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嫩、粉嫩的茶花洁白如云,它开放在如火的枫林;鲜红、鲜红的茶花,艳丽如霞,它开放在碧绿的石楠丛。
深秋,正是茶花的盛开期。在这变幻莫测、丰富多彩、盛产油茶的紫云山区,只有乌沙冈的油茶花最美。这使得乌沙冈的秋色,洋溢着春的气息,引得植物学家们年年都来观察。但今年,出现在省报头版上的乌沙冈,却因为科学工作者和孩子们对相思鸟的探索而闻名遐迩。
早晨,早早和龙龙追来了一群相思鸟。经过这两天捕鸟的实践,小把戏们已能神奇地把它们和别的鸟群分开,进行分群捕鸟。鸟群到达网场后,他们首先是使它们安定情绪,请网口鸟笼里的诱鸟一声声亲切地唤着新来的朋友。这种三声一度的演奏,似有无形的吸引力,几乎不需要怎样驱赶,新来的鸟群都自动地向这边行进。
捕鸟工作,经过乌沙冈上几天的摸索,愈来愈科学,愈神奇,那张在桂花坞还是一副可怜相的网,现在仿佛是一面魔网。要捕哪群鸟,那群鸟就应着三声一度的歌声前来报到。
这一天,龙龙和早早在山坡上支了网,把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
王黎民老师和凤鹃,两天前回到仙源镇学校。她们要去运取一些物资,更重要的是带领各班选出的代表,前来参观捕鸟和放鸟。今天早晨,他们从附近的居民地赶到了岭下,等早早一发出信号,立即带领同学们向网场前进。
霎时,山坡上晃动着花衣服、蓝褂子,方脸、圆脸、长脸的孩子们的身影。王黎民看到树丛中的龙龙、早早,心里感触很多,不禁说了句:“真是一根线上的蚂蚱!”
凤鹃向王老师身后的同学们瞄了瞄,咯咯地笑起来,清脆如银铃般的笑声,在山野里显得特别甜美。
“你现在用根线,拴了一大串的蚂蚱哩!”
王黎民喜滋滋地说:“是的,是追求知识的神奇的线。”三声一度的银笛响起来了:“笛———笛———笛———”这是胜利的号角!
像是平地刮起一阵秋风,呼呼地从灌木丛掠过……“红嘴玉!红嘴玉!”
“网上挂起彩霞啦!”
“快捉鸟!扑网啦!”
尽管事前已交代多次,隐伏在网桩两端的几十位代表,还是拍手击掌地欢呼起来。
撞网的鸟太多了,先是像朝阳初露、无数彩线射向网面,继而是云霓满天,直到晚霞落山,网兜里装满了鸟。
监视网场的早早,庄严得像赢得战役胜利的将军,声音洪亮地宣布:“整群的鸟,没有一个漏网,全部捕获!”
网前,捉鸟的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赵青河和早早他们,一人领着一个小组在工作。幸亏王黎民已对代表们进行过捉鸟的训练,如果不是增加了这么多的人手,鸟在网兜里,时间长了,一是容易钻出来,再是挤压后容易受伤。
统计结果:这一网共四百五十七只,多庞大的一个鸟群!
如果不经过从千鸟谷到乌沙冈沿途的考验,怎能有这样组织严密的群体!
如果没有一只坚强、智慧、富有组织能力的头鸟,怎能带领鸟群穿越千山万水!
赵青河准备了有特殊标志的脚环,把它套在头鸟的脚上,打算在明年回收时再予以专门研究。
在运鸟笼时,有了点空闲,王黎民将带来的信交给赵青河。赵青河一看是王陵阳教授的来信,连忙拆开,一张照片立即吸引了大家。赵青河说:“我这次去参加考试时,正巧碰到王老师过去的一些学生,他们是来讨论中学生物课教学的。大家约好星期天一道去看望老师,一位记者闻讯赶到,抢拍了这个欢快的镜头。这是记者送的,我们每人一张。”
热心的记者还在照片上题了词:“师生”。
照片上是令人羡慕的场面:中年人、年轻人济济一堂,像众星拱月一样,挤在王陵阳的身边。王陵阳闪着深邃、智慧的目光,似乎提了个什么有趣的问题,引起了大家会心的微笑……后来的龙龙伸头一看,扬起了鹰翅眉,用手指着照片惊喜地呼喊:“赵叔叔,原来就是他。你的老师,王陵阳教授?”
“对!”
“这张照片有缺点。”龙龙大模大样地说,一时把大家说蒙了,只有凤鹃甜甜地笑着说:“是啊,照片里还要加上咱们!”
孩子们都拍手叫好。
这话引起赵青河的沉思,等孩子们议论够了,他说:“凤鹃说得好,你们也是鸟学队伍的一员!而且在学术上,我应该超过我的老师,你们应该超过我们!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我们的科学才能发展!”
静静地站在一旁的王黎民,充分地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自豪和责任的重大。是呀,只有出色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才可能雕琢出高尚的灵魂!
黎明,青青的山峰无比妩媚,蔚蓝的天空像被水洗过一般洁净。
一群孩子站在茶花中,等待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赵青河又作了一次检查,用眼神示意大家做好准备,然后大声宣布:“释放开始!”
相思鸟像是一朵朵鲜花,从敞开的笼口飞出,飞向碧绿的树冠,开放在蔚蓝的天空。它们飞旋着,上下翻舞着,头鸟只用几个飞行动作,纷飞的鸟儿便组成了井然有序的队列,像一片彩霞在蓝天上飘动。
太阳出来了,灿烂的阳光普照峰峦起伏的群山。
孩子们用热烈的掌声,欢送这些小精灵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他们同时在盼望着,盼望它们秋去春归,带回大自然的信息。
一阵优美的鸟鸣响起来了。
“棕噪鹛!棕噪鹛也为释放仪式奏乐了!”龙龙向学生代表们介绍着。
早早想起了赵叔叔在千鸟谷说过的话:“你不是说,它又叫做八音鸟,和我们有特殊的缘分吗?”
赵青河从口袋里掏出了本子,翻到一页,说:“你们自己看吧!”
从《山海经》开始,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古籍中,均记载紫云山有音乐鸟,又名山乐鸟:
“夜闻啼禽声甚异,若歌若答,节奏疾徐,名山乐鸟,下山咸无。”(清?黄肇敏)“忽闻松林中细声袅袅,宛如笙笛……夏日盛多,入秋则少……”
“山乐鸟羽毛五色,顶有冠,丹喙赧。”(《临淮异物志》)“哎呀,这不是相思鸟吗?秋天迁徙了,当然也就少了,我早就说过,音乐鸟就是相思鸟,它们是一个。”龙龙兴奋地喊了起来。
赵青河要他们继续往下看。
元朝汪泽民归纳了古籍中记载,又根据自己的亲身观察,提出山乐鸟有三种:
一、和八哥差不多大小。常数十只一群,羽毛是浅赤的颜色。游客将要到山上时,它叫:“客到、客到!”
二、体形似百舌鸟,几十只为一群,叫声变化多端,一会儿像大车隆隆地走过,一会儿又清脆嘹亮。
三、生活在灌木丛中。现在听说,它就是百舌鸟。早早灵秀的小眼睛转悠着:“像,根据这上面说的,棕噪鹛像山乐鸟哩!”“群众又称棕噪鹛为琴鸟!”赵青河说。
“是呀,是和我们有缘分,早早起的头,我们就是沿着琴溪去探险寻找哩!哈哈,没想到见面还认不得,原来就是它!”
“现在下结论太早,还需要经过周密的研究。”赵青河说。
“行,我们接着研究!”
龙龙袖子一撸,像是马上就要上阵。
赵青河深情地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稚嫩的脸上,充满了期待,他感到心里有股热流在激荡:“很好!你们都有探索科学奥秘的志气,当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春天到来的时候,欢迎大家再来!让我们共同寻找音乐鸟,揭开一千多年来留下的疑案。让我们共同接受由相思鸟群带回的大自然的信息,倾听大自然对人类发出信号的回答!来吧,同学们!鸟类学在等待着你们!别看你们现在是孩子,其实,你们是祖国未来的巨人!未来科学的巨人!”
1980年11月22日-
1981年3月24日初稿于合肥
1982年6月11日定稿于北京1996年春修订于合肥