是结果迥异,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对于细节与小事的尺度把握,细微处一样体现竞争力。
箴言录
小节不是一味纠缠于婆婆妈妈的琐事,小节恰是小处着手的点睛之笔。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